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想法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想法

府谷中学 呼建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府谷中学高考人数增长的瓶颈问题,我校开始尝试进行课程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六环节分层导学模式。从课堂教学改革的提出到现在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模式,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现在形成了初步的理论体系,但是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课堂教学仍然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现阶段的改革并未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阶段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何处,这是我们每个府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府谷中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也在不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现在将我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一点想法写出来,希望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有一点帮助。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校探索的六环节分层导学模式,依托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现在制约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配套的制度建设和师生的培训工作。

首先,我想谈一谈制度建设。制度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的重要保证。没有制度保证的改革往往难于实现。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时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改革的初期一定要有一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六环节分层导学模式的关键是导学案,编制一份好的导学案是课改成功的第一步。而一份好的导学案需要集思广益,需要时间精心编写,这就需要首先从制度上保证导学案编写的时间。具体来说,每周安排一次备课组会进行集体备课,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制定下周的教学计划、审定编写提纲、分解编写导学案的任务。然后教师根据任务分解情况,进行选材,编写有质量的导学案,编写配套的教学设计。当然要注意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避免出现一些形式化的工作,增加老师的工作负担,从而造成老师敷衍了事。最好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来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确立专项经费来购买相关的教学资源。

六环节分层导学模式下学习的学习要求、学习时间都要从制度上进行保证。我们知道制约高考升学率的是普通班的学生,而普通班的学生学不好的原因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较差,因此,从制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环节、学习步骤、学习时间进行严格规定也是改革初期的一个必要措施。另外,对于不遵守学习规则的学生的惩罚制度是保证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的重要措施。

其次,我想说一说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工作。好的导学案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是有效的。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陌生的,一时难于接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们需要从制度上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工作,腾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教师如何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课前如何检查评价学生的导学案、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课后如何进行反馈提升等具体的操作技巧;培训学生如何依托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小组交流如何进行、课堂上如何展示学习情况、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只有教师和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

以上是我关于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想法和建议,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同事雅正。

 

第二篇: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去年下半年,我们开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推行精致管理。做这两件事的背景,大家都可以理解,

我在去年暑期的培训会上也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课堂教学的改革就不会有学校的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有越来越多的老师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和认同这个命题。“双推”工作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按照我们做事的指导思想,“怎么好就怎么改,在工作中反思总结,不断完善”,今天,我把对这半年工作的反思向大家作一个汇报,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要求。

1、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为了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教学变革:第一次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使教学不再是一对一的单个活动;第二次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课堂教学阶段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课堂教学程序化和模式化,从而使教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而不会出现混乱无序现象,凯洛夫的教育学理论就是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第三次是美国杜威提出的学生中心论,被誉为是教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其理论和实验极大地解放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但这个中心论却导致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普遍下降,原因在于杜威和他的追随者没有提出和形成一整套以学生为中心的、具有普适性的体现学校教育性质和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程序。今天,世界范围内对这三次改革的评价和修正实践是:坚持班级授课制,但缩小成班额,同时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否定凯洛夫的教育理论,认同杜威的学生中心学说;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我们所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为了迎合什么口号,更不是作秀,而是实实在在的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点务必使我们的老师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们期望,经过课堂教学的改革,学校能有三个最明显的变化:减轻学生的经济和学业负担,即少补课少交钱;解放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的老师少一点补课,多一点休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体现在高考上,就是既有优生,又有高比例的二本上线人数。我们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在教学高效果、高效率的基础上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快乐。

2、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的本来意义是老师“教”学生“学”。课堂不是讲堂,至少在中小学校是这样。老师的任务不是照本宣科,不是把知识简单的倒给学生。我们的古人把学校称作“学堂”,直接的揭示了学校的本质就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从根本上说要依靠每个学生的努力和进取,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源泉和根本。杜威对教学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发明了某些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在于使教学方法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启蒙时代”,即旨在唤醒主体意识、提升生活经验、关注个体独特性、促进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教学方法。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教育实践中,总有很多常识被我们忽略,或者被我们弄得很复杂和深奥,所以有人说,所谓专家就是懂得常识的人。我们还可以展开一下,看看有哪些常识被我们忽略:上课要不要清点人数?布置了作业要不要检查和批改?考完之后要不要进行质量分析?上课能不能迟到早退?上课要不要声音大点让大家都听得清?板书要不要字大点让学生看清楚?评价教学是看老师讲得精彩还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做老师要不要关爱学生?做老师要不要为人师表?领了工资要不要负责任的工作?所有这些是不是都是常识?但我们做得怎样?叶澜教授说过一句话:“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请老师们注意:这不是一个纯粹搞教育理论的人说的话。叶教授曾经是华东师大课程研究所的所长,毫无疑问有很高的理论高度,后来她为了做新基础教育实验,连华东师大的副校长都不做,沉下心来跑基层,进课堂听课,又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句话无疑体现了她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事实上,课堂上老师讲了多少并不重要,学生学会了多少才是最重要的。改革课堂,首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希望在新的学期不要再看到老师独霸讲台、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改革的标志: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我先说前两天碰到的一件事:每天上课前我都要检查学生对指定古诗文的默写,我教的班上有不少是后来陆续插进来的学生,有一个学生他也会经常读这些古诗文,也想读好书,也想考好,毕竟高考时有8分默写,但他有很多次对某些长一点的课文就是完全默不出,我总是鼓励他说,还有时间,还来得及,但一个寒假过后,他对这些课文的默写毫无长进,我终于忍不住把他叫起来责问,他很无奈的说,高一上这篇课文时他在睡觉,现在怎么读也没有感觉,说完后,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他自己也感到不好意思。今天,我们姑且不去评说他的理由能不能站住脚,但学生上课睡觉始终是我们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我们总有老师认为,学生要睡觉,我也无可奈何,甚至为了不影响自己“说”课,还巴不得他们睡觉。学生睡觉并不一定说明他不愿读书,我分析大抵有两种情况:一是生理原因,或者没休息好,或者身体出了问题;一是课堂乏味,了无生趣,自觉性强的也许会强迫自己听讲,自觉性差点或者意志力薄弱点的就倒下了。想想看,如果我们的课堂是一个人人都动起来了的课堂,学生还睡得成吗?当然,这一个学期以来,课堂上睡觉的学生是明显的减少了,相比于三年前那个暑假补课我所看到的情形,更是有天囊之别,但总是还有。让学生不睡觉只是动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更主要的方面是:嘴动,多读,多问;手动,多写,多参与;脑动,多思考,积极思维。我们不要总是抱怨学生这不好那不好,我们早就说过要“向菜农学习”,面对不好的收成,没有一个菜农会责怪土地,只会从付出和方法上找原因。我们首先不要把学生当成听我们讲课的工具。如果我们没有真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讲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学生就不可能会有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也就一定会低下,久而久之,学生的成绩也就会越来越差。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所以我们总会看到一种情况,学生上课好像听懂了,但作业不会做,或者稍难一点的稍作一点迁移的就不会做。我碰到过太多的这种学生。我们一定要在学生身上做足文章。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没有人可以替代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教学质量完全取决于学生自我努力的程度。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迷恋是提高其学业成就的内在动力。

4、课堂教学改革:重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展示毫无疑问是有价值的,展示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仅限于此,展示很有可能是肤浅的,不能持久的。对高中学生来说,展示的意义更在于老师发现问题,同学互相启发。所以我们并不赞成大面积的、经常的、价值不大的演板。从某种程度上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展示欲更重要,更有价值。一方面,求知欲针对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求知的欢乐和自我实现的愿望是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我们强调教学要针对问题,强调讲前要有预习,都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关于预习,去年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由于高中学生学习课程多,课时多,作业多,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进行预习,这是事实,但由此就否定预习也是违背教育常识的。你不能说,因为我砍柴的任务重,所以我就没时间磨刀。你是可以不磨刀,但你最后完成任务的情况是怎样的不言而喻。再打个比方,一份试卷,你总得让学生做过之后来讲,你的讲和学生的听才会有针对性,才有效果,才有效率;如果不建立在做的基础上,不管三七二十一,从头讲到尾,就会既浪费时间,又不会有收获。因此,我们强调,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预习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预习的环节都不可少。但在具体的教学中,预习可以灵活进行,譬如: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课前来不及预习,可以把预习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实际,还可以把预习放在一堂课的末尾,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坚持预习的原则就是为了决不盲目的教学,因此,老师还要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没有提出一个固定的模式,不是我们提不出,而是我们认为一旦提出模式就有可能走向僵化。按理来说,任何一种改革都是先有一个固定的形式,以此来约束大家,在大家都上了路之后,再逐步的放开。但我们认为,高中教学有其特殊性,还是不提为好,何况,任何一种模式也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坚信,高效的教学必须要具备六个环节:自主预习—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检测反馈—迁移应用。这六个环节没有刻板的顺序,也不要求同时出现在一堂课上,但对于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缺少了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是高效的。

5、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排斥老师的“讲”。

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天开始,我们从没有否定过老师的作用。老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至少体现在:学习目标定向、组织教学、解答疑难、检测反馈。正因为有这些作用,所以也就不排斥老师的“讲”。只是要求老师的讲必须是针对学生的问题,必须是讲在点子上,讲在关键处。课堂教学受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必须力戒废话。废话有许多种,重复罗嗦的话、学生可以自己解决不需要老师讲的话、需要老师点拨但缠夹不清的话。有人说,课堂教学中有“三不教”:凡学生自己看书能看懂的,不教;凡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的,不教;想想不懂但经过学生的交流讨论能懂的,不教。老师的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或者将肤浅的引向深刻,将零散的归于系统。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和学科性质、任务,对教材进行有意义的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洽,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质疑和进行个性化解读。也就是说,教师的讲,或者针对问题,或者为了提高。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主客二元对立。学生主体的确立未必要牺牲教师主体。按照胡塞尔现象学的“主体间性理论”,教师与学生不应是简单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构成主体间性关系,即交互主体的关系。我们并不硬性规定一堂课上老师只能讲多少时间,即使原来提10+30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只希望老师们明确这个指导思想,在这个指导思想下面灵活运用,自主确定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

6、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组织实施。

教育界有很多漂亮的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最典型,以此为办学追求的学校也有很多,但想想看,有谁真正做到了这点?这三句话其实说到底就是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可见,教育关键是实践。现实中有那么多学校在不断的参观学习,但学习是一回事,实践又是一回事,成功者总是寥寥。蔡林森在河南焦作永威学校的成功再次启示我们:改革者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管理作保证。我们的管理不能说力度不大,但现在看来确实还不够。这学期,我们将重点在这样几个方面做文章:强化备课组的职能,提高教学案的编写质量;每星期五下午第二节课为各年级的备课组长会时间,重点检查个性化教学案的编写,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年级主任和分管教学的主任以及相关校级、处室管理人员更多的进课堂,提高被听课的概率;对坚决不改、我行我素的老师,责令停课学习。谁都知道,不研究学生的教学,不针对问题的教学,只管把教材讲完的教学,是最简单,最轻松的,但也是最不负责任的,最无效的。

寒假期间,我读了马云的一篇演讲《这个世界是懒人的世界》,风趣、幽默。他说:比尔·盖茨因为懒得读书所以退学,又因为懒得记那些DOS命令,所以全世界的电脑都有了同一个面孔;因为懒得一个个杀人,所以发明了原子弹;因为懒得爬楼梯,所以发明了电梯;因为懒得走路,所以发明了汽车火车飞机;因为懒得逛街,所以有了网上购物。但是,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你就要想出懒的方法。教学也是这样。你要想解放自己,或者离开今天的宜丰中学,或者想办法提高效率,一定不能敷衍塞责。通常我们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总会指责政府官员的不作为,但反观我们自己,我们作为老师,如果不认真教书,是不是最大的不作为?政府官员今天不作为,明天还可以再作为,甚至这一任不作为,下一任来作为也可以,但老师如果不作为,将误人子弟。因为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等,只有尽孝和成长不能等。我自己每想到这点,就对教育充满了敬畏之心。我在听老师们课的时候,也经常会在听课本上反复写上这几个字:敬畏教育。

学校的推动固然不可少,但更需要老师们有改革的内驱力。内驱力来源于我们的责任心,这又回到了一个老命题,“是宜丰中学需要我,还是我需要宜丰中学?”如果大家都能理性的作出判断,并以这种判断指导自己的工作,学校的很多管理成本就降低了。

7、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地总结完善。

天下没有完美的改革。我们国家当时的改革开放也是如此,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阻力。改革没有完美的选择,我们的信念是:对有价值的事情,即使不完美也要努力去做,在实践中日臻完美。课堂教学改革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即使有所谓的杜廊口经验、洋思经验,我们也不能简单复制,我们有自己的校情和师情、生情。毫无疑问,我们的教学案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至少解决了教案和教学两张皮

的问题,避免了检查教案的尴尬,为学生预习提供了依据,使课堂教学不至于完全架空。我最希望老师们做的是,在明确指导思想的前提下,突出问题意识、学生意识、课堂意识、教师意识,以效率为旨归,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学校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改革的平台,也希望大家能在改革中创造自己的经验,成就自己的事业。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不能改变考试制度,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来做研究,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有效率的学习。

要做好总结完善工作,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坚持学习,勤于笔记。

8、推行精致管理的根本目的:提升办学品质。

如果说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是为了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那么可以说推行精致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办学品质。推行精致管理说到底就是把一件件小事做好,把一个个活动做成经典。譬如,如果我们把午休静校、跑操、食堂就餐秩序、办公室环境、教室布置、校园文化等等做到了极致,学校也就自然有了口碑。品牌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淀。

推行精致管理先把这么几件事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的行为表率,校园环境,财产管理,食堂管理,班主任工作,教学管理,岗位职责与考评。实验研究表明,一个人形成一个好习惯至少要坚持35天,而改掉一个坏习惯同时形成一个好习惯,需要3倍的时间。因此,做好以上任何一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于漪老师说过一句话:“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教师这个工作无时无刻不是你世界观、人生观的亮相。”如果我们认同这句话的话,那么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们面对学生亮出的是怎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是否会经常的追问自己:我是谁?我能做些什么?对这种哲学上的追问的不同回答,其实就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境界和人生的品位。心态决定状态。对于我们做老师的而言,我想,能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做一点事情,能为社会培养有益的公民,应该是最充实最快乐的。孟子说过人生有三乐,第三乐就是“得英才而教之”。教师固然是辛苦,但如果我们能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不浮躁,不被诱惑,也就感觉不到苦。尽责任虽苦,但尽了责任最乐。当因为我们的工作而使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健康发展时,我们感到的只会是快乐。当然,站在学校的角度,我们也会不断的让老师们享受到学校发展的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