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高中研究性学习

★ 案例2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墩头中学 段建峰

一.研究目标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昙花一现似地失败了。九十年后的今天纪念辛亥革命,不但要学习当年革命志士们的斗争精神,而且要学习孙中山等人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前进的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研究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就是要更好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研究课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分析

三.研究目的

怎样评价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现代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高中试验修订本必修教材即以此为主题专门设计了一节活动课,可以说,这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做题。高中语文课本也选用了几篇以辛亥革命为历史背景的小说,如《药》、《祝福》和《阿Q正传》等。研究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小说的理解,阅读分析这些小说又使我们对辛亥革命的感知更加具体、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该课题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激发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四.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

在吴铁官和杨晓晨两位历史老师的指导下,选定文史结合、综合性较强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分析》为研究课题。语文课代表段建峰和历史课代表沈秀华共同承担这项任务。

2.资料整理

首先,反复认真阅读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相关课文和历史课本中提供的专题活动课材料,在课本上划线批注,并进行专题摘录。然后,到学校图书馆和历史老师处借阅相关的书报杂志,有选择地复印和剪贴。

3.撰写论文

将搜集、整理资料的体会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写出论文。

4.相关课题

(1)辛亥革命的人物研究;

(2)辛亥革命的性质分析;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研究资料

1.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本关课文《药》、《祝福》和《阿Q正传》等。

2.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关于辛亥革命的活动课材料。

3.吴玉章著《辛亥革命》,人民出版社19xx年版。

4.《中国近代史百题》(下)中的相关论文,湖南人民出版社19xx年版。

六.学生论文

由鲁迅文章看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段建峰 沈秀华

19xx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以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道路。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失败了。鲁迅先生作为一代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他用那职业文学家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和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有关文章节选在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有《药》、《祝福》、《阿Q正传》等,同学们非常熟悉。我们不妨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些文章,从中总结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首先,由于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也不能彻底地摧毁封建势力,从而使一部分人投机革命,从内部破坏革命。

如往《祝福》中,首先写祝福的情景,最后总结性地写到“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亦如此。”这段话显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并未发生什么新的变化:阶级关系照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陈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再如《阿Q正传》中《不准革命》部分开头就这样写道:“未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人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一段内容.淋漓尽致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地摧毁封建势力,许多人摇身一变,由封建官僚变成了革命的有功之

臣。类似的还有,如《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他是地主钱太爷的大儿子,因为留学东洋,回来之后,脑后装起假辫子,手里拿着“哭丧棒”,人们便视他为“假洋鬼子”,一个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混血儿。他依仗着地主阶级的权势和买办阶级的本领,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当辛亥革命的浪潮波及未庄时,他觉得有机可乘,立即见风使舵,投机革命,居然成了未庄第一号“革命人物”。他与“素不相能”的赵秀才沆瀣一气,结成反动联盟,打着“成与维新”的旗号,到静修庵去打碎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随着抢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便算完成了“革命”的大业,俨然成了真正的革命党。后来,又到城里拉关系买来自由党的银桃子(徽章)。于是撒谎吹牛,甚至厚颜无耻地与黎元洪称兄道弟,以”革命元老”自居,借此抬高自己,篡夺革命权利。这些事例,一再暴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许多人投机革命,由封建的官僚变成了革命的“有功”之臣。这些人混进革命党内部,从内部破坏革命,出卖革命,这也就注定了革命失败的命运。

其次,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始终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斗争,使自己脱离大人民群众,在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这是革命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这一点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也有很多体现。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描写了阿Q这样一个典型的农村人物。他生活在赵太爷、钱太爷、假洋鬼子等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所统治的未庄,生活极为

贫苦。由于长期封建思想的毒害,他因沿袭着许多封建思想意识,以为“革命党就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深恶痛绝”。在未庄,他经常处于屈辱和失败当中,由于阶级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低下,由于对地主阶级和那个黑暗社会的痛恨,所以他有发的革命要求,希望通过抗争改变自己的现状。例如在辛亥革命波及未庄以后,他凭直觉意识到这一场革命对他这样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是有利的,不禁心向往之。于是决定“投降”革命党,勇敢地喊出“造反”的口号,他对革命的解释:第一是报私仇,第二是拿东西。阿Q的这种革命观,反映了他对地主阶级的仇恨,反映了处于贫困地位的农民的许多合理的要求,说明他是真心实意地欢迎革命向往革命的。但是,由于他对革命一无所知,由于他所受封建思想毒害极深,所以他的革命要求中夹杂着许多落后的意识和营私利已的思想,甚至达到敌我不分的严重地步,竟然投靠假洋鬼子去寻求参加革命党的阶梯。

阿Q参加革命的的全部过程,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同农民的关系:革命不关心农民,农民不理解革命。像阿Q这样的农民虽有自发革命的要求,也只能以这种自私落后的思想投机革命,这可以看出革命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革命之前所造的舆论(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及共和国思想)。农民阶级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以后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得不到农民阶级的支持,革命的果实被善于在复杂的斗争中保存自己实力的地主阶级所窃取。

《药》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明确的认识,对革命矢志不渝、毫不动摇。但他的革命主张不为群众所理解;他的革命行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他的牺牲也没有赢得群众的同情。他讲革命道理人们感到气愤;他挨牢头毒打,人们幸灾乐祸;他说“阿义可怜”,人们说他“疯了”;他被封建王朝杀害,人们“潮一般地”去看热闹;甚至他母亲对他的英勇献身,也不以为荣,反而感到“羞愧”。更可悲的是他为革命所喷洒的热血,竞成了贫农华老栓儿子治病的“良药”。夏瑜的死是悲凉的、寂寞的,从他身上不难看出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弱点,没有唤起民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鲁迅先生以“药”为主题,具有深刻的含义:愚昧的群众享有的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痛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要医疗群众的痛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启发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起来革命,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

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很不彻底的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彻底地推翻帝国主义,更不愿更不可能彻底地推翻封建势力”(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不但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革命政权,而且没有根本打碎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也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虽然在他们的纲领中也曾经提出过“平均地权”的主张,但却没有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也不敢以解决土地问题的手段,去唤起民众,组织和吸收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来参加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农村依然如故,封建势力不仅没有受到打击,反而利用资产阶级的妥协性,纷纷投机革命,抢夺和把持了各级政权,反过来镇压和屠杀革命者。这必然导

致革命的失败。

【点评】

论文规范性不够,如无摘要,无关键词,无参考文献等等。

 

第二篇:高中研究性学习

课题:高中生课后自主学习效率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进入高中以来,我发现学习比初中吃力了很多,每天在学校里面学习8个小时感觉都能掌握,但是课后自己温习,探究,做练习时感到有些吃力。与许多同学交流发现同学也有类似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效率不高,花了许多时间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由此我想研究一下同学们到底是怎么在课后学习的。是否能找到一种普通又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更好更快的学习。高中生课程多,知识量大,对人的时间分配要求非常高,所以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效率就是生命,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在浩瀚如烟的典籍中遨游,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摸索学习的方法,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并且高中生中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需要保证正常的作息时间,所以我们必须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这样才能既学习好又不会影响其他方面。

二、课题的界定

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高中生,所限定的时间范围就是课后。而自主学习是指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效率是指的单位时间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因此,所谓学习效率高,就是在单位时间里实际完成的学习量多,对个人而言,意味着节约了时间。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首要的一条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使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成了这场改革的亮点

2、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四、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http://www.cqvip.com/qk/87260X/200605/21727513.html

五.主要问题,主要的内容,重要观点:

许多高中生课后学习效率不高,想提高学习效率,却没有效果。而我们想要研究的的也就是当今高中生课后学习效率现状与如何有效快速地提高学习效率,来帮助学习进步。我们同时也确信课后学习效率的高低必然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好坏。但个人的情况又会有些差别,因此我们课题的研究必须结合实际,以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六.研究思路,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所在班级学生学习效率现状

第二阶段;调查所在学校学生学习效率现状

第三阶段:以问卷或采访的形式调查社会中学生学习效率情况

第四阶段:总结,归纳所采集到的信息

第五阶段:采访学习效率高的学生,收集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第六阶段:总结方法,加以改进,提供给学习效率不高的学生来试验方法

第七阶段:验证效果,得出比较普遍适用于学生的好方法

七.可行性分析:

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中学生,所以对研究学生课后学习效率这一课题有基础条件,不会脱离实际,又因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就会比较符合真正的情况。同时由于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那么研究对象很容易就能找到,适宜做采访与调查,也方便向老师等有经验的人寻求一些建议。在寒暑假时,因为不在学校就可以做一些分析总结的工作这样也能充分利用时间。这个课题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使用价值也很大,对广大学生而言同样如此。

八.条件保障:

1、成立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李帅

课题组成员:……

2、学校态度:大力支持,要求我们全力以赴保质保量保时完成此课题。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研究调查数据保障:近年来,全国高中生时间利用率普遍较低,据调查,时间的合理利用只有0.35

(2)研究经费保障:该研究性课题学校家长同学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3)研究时间保障:至2010年6月31

九、研究进度安排:

 2010.1底     访谈家长或教师,听取他们对选题的可行性意见。

 2010.2初    查阅近期的杂志刊物,收集和课题的报道,关注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问卷内容

 2010.2底     做好问卷调查的各项准备以及采访学生的准备。

2010.3上旬   对所在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010.3中旬   向学校不同年级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2010.3下旬  对社会中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010.4上旬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反馈所得数据。结合周围同龄人的实际例子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办法。

20##.4中旬       与指导老师讨论下对所得调查结果的看法。得出初步成果。

 2010.4下旬至5月底      将成果提供给学校中学生使用。

20##.6采集实验成果,大家再共同讨论 并且结合老师意见得出最后结果。

2010.6底      撰写结题论文阐述研究所得。

十、研究的预期成果:

我们本次课题研究成果将以专门的调查问卷报告、采访过程录音、研究日志等形式展现。查阅相关教育学资料、心理学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调查研究结果对问题进行解答,找到提高效率的方法。最终撰写论文系统阐述研究的成果。

分享研究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