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八年级 下 学 期 数 学 复 习 计 划

八年级数学本学期教学内容多,难度大,加上本次复习时间短,只有约二周的复习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复习目标:

(一)整理本学期学过的知识与方法。

1、知识要点复习。力求融会贯通,形成体系。进行适当的练习。课堂上对易错题进行逐一详细讲解。多强调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根据平时作业和测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

2、考试热点归纳。要以与课本同步的训练题型为主。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对新题型,复习时,要详细讲解方法和步骤。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归纳。

3、几何部分。重点是平行四边形和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判定定理。记住性质是关键,学会判定是重点。学会判定方法的选择,熟悉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添加常用辅助线的方法。对常规题型要多练多总结。

(二)在学生自己经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选择一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写下解决它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及获得的体会。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归纳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四)通过本期数学学习,让学生总结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具体措施:

1、强化训练。本学期计算类和证明类的题型较多。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特别是分式方程,应重点理解解分式方程的指导思想,明白验根是必须的步骤。几何证明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达到证明简练又严谨的效果。

2、严格要求。根据不同学生学习情况,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区别对待。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尽量以课本为主,过好课本关。多鼓励多表扬,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提高难度,加大训练量。

3、加强证明题的训练。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对照图形弄清已知条件和结论,采用执果索因的方法,探寻证题思路。引导学生如何弄清题意,怎样分析,怎样写证明过程。

三、课时安排:

第十六章 分式 3课时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3课时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2课时 第十九章 四边形 3课时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课时

综合训练 2课时

模拟测试 4课时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十六章 分式

1.分式的定义: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

4.分式的基本性质:

5.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6.分式的运算:

分式乘法法则:

分式除法法则:

分式乘方法则:

分式的加减法则:

分式四则混合运算:

7.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 即a?1(a?0);

8.当n为正整数时,a?n0?1 (a?0) an

mnm?n9.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a?a

(2)幂的乘方:(a)?a

nmnmn; ; n(3)积的乘方:(ab)?ab;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a?amnm?nn( a≠0);

anan

(5)商的乘方:()?n;(b≠0) bb

10. 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3)解整式方程;(4)验根.

11. 分式方程应用题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2)设;(3)列;(4)解;(5)答.

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上有五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3)顺水逆水问题 v顺水=v静水+v水. v逆水=v静水-v水.

12..科学记数法: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定义:形如y=k1(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y?kx?1y?k xx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3.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y?k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x

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 |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22

第十九章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定义: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定义 :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的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2.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3.极差

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4.方差与标准差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s2=[(x1-)2+(x2-)2+…+(xn-)2];

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