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也有很多。它不仅简化了我们的生活,更是量化了我们的思维。小学数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是日后学好所有理科类学科的第一步。所以小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算,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运用数学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强化素质教育。

一、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它不仅考虑到数学本身的特点,还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己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式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在解决数学题的同时,在思维模式、综合能力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现在的小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但普遍的自控力比较弱,意志力不强,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会积极学习,对于稍微有些难度的学科就会退缩。所以我们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天性,以学生为主导来开展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什么学科兴趣是最重要的,在小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如果没有积极的引导好学生,会给日后的教学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教授数学知识之前用一些我们身边的例子来告诉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以及数学给生活带

来的便利。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 例如,小红去商店买糖果,五角钱一个,买一个给五角钱,如果小红拿10元钱去,买了5个糖,那该找多少钱?这道题虽然学生刚开始时不能做出来,但是会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引发学生思考解题的方法。从而更容易接受数学。

2.提问思考

数学的基础知识,从数字的认识到分类再到应用,都需要在小学阶段掌握。但一味的灌输性教学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趣。我们要学会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以这种方式来做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从回答中也能提取出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实施以后的个性化教育。

3.利用假设 开拓思路

数学学习中存在很多方法,对于同一道题,可能有两种、三种、甚至是多种解题方法。到底用哪种比较好,对其它的解题方法,如何教授,是我们数学教学中所必需掌握的。

例如:服装厂生产服装125000件,原计划25天完成,工作5天后,技术改进,工作效率是原来的4倍,完成这批服装可提前几天? 按照一般的解题方式:原计划每天生产125000÷25=500(件);工作5天后剩下125000-500×5=1000(件);改进技术后每天生产500×4=20xx(件);剩下的服装要1000÷200=5(天);可提前25-5-5=15(天)。

一般的解题方式需要五步,才能完整的将这题解答出来。可是如

果我们再换一种思维,用假设来解这题,就不会有这么繁琐。 假设原计划每天的工作效率为“1”,那么先工作5天的工作量为“5”,工作5天后剩下的工作量为25-5,改进技术后,工作量为“4”,根据以上的假设,就可以得出:25-(25-5)÷4-5=15(天)。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出这题,但是相比较就可以看出,第一种虽然容易理解,但是过于繁琐,第二种,利用了假设的方法,解题过程就简单多了。所以,我们教师要将两种方法都列出来,给学生自己比较,让学生将两种方法都掌握了,再在原有的基础上,利用假设的方法来解答别的类似的题型。帮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

二、以素质培养为目的

数学是一门科学类的学科。它不是单单的告诉你,如何去算。而是要教会学生以数学的方法来简化我们身边遇到的问题,来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如今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培养,但在今天,只有拥有良好的素质才能适应日益强烈的竞争。所以在小学教学上,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素质,锻炼他们的能力。数学教学上更是要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激发数学兴趣,拓展思维能力,这才是我们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1.从认识入手

学生通过学习、交流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并会产生更容易理解的方法。我们就要利用这种方法,从认识入手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在数字的认识上,从整数到小数,都有一定的规律。如何掌握

这种规律,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交流和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以后学习分数、有理数等等数学知识的学习。

2.发现规律 掌握技巧

有些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够发现其中规律,并能这种规律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这种方式也是我们数学教学中所要提倡的。数学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学生在学习时也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寻找其中的变化。如,在角度的学习上,初级阶段我们只要掌握180°角以内的画法。可是有的学生会思考190°角,该怎么画?对于学生的这种思维,我们数学教学上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以这种思维来学习数学。更是要对这种问题给予正确的回答。虽然初级阶段没有做要求,但在这里的回答更好的给学生做了铺垫,同时也为以后数学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小学数学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我们更要对小学数学加以重视。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让学生在开始阶段就能产生兴趣,学会拓展思维,发现事物规律。以数学的方式来改善他们的思维模式、简化他们的思维方法,这才是现在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相信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努力下,在社会的积极引导下,我们的小学数学会更完善、更健全。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20xx-12-21 10:46:26|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

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

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

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引领孩子去读书,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

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

①学前读。我教给学生“预习三步法”;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读课文,划生词,说说文章的

大致内容;三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②学中读。学习课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但“读”时也不能毫无目的、方法,一味“让我们读一遍”、“让我们再读一遍”,这样只能变成“老和尚念经”。如何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应注意方法的指导。

③学后读。课文学完,应强调对精彩片断的熟读成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欧阳修讲述作文之

道时曾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

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

种审美的体验。

1、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2、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

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