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充分发挥生态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生态建设双赢)

充分发挥生态比较优势 实现经济生态建设双赢

靖安县创建国家生态县之我见

20xx年,国家环保部开展了全国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的创评活动,分别制定了创评标准。其中全国生态县创评标准有二十七条。至今,全国仅有浙江省的安吉等少数几个县获得验收并被命名。全国生态县是国家对县级生态质量的最权威、最高层次的认证和认可,标志着一个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最佳结合。靖安县根据其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20xx年又提出了打造中国生态明珠的构想,既符合靖安县的实际,又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要把靖安县打造成中国的生态明珠,首先要进入全国生态县的行列。实际上,全国生态县就是中国生态明珠的具体体现,必须要拿到全国生态县这块金字招牌,在此基础上创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称得上是中国的生态明珠。为此,本人认为,靖安县从现在起可率先在全省开展全国生态县的创建工作,用3-5年的时间实现全国生态县的目标,成为江西第一个全国生态县。

一、具有创建全国生态县的条件和基础

国家级的生态县建设,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社会工程,不仅仅是指生态环境的优良,而且是一个县的经济和社会与环境的协调综合评价。靖安县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有着近年来较快发展的经济基础,具备着较好的创建条件。

1、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创建全国生态县的先决条件。

靖安县有着美丽的自然山川,良好的森林结构和植被,全县活木立木蓄积量达626.8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达3618.9万枝。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2.8%,林业绿化率达到82.9%,名列全省前列。空气负离子含量达10.91万个/cm,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境内有北潦南北支流220多公里,常年流水清彻见底。境内动植物种群达5288种,为全省种质资源库基地,被林业部专家誉为“天然基因库”。近年来,靖安县按照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对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全县共区划公益林面积927万亩,占林业用地175.68万亩的52.8%,其中国家、省级重点公益林53.91万亩,占公益林地面积的58.2%。先后关闭了7个笋罐头、120个高耗低值木竹加工企业,清除了17个“新五小”企业。县政府还出台了禁止采伐阔叶林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和政策,确保了靖安县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为创建全国生态县提供了先决条件。

2、快速发展的经济是创建全国生态县的基础。

近年来,靖安县工业基础不断壮大,工业产业逐步形成,分别形成了园林产品、机械铸造、硬质合金等为主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新工业园的建成,硬质合金产业基地在靖安县落户,将为靖安县经济发展增强后劲。20xx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8.26亿元,财政收入达1.7396亿元。人均财政收入达1200余元。浙江省的安吉县是20xx年开始创建全国生态县的。20xx年,该县的财政收入3.5亿元,人均不到770元。在同一起点上,虽然靖安县财政收入总量比不上安吉,但人均财政收入高于安吉县,应该说具2

备有一定的创建经济优势。

3、农业产业的建立成为创建全国生态县的产业支撑。

靖安县分别建立起了椪柑、绿色大米、白茶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已有10.5万亩的绿色椪柑基地、8万亩的绿色大米基地、1万余亩的有机白茶基地。农村生态产业经济初步形成,为创建具备了一定的产业支撑。

4、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创建全国生态县十分迎合。

近年来,靖安县以江西唯一的三爪仑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中国椪柑之乡、中国娃娃鱼之乡、中国诗词之乡等国字号的命名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产业。同时,大力推进农家乐旅游,旅游产业发展迅速。20xx年靖安县还分别获得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的生态旅游大县”200强的荣誉。这与创建全国生态县相当迎合。

5、省委、省政府抓生态建设的大气候是创建全国生态县的大好时机。

当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提出了“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要求,并实施“一大四小”工程,是创建全国生态县的大好时机,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以上是靖安县创建全国生态县已具备的优势条件,也是创建工作的动力。但也存较多的问题和难点,主要表现在:其一,对照全国生态县27条指标,就靖安县的现状分析,有些指标已经达到,有些指标接近达到。虽然,有着诸多的优势,但存在一定的

差距和难度,有些指标还需经过几年的努力才能达到。如要有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这一指标,虽然高湖镇已获得了命名,但这一任务还是非常之重,要经几年的努力才能达到。其二,靖安县虽然具有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人均财政收入高于安吉县创建时的水平,但经济总量较小,要从财政拿出很多的钱来用于创建工作有较大的困难。因此,要有用小钱办大事的打算。其三,城市和乡镇环境卫生整治难度大,面广任务重,卫生死角多,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一时难以改变。这些问题都是要在创建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全国生态县的创建,会对县域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全国生态县的建设,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生态环境这一方面,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如靖安县实现了全国生态县的目标,将会使靖安县社会发生一次深刻的变化,同时还会是人们思维、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具体来说,有如下影响:一是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及日常行为会得到改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会得到提高,对环境的爱护和保护会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二是会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好。到过浙江省安吉县的人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安吉县在创建全国生态县后,从县城到乡村、到农户,地上看不见一点垃圾,给人一种十分舒服的感觉,他们乡乡都有垃圾中转站,垃圾统一分类处理,可说是卫生环境一流。三是会对旅游业带来飞跃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旅游成了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生态县的创建,生态环境各项指标质量将大大提高,无疑

是生态旅游的催化剂。安吉县20xx年实现旅游人次达450万,旅游收入17亿元,门票收入6400万元,从20xx年起,每年分别增长24%、37%、37%以上,20xx年农家乐经营收入达1.5亿元,使旅游业实现了一次跨越发展。四是对经济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安吉县是20xx年开始创建全国生态县的,20xx年时财政收入是3.5亿元,到20xx年财政收入达11.1亿元,全县生产总值达120亿元,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得到了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的局面。

三、创建全国生态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全国生态县,是由国家认证认可,不同于其他民间或是协会组织的创评活动。从20xx年开始创评至今,全国仅有少数几个县获得此荣,其意义十分重大。

1、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国生态县创建的认识。创建全国生态县,是靖安县生态比较优势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又是良好生态特色的具体显现。生态县的创建不但不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安吉的经验已表明了这一点。这里要解决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抓生态建设会制约工业经济,其实恰恰相反,只要我们有正确的认识,不但不会制约工业项目的引进、资金的引进,而且还是一个优势所在。因此,要认识其创建工作的重要性。

2、在创建工作中要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有80%的乡镇达到全国优美乡镇,是创建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把优美乡镇的创建作为整个创建工作大头工作来抓,必须认真计划好、部署好,切合实际做出工作考核方

案和实施方案。以确保整个创建工作的如期实现。

3、可借鉴浙江省安吉县的经验。靖安县与安吉县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可组织有关部门的人员到安吉学习现成的经验。

4、在实施创建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一方面要推进生态经济化,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生态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依靠现代科技和管理,使生态环境优势尽快、最大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资源的经济化。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经济生态化,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规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环境的污染降到最小,实现县域经济的生态化。

5、靖安县要举全县之力,用3-5年的时间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国生态县的目标。从现在起,就要建立起工作班子,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有关的人员筹备创建工作,对创建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和计划。聘请专家学者帮助制定生态县建设规划,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并尽快向上申报,用3-5年的时间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国生态县的目标。

 

第二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罗湾乡新农村建设调研)

罗湾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更好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罗湾乡政协工作组组织委员及相关人员就罗湾乡新农村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罗湾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山多地少。20xx年由原来的罗湾库区、官庄乡、石境乡三乡合并为一,辖区内有北港和南山两个国有林场,两个钨矿和一个瓷土矿,是省定贫困乡,共有10个村委会,150个村民小组,3300余户,1.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0071人。罗湾乡新农村建设起步于20xx年,到今年已有5年,共有17个建设点进行了新农村改造,涉及6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87户,2229人参与新农村建设,约占全乡农村人口的1/4。

20xx年,罗湾乡有哨前、合路、桥下、楼下、阳垅、水尾6个组被列为新农村建设村点,共有农户193户, 706人受益,截止目前,自来水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巷道、入户道硬化总里程15.6公里,通达率100%,改厕193户,完成100%,整修房屋25160平方米,拆除旧房2980平方米,改栏完成100%,当年新栽阔叶树20xx余棵,聘请保洁员27名,严格实行垃圾

分类处理,建立了卫生评比、卫生责任区划分、制定卫生公约等长效机制,整修活动室6间,室外活动场所6处,建沼气池94个,安装太阳能5座,整修排水沟300多米,清理垃圾240吨,村庄环境进一步得到美化、绿化和亮化。

二、主要做法

1、健全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乡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以党委书记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领导机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 ,乡长等3人为副组长,由8名干部组成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二是村级党组织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明确了一名村干部专职抓此项工作。三是四个新农村建设点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民主选举出了素质高、责任心强、在地方有威望有影响、有志于家乡建设的能人担任理事长,成立了理事会,由理事会牵头制订村规民约、规章制度和各项规划,引导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中去。

2、加大宣传,为新农村建设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一是我们充分利用谈心、发公开信、开户主会以及组织群众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在全乡形成了浓厚的工作氛围。彻底改变

了以前“要我建”转变到“我要建”的现状,很多自然村为了争取到明年的新农村建设点,提前启动了项目建设。二是每月编印一期新农村工作简报,工作重点是反映新农村建设点的工作进度,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和工作中不足之处,做到取长补短。三是在新农村建设后备点申报时,做到精心选点,大力宣传“四个优先申报”和“四个坚决不搞”的原则,四个优先申报:即被评和谐平安示范村民小组的优先申报;农民自筹金提前交纳的优先申报;提前启动了项目建设的优先申报;成立了理事会,理事会办事得力的,制定了各项规划的优先申报。“四个坚决不搞”:即群众自愿未达到98%以上的坚决不搞;没有产业发展的坚决不搞;地方群众不团结的坚决不搞;经济基础太薄弱的坚决不搞。

3、群众参与,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主人翁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群众做到不等不靠、团结战斗,男女老少齐上阵,开展义务劳动,进行清沟排水、清除路障、清理垃圾等。如南村村水尾组李师冬,免费提供价值8万余元外墙涂料支持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原县国税局退休干部谢基芳,现已光荣退休,正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听说老家要建设新农村,他却主动放弃休息回到水尾组,带头拆除自家旧栏,主动让出自家旱地作集体公共活动场所,腾出自家房屋作为活动室,主动铲

除自家房前的一块菜地建休闲场所,协调各方资金的筹集,特别是在修路时,为了节约资金,亲自联系施工队伍,亲自采购砂、石、水泥等材料,节约资金2万余元。桥下村楼下组理事长黄唐辉,坚持集体劳动时处处带头,特别是在进村主干道硬化时,为了保证水泥路质量,日夜坚守在施工现场,1.4公里的水泥路面硬化才顺利完成,切实解决了350余人群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难的问题。20xx年全乡“七一”优秀党颁奖励大会,谢基芳、黄唐辉作为代表进行了典型发言。感人的事例举不胜举,我们的群众在建设新农村方面始终唱好主角戏。

4、严格督查,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助推剂”。一是建立“四个一”的工作制度,即每月出一期工作简报,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星期新村办干部至少到点上一次了解工作开展情况,每人每月至少撰写1篇以上稿件,宣传典型事例。二是建立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将每个干部的工作进行量化、细化,采取半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评优评先,四个新农村建设点均有乡村工作组和新村办干部包村挂点,分片负责,责任到人。三是我们每季度会结合县委农工部督查细则和四个建设点共同开展的工作,制定出详细的督查细则,严格按照细则打分排名,并以简报的形式进行通报,简报发至各村党支部、

包村工作组、各新农村建设点,通过严格的考评,四个新农村建设点形成了点看点、村看村、你追我赶的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助推剂”。同时,每次督查排名倒数第一的新农村建设点,理事会长要到党委书记作检讨,提出下步工作整改书面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

1、全家外出与弱势群体问题。现在外出务工人员多,全家外出的家庭也不少,形成空心房,如何开展好这部分家庭的新农村建设问题是一直我乡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难题;因种种原因,我乡贫困弱势群体还较多,这部分群体的房屋大多较破烂,同时又没能力出工出资金,村集体又没有足够能力扶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力度。

2、对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目标要求,狭义理解,一方面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大搞硬件“建设”,集中盖新房,村村通公路;另一方面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从生产、生活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抓,同步走。

3、部分群众有“等靠要”思想。认为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肯定会拨钱下来,因此水渠堵塞了等上面拨钱修,通村公路靠找上面要钱建,农田整修等上面安排,社会事业发展等上面给政策,从而忽视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4、没有一个能让农民增收的产业;虽说我乡在农民增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绿色大米、有机大米、白茶等项目没有龙头企业与群众发展订单农业,群众还仍在粗放性经营,效率低下,形成不了产业,更谈不上为民增收。

5、部分边远村庄难以开展新农村建设。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全乡绝大部分边远山区的农户已经离开原居地,只有少部分留在原地居住,但这些迁出的农户因种种原因无法在现居地建房生产。形成了回原住地搞新农村建设不想,也不现实,在现住地又难以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引进有实力的农业开发公司组建农业开发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等。

2、加强宣传,让群众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积极主动参与。

3、开展边远山区群众移民工程。

4、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采取合理扶助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