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差异管理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差异管理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差异管理是管理学理论的新发展,可以概括为基于客观世界的普遍差异,运用差异性思维和差异化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合目的性调控的人类活动。差异管理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大众化教育背景和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差异管理理论,就是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差异性,运用差异化的教育管理方法,最终实现既定的育人目标,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差异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差异性 差异化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社会道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是多重性的统一体,管理属性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属性。长久以来,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就是这一属性的体现。事实上,对人的管理也愈来愈成为现代管理学研究的中心,因此也有研究者认为现代管理学中也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差异管理作为管理学理论的新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差异管理理论

管理的功用既在于提高效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取得最大的效果。但资源既是有限的,又是有差异的。只有做到适才适用,利用寸之所长,避开尺之所短,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适才适用的思想,扬长避短的做法,在古今中外成功的组织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将这种普遍采用的管理方法称之为差异性管理方法。

差异管理可以概括为基于客观世界的普遍差异,运用差异性思维和差异化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合目的性调控的人类活动。差异管理的理论认为,系统的存在与发展是因为差异的存在,没有差异的存在与发展变化就没有系统的存在与发展进化;同时系统的存在与发展进化,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增加差异,尤其是对于活力系统更是如此。因此,普遍差异不仅是客观世界的重要属性,而且是一种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要张力。

差异性是指客观事物的存在所具有的性质,不受人为的支配与影响;而差异化则反映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们的一种自觉行动,是尊重差异性规律,切合差异性要求,做符合客观规律性的事。

差异管理理论指出:现代化追求的是规范化、标准化、小到零件、材质、人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大到一种复杂的产品、国际交往的准则。现代化使人们的理性追求,规范化、标准化达到了极致。因此,非规范、非标准的问题最终凸显,用系统科学的术语来讲是“对称破缺”,即非标准化将是一种矫正,但非标准化并不能取消标准化,非标准化与标准化共存的时代即是一个差异化的时代,则差异化是后现代化的发展产物。

差异管理首先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又承认差异,且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对事物进行的是合目的性的调控与配置,这样就将差异化管理提高到一个人类自觉行为的水平。

二、 思想政治教育差异管理的重要意义

1. 差异管理理论体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的特征。一方面社会需求多样化,社会上的行业千千万万,对各类人才的规格、层次、要求也是千千万万的,同一模式下的人才不可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人的个性、智力、需求、追求的目标以及愿意付出的代价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才能满足更多人的不同的学习需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主旨是给个性平等发展的机会。与精英教育维护特殊利益的旨趣相对,大众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普遍性尊重个性,并把个性的充分实现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内在追求。对个性的尊重必然要体现差异性的。大众化的教育背景下,如何适应并发展这些个性化、差异化的需要已经成为重要课题。

2.差异管理使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十七大的报告里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今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注重它的社会价值、工具价值,还要注重它的个人价值、目的价值;不仅要关注它的政治性、正确性,还要关注它的有效性。所有这一切的要求,都必须首先全面地了解人,把握人。这里的了解与把握,关键是对差异性的了解与把握。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要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差异表现的把握,往往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向深入的关键。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差异管理的策略

1. 充分把握学生的差异性是运用差异管理的前提

对学生个别情况的掌握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最大优势。从一般意义上说,这样的优势是其他高校教师所不具备的。这样的工作也可以看成是差异管理的一种简单实践。

但是,这种对学生个别情况的掌握与充分把握学生的差异性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充分把握学生的差异性是对学生个别情况的全面掌握和系统归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广泛收集材料、仔细分析信息、形成科学结果的过程,而不是对个别情况的简单总结、罗列、整理。

全面掌握和系统归纳学生的个别情况,除了要了解学生的性别、身高、体重、肤色、家庭情况、成长过程等的不同外,还要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在寝室里的生活状态、学习状态,在图书馆、自习室、食堂等场所的表现等等。这些表现无一不是学生个体思想状况的真实反映,可以说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用素材。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认真听课的,有不认真听课的;有只认真听某些课程而对某些课程敷衍了事的。如果对这些情况全面掌握加以分析,肯定可以找到一些细微差异;如果不加以区分,很可能简单地用学习态度问题一笔带过。

显然,要如此全面的掌握学生的表现,单单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就指出,“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的职责。如果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成是德育工作的根本,把德育放在一切教育的优先位置,那么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是高校一切教育活动的统领。也就是说,高校的一切围绕学生开展的活动,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素材。那么,学生在这一切活动中的表现自然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的对象。如果,树立了这样的“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把学校方方面面的力量都组织、协调起来,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全面掌握和系统归纳学生的个别情况,也就成为必要的、可以实现的工作了。

2.科学运用差异化管理的方法是差异管理的关键

在充分把握学生的差异性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出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管理方法是运用差异管理的关键。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对学生进行量化的评价,规范化的奖惩,对学生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差异在任何组织不仅存在,且是任何领导者或管理者不可

忽视的一项管理认知。如果我们面对这些存在的“自然差异”不去细心探讨、严肃面对,而一再强调“一视同仁”,其结果是以鸵鸟心态,昧于现实,则无法运用顺势而必要的因差、因异施教(管),直接影响教育管理的效果。

再以学习为例,有研究者认为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状态概括为“不逃课不逃学、不逃课逃学、逃课不逃学、逃课又逃学”四种。同样是不逃课,但是前两者在学习态度上有很大不同;同样是逃课,后两者的学习态度更是天壤之别。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以上这四种学生在教育管理上当然应该采取有差异性的方法,否则,很可能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而增长一部分人的惰性。

差异化的管理方法要求我们更多的是从实际的情况出发,进行细化的管理和教育,发现细微差别背后所隐藏的深意。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注重谁的测评分高0.01,而是注意分析学生的不足和进步。在处罚学生时,也不仅仅“就事论事”,简单的从规章、制度的具体条款出发,而是更注意考察学生的个人情况,从原因和结果两方面,从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出发来思考问题。差异化的管理是允许有例外的管理,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要求更高,也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

3.差异化管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铸就一种品质,让行动者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它起于行为,稳定于习惯,伴随着情感,依托理智,化为品质,升华于信念,体现于理想。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划分为行动规范培养、德性品格养成、政治价值认同等层次。这是一个不断递进的梯次,它们既是目标,又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注重的途径。

不论在那个层次上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我们都可以看到差异化管理是直接以目的为依据的。我们具体分析对象的差异性,采取差异化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克服标准化、规范化所带来的局限性,克服由于过分强调“科学”而带来的所要达到的目的与所达到的结果之间的背离,是对标准化、规范化的有效修正。采用差异化的管理方式不但不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反而使之更加明确,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2]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陈玉和,吴士健,王新华,田为厚.关于差异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东岳论丛,20xx(6).

[4]蒋国勇.论学校的差异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3).

[5]高国希.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20xx(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