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芳香产业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方向

中国芳香产业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方向

通过读李光武博士的《中国芳香产业的困境与出路》这篇文章,以及一个学期的认真学习,我对芳香疗法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明白了芳香疗法的真正含义和中国芳香产业的现状。

以前简单的认为芳香疗法只是服务于保健与美容,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选择的这门课,而殊不知芳香疗法还可以用来辅助医学治病,在国外甚至纳入了医院,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而且芳香疗法比起其他传统医学在某些方面显现出神奇效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关于治疗青春痘,用传统药物治疗,特别是那种含有“异维A酸”的药,极易产生抑郁,幻听的副作用,由此而自杀的个案不少。但是改用精油治疗,基本上没有什么副作用,除非你对某些过敏,但绝不会产生像“异维A酸”那样严重的副作用。毕竟精油取之于天然植物,是自然产物,更亲和于人类。因此芳香疗法在如今美容、化妆、保健、治病行业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人们对芳香的认识、了解还远远不够,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并且在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投资不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竟然如此,那么中国的芳香产业为什么还这么没落,化妆、美容行业也无法挤入国际品牌。

就如李光武博士所说:中国是原料供应大国;产品消费小国;科技含量低,深加工能力弱;政府部门对其重要性认与意识缺乏;人才缺乏,教育落后;没有进行芳香疗法与精油的分级研究与定位;许多名词不规范、标准不统一;没有进入医疗领域;假、劣泛滥成灾;缺乏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精油行业归类错误(归化妆品 )。由于这些原因在就了芳香产业在中国成一盘散沙、没有科技含量、没有行业标准、没有品牌意识、没有优势产品等等。 我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

1.不愿投资:中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人生活水平较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因此大部分人都在为钱而奔波,许多投资人着眼于如何马上有所回报,赚到钱,而不是那些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在价值但需要漫长的时间才有所回报的行业,就比如芳香产业——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研究,投入大量时间慢慢探索来形成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有所建树。显然这是许多投资人不愿做的。

2.缺乏专业人才:各行各业要有所建树,形成自己的品牌,那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有别人没有的技术,要有别人无法生产的产品。这些就必须要有专业技术的人才,要有自己研发团队。现如今为中国国情所致,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人民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许多学生择选专业的时候并不是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根据热门的,易就业的方向来选择,从而专业从事芳香疗法的人才就少之又少。

3.普通民众对芳香疗法了解太少: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是否知道芳香疗法时,大多都是摇摇头走开,有知道的也认为这是关于化妆行业的,真正知道其内涵的人少之又少,而且知道这些的人基本就是上层消费者。一个行业要发展,而他的产品只有那些有钱人知道的话,是不可能的。毕竟有钱人是占少数,而广泛的消费者还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要想提高产品知名度,谋求产业发展,就必须从这些普通广泛的消费群体入手。

作为一个刚接触芳香不久的人,这些只能是泛泛而谈,还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共同制约着中国芳香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不停的探索。

竟然如此,那在中国如何谋求芳香产业的发展呢?李光武博士在他的文章中讲了很多,很全面也很具体。像着重品牌,打造精品;以科技为先导提升品牌的竞争能力与技术含量;以产业链为主线建立市场服务体系等等,特别是围绕五个中心一切做好产业链发展工作,讲的非常好,我作为一个局外人,受益很多。结合自身认识,谈谈自己自己的想法。 中国芳香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1.找准主要消费群体:诚然,芳香产业一出生就是一个高档次行业,生产的精油都不便宜;的确,打造精品,创造品牌是一个行业的灵魂,但是在有着13亿人的中国,其主要的消费群体还是普通老百姓。因此,我们可以生产一些作用效果比较单一、实用且成本不是很高的产品,从而定一个较低的、能让普通百姓接受的价位,采取薄利多销的方法,这样竟能马上取得可观的回报,又能在人们心中树立好的口碑,这样慢慢的提升产品形象,以低消费群体带动高消费群体,最后造就出自己的品牌。

2.加强一条龙建设:就如李光武博士所讲,芳香产业及其产品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度,这些都可以联系在一起,加强合作,形成体系。集立体种植、萃取加工、产品深加工、旅游观光、SPA调理保健、教育培训、产品出口七位一体,统一由芳香植物专家亲自指导种植、芳香植物萃取专家亲自指导萃取技术,统一做市场调研、分析,全部产品统一由指定机构包销。这样可以节约成本,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各自获利,提升产业整体实力。

3.加强监管力度:国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芳香精油的监管,甚至可以将部分精油 入药品监管体制,高强度持续打击伪劣产品以驳回民众对产品的信任,只有这样,芳香产业才会慢慢发展起来。

我相信,只要国家对芳香产业重视起来,制定较好的行业标准,做好宣传,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芳香产业路。

 

第二篇: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谈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物探作为中国石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油的勘探和开发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物探队伍的整体勘探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目前,几乎所有的技术都已经全球化及国际化,物探技术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必须不断的开发属于自己特色的物探技术,对其的市场地位进行保证。因此,要想提高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的竞争能力及创新能力,必须对物探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及研究。

【关键词】中国石油 物探技术 发展方向

随着石油紧缺形势的日益加剧,国家对石油物探事业越来越重视,虽然中国的石油物探技术在近些年取得了不少进步,增加了大庆等油气田的产量,并促进了这些油气田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只有继续提高物探技术水平,攻关物探瓶颈技术,才可以促进中国石油事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 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现状

最近这几年,针对在物探过程中遇到的沙漠、复杂山地和海陆过渡带等极难解决的问题,不断对信噪比进行提高,同时对成像精度以及预测层位的准确率等进行相应的提高,对这些物探技术进行了攻关,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8种物探技术,即复杂山地、沙漠、黄土塬、海陆过渡带、大型城区、富油气区带、油藏地球物理、综合物化探等。本文着重论述其中的5项物探技术。

1.1 复杂山地地震勘探技术

因为在利用地震技术进行勘探的时候经常出现复杂山地,而在这些复杂山地中又有山体高、断裂比较发育、岩下构造、高差大、出露岩石等一些特殊、复杂的地质体,所以针对上述问题,已经逐渐形成了以6 项关键技术为基础的地震技术:第一,宽线与大组合,三维与大组合;第二,以卫片为基础的变观设计,对炮点及检波点进行优选的技术;第三,对表层调查进行综合并建模的技术;第四,对静校正进行配套的技术;第五,以起伏地表为基础的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第六,对速度、构造进行建模的技术,对深度域进行解释的技术。

1.2 沙漠地震勘探技术

因为沙漠地区具有宽度大、疏松、沙丘大、无潜水面等特点,且其地下一般存在复杂的断裂、碳酸盐岩以及火成岩等一些比较难进行地震勘探的地质体,所以必须根据点来设计井深;对炮点、检波点进行灵活布设;对沙丘曲线进行静校正;对观测系统进行优选;在叠前进行偏移;对储层进行综合性的描述;对缝洞储层定性描述等7项技术为基础的沙漠地震技术。这种地震技术在鄂尔多斯、塔里木以及柴达木等一些沙漠地区进行了使用,利用这种地震技术进行勘探的过程中增强了弱反射能量,同时对信噪比进行了提高,从而可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征;在对准噶尔盆地的沙漠地区进行勘探的时候,对下石炭统中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探明火成岩中有2100× 105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

1.3 黄土塬地震技术

因为黄土塬具有黄土层厚、反射速度低、无潜水面、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储层的厚度小而非均质性很强的特点,所以产生了以对储层的物性以及其含油性进行预测;对共反射面元进行选择和均化;对叠前进行偏移;校正四域迭代法初至折射;对多个区域进行去噪;对多线、弯线以及连线进行非纵观测;对古地貌进行刻画等8种技术为基础的黄土塬地震勘探技术。这种地震技术不仅可以对信噪比以及深层能量进行提高,还可以明显的反映河流、水道等的岩性特征。

1.4 海陆过渡带地震勘探技术

因为海陆过渡带具有断裂破碎程度高、养殖业比较发达以及有烂泥滩等地质情况,所以为了能够对信噪比进行提高以及滩涂进行运输,逐步产生了对检波点高精度的定位;对综合导航体系进行定位;对浅海进行采集以及对气枪阵列进行合理设计等4种技术为基础的海陆过渡带地震技术。这种地震技术是进行渤海湾立体勘探的技术支撑。

1.5 综合物化探技术

因为对油气进行勘探开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地质问题,所以渐渐产生了以对时频电磁进行三维采集;对高精度进行航磁;对高密基点进行重磁采集;对三维油气藏电性异常进行ipr 解释;对重震进行联合反演等5种技术为基础的综合物化探技术。这种物探技术已经在对火山岩等一些特殊的储层进行预测及评价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物探技术发展方向

因为中国在石油勘探及开发的过程中会遇到超低孔渗储层、海陆过渡带以及复杂山地等很难的地质问题,所以物探技术会面临很多油气田勘探及开发各个阶段的挑战。所以中国石油为物探技术制定了发展蓝图,依次向二维、三维描述、三维可视化、四维检测以及对问题全面进行解决的技术路线:

(1)勘探阶段:形成对复杂地表以及重磁电进行采集、对叠前进行偏移处理、对叠前储层进行预测以及对圈闭进行评价的地震勘探技术。

(2)评价阶段:形成了对流体进行识别、对叠前进行属性描述、对圈闭进行半定量评价、提高三维地震的精度、对油藏静态进行建模为基础的评价技术。

(3)开发阶段:以地震勘探技术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以对流体进行识别、对储层的改造进行动态检测,对油藏进行动态建模,并结合高密度、井筒以及四维等技术的油藏物探技术。

(4)二次开发及采收率提高阶段:将地震、钻井以及测井等技术合为一体,对研究区进行滚动评价;同时为勘探以及开发过程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当然,为了能够对中国的石油勘探开发工程实施进行保证,就必须对物探软件以及硬件等进行加强,使陆地以及海洋地区可以同时发展 。

同时,中国制定了4个物探技术发展方向:第一,对岩性-地层圈闭的识别能力进行挑战,对地震主频进行提高,尽量对薄层储层的

精度进行提高,预期西部为4-8m,东部为2-4m;第二,对复杂山地的勘探进行挑战,对成像精度进行提高;对勘探的时间进行缩短,使勘探的构造精度为100 m;第三,对老区及二次开发的物探技术进行挑战,对小断层以及幅度比较小的构造进行识别,并将识别进度在东部定为2-4m,西部定为4-9m;第四,对比较独特的储层识别水平进行挑战,使储层可以预测的精度为14-29m,确切率在82%之上,对火山岩以及碳酸盐岩等储层的勘探成功率为11-21% 。 3 结论

虽然中国的石油物探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对中国石油物探工作的总体优势进行发挥,对科技能源进行良好的整合,对新技术的利用进行详细研究,对技术的集成及配合能力进行提高,对碳酸盐岩、油气富集带等地区的物探配套技术进行加强及完善,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井筒、时移高密度及多波地震等一系列的物探配套技术,使油气藏的识别能力从以前的9-14m提高到2-4m。将生产满足程度从现在的60 %提升到70 %,渐渐对油气勘探及开发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振武,撒利明,董世泰,等. 中国石油高密度地震技术的实践与未来[j].石油勘探与开发,20xx ,36 (2) : 129-1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