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学会20xx年度课题申报指南

附件 1

陕西省教育学会20xx年度课题申报指南

一、重点课题

申报人不得随意改变课题名称和研究方向。

1、教育强县(区)建设实践研究

2、市县(区)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评估研究

3、县(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

4、县(区)域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5、县(区)域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研究

6、农村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7、科研基地学校建设与辐射示范作用研究

8、农村学校在当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地位与作用研究

二、一般课题

申报人可以适当改变课题名称,但不得改变课题方向。

(一)教育管理方面

9、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机制有效性研究

10、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11、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小学生民族精神研究

12、成功心理引导学生学习行为取向研究

13、运用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力研究

14、以教育叙事为载体开展校本培训研究

15、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

16、期望法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研究

17、校园文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18、学校图书馆建设、管理与高效使用研究

19、学校阅览室建设、管理与高效使用研究

20、班级图书架建设、管理与高效使用研究

21、学校发展历史(校志、校史)研究

22、陕西历代地方教育家生平与教育思想研究

(陕西历代地方教育家是指我省历史上在兴办书院、乡学、百年名校方面和在教育思想上有较大成就的教育人物。课题申报人可以从丰富社会

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陕西的情感出发,挖掘本县(区)历代教育家,并研究其生平和教育思想)

(二)教学策略方面

23、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研究

24、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研究

25、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研究

26、建立学习合作小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27、课堂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实践研究

28、课堂教学节奏与调控研究

(三)学科教学方面

29、培养学生时政素养研究

30、语文学科德育资源开发研究

31、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研究

32、指导学生阅读与笔记相结合研究

33、语文、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研究

34、运用例证教学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研究

35、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抵制不良影视作品错误思潮研究

36、开发乡土历史人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情研究

37、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真善美意识研究

38、地理教学中审美教育研究

39、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40、体育、音乐、美术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41、激发学生美术作品创作意识研究

42、流行歌曲对课堂音乐教学影响研究

43、基础美学对音乐教学质量影响研究

44、利用教材中主题插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研究

(四)学前教育方面

45、幼儿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特征变化研究

46、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及学前班科学管理研究

47、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指导研究

48、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启蒙培养研究

49、幼儿园伙食营养搭配研究

50、幼儿园饮食卫生安全管理研究

51、幼儿园室内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52、运用童话故事表演促进幼儿健康情感研究

53、培养幼儿绘画与动手能力研究

54、幼儿园自主开发课程教材研究

(五)小学教育方面

55、小学生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特征变化研究

56、学前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衔接性研究

57、培养小学生良好观察力研究

58、小学生与人相处意识与行为研究

59、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研究

60、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研究

6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指导研究

62、小学生童话作品原创研究

63、小学数学教学发挥学具作用研究

64、小学生生活常识教育研究

65、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开展游戏活动研究

66、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与辅导研究

67、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发学生智力研究

68、小学多样化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69、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识谱兴趣与有效方法研究

(六)初中教育方面

70、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特征变化研究

71、小学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衔接研究

72、初中生自主学习策略与学习能力关系研究

73、初中学校开展科普知识教育研究

74、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75、利用错误资源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研究

76、数学、物理、化学应用题解答指导研究

77、数学、物理、化学课程练习题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78、初中学校开展物理、化学、生物小实验研究

79、数学、物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研究

80、初中生近视病主要因素调查与防治研究

81、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82、农村、城市初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

83、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研究

84、体音美教育促进初中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研究

(七)高中教育方面

85、高中学生学业压力与心理疏导研究

86、高中招生体现社会公平性研究

87、高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

88、优质高中教育带动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89、高中生价值取向与精神信仰关系研究

90、高中生感恩教育研究

91、指导名著阅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研究

92、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运用题组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研究

93、数学、物理、化学课程语言表达能力研究

94、初中学校开展物理、化学、生物小实验研究

95、高中学校开展物理、化学、生物实践活动课研究

96、结合校情开展高中音乐选修课研究

97、高中学生社会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

98、高中阶段社会调研活动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八)职业教育方面

99、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研究

100、农村职业学校培养当地实用性人才研究

101、农村职业学校开设涉农专业研究

102、农村职业学校开展技术实践课研究

(九)特殊教育方面

103、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04、儿童随班就读支持机制研究

(十)家庭教育方面

105、儿童个性发展与家庭因素相关性研究

106、周末家长带领孩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

107、家长指导孩子游览历史景点培养孩子人文素质研究

108、中小学校指导家长科学实施家庭教育研究

109、开展亲子游戏构建和谐家庭研究

110、家风对孩子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影响研究

(十一)社会教育方面

111、各类媒体和书刊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影响研究

112、县(市、区)级青少年活动中心现状和教育效益研究

 

第二篇:辽宁省教育学会20xx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辽宁省教育学会20xx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为促进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素质提高,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省教育学会在广泛征求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专家组讨论、审议,特编制《辽宁省教育学会20xx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一、德育研究

1.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瓶颈问题与对策研究

2.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公民意识的培养研究

3.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生命教育的特点与难点研究

4.新时期学校德育的评价研究

5.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实践创新研究

6.动漫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7.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8.新时期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

9.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

10.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11.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12.诚信、责任、禁毒、解救网迷等单个德育目标教育实践研究

13.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研究

14.学生中“非正式组织”产生原因.利弊及正确引导的研究

15.特殊家庭与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研究

16.“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

17.特殊生理问题(肥胖、矮小、残、病)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18.承受力、适应力、合作力等单个目标教育培养的个案研究

19.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0.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二、教师发展研究

1.新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化发展研究

2.教师心理问题的干预研究

3.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模式、机制研究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团队建设、交际合作研究

5.校内专业引领的制度设计、组织建设与文化生成研究

6.校外专家资源的学校有效开发策略研究

7.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

8.区域性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与特质研究

10.教师师德建设的方法、机制和载体创新研究

11.当代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

12.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压力与调适的实验与研究

1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14.中小学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实效性研究

三、农村教育发展研究

1.农村学校引进、培养、培训、使用新教师的机制研究

2.农村初中辍学反弹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管理问题.安全问题等)及应对策略研究

4.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个案研究

5.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

6.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影响的实证研究

7.人口流动对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影响的实证研究

8.实施“两免三补”和资助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

9.农村基于“远程”教育背景的教学方法改进研究

四、高中教育发展问题

1.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研究

2.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开设目标、内容及实施策略研究

3.高中学生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研究

4.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5.高中学校选修课程规划研究

6.高中学校课程执行力研究

7.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研究

8.跨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内涵发展研究

9.学科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10.学校课程校本化研究

11.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研究

12. 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变与选修课设置的相关研究

13. 选修课设置与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14. 选修课在高考中的权重研究

15.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研究

16. 特色高中办学模式研究

五、评价与考试招生改革研究

1.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评价研究

2.中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3.特长学生评价研究

4.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的相关问题研究

5.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研究

6.课堂情境下多维课程目标的实施与评估研究

7.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的学校评价机制研究

8.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控机制建设研究

9.学校选修课评价方式的特殊性研究

六、学校管理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1.构建有利于外来民工子女发展的学校建设研究

2.优秀校长成长个案及办学经验的探索与研究

3.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

4.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研究

5.学生安全与学校、社会、家庭因素的研究

6.区域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7.学校办学绩效研究

8.新时期学校特色形成、发展研究

9.科学提高中小学生学习效能的研究

10.教学改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

11.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学校补偿教育研究

12.特殊家庭的学校干预的行动研究

13.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研究

14.年级组与教研组对于开展校本教研的比较研究

15.新时期学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七、学前教育研究

1.构建0-3岁婴幼儿社区早教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2.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学前教育和谐发展的研究

3.农村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4.幼儿园教育特色研究

5.示范性幼儿园的功能、标准研究

6.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相关研究

7.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及其教育价值研究

8.主题背景下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研究

9.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指导研究

10.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11.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研究

12.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的参与性、互动性研究

13. 如何建立家长实质性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14. 家园与社区合作的内容、形式及其运作方法

15.家长开放日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有效性研究

八、学会工作研究

1.区县教育学会建设的研究

2.提升区县教育科研室专业引领能力的实践研究

3.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形式、途径、方法、内容的探索和创新研究

4.学校变革、教师专业发展及课堂教学改革中科研先导机制建设的研究

5.提升基层学校科研能力的研究

6.扩大和改善学会科研服务能力的研究

7.校本科研的目标、组织实施方法、途径的研究

8.教师群体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教育和普及的研究

 

第三篇:课题申报表及开题报告书写案例

教育部规划课题

以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改进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

1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20##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在其“课程实施与评价”部分明确提出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同年12月,教育部在上海启动了“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并在全国确立了80余个校本教研建设基地。20##8月,国务院在其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再次强调“校本研修”是教师学习培训的一条重要路径。由此可见,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层面始终十分重视校本教研的作用。

然而,正如管理学大师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所说,人们所信奉的理论与他们所使用的理论之间常常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一论断对校本教研尤其适用:课改十年,校本教研的实施过程可谓问题丛生、阻抗重重。基于这一状况,本研究试图从组织变革的视角入手,运用“有机适应型组织”这一理论,结合河南省基础教研室校本教研实验校建设工作,指导校本教研的实施,改进校本教研的实践,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质,力争以点带面,推进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2 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中的“有机适应型组织”是著名管理学大师沃伦?本尼斯(W. Bennis)提出的概念。该组织是一种由各种专家组成的系统,与传统的科层制相比,它具有聚焦问题、灵活高效等特征。

本课题中的“校本教研”指的是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它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研究,并在专家的引领与指导下,解决实践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课题中的“改进”借用了“学校改进”(School Improvement)之意。按照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教育研究中心和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学校改进研究小组的定义,学校改进是教育变革的一种重要策略,它强调以学校为中心、在关注课室变革的同时关注教师的专业投入和学校的组织变革。

3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

3.1 为什么要从组织变革的视角解决校本教研的问题

1. 校本教研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校本教研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专业引领不够,研究内容同质化,在低水平上重复;第二,研究和教学分离,教师看不到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第三,校内教师的合作和交流不够,不同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第四,教研部门重管理不重服务,重外引不重内发,形式主义、经验主义盛行。

2. 国内外著名学者对课改阻抗的归因分析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加拿大著名教育学者迈克尔?富兰(M. Fullan)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发现,世界各国自上而下强力推行的教育变革大多虎头蛇尾甚至无疾而终,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影响教育变革的因素太多(共三类九种),众多的变量不但使教育变革问题丛生,而且使变革始终处于一种非线性的、不稳定的状态中,而化繁为简、推进变革的主要策略就在于变革学校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导致课程改革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之间的专业壁垒和“学科内容主义”,教师习惯于孤军作战而很少合作攻关,重视“学科内容”的研究而忽略了教学法知识的作用。改变这一状况的主要策略就是加强教师之间和学校之间的业务联系,构建活动、合作、反思的学习共同体。

尽管富兰和佐藤学对课程改革困境分析的视角不同,但他们都强调从组织变革的视角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而放眼其他领域也不难发现,组织文化是关乎各个领域变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正如金?卡梅隆(K. Cameron)和罗伯特?奎因(R. Quinn)在《组织文化诊断与变革》一书所指出的:有关企业运作的大量实证报告表明,正是失败的组织文化变革导致了其他方面的挫折。

3.2 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为解决校本教研的问题提供了新路径

虽然组织变革理论对于推进课程变革非常重要,但除了富兰和佐藤学的研究之外,国内外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深入。基于这一状况,本研究借鉴美国管理学大师沃伦?本尼斯(W. Bennis)关于“有机适应型组织”的论述,从省级教研层面,提出了一种新的问题解决思路。

1. 有机适应型组织的内涵和特征。

本尼斯认为,有机适应型组织是一种由各种专家组成的、聚焦于问题解决的、灵活多变的临时性系统。该系统在运转方式、组织结构、人际沟通和评价管理等方面都与科层制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从运转方式(function)层面看,它是围绕着有待解决的各种问题开展工作的;从组织结构(organization)层面看,它主要由项目小组构成,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责任会根据情境和任务随时变化,因此其适应性极强,可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问题;从人际关系(relationship)层面看,它强调组织成员的彼此信任;从管理评价(evaluation)层面看,它强调根据技能和专业训练进行横向的评价。这四个方面构成了有机适应型组织的四要素模型,我们称之为“FORE模型”。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在英文中,“fore”的意思是“前面”“船头”的意思,而在我们看来,有机适应型组织不但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形态,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从组织形态看,有机适应型组织是一种由项目小组引领的、结构扁平的、充满活力的组织。它把传统的科层制的金字塔模式转变为了“八爪鱼模式”。从思维模式看,它强调在系统思考、聚焦问题、专家引领、项目驱动的问题解决思路。

对照这一组织变革理论,目前我国省级教研部门所扮演的主要是政策传达与发布的角色,其作用仅是管理与驱动,而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引领和资源整合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决定由省基础教研室牵头,以省级校本教研实验校为抓手、以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模型为指导,打破传统的省、市、县、校在专业指导上的线性结构,探索改进校本教研的新路径。

2. 具体的问题解决路径。

按照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的思维模式,我们首先由必要对本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改进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包含着这样的逻辑假设:借助有机适应型组织改善校本教研;通过校本教研的改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一逻辑假设中,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是手段,校本教研的改进是载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目的。由此可见,本课题中涉及了有机适应型组织、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三个子系统。要想把基本的研究问题分解为具体的研究问题,还有必要对这三个子系统做进一步的分析。

如上所述,有机适应型组织这一系统中包含了四个要素:需要解决的问题、临时的项目小组、人际关系和评价管理四个要素。

校本教研系统从内容看包括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三个要素;从实践形式看包括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型研究、以课题为载体的教学型研究、以阅读为载体的学习型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系统包括外部的助推系统和内部的知识系统两个部分。而纵观整个教师教育研究的历史,它经历一个从外部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到内部的知识结构研究的演变。尤其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逐渐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其中,美国学者舒尔曼(Shulman)的研究影响较大,他最初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三类,即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学科知识指的是教师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指是对学科知识进行组织、表达和调整以适应学习者的兴趣和能力的知识;课程知识是对教材和教学计划的理解和掌握。

分析比较三个子系统关系(见图1 研究技术路线图)可以发现,各子系统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如我们可以借助制度的变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外部的动力;可以通过课例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知识;通过阅读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等。由此,我们就可以将本课题研究的基本问题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三个具体的研究问题(子问题):

问题一:如何通过制度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问题二:如何通过课例研究丰富教师的教学知识?

问题三:如何阅读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

基于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分别组成三个项目组来开展研究,即“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组”“课例研究项目组”和“专业阅读项目组”。

4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与步骤、分工与预期成果

4.1 研究目标

1. 通过建立有机适应型组织,提升校本教研质量,增强学校应对变革的效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2. 通过“校本教研管理制度项目组”,开发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3. 通过组织“课例研究项目组”,丰富实验校教师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4. 通过组织“学科知识项目组”,丰富实验校教师的学科知识。

4.2 研究内容

1. 有机适应型组织的理论研究。

2. 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研究。

3. 课例研究。

4. 教师学科知识发展研究。

4.3 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1.研究方法

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有关组织理论和校本教研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而提出适合本省课改实际的推进策略;研究人员将运用行动研究法进入学校现场、深度参与到研究中;运用调查法确定学校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运用多案例研究法分析省级校本教研实验校的结论,体现研究的复现逻辑(replication logic)。

2.实施步骤

120##12月至20##1月:制定研究计划。

220##2月至20##3月:组织课题开题会。明确研究分工;成立三个研究项目组;发布子课题。

320##2月至20##6月:各个项目组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研究。

420##7月至11月:第一次校本教研现场会暨阶段性研究总结。

520##12月至20##4月:课题中期研究总结。各个项目组总结研究成果。

620##5月至7月:第二次全省校本教研现场会暨阶段性总结。

720##8月至11月:课题总结,完成课题总报告。

820##12月:申请结题。

4.4 分工与预期成果

1.研究分工。

李海龙为课题总负责人,组织协调各项研究事务。

李海龙、赵阳、陈保新、刘俊凯负责“管理制度项目组”的研究;三次省级交流的会务组织。

杨伟东、申宣成负责子课题管理;市级教研共同体活动的组织管理。

李涵、张琳、杨伟东、杨惠茹负责“课例研究项目组”的研究。

高正起、杨爱珍、申宣成负责“专业阅读项目组”的研究。

杨霞负责英文文献翻译。

2. 预期成果。

课例集两卷(20##年一卷、20##年一卷,必要时结集成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集一卷(必要时结集成书);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论文若干篇。

4.5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专业保障。课题组成员自身不但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素养,还专就此项研究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建立了专业合作关系,该所承诺将随时提供他们能够搜集到的关于校本教研的国内外的最新的研究成果,目前课题组已经搜集了200余篇(本)研究文献,并整理出了文献综述。

2. 制度与资金的保障。省基础教研室已经下发了专门的校本教研实验校的管理办法,实现了学科教研员和学校的对接,提供了专项的研究资金,这些都为本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各个实验学校的校长对这一项目也高度认同,承诺在学校内部提供尽可能多的研究便利。因此,开展本研究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保障。

3. 时间保障。本课题组的两位成员都是课题办的专职工作人员,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同时,省教研室已经以文件的形式对学科教研员进入实验校的时间做了规定,这些都为本研究的推进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