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事处网格内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街道办事处网格内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街道辖区各类经济组织日益壮大,与时俱进加强党建工作成为街道的一项新课题。没有探索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面对区域化党建工作新课题,北下街街道党工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借鉴自身社区党建先进经验,以社区党建带动非公党建,开辟一条非公党建工作的新路子,现将街道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搭建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

近年来,随着辖区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辖区非公企业近300余家,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达30家,已建立党支部的有18家,共有党员108名。围绕在非公经济组织中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发挥非公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街道党工委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深入调研。街道党工委每季度组织一次由组织员和分管经济工作人员参加的党员基本情况排查工作,详细了解辖区非公企业党员的思想动态,主动掌握非公党建工作第一手资料;二是强化责任。街道党工委认真研究、明确思路,为实现资源共享,我们提出了以社区党建促非公党建、社区党支部和非公党支部实行支部联建、党员教育管理联抓、党建工作联做的“两支三联”工作思路,并成立了街道党工委“两支三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意见;三是发挥作用。为推动活动经常开展,在借鉴社区党建“三级四方共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并实践了社区党建“四联四共”活动载体。街道商圈党委建立了辖区非公党支部和社区党支部建立活动协调会议制度,签订共建协议

书,实行结对共建,定期举行支部党建联席会议,为开展活动搭建了平台。成立以来,先后组织支部开展联谊活动20余次,并参加了“我为党旗添光彩、扶贫解困一帮一”活动,共帮扶困难家庭160家,400余人次,非公企业支部共投入帮扶资金达30万余元,结对家庭达240家。四是创新载体。为使基层党建全面推进,见到实效,金三角商圈党委充分发挥驻区单位组织、非公企业组织、社区支部组织的资源优势,推行了“三支联建”和1+3(党建+工建、团建、妇建)共驻共建模式,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二、当前在区域化党建存在的问题

1、非公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建立党组织心存疑虑,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其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存在模糊思想认识,担心区域化党组织建成后,会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削弱企业主的权威,影响经济利益。员工不利于领导,怕组织生活活动多,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会受到影响,在思想主观上就不愿成立党组织,如我们辖区的外资企业易初莲花,我们只有通过党员挂靠其他支部的方式,对他们的党员进行管理。

2、非公企业中党员组织观念思想意识淡薄。部分党员在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下,组织观念、党员意识淡化,一些党员存在雇用思想,认为党员和其他员工同是企业主的“打工仔”,自己到私营企业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若工作不合适随时跳槽,有的党员感到在私营企业工作不稳定,不想把组织关系转来转去,因此出现游离于组织之外的“隐身”党员、“口袋”党员,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3、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党组织作用难以发挥。非公有制企业的决策、生产经营、分配以及人、财、物等方面的支配权都掌握在企业主手中,党组织难以过问和干预,党组织往往按企业主的意图行事,缺少工作独立性。

三、下步措施

1、要强化服务,提供帮助,为加强非公党建工作搞好引导。街道党工委要想企业之所想,帮企业之所急,主动解决他们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让他们相信组织,依靠组织。

2要提高认识,硬化措施,为抓好非公有制党建工作打牢基础。把非公党建工作纳入党工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硬化措施,以强化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涉企部门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

3、要加强对企业主的宣传教育,为在非公有企业中强化党的建设创造良好条件。采取办培训班,开座谈会等各种方式,强化对企业主的宣传教育,让他们明白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党组织与企业经营者目标的一致性,使他们积极支持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条件。

4、切实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非公企业中党员素质的高低、党性强弱、形象好坏,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发挥,关系到党在非公企业的影响力。因此,在完成组织设置的前提下,必须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党组织要采用党课、党员活动日、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市场经济,优化知识结构,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两点建议

一是建议区委组织部能够在社会中聘请一些党建工作经验丰富,整体素质全面的老党员作为区域化党建工作指导员,定期对他们的党建进行指导。

二是区委组织部要加强对区域化党建上的资金支持,让非公企业支部党建工作者享受到政治和物资上待遇,从而提高他们抓好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篇:鼓楼办事处关于农村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鼓楼办事处关于农村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鼓楼办事处委关于“强责任、转作风”大讨论活动的要求,

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称“农村低保”),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维护农村安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总结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鼓楼办事处辖区版土面积43.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人口约7.1万。20xx年全市启动农村低保工作,截至20xx年x月有农村低保对象1300户,2545人;城市低保有2919户,8726人;自20xx年起,实施了农村低保分类施保制度,根据低保对象家庭情况将低保对象分为1、2、3三类。同时,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了乡(镇)、村三级三类低保档案,加大了低保对象管理力度,狠抓了农村低保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健全村级低保工作组织,规范了村委会接受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复查、张榜公示上报、乡镇核查公示、民政局抽查公示等一整套工作程序,使基层的低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强化了动态管理运行机制,大大提高了监管力度。

此次调查要求各村共同参与、积极配合。首先全面宣传调查的目的、内容及

检查方式,提前合理安排调查时间和路线,充分做好迎查准备。其次调研小组积极参与入户、寻访、暗访及低保户家庭生活状况、家庭实际收入、支出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以备调查汇总时提供可靠证据。并及时上报调查组,对低保户进行核实认定。

调查过程中需低保户如实申报《农村低保对象入户调查表》所含内容,包括

低保家庭基本信息(家庭成员身份认定、健康状况、住房、医疗报销)、土地收入情况、家庭牲畜养殖情况、政策补贴及其他收入情况、子女基本情况等内容。调查结束后,调查组对调查记录进行汇总,当即向村委会反馈调查结果。根据普查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低保对象立即取消救助资格,并说明原因。对于其他收入低于保障线的家庭召开座谈会,并结合调查掌握的情况,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共同讨论评议,按照“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议定低保救助对象,结合实际拿出享受人员及类别调整方案。彻底解决上访和部分村干部优亲厚友的现象。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低保工作的深入推进、低保户优惠待遇的增多、低保标

准的不断提高,也引发出各种突出问题。

一是少数群众思想观念存在误区。部分干群对农村低保的意义、运行程序和

管理方式了解不全面,理解不透彻。有的群众把农村低保误认为是农村社会保障

体系的全部内容,对其社会功能寄予过高的期望,农村五保、身残、生病、天灾

人祸、子女上学的都要求享受低保,解决不了就发出标准太低、覆盖面太窄的怨

言。少数低保对象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少数群众不履行赡养和扶养义务,

把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推向政府。

二是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定居政策的实施,城镇

周边失地农民和进城定居农民因无固定收入来源,需要救助的人员越来越多,加

之办事处财力有限,配套资金不足,导致低保工作的范围和难度越来越大。

三是调查核实收入难,是实施“按标施保”政策的最大阻力。传统的入户调

查工作方法无法准确核算家庭收入,一方面由于物价上涨、务工收入不确定和个

体经营者收入不固定等因素,导致家庭收入的核定难以准确把握;另一方面,不

如实申报,隐瞒家庭收入现象比较普遍;再者,有些小企业、小作坊出于对工人

的情感,不肯如实告知他们收入的真实情况。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大地影响了低保

动态管理工作的成效,低保对象进易出难、进多出少的问题普遍存在。只靠民政

办的微薄力量很难准确掌握家庭收入。

四是动态管理动不起来。个别村村两委班子干部因顾及老亲旧邻、涉及选举

等问题,存在低保对象只进不出、或易进难出,新增好增、取保难取,出现动态

管理动不起来的现象。

二、农村低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了动态管理措施

处民政办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到乡

村户了解低保对象的实际生活状况,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及时纳入,将不

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及时清退,并且及时掌握了低保对象致贫原因、基本信

息和生活所需,使救助工作有的放矢,实施救助有理有据,分类调标合情合理,

低保金额足额到位,使低保对象有进有出,标准有升有降。分类施保得以完善,

使动态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低保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处的农村低保工作程序更加规范,低保工作更加“阳光透明”。处民政办采取措施大力宣传农村低保申请程序、保障标准等政策,使村民知道“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原则,做到“该保的一个不漏,不该保的一个不保。”鼓励困难村民及时申请低保,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保障对象及时举报,严格了个人申请、村组评议、乡镇政府审核、民政局审批的三级评议、审核、审批程序,确保低保工作健康、有序、规范运行。更好的完善了低保信息网络管理体系,提高了低保工作效率和水平,有利于农村低保宏观操作,进一步提升了低保工作水平。

三、当前我处农村低保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 存在“错保”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龄保”现象普遍存在,个别村(社区)为了便于操作,以年龄长者作为低保享受的硬性条件,严重歪曲了保障原则;二是保障对象属实但常年不在本村居住,见不到本人,无法核实家庭收入、生活状况或无法确定是否足额领取保障金;三是“均衡保”成为村级低保工作人员充当“和事老”的万全之策,多表现为将低保指标平均分配到各组或各户,而不计贫富差别;四是低保终身制,低保对象脱贫不能及时取消,而继续享受,严重违背动态管理原则;五是出现了“继承保”,是保障对象已经死亡,有劳动能力的家属顶替死亡低保对象继续享受低保待遇。

2. 存在“漏保”的现象

由于农村低保制度启动较晚、宣传力度不够,个别困难家庭由于不了解农村低保政策、低保申请的条件及程序,而不能及时得到救助,造成漏保的现象。主要存在以下漏点,一是个别村民由于平时在村组寡言少语、足不出户,很少与他人或村组沟通,即使生活困难,在低保评议过程中,往往被排挤或遗漏,而不能被及时纳入低保待遇;二是由于暂时投奔子女或亲属谋生,低保评定时没能及时返回而被忽视和遗漏;三是村干部不准确掌握和上报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情况,在审核时无法得知或者高估申请人生活状况及收入,而得不到审批通过;四是由于“年龄保”影响,盲目认为享受低保就必须有年龄限制,使一些因病、残或子女上学造成家庭困难的家庭,享受不到低保待遇。

3.家庭经济收入核定难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低收入农户的隐形收入难以合理核定;二是农户外出务工或临时收入有相当的不稳定性,计算起来比较困难。

4.基层工作力量薄弱

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不足,对低保工作的开展影响较大。村级又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人员少、任务重,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对低保工作的进一步规范管理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今后农村低保工作的对策建议

农村低保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结合此次农村低保工作调查,切实找出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工作中要把农村低保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加大投入,扎实推进,确保农村低保工作健康发展。

1. 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低保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一要加强领导。办事处要将农村低保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农村低保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及时指导和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要健全组织。建立健全市、乡镇、村三级农村低保评议组织,加强对低保户的民主评议,提高低保工作透明度。三要完善机制。要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统计等相关部门作用,加强对低保工作的监管,确保农村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2.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工作透明度。

通过此次普查发现,加大了低保政策宣传。为了加强城乡低保工作政策、救助程序、救助标准的宣传,同时加强正面宣传,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督促基层严格执行好、落实好低保公开制度,对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家庭人数,保障金额等情况采取定期的全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处、村两级要设置相对固定的低保工作宣传栏、意见箱、监督电话,将申请低保的条件、所需材料、审核审批程序广为宣传,让广大农村群众全面了解有关农村政策、措施和程序,增强农村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形成全社会普遍关心特困群众,支持推动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良好氛围。

3. 完善操作程序

加强低保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做到制度完善、程序明确、操作规范、方法简便,保证公开、公平、公正。一要进一步完善个人申请、村委会评议审查、处民政办审核、市级民政部门审批的运行机制以及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核定办法。二要实行阳光操作,公开透明。低保对象的审核、审批坚持村、乡镇、市三级公示制度。三要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审核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及时调整家庭经济条件有所变化的低保对象,做到低保对象该进则进、该出则出,低保金该增则增、该降则降。

4.动员社会广泛参与,确保城乡低保工作健康发展。

进一步强化动态管理,按照能进能出、能增能减的原则,用“造血”式的救助方

式取代“输血”式的救助方式,协调劳动保障、科技等部门和社会多方力量采取送岗位、送技术等形式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城乡低保户上岗就业,通过劳动,脱贫致富,改变家庭现状,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同时,建立完善与低保制度相配套的就业、就医、养老等多种社会救助制度,形成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