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湖北教育》杂志陈编辑引领大家如何撰写并发表论文交流研讨整理

《湖北教育》杂志陈编辑引领大家如何撰写并发表论文

交流研讨

话外音:

各位老师好,今天是我们群建立以来第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邀请了《湖北教育》资深数学编辑陈建军老师和我们一起聊聊一线老师怎样撰写学科论文,在讨论前,我先说几件事。

1.本群的宗旨:建立本群,是为了研讨教材。目前新课标的教材已经在使用,我们老师面对新的一轮教材,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平时只能一个人苦苦思索,缺少更多的同行一起交流,所以,我们建立了这个群,让全国更多的一线老师在一起研讨教材。我们的口号是: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

2.研讨方式。对于教材的研讨,我们会有多种方式,如:专家讲座,草根论坛,编辑引领。一般是在群中文字交流,后面会用视频进行交流。在时机成熟时,我们会组织全国小学数学界志同道合的老师和专家们进行线下研讨。

3.我们的群是大家的,我们一起共同建设,共同维护。

4.欢迎更多的一线老师,编辑,专家,特级老师,到群中和老师交流,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请和我联系。

近期来我们群讲座交流的有:

《辽宁教育》资深编辑杨老师;

《小学教学》资深编辑胡远春老师;

《小学数学教师》和《当代教育家》副主编陈洪杰老师;

四川省著名特级教师衡菊芳老师;

凤凰教材研讨小组核心成员颜春红老师,崔小兵老师。

研讨要求:

1.今天的讨论,陈老师先讲,在陈老师讲的时间,我们不要插话,不要发图片和文字。陈老师讲了段后,会让各位提问的。

2.讨论时,请陈老师用红色文字,其他老师一律用非红色。字号不得大于14磅。 精彩分享: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湖北教育》杂志的编辑陈建军,目前做了两年多的数学学科编辑,很荣幸受徐标老师邀请,在群里和大家讨论教学论文的写作及投稿的相关事宜。 我仅仅是一个期刊编辑,资历浅薄,在教学经验和知识积累上远不如各位老师,所以这次的讨论,我只能站在一个普通编辑的角度,根据我所在杂志的情况,作一些简单的说明。余下的时间里,主要还是以讨论和问题交流为主。

先简单说一下我所在的杂志情况

《湖北教育》只有教育教学版才开设了数学学科教学栏目,以小学数学为主,兼顾初高中。

限于杂志版面,所以每期刊登的数学稿件都不太多,一般在5到8篇之间。所以用稿量并不大,很多老师投来的稿件最终都用不上,甚为可惜。

我先把大家在写论文和投稿中应避免的的一些基本问题列举出来,穿插着讲如何达到基本的要求。余下时间交流讨论。

首先是文章一定要避免抄袭。这一点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达到的标准,不过我在工作中还是发现有很多老师对此不以为意。

“天下文章一大抄”,这个观点确实有一定的市场,毕竟太阳底下无新事,想要一篇文章“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实在是太困难的事情。最近于正的“20%理论”也很出名,版权不保护中心思想只保护表现形式确实很让人无奈。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有限度地抄袭”。

一般要求不怎么严格。如果有老师抱着和于正一样的观点,对以后的发展还是有影响的,至少,我认为这样是永远成不了大师的。

以前我们编辑部还做过一份抄袭黑名单,凡是上了名单的人稿件一律不采用。后来虽然取消了,但凡是确定抄袭或部分抄袭的稿件,我们还是坚决不录用的。

一是分清引用和化用。

写文章时很多材料是来源于网络的,如名家的课例、观点等,也有很多时候自己文章中的观点要综合各方论点。如果是完整引用别人的案例材料观点等,就要在文中注明出处,不能把别人的当自己的用。如果是综合化用他人观点,那就要保证有自己的思想含量,而不是简单的套用过来。

二是要保证自己动手写出,不能图省事复制粘贴。

我建议任何时候写文章都要能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出来,这样一来能把你要用的材料熟悉一遍,确保材料不出错,二来综合借鉴他人观点的时候,不会和别人写得一模一样。

三是要尽量用自己积累的材料。

但名家的案例很多人都在用,用的多了很容易千人一面,所以要让文章有个性还是要把自己的东西表现出来,哪怕案例不那么完美,只要问题分析到位了,也一样有效果。 很多老师觉得自己的课例不行,没说服力,很喜欢用名家的案例。

第二个要避免的问题是“假大空”。

“假大空”类型的文章在初写者最常见,也是不可取的。

“假”是指内容、观点虚假,捏造案例,乱编观点。

“大”是指主题选择过于宏观、泛化。

“空”是指内容空洞、没有实质价值。

很多文章没能刊登,都有这三方面的因素。选用文章时,如果编辑觉得你的文章“假大空”,那么他就算想给你提修改建议也无从下手。

这类文章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光靠文字修改是改不好的。

如何避免“假”呢?“假”对编辑来说只是一种感觉,实际上很多作者都有编造假案例的经历,而且编辑也难以区分。

因此,我这说的“不假”,主要靠作者的自觉。

编造案例数据等是不端正的学术作风,哪怕是基于功利性的目的(如急切地希望发文章评职称),影响也是不好的,对别人来说就是错误的指导。

在这点上,相信大家只要认认真真研究、踏踏实实做事、一点一滴积累,是可以主动避免的。

如何避免“大”呢?很多老师一动笔写文章,总是习惯往大了写,觉得文章不谈古论今就不显得“高大上”,说得问题太小就容易被忽视。

这样一来,文章的切入点就大了,结果就是要么放开了却收不住口,要么什么具体的问题也没解决。

文章的主题、切入点不是非大不可的,合适就行,尤其是对普通老师来说,反倒是越小越好。

找好文章的“入口”有很多方法,平时多观察、勤思考、重积累是基本的保障,还可以通过辩证思考来寻找。

比如说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多老师就直接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题,从教师语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组织课堂活动等方方面面来写,力求大而全,最终是看着不错但没多大价值。

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个大问题细分了来说。

比如课堂活动在活跃课堂气氛时要注意的问题、如何组织有用又有趣的教学活动等(这也需要足够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尽量体现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还可以结合某一节成功的课,谈激发兴趣的具体实施方法。或者交叉比较来写,比如分析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兴趣点的不同等。尽量把目光聚焦到某一点上。

如何避免“空”呢? 有些人写文章的时候,很会堆砌字数,对自己的某一个观点,他可以反反复复颠三倒四地写好多内容,但仔细一看其实他并没有充足的材料和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文章的内容基本上是“自言自语”。

当然,整篇文章都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我们做研究应秉持的是务实的精神,如果观点没法论证,不提也罢。

因此,我们要把文章的落脚点放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上,根据问题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根据“答案”来编造问题,这样文章才算言之有物。

具体到写教学论文中,就是要依据材料提炼观点,尽量避免依据观点选择材料。只有在已有材料不够充分的时候,我们才寻找合适的材料来充实。

接下来讲第三部分的,文章要避免语言逻辑混乱。

一篇文章大致可以认为是要回答某个或某些问题(问题可以是自己提出的,也可以是别人提出的),那么就要做到让读者看完后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所以文章的逻辑就要清晰。

我在编辑工作中碰到不少文章是存在这样的问题的。

很多老师有表达的意愿,也有丰富的积累,但一写文章就思维散乱、“不知所云”。这样的文章放弃是很可惜的,但一般认真修改几遍,都能纠正过来。

如何做到文章的思维逻辑清晰呢?除了建议大家平时多练习、写文章多修改外,我觉得有这样的几点大家还是可以参考的。

一是时刻牢记你的问题核心。一篇文章不管写得再多,都是为自己的核心观点服务的,如果某一句话、某个段落甚至某个部分和和表达的观点无关,哪怕它再完美,也要狠心舍弃。很多文章写跑偏,就是作者觉得“手心手背都是肉”舍不得删。文章分了岔,读者就很容易误解你的意思,最后自然不懂你要表达什么。

二是给文章划分合适的区间段落。一个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我们往往要分步骤来,写文章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什么都想一起堆到纸面上,结果就是什么都说不清楚。所以动笔前可以先思考一下文章分几块阐述比较好,能先列出框架的先列个框架。合理的文章布局能让读者一下子抓住你的中心思想。毕竟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耐心都是有限的,迟迟看不懂你的意思,读者可能就不想看了(编辑也是一样,每天面对的文章很多)。

三是要注意论证的顺序。说明一个观点,我们要注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说读者才能自然而然地理解你的语言。如果是不知道什么叙述顺序才好,可以尝试用几种方式写同一篇文章,然后选取其中最好的一篇采用。

另外,一篇文章的论述风格也要尽量保持一致,是先摆事实再树观点还是先树观点再摆事实,文章的各部分要能保持和谐一致。

我想只要注意避免这些基本的问题,至少文章已经是中规中矩了。

今天关于教学论文的写作和投稿的基本问题,以上是我先准备的一点内容。限于水平,都比较浅,很多问题也没顾全。

湖北教育教学版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hbjyj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