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医联体工作进展情况

湟中县医联体工作进展情况

自20xx年我县组建并实施了医疗服务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 医疗联在推进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进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探索运行新机制,建立了“四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

1、统一功能定位,建立和完善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通过理事会的统一协调,统筹规划医联体内各理事单位的功能定位和职能分工,各医联体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合理支出医疗费用的意见》、《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积极实行分级负责、双向转诊,形成了急重症病人在县级核心医院住院、慢性病人和恢复期病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维持治疗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医联体内急救转诊流程,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核心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的患者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对转诊患者实施优先诊疗。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后,患者住院流向逐步趋于合理,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的。

2、统一资源配置,建立了卫生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以柔性流动为特点实施人员整合,县级医院(核心医院)组织专家团队到卫生院进行业务指导,基层人员到核心医院信息培训,联合体内各机构实行人才柔性流动,人员工作地点实施统一调配,新进人员在联合体内统筹轮换培养。为了强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核心医院按计划的选派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帮扶工作,每个工作日有1名本领过硬的医生在岗。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到县级核心医院进修、学习和培训。由各医联体制定和完

善了医师多点执业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医师可在各医联体所属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点诊疗服务,通过轮换、互换等方式开展医师多点执业,以减轻核心医院的工作压力。截止目前,各医联体已下派28名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14所乡镇卫生院选派了30名医务人员到核心医院培训学习。

3、统一业务管理,建立了医护质量管理体系。县级核心医院每季度组织人员对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督导考评中围绕医护质量、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考核、反复指导,提高了全县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同时,实行了各医联体内同级机构间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确保卫生院医护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4、统一信息平台,建立了医疗机构间医疗信息的共享。依托全县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了在医联体his系统与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对接,目前正在安装试运行远程会诊系统,调试运行后可实现医联体内的所有医疗机构医疗信息能够互通。

二、调动各方积极性,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1、强化核心医院的龙头作用,建立稳定的协作机制。各“医联体”内所属医疗机构与核心医院通过签订长期协作协议,落实了首诊在基层、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建立了核心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实现了“医联体”内核心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纵向流动和业务分工协作,进一步减轻了核心医院门诊压力,发挥了核心医院的功能。

2、突出专业特色,建立技术帮扶机制。为发挥核心医院的专业特色和管理优势,核心医院定期组织专家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做到了管理、技术下沉基层。技术指导突出了

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与医疗诊治的结合,做到关口前移。结合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医疗诊治中发现的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多发病进行有重点的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筛查疾病人群,将医疗诊治与公共卫生服务紧密结合,突出公共卫生的预防作用,实行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疾病治疗成本,减轻群众负担。 3、发挥核心医院技术,加大适宜人才培养力度。医联体内各理事会建立了结对带教的人才培养机制,实行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到核心医院轮修,核心医院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与所属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间实行“一对一”的结对带教,先后有32名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到核心医院进修学习,并与核心医院主治实行了结对带教,帮助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核心医院定期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帮助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新业务、新方法和新技术引进,努力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医护人员。

三、医联体实施的取得的成效

1、通过实施医联体的服务模式,使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有效治疗;疑难病症及时转诊,得到专科医生诊治,这对引导居民基层首诊、逐步改变其小病直接到大医院找专家的就医观念和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实行分级诊疗后乡镇卫生院向县级医院转诊的病人有1409人次,县级医院下转病人13人,住院人数为20672人次,其中县外住院患者6047人次,占到总住院患者的29.25%,县级医院住院患者8479人次,占到总住院患者的41.02%,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6146人次,占到总住院患者的29.73%,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格局。

2、实施医联体服务模式,促进了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把医院优秀的医务人员下派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开展门诊、手术、查房、讲座以及其他技术交流,一方面直接处理疑难杂症,解决病人痛苦,一方面现场施教,提高了医护人员水平,实现了人员、业务、病人、管理的四方面互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选派到核心医院进行培训,县级医院变成了培养优秀基层医生的“孵化器”。

总之,在严格落实省、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政策的同时,我县依托国家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联系点工作,逐步向紧密型医联体发展,真抓实干,推动医联体内机构间人、财、物的统一管理, 调动成员单位的积极性,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医联体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最终实现有序的就医格局。

 

第二篇:两化融合工作进展情况

两化融合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全市两化融合现场会后,?“两化融合”工作落在?局,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结合?区实际开展两化融合工作。现将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机构和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作为?市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区,我区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小组成员的?两化融合领导小组。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各项有关“两化融合”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两化融合”服务体系,以体系建设保证了地区“两化融合”的稳步开展。

(二)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 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对列入“两化融合”的试点企业和项目,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贴息、补助、奖励等政策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源的投入,探索政府担保方式,大力推进“集合票据”等多种形式的贷款方式,多渠道打造?融资平台,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它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

(三)通过企业示范和项目带动,使两化融合有效推进。

我区组织了?家示范企业在研发设计领域、生产制造领域、市场营销领域和经营管理领域分别实施了 研发项目、 ?项目、?项目和企业经营信息化建设等两化融合项目。同时,向市经信委申请了2900余万元的资金支持。

目前,??等企业的经营信息化系统已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质量控制、供应商控制、产品销售等领域开始运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的机电一体化研发已进入中试阶段;乐营的手机微商务平台已基本开发完成,本月底完成第三方支付签约,预计9月份正式上线运营;?的自动化生产线第一条已投入使用,第二条生产线土建已完成,等待设备进场,于今年底投入使用;?的遥感无人机已销售近40套,销售额达20xx余万元。

(四)组建公共服务平台,助推两化深度融合。

?在加大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中重点建设五大公共服务平台:

1、平台:主要为企业提供标准规范、专利知识、科技文献、竞争情报、文献翻译、行业咨询和产品推广等知识服务,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产品及产业走出去,促进各重点实验室的技术进步,推动我市公共技术深度研发和应用。

目前平台已完成翻译服务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建设,并

投入运营。

2、农产品加工公共服务平台:以国家加工食品及添加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核心依托,重点在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质量安全检测、食源菌毒理学评价、标准菌种培养保藏研究、乳制品检测以及食品检验师执业资格培训等方面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科学公正、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和人才服务。

该平台建有8000平米的实验楼,投入3700余万元,购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离子色谱仪、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质谱联用仪、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定量PCR仪、自动菌落成像分析系统等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200余台套。目前该平台已投入使用。

3、手机产业集群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搭建了“手机产业集群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主要为手机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技术服务,从而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

目前已完成10000余平米的检测服务场地建设;投资4000余万元,购置了包括5米法电波暗室、手机综合测试仪、频谱分析仪等设备;依据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标准模型——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并将其文件化,形成包括三个层次的规章制度体系;已顺利开展手机产品型号核准检测、企业委托

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

4、光纤传感检测技术研究与服务平台:依托??分中心建立,重点进行光纤传感装备技术研究、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时检测技术、光纤传感器复合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光纤传感器风洞洞压实时检测技术等研究与服务,积极拓展?光纤传感产业领域的发展,推进新区光电产业的发展。

该平台20xx年通过省重点实验室认定,目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预计10月份竣工。

5、通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通用航空研究院依托为通航产业在技术支撑、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台、产业推进等方面提供服务。

二、存在问题

1、工作抓手较少,尤其在具体项目的扶持方面,可以依托的操作层面的政策措施不多。

2、缺乏扶持资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资金需求较大的工程,大型企业以自己的实力和特点,一般较少提出资金需求。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资金方面的需求比较突出。

3、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组织企业培训、对外交流、学习借鉴等服务方面能力有限。

三、下一步计划安排

(一)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服务体系。

1、改进和创新服务理念,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

的主体地位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在尊重企业决策和部署的基础上,发挥政府在推进引导、服务协调等方面的职能,通过设立科技特派员、信息化特派员和数字化特派员等服务模式,为?“两化融合”提供有力和有效的服务。

2、培育和发展区域和行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咨询、培训、培训和监理等中介机构,发挥中介组织在技术管理咨询、人才培训、信息发布、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作用。扶持重点信息服务企业,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优化“两化”融合发展环境。

1、优化软环境,形成信息化推广和应用的良好氛围和超前意识。一方引导和培育市场的信息化应用需求,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向信息化方向转移。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建立信息化应用的个性环境,通过贯彻和落实试验区各项工作部署和措施,完善和优化“两化融合”环境氛围,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安全可靠的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的现代通信网络。通过“?”工程构建无线宽带全覆盖、移动互联网持续拓展、物联网终端和云服务广泛应用的无线城市,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能级。

(三)示范带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在手机通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四大领域,选择华移

联科、晨讯科技等10-20家有代表性企业,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1、在手机通讯业以华移联科、晨讯科技为试点,开展专利信息利用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装备制造业以大陆激光、捷通消防车、科奇电器为试点,开展嵌入式软件应用、PLM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现代农业以千喜鹤、雨润、辉山乳业为试点,开展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方面的试点示范。

2、在研发设计领域以?为试点,开展专利信息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协同设计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生产制造领域以?为试点,开展装备数控化改造、车间管理信息化、PDM/PLM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市场营销领域以?为试点,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CRM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经营管理领域以?为试点,开展ERP、SCM、BI等方面的试点示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