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进社区制度

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教师进社区进家庭制度

我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家、校、社的良性互动,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师德建设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优势,制定了开展“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一、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形成“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体系。

1、成立“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全体教师进社区进家庭”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指导、确保家访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组 长:分管德育副校长

副组长:德育处主任

成 员:团委书记、德育处副主任、团委副书记及3位年级组长等。

2、成立“教师进社区进家庭”工作组

二、“教师进社区进家庭”规章制度。

1、学校与家庭通过家长座谈会、上门家访、电话等多种形式相互联系。

2、学校与家庭联系、做到经常化。

3、学校与家庭联系要有记载。

4、家长定期来校或教师上门家访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5、家访时,改变以往登门告状为如今的登门拜访。

6、发现情况,班主任、年段长及时上门家访。

7、班主任利用家庭走访卡,经常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表现及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等。

8、学校定期检查班主任的家校联系情况。

三、重在实践,贵在渗透,注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的实效性

1、以机制为依托,形成家、校、社教育网络机制

学校成立由分管德育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

班主任、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组成的三结合管理网络,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工作网络,在这样的机制依托中,确保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顺利开展。

2、因人而异,灵活处理,采用多样化的家访形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思想表现等的差异,我们将因人而异,采取多样化的家访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促使学生的不断发展。

(1)普遍式家访。尤其是高一年的老师,我们要求每个班主任、科任教师必须了解班内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集中一段时间对全体同学进行家访。其内容包括: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对待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家长为子女提供的家庭教育条件、学生的课余生活、个性特征,并向学生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基本表现、学生所在班级的基本情况、任课教师的配备及班主任自身的情况等。

(2)重点式家访。要求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对班内优秀学生、后进学生、有特长的学生、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式的家访,以便进一步采取有利措施,使各类学生扬长避短,各有改善。

(3)定期性家访。为了使家访规范化,要求各年段、班主任根据年段和班级工作安排,制定定期家访计划,选择适当时间作为家访的时间,以使家长和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使班主任、科任教师有所收获。

3、讲究家访艺术,明确家访要求

(1)教师要明确家访目的,家访时应注意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切忌居高临下教训家长。

(2)注重家访的实际效果,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切忌向家长告状。

(3)重视家长意见,对家长所提的正确意见要虚心接受,对不正确的意见,教师要耐心地给予解释,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谅解。

(4)平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感情联系,注意多和家长沟通与交流,切忌“一言堂”。

(5)教师家访时要提前通知学生、家长,并做好家访记录。

(6)与家长交谈时,态度要诚恳,言语要谦和,谈话要就事论

事,实事求是。

(7)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效。

(8)每学年家访数要达到90%,各班要认真做好家访统计、登记。

(9)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10)灵活处理,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谈话,争取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四、建立与管理“全体教师进家庭”活动档案资料

认真作好记录,建立起“教师进家庭”方面的档案资料。

今后,全体教师要在不断弘扬总结经验、成绩的基础上,着眼于存在的问题,制定灵活多变的措施,争取“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向更高层次、更丰富内涵、更有品位的方向发展,为弘扬教育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素质,塑造教育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教师进社区活动制度

教师进社区活动制度

为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家、校、社的良性互动,根据市、区精神,现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教师进社区活动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和优势,配合学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二、内容与形式

一是实施全员家访。做到学校、教师、社区参与,走访每个学生家庭。注重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宣传,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安全文明规章;通报学校发展情况和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措施。

二是关注特殊家庭生和行为偏差生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 三是配合社区开展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注,包括座谈会、知识竞赛等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以达到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目的。

三、其他要求:

1、要着眼于构建学校社教教育网络的长效机制,将通过实践证明有效的做法和措施作为制度长期坚持,并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2、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认真总结,及时宣传典型事例、经验,积极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3、社区要与学校、教师积极加强总结及交流。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