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课题:《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课型:写作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明确抓住景物特征的写作要求,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②学习找准景物与情感契合点的方法,尝试在写作中做到情景交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文病例诊断,学习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赏习名家名篇,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找准景情契合点的方法,能做到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怀,通过写景作文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灵魂。

【教学重点】

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做到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教学方法】

①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

②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了解并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此外,写景时找准景与情的契合点。

【教学流程图】

情境导入——病文诊断找对策(学生活动)——描写方法点拨——明确“抓住景物特征”的写作要求——难点突破找准景情契合点(分三组讨论交流)——课堂练笔——教师小结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住在高楼大厦钢筋围墙的城市里,季候的变迁可能就是叶子掉了是秋,叶子绿了是春;暖气来了是冬,空调开了是夏;天上的星斗看不清,地下的泥土少又少,风吹的消息耳边过,忙着哪,郁闷啊!痛苦而又惨淡的人生!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著名的诗人徐志摩就洞察到了我们的生存困境,在美丽的康河畔给深陷“都市文明”的人类开出了一张轻淡的药方——“不要遗忘自然”。他告诫我们: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

一起学习《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二、作文病例展示,找问题想对策。

病例㈠:

午后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 我坐在窗前做作业。一阵凉爽的夏风拂面而来,在风中夹杂着淡淡的桂花香, 似有似无, 窗台像笼上了轻纱的梦, 使人浮想联翩。在这个无“ 丝竹之乱耳” 却

有桂花飘香的环境中读书, 岂不快哉!

1、问题:常识性锗误,桂花应开在秋季。

对策:认真观察、比较,分清景物本身的特征、地域特征、时令特征。

2、幻灯片补充明确“特征”认识

①本身特征:牡丹雍容,菊花傲骨,莲花冰清,兰花素雅

②地域特征: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

③时令特征: “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

病例㈡:

荷塘漫步

走在日日走过的荷塘鹅卵石小径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淡淡的月光散在荷叶上,鱼儿嬉戏在水中,闻着淡淡的荷香,我的心都醉了,美啊!荷花仙子!醉啊!荷塘月色!

1、问题:写景层次凌乱,感情空洞苍白。

对策:选好观察角度,确定描写顺序;调动多种感官,活用多种修辞,融入思想感情

2、幻灯片补充明确“观察角度”、“描写顺序”知识。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

①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②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①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②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③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三、名作欣赏,明确“抓住景物特征”的写作要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个片段抓住描写对象绘其形,绘其色,写出了味道和动态,巧用多种修辞,描写细腻、生动、传神,创造了一种素淡、静谧、朦胧的意境。我们感到旁边观察的人内心有一丝迷茫、困惑、淡淡的喜悦。

教师总结点拨:可见,抓住景物特征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⑴体物写神,描摹实境之景,融入个性情感。

⑵找准景与情的契合点,做到传情显志喻理。

四、学名篇,悟方法。

分组讨论交流:怎样找准景与情的契合点,突破写景难点。

第一组名篇:

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川端康成《花未眠》

在海边捡起的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小居所却又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也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 席慕容《贝壳》

景情契合方法一:亮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小中见大,在对比思考中抒写真情。 第二组名篇:

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

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宗璞《紫藤萝瀑布》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朱自清《梅雨潭的绿》

景情契合方法二:静一颗体悟自然的心,移情于物,在联想想象中个性表达。 第三组名篇: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梁实秋《雅舍》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景情契合方法三:运一支出神入化的笔,虚实相生,在修辞铺排中渗透深情。

五、课堂小练:

以“秋色”为描写对象,写200字左右的片段。

学生习作片断一:

秋收完成后,地就裸了,像一个老男人,扯了衣服,四仰八叉地躺着。一道道田埂,肋骨一般,在瘦不拉几的地里,十分刺目的凸显着。秋收已结束了,该走的人,都走了,地就还给了自然了。

学生习作片段二:“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桐做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于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

黄昏后,我独自吹着笛坐在板凳上,那是一种意境,它朦胧着;那是一支乐曲,它飘荡着。有些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的兴,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秋愉图。

六、课后作业:

开展一次“用心看校园,我笔写我情”的观察活动。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七、课堂结语: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并且这部书人人读得懂。歌德说,在它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都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板书设计】

抓住景物特征(观察角度、描写方法)

找情景契合点(①小中见大,对比思考

②移情于物,联想想象

③虚实相生,修辞铺排)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观察、描写、感悟自然的能力,能够给处于写作困境中的学生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有益的指导,让他们能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真实细腻的传达个人情感。学生的描写方法稍稍调理即可,他们的情感经调动启发也比较充沛,所以学习的难点就落在怎样找到景与情的契合点,学生通过对名篇的学习探讨与交流,最终总结出了一点可用的方法,卸除了写作上的思想包袱,达到了比较好的课堂效果。缺点是课堂内容稍多,学生交流写作片段的时间略显不足。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当堂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那么他获得的学习成就感就更强烈。当然,仅凭一节作文课是无法彻底改变学生的写作状态的,还要靠日后的长久练习。这节课的最大用途可能就在于唤醒沉睡的心灵,让学生学到一些可以表达自己的方式。

 

第二篇:《自我新形象》教学设计

《自我新形象》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懂得树立自我新形象要以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为基础。

2.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树立不断完善自我的信心。

3.学会根据自身与社会的实际做出适当的人生规划,确立努力目标。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自我的能力。

2.通过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自觉找到目前的自己与自我新形象的差距,从而自觉完善自我,为心中的自我新形象准备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分析自己的现状的基础上,面对新期待,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善于用自己崇拜的人物的事迹激励自己,并以他们为榜样,为实现自我新形象而努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重点:对未来的新规划。

通过“我心中的理想形象”和“面对新期待”的铺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结合他人、集体和社会的期待,对自己在三年后、六年后和十五年后从事什么职业以及这个职业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和能力展开想象,选取学生感兴趣或有代表性的几种职业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立足现实,从一点一滴做起,为成为自己期待的人准备条件,完善自己。

二、 难点: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追星”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中学生中间,首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崇拜的偶像及崇拜的原因,老师可适时地进行分类;在“追星”现象的讨论上,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着重引导学生作出判断:哪些人的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哪些方面不值得花费太多精力;在对偶像或榜样的认识上,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无完人”,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使之认识到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过程:

讨论导入:你的偶像是谁?你为什么崇拜他?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偶像以及崇拜他的原因。

活动一:

讨论:是不是你所崇拜的人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他们的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哪些方面不值得花太多精力?为什么?

在上一环节学生说出自己的偶像的同时,教师有意识分门别类地将学生列举的偶像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按职业、工作性质及工作内容等分类。之后,引导学生就这些讨论题发言。

活动二:

讨论:你的父母、老师、同学对你有什么样的希望和期待呢?

教师对上一环节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对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希望和期待。

预测与引领:注意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交友、做人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去想象。 活动三:

畅想未来:三年后、六年后,你将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十五年后,你会有什么样的业绩、能力、和品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现在你应该怎么做?要在哪些方面不断完善自己? 教师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同学们面对新的期待,结合自己的实际、他人的期待和社会的需要展开遐想与讨论。

在学生畅想的同时,教师把他们在十五年后想要从事的职业写在黑板上,然后,选取同学们说的次数较多或学生感兴趣的五种(可多可少,根据时间和学生的兴趣而定)职业,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事这些工作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

然后,请各组选派代表总结讨论的结果。如有遗漏,本组和其他组的成员可以补充,以激发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小结: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是行动,理想的实现需要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只有现在确立具体的目标,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完善自己,才有可能最终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

播发歌曲《真心英雄》,引导学生在歌声中回味和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