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村人力开发对湖南的启示

日本农村人力开发对湖南的启示

宿一兵

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农业的发展不仅受制于资源、气候和区位等条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因素即人力资源的影响。近年来,解决“三农”问题一直占据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而“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人,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通过对日本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验的研究,能给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1日本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日本适宜耕作的土地面积很小,特别是战后,日本农村的青壮年人口外流,农村就业人口中老年人和妇女的比例越来越大[1]。因此,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更显得尤为重要。经过长达逾xx年的努力,日本通过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农民的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1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在农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日本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支持、鼓励其他力量的参与,日本农民教育的供给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特征。从总体上看,一是各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二是高中等农业院校;三是企业与民间的各类培训服务机构;四是各级农民协会;五是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改良普及系统。这种由政府、学校和民间力量共同构成的多主体参与、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全方位供给系统,在抓好基层教育的同时,能够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1.2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日本农业协会由1个中央联合会、47个县经济联合会和3 574个基层农协3级农协组成完备的流通服务网络,覆盖了整个日本农村。他们利用联合的力量,为农民提供及时、周到、高效的服务,成为集农业、农村、农

户3类组织三位一体的综合社区组织,99%以上的农户都参加了农协组织。农协组织主要为农户提供如下服务:一是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二是负责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三是收购产品后统一包装、储存、运销。日本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有80%以上是由农协为其销售的,9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由农协提供的。日本农协作为农民的合作组织,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

1.3完善服务体系,为农村发展提供保障

日本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重视完善农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以吸引农业人员,甚至更多的城市人从事农业生产。不断健全各类保障机制,从而确保了农业和农村的各项制度在良好而顺畅的环境下运行。

1.4政府定位明确新农村运动的开展,政府主要工作是在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市场开发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服务,其中直接的人才投入或是间接的人才培训的投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对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2.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日本在发展农村教育时,除了抓好基层教育,还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湖南农村的教育,也可以从基层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2个方面入手。参照日本的经验,由政府、学校和民间力量共同构成,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全方位供给,能够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农民教育。一是尽快普及义务教育。从农业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来看,湖南农村人力资源的受教育程度还比较低。据20xx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抽样调查湖南6岁及6岁以上乡村人口37 352人中,受初

中教育的人口数量最多,所占比重达43.2%,其次是小学受教育的,所占比重达39.1%。这说明湖南农村人口基本上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文盲率较高。抽样调查15岁及15岁以上乡村人口32 238人中,文盲人口达3 006人,占15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比重为9.32%。由此可见,湖南省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偏低,人口的文化水平不高[3]。对湖南省来说,义务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根基工程。尽快普及义务教育,具体做法有:①增加农村教育基金投入。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加强县级教育经费统筹,加大政府办学投入力度,使政府对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投入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强化,以保证经费来源。同时,还应继续鼓励社会力量自办、联办和集资办学。②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过去始终把为高等教育培养生源作为中小学的办学方向,农村普通教育与城市普通教育实施的是相同的模式,从小学、普通初中到普通高中,基本实施单一化的教育体制,这就产生了大批的有文化无技术的“科盲”。这显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很不利的。因此,有必要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体制,把农村教育转移到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服务上来。要调整办学方向,把单纯的升学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要改革农村普通中等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农村中小学应以基础教育为主,增开农业生产技术课程,寓职业教育于普通教育之中,以加强对学生劳动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二是建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据调查,湖南每1万名农村人口中只有5名科技人才,低于全国6.5人的平均水平。全省共有47 300多个村,共有农民技术人员约17万人,如果按每个村配上2名农民技术人员,则缺口为7~8万人。每万名农村青年劳动力中,只有55人进入县级农中专学习,16人在农业职业中学学习,至于持证上岗从业的农业劳动者比例更小。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像日本那样根据湖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特点和实际情况,设置专业化课程,确定具体办学模式和途径,以便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2.2加强农民组织建设

湖南省也可以像日本那样建立农协。农协既是合作经济组织,又是行政辅助机构,同时还是代表农民政治经济利益的社会团体。农协作为集体利益的代表,可以进一步地把农民凝聚在一起,团结起来共同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农民组织的建设,可以给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帮助,保障人力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

2.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湖南省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范围,以保障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一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社会文明日益发进步的今天,对于如何解决农村养老的问题,应该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湖南省在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建立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新制度。二是建立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由地方政府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群众,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该制度是在农村特困群众定期定量生活救济制度。湖南省可以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对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 200元的家庭给予补助。建立农村特困户最低救助制度,主要针对农村因病、因灾,或残疾、无劳动能力的人实施救助。三是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目前湖南省农村的医疗保障体制尚未完善,要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在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时,可以采取“中央补贴10元、地方补助10元、农民自筹10元”的办法,实行大病统筹。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3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

2.4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进一步保障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进行

在有效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是非农产业转移。随着农村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村私营企业等非农产业应成为就地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政府要大力扶持农村私营企业,支持其发展壮大。二是组织农民进城。日本成功的经验表明,大力推进城市化,组织农民进城。湖南省20xx年城市化水平要达到55%,则要使约1 600万乡村人口逐步转为市民。按照这个规划必须加大3个层次的城镇建设力度:首先是实施长株潭一体化计划,打造大量吸纳人口的核心城市;其次是加速市(州)所在地的城市扩容,力争逐步建成10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再次是把县城及中心镇建设发展起来,通过农转非,减少农民、增加就业[4]。三是现代农业吸收。现代农业是一种集约化农业。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对耕地进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同时增加。湖南省的现代农业已经起步,特别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一大批劳动密集型的优质农产品基地、特色农业建设项目和设施农业已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如衡阳市走“兴特色产业、建特色基地、搞特色加工、创特色品牌”之路,全市的黄花菜、湘黄鸡等特色产业安排了农村劳动力80万人;浏阳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花卉苗木产业,全市34个乡镇种植花卉苗木,从业劳动力达6万人;益阳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兴办的“农家乐”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5]。四是政府还要引导农民建立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决策机制,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对人力资源加强组织、扶持、引导、服务,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柏群.日本新农村运动对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8):15.

[2]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xx.

[3]刘黎辉.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20xx(11):17.

[4]朱有志,陆远如.深化湖南农业产业化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xx.

[5]董明辉.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5):18.

 

第二篇:日本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启示

日本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日本战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在新世纪新环境下加快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新构想,并以之为基础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

【关键词】 高技术 技术引进 产业

我国已经步入了以大众消费水平为特征的快速工业化时期,对资源的要求急剧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显露。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浪费少、污染排放低的高技术产业,并以之为基础提升传统产业迫在眉睫。日本是一个典型的能源缺乏的国家,二战的沉重打击已经使日本成为一片废墟,但是日本却能在短短几十年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其中的奥秘有待于我国进一步的探索,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值得我们去借鉴。

一、日本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

1、根据本国国情,实行技术引进

由于战争的破坏,工业设备多半报废,可以用于生产的设备少之又少,加上技术落后、能源匮乏、原材料和燃料的供应大幅度减少,日本的经济几乎位于崩溃的边缘。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决定通过技术引进,加快日本经济的发展,尽快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19xx年到19xx年,日本技术引进的项目数和费用都逐年递增,xx年间共引入技术14041项,引入金额多达253.57亿美元。

2、以新能源、节能降耗的生产设备为研究开发的重点

石油危机使日本政府意识到必须改变过去过分依赖外国能源的发展方式,开发能够替代石油的能源,并通过高技术来改进和完善能源的生产设备和消耗装置,以此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19xx年x月,第一个新能源开发的长期计划——“阳光计划”被制定,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太阳能、地热和氢能等新能源,充分利用日本现有的技术来建立新的能源供给体系,以此来缓解日本的能源危机。19xx年,又产生了“月光计划”,其宗旨就是研究开发尖端的节能技术。日本政府把节能的重点放在产业部门的节能降耗上,通过研究开发新设备来代替、更换陈旧落后且耗能巨大的设备。

3、从资金密集、能源消耗高的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

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提出要由资金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这些产业主要包括:研究开发型产业、高度组装型产业、时兴消费型产业、知识产业。经过调整,从19xx年至19xx年间,钢铁、石油制品、化工等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下降了30%、32%、37%,而精密仪器、电机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增长了141%和118%。19xx年日本通产省的产业结构审议会上公布的《xx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也指出:“xx年代要在xx年代知识密集化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创造性的知识密集化。”

4、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

进入20世纪xx年代以来,日本认识到仅仅依靠技术的引进并不能让自己在迅速发展的技术领域拥有更强的技术优势,并且由于经济的衰退,日本企业对研发的投资连年减少,所以,日本内阁决定扩大对新的研发计划的支持,同时要求各省厅科研预算向基础研究领域倾斜,从19xx年起的五年内,政府将基础研发的投资增加一倍,每年增加15%,19xx年达到7万亿日元。这些投资主要用于更新从事研究开发的国立大学和部分国家研究机构中的实验室的设施,扩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其主要目的是充实人才队伍,培养大批青年科学家;建立适合时代的科研体制,提高研究开发的信息化水平;扩充多元式的研究开发资金;促进国际交流,积极推进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并与世界各国广泛进行基础性研究方面的合作,扩大接受外国研究人员的规模。

5、IT立国——信息化趋势明显

20世纪xx年代,日本政府着眼于应付泡沫经济,采取各种政策和方法刺激经济,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政府认为主要是IT革命来得太迟、施之过缓。为了能够彻底改变IT产业的落后局面,日本政府召开了IT战略会议,会议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战略方案。20xx年x月x日举行了第二次联席会议,提出了今后日本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基本方针,计划在5年内赶上美国,成为超高速网络技术大国。20xx年x月x日又推出了致力于日本新生的发展政策,在该政策中,日本把IT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计划在5年后成为世界上信息通信最先进的国家。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IT国家战略——“Ejapan”的构想,并计划在20xx年实现无书面文件的“电子政府”。同年x月x日正式通过了《信息基本法》,希望通过这个法案刺激网络经济这个新的增长点,以加快日本经济复苏的步伐。

6、重视高技术的民用、军用化和产业化

日本坚持将高技术用于民生,大力发展民用高技术产业,主张高技术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办公室,并尽可能地占有市场。同时,日本军事技术潜力也是不可低估的,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用的是质量上乘的日本制造的半导体,美国从战斗机到军舰等尖端武器的电子装置中所使用的陶瓷部件95%是日本制造。日本政府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立国”的战略,实现高技术的产业化,注重对民间企业的技术转让,企业在掌握全新技术的基础上大量生产,并使其产

业化。

7、重视发展“轻薄短小”型高技术产品

日本的高技术产品都与电器、电子游戏机、机床、办公用品、电子通讯相联系,这种高技术产品具有需求量大、成本低、资源投入少、开发周期短、产品更新快和应变能力强的特点,因而有良好的竞争能力。相比之下,欧美则重视和擅长大型、高级型、尖端的技术产品制造。所以,日本提供了他人所不能提供的新一代产品,尽可能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以此来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日本发展高技术产业对我国的启示

面对当今世界的能源危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节能降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新世纪新环境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高技术产业并以之为基础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似乎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首选方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竭尽所能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

我国的高技术产业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薄弱,为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我国政府应采用引进外资的方式,外资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通过外资企业技术的扩散效应和溢出效应,迅速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这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引进方式。同时,要提高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我们还必须与欧美等国家进行技术合作;招聘外国顾问和高薪聘请国外高科技人才;购买尚在试验中的技术;派遣技术人员到国外进修等方式。

2、政府应加大对R&D的投入和鼓励企业进行研发,积极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高技术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高层次实在技术群,这就决定了发展高技术和使之产业化需要巨额的资金,因此,国外有人称高技术产业为“吞金产业”。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对R&D的投入虽然逐年提高,但是总量仍然不足,因此,加强资金投入是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关键。企业既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受益者,同时也是技术进步的主要贡献者,为了能有效地解决我国在发展高技术产业中资金缺乏的问题,政府应鼓励企业参与研发。企业也必须明晰自身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可以设立科研部门,关注跟踪高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掌握最先进、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同时,企业还要加大对研究开发的投入,进行自主创新,开发属于本企业的科技产品。

科研成果能否产业化是决定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国家在建立灵活的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应智取措施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比如政府在兴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科学技术中心等机构的过程中,鼓励企业参股并允许企业派遣技术人员参与重点课题的研究,同时企业也可以与大学、科研单位合作,把大学、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商品。

3、建立风险投资体系来缓解资金难题

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首先,风险投资可以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产业投入大、风险高,加上银行贷款困难,很多高技术项目无法实现产业化。而风险投资家的这种为追逐利润而甘愿冒险的投资行为恰好在客观上起到了将大学和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迅速推广,进而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作用。其次,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据调查,在美国464家风险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以风险资本作为唯一的创业资本。同时,风险投资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经验、知识、信息和人际网络等,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开拓市场,用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企业的成长速度和效益远远高于以其它方式发展起来的同类公司。

4、重视培养和吸纳优秀科技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科技人才是新技术的开拓者,也是新科技转化为新产品、新产业的领路人,我国政府应该把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广泛吸纳国外智力型人才作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首先,应该改革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各类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和师资水平,以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其次,促进人才流动,调整人才结构。教育体系中的学科建立相对滞后于高技术的发展,因而高科技领域所需的人才要从其它领域来补充;最后,高薪聘用外国的优秀人才。吸引国外人才,不仅可以带来各种各样的技术,还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方法,节约教育经费,是世界各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之间在经济和技术上的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强,国家间的科技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显得格外重要,所以,科技工作者必须突破国界,开展交流与合作。

5、兴办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

企业孵化器可以优化创业者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加速技术进步和技术产品化,并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以提高新兴小企业的成功率和成长速度,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成功的高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由于企业孵化器在扶持小企业发展,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得企业孵化器这种小企业管理模式不仅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受到了重视和鼓励。

高技术工业园区集科研、设计、开发、生产和商品化于一体,它可以将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各个阶段集中于一个地区,转移时间大大缩短,转移效率大大提高。为了能够通过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加快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注意以下

几点:(1)统一规划布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计划有步骤地规范高技术园区。(2)建立和健全法律保障。(3)政府通过各种措施来调动和发挥地方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鹤:国外产业技术政策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 陈建:21世纪日本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xx.

[3] 郭励弘、张承惠、李志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与风险投资[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xx.

[4] 龙翔:日本高技术产业与大学合作的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1999(3).

(责任编辑:胡婉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