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记叙文文章结构

第三讲文章结构

一、中心

点明中心:第一次提出中心

照应中心:照应前文提出的中心

深化中心:对中心进行深入探讨

升华中心:将中心层次拔高

丰富中心:使中心表达意思更丰富

二、内容

总结内容:总结上文情节

揭示内容:揭示出文中没有明确写出的情节

照应内容:照应上下文的情节

三、结构

引出下文:只是引子,并不交待下文内容

总领全文:放在开头,概括全文内容

承上启下:放于文中,用于情节的转换和接续

总结全文:文末总结文章情节中心等

前后呼应:设置伏笔、铺垫等,或与上下文伏笔、铺垫等照应

四、感情

设置感情基调:感情基调是弥漫整篇文章的气氛,与中心不同,也不是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五、线索

设置线索: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准备

呼应线索:与上文的线索呼应

六、技巧

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相关作用也要考虑

七、独立成段

独立成段往往起突出强调作用。

题型17: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非自然环境描写开头:从上面七方面选择作用,结合文章答出即可。

以自然环境描写开头:一般包括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令和渲染环境气氛的作用,另外还要从上面七方面选择作用加入,倘若人物此时已经出场,就也可能具有烘托人物心情、预示人物命运的作用。

题型18:结尾段落有什么作用?

正向结尾:展示结局,点明中心,照应前文,总结全文等,结合文章从上面七方面选择作用即可。

侧向结尾: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说明的,往往有丰富中心、内容等作用,结合文章内容从上面七方面选择作用即可。

问句结尾: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

题型19:某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基本原则是文章前部的段落是为了引出后文,中部的段落是为了承上启下,后部的段落是为了总结前文,另外还要从上面七方面选择作用,结合文章内容答出。

题型20:只有一句话的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种情况就是独立成段,结合文章内容答出作用即可。

 

第二篇:第二章 公文的结构

第二章 公文结构

公文结构,是作者的构思在所制作的公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公文写作活动内部的组织构造,包括开头与结尾、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等基本结构形式。

一、公文的开头和结尾

(一)开头

开头是公文正文部分的起点和入笔处,又称“导语”。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发这个公文的目的,公文所针对的实际情况,制发该公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公文的指导思想或主要内容等。开头要开门见山,一般都用直叙形式。

由于文种不同,内容不同,作者的修养不同,公文开头的写法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哪一类公文,在写开头的时候,都要考虑紧扣主旨、吸引读者。最常见的公文开头,大致有以下几种:

1、起因式。一开始先讲问题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公文,一般使用“由于??”、“鉴于??”或“随着??”等开头。

2、目的式。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说明本文目的,一般使用“为了??”、“为??”。

3、根据式。一开始先说明制作公文的依据,多用“根据”、“遵照”、“按照”等开头,即根据某公文要求,遵照上级某指示精神,按照某会议的决定等。

4、时间式。一开始先点明某事、某情况的时间。有的是一开始直接写年、月、日,有的是用“近日来”、“近来”、“最近”等比较模糊的时间开头,有的则用“??之后”句式开头。

5、引文式。一开始先引用公文或领导中的一段话作为引子或点明主题。

6、事情式。即一开头就把事件、情况简明扼要地介绍清楚。

以上六种开头方式,是仅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并不是规定的公式。除此以外,还有各种方式的开头。不论采用什么方式,都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只要能服从主旨,引出主旨,吸引读者,就是好的开头。但是就公文的种类而言,不同的公文也有些相应的习惯性的开头。比如请示,一般应首先陈述请示的原因、理由一般是以“根据??”、“兹定于??”等开头。会议纪要的开头则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依次写

出会议时间、地点、主持者、出席者、列席者,有的座谈会纪要还要写明开会的原因和目的等等。总之,公文的开头都离不开根据、目的、原因、事件、时间等要素。至于用什么开头效果更好,确是应该动一番脑子的。

(二)结尾

公文的结尾,又称结语,用以维护公文的完整性,使读者深刻理解作者的意图,为准确而有效地处理公文奠定基础,同时,也防止在正文之后被添加伪造。结尾通常采用下述形式:

1、使用专用词语,总结全文。比如请示结尾提出肯定式要求,多用“以上是否妥当,请批示”、“当否,请指示”等;意见和决定的结尾,一般要提出落实的要求,如“望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把落实情况尽快上报”等。许多公文结尾可以套用“特此+文种”的句式,如“特此报告(批复、函复、通知、函告??)”等等。

2、概括与深化主题,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

3、再次强调行文目的或陈述具体要求。如通报的结尾“特通报表扬,以资鼓励”。

4、发出号召,提出希望与要求。

5、说明公文生效、履行时间或宣布原公文废止以及处罚措施等有关事项。如规章性公文规定的结尾“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某某公文同时废止”。

总之,结尾的方法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它可以语义含蓄,耐人寻味;可以深入分析,指明方向;可以集中反驳,深入论证。用哪种写法,要依照公文的具体内容和体裁来定。务求同整篇公文协调,切忌故作姿态,堆砌空话废话。

二、公文的层次和段落

(一)层次

公文层次,是公文思想内容展开的次序,是公文中表达思想内容的“意义单元”或“逻辑环节”。公文的层次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很多,篇章较长的公文层次往往采用总分、并列、递进、因果和连贯等方式。

1、总分式。总分式也叫主从式,就是构成公文的全部层次中,先从总体上概括内容,然后再具体分述;或先提出总的观点、主张,然后再具体说明。这种方式在总结、计划、通报、报告中多以先概括后分述的形式出现。在命令、决定、指示、

通知、通告等行政公文中多是先交代观点,而后具体陈述主办法。

2、并列式。这种安排层次的方式是从横向逻辑联系入手,把材料按其性质归类,组成层次,分别从不同方面对问题加以说明,各个层次表现为平等并列关系,以其内在联系构成有序的完整篇章。公文多用分条列顶的方式表述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的内容,形成并列式层次。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计划等多为这种层次。

3、递进式。这是按照内容的逐层推进、层层加深而安排层次的一种方式,层次之间为一层深一层的递进关系。在公文中命令、决定、决议、请示、报告、调查报告等有时采用这种方式。

4、因果式。这是以分析事物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结果为线索安排层次的一种方式,层次间为因果关系。其中有的先说因,后说果;有的则先交代结果,后分析原因。

5、连贯式。这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安排层次的一种方式,其中有的以时间的先后为序排列,有的以事件发展的前后进程排列,有的以空间的前后转换排列,有的以认识的过程排列。公文采用这种方式以时序的推进为多。简报、报告、会议纪要等常用这种方式。

这些安排层次的方式有的是单独使用,有的则交叉使用,需根据写作的具体实际而定,不应一概而论。

(二)段落

段落,通常指“自然段”,是构成篇章的基本单位,是思路展开的具体步骤,是表达思想内容时由于间歇、转折、强调所造成的文字停顿。

层次和段落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层次作为内容展开的次序,要借助一定的段落才能显现;段落作为表达层次的形式和手段,要体现一定层次。但是,层次着重于思想内容的相对完整性,靠其内在逻辑性来划分;段落则着眼于文字表达的阶段性,以语言的间歇停顿来显示。因此,层次往往大于段落,一个层次包括几段,当然,也有层次和段落一致的,叫篇段合一。篇段合一的公文,层次小于段落。

组织段落既要注意内容的单一性、完整性,也要注意段与段的连贯与和谐。即,一个只能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一个中心意思必须在一个段落里表达完全;段与段既要有内在联系,也要有必要的外部衔接,使用恰当的关联词,力求句子与句子的关

系明确,段与段前后照应,联系紧密,而且每个段落的长短在不妨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力求匀称、适度,使公文成为完整、和谐的有机整体。

三、公文的过渡和照应

(一)过渡

过渡,是上下文之间、两种不同意思的衔接和转换,是把有所间隔、有所转折的层次、段落联系在一起的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公文中常常用“因此、为此、特此、总之、但是、综上所述、由此可见”等关联词语,或附在上段之后,或附在下段开头,起桥梁作用,使其意脉畅通,浑然一体。有些公文,也用过渡段联接上下文,但往往是用提示性的句子或设问句独立成段,引起下文。如调查报告一般先交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紧接着交待基本做法经验,在两层意思之间,公文用“他们的基本经验是”独立段联接,承上启下,转折自然柔和。

(二)照应

照应,就是前后照顾,互相呼应。公文常用的照应手法有以下几种:

首尾照应。即开头说的话,结尾再反复,再强调。但它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内容的深化,意义的强调,因此往往是前有观点、情况,后有结论出现。

前后照应。即行文的上下、内容的前后,互相照顾,彼此呼应。在公文中往往表现为概括和具体、问题和结论的前后呼应。

题文照应。即公文的内容同标题照应。公文,特别是行政公文,写作比较规范,大部分是标题概括基本内容,或者是标题提示主旨,也有的是标题“点睛”,揭破题旨。需要指出的是,过渡和照应作为贯通意脉、严密结构的手法,在全部结构内容中起辅助作用,尤其在公文中并非必不可少。许多公文是靠内容的内在联系组合在一起的,因此不可刻意要求,否则会破坏结构的严密性和内容的周延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