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实用)

通河一中生物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研讨主题:听课评课活动

研讨时间:20xx年x月x日

主持人:高秀华

地点:通河一中生物组

参与教师:生物组全体教师

活动纪要教研内容及: 首先是刘鸿雁老师上公开课,本节课是高一生物必修二内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生物组全体教师听课,课后刘鸿雁老师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接着组内每位教师发言,发表自己的听课学习心得并反馈信息,共同进行总结反思。

听课教师点评内容简介:

【高秀华】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二中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复习了第三章有关内容后,安排的有关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能结合所教学生知识背景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首先是对必修二

第三章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再通过操作巩固。刘老师的这节课教学思路脉络清晰,实际运作的效果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马骊】教学资源的直观性:在课堂教学中,为让学生充分了解题目,宋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习题,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有效的为教学服务。

【李巨禄】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法。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利用讲授、讨论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

【艾学红】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宋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再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张冬冬】从总体上来讲,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学生是在一种轻松愉快但又不失为紧张的气氛中掌握知识的。老师的基本功能比较扎实,备课也相当充分,使得整个课堂比较流畅,能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姜美玲】科学设计实验操作,注重能力培养。宋老师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形成一定的梯度,层层推进,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孙立伟】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识联系。宋老师能够通过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形成知识框架,体验成功之感。

 

第二篇:校本教研活动记实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校本教研活动记实(一)

10月x日老河土小学召开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校

本教研活动。与会的领导有小教部校长张树森、教导主任纪万昌和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

老河土小学的校本教研一直以来本着以实用、高效的原则,立足本校实际,以主题带动为策略,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骨干教师引领的方式来解决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每学期学校都根据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个主题,教师们根据主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再查找有关学习资料进行自修,年组的集体备课也紧紧围绕主题进行“问题研讨式”备课,一个月后,年组开展“主题研讨听课”活动,学期末学校组织由骨干教师承担的“说、讲、研”活动。即上学期提出的以“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之后,本学期学校又提出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一主题,可以说这是个老话题了,那么在课改进行近4年之后,又将这一话题提出来进行研讨,其目的有三:

一、 重新回顾并梳理在实施新课程中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二、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进程,规范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真正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三、为名、优骨干教师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基于上述思考,本次教研活动先由两位骨干教师陈艳杰和白振合进行二年级和五年级全课时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例展示,之后再分别

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谈他们的感想与认识,最后是全体教师的互动研讨。

活动期间,小教部校长张树森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及时的点评,教师们通过互动明确了认识,达到了本次校本教研预期的目的。可见,老河土小学扎实有效的“主题式校本教研”真正着眼于学校发展、教师需求,为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学科教学改革进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校本教研方式。

准确把握教材是一节好课的基石—校本教研活动纪实(二)

2月x日星期五,招不格小学每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校领导请来了教师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为全校教师做示范与讲座。历时近两个半小时的活动紧凑而高效,所有与会老师都在活动中大受启发,将名师的教学经验、教育理念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应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反响强烈。

活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王老师执教《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 王老师以课题切入课文,紧抓住“神奇”这一关键词,从形态神奇、环境神奇、经历神奇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体悟语言文字。特别令人称道的是,王老师在初读课文阶段让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文章,在学生意见不一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研读语言文字,自主探究,并在这一环节中很好地将语言文字训练、概括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探究意识的养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在课堂的“收官”阶段王老师再次抓住课题,提出作者为什么要写“灞河柳”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争议,在争论中不但明确了写作方法、而且还与学生就价值观作了一定的探讨,将课堂推向又一个小高潮。

活动的第二部分,由刘老师结合王老师的课为大家作了关于准确把握教材的讲座。

刘老师的讲话不疾不徐,话声娓娓,并没有一上来就摆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管在大家看来他在钻研解读文本上是有很高造诣的老师。他先是就讲座的主题“准确把握教材”一词作了一个界定,然后

列举了现阶段学界对文本解读的几种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接着指出《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遵循文本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化理解。让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思考,对“解读”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接下来的讲座中,刘老师强调了老师对文本的预先解读,和换位思考做好预设引导学生解读两个方面的问题。在教师解读方面刘老师谈了语文老师阅读提升语文素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引导学生解读方面,刘老师关注了换位思考与课前预设,指出了“三不讲”——“学生懂的,不讲;学生不懂,但自己能弄懂的,不讲;学生不懂,而且讲了也不懂的,不讲。”“三不讲”说的是不讲,其实引出的是老师在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里应该讲什么,才能有效的利用课堂,高效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思考。

讲座时间不长,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却是绵长的。

活动结束之际,小教部张校长代表招不格小学作了总结,并代表学校所有老师向刘老师和王老师致以诚挚的感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