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评价方案

高效课堂学生学习小组量化评价

参考方案

一、评价原则

为了有效推进“21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课堂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按照过程性、鼓励性、鞭策性、合作性、个体性、差异性的原则,以小组为评价单位,用量化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过程。量化务必公平公正公开,能正确引导学生。

二、评价标准

1、学生考勤

学生迟到扣1分/人次、学生缺席扣2分/人次(迟到十分钟以上则记为缺席),上课期间离开教室每次扣3分,无迟到、缺席学生不评价。

2、课前检查

教师课前检查学生上次课内掌握知识的情况或预习和学生学案独立完成情况。小组成员完成任务较好的加1分,优秀的加2分,特别优秀的加3分,基本达标的不得分。

3、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组长组织认真负责,小组成员讨论积极,要求起立讨论,没有讲闲话、做闲事、互相推诿现象。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较好的加1分,优秀的加2分,特别优秀的加3分,基本达标的不得分。

4、展示过程

该过程要求小组成员主动、积极、快速、定位展示,语言得体,声音洪亮,仪态大方。每欠缺一项扣1分,每组每节课扣分1次. 必展部分:科任教师指定小组成员必须展示的内容,主要由B或C层次学生展示,A层点评,回答基本正确的加1分,优秀的加2分,特别优秀的加3分,不正确不得分。

抢展内容:科任教师提出问题,小组争抢展示时,回答基本正确的加1分,优秀的加2分,特别优秀的加3分,不正确不得分。

5、质疑答疑

质疑:在组间展示过程中,学生质疑要有一定深度,富有启发性。质疑时方向基本正确的加1分;有一定深度,富有启发性的加2分,特别优秀的加3分,不正确不得分。

答疑:在组间展示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小组学生答疑时,积极参与,表现得体,且回答正确,该小组加1分,优秀的加2分,特别优秀的加3分,不正确不得分。

6、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环节中,完成较好的,该小组加1分,优秀的加2分,特别优秀的加3分,基本完成的不得分。

7、自主测试(老师评价)

1、小组排名

小组平均分排名,按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积分,评价办法为:第一名:5分;第二、三名:4分;第四、五名:3分;第六、七名:2

分;第八、九名:1分。

2、进步个人

按照进步的幅度不同给个人和小组加入相应的分数:

(1)进步10名以上,个人加3分,小组加1.5分/人次。

(2)进步6—9名,个人加2分,小组加1分/人次。

(3)进步3—5名,个人加1分,小组加0.5分/人次。

(4) 各学科进步明显的,个人加2分,小组加1分/人次。

(5)班级1-5名,个人分别加5、4、3、2、1分。

(6)总分进入年级前50名,个人加5分;总分进入年级51至100名,个人加3分。

8、纪律

课堂纪律:课堂有讲话、睡觉、打闹、做与本堂课无关事项、专注度不高等违纪行为的扣1分/课堂纪律正常不加分;出现顶撞老师不服管教者扣10分/人次学校纪律:如有违反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按学校规定处理,并扣减小组20分/三、周评价:每周日利用班会时间专门进行周评价小结,评出优秀小组(一周内小组得分最高分)和优秀个人(一周内个人得分最高分),并针对评价的结果给学生奖优罚劣。

四、月评价

每月进行一次大评比,月评价是紧密结合周评价进行的,一个月内,各班获得“优秀小组”次数最多的一组进行表彰和物质奖励。

每月对学生个人考核一次,评定为优秀(考核分90分以上)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并作为以后班级推优的依据;若评定为不合格(考核分60分以下)的,第一次班内批评教育,第二次分部内通报批评并写出书面反思,第三次劝其转学。

五、期评价

结合学生平时的综合表现,每学期结束在分部内汇总评比,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小组晋级评优评先,并结合每月统计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个体、行政小组长和学习(科)小组长进行奖励,并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

一个学期中的评价是紧密相连的,课评价的结果直接与周评价的结果相关联,而周评价的结果和月评价的小结又相挂钩,这样就形成了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使学生重视评价,重视参与高效课堂的学习,以此逐步转化为学生主动行为。

六、补充规定

1、量化时,加分减分以加减号(+、-)和阿拉伯数字填写在相应栏目和组别里。如加1分,则填写为“+1”,减1分则填写为“-1”;不得分则不填写。

2、每周每班由行政小组长轮流担任值周班长,值周班长每节课给各小组和学生进行分数统计,并于当天晚上第二段晚自习后(21:45—22:10)期间登记在各班公示栏。

3、每个学生每月基准分为60分,各小组得分为各小组成员所得分的平均值加上课堂上小组加分的总和。

4、学生个人得分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69分为基本合格,70-79分为合格,80-89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总之,方法是在不断的总结和修正之中,也许将来还有更适用的方法,希望能为课改添砖加瓦,将课改有效的进行到底。

高三(4)分部

二〇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高效课堂的评价方法

高效课堂的评价方法

20xx-12-23 好教师

高效课堂评价一节课,一般关注四个“度”,即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生成的高度。除了这四个度,还可以看看学生有没有五个“一”,即一次精彩的展示、一次巧妙的生成、一次得意的发现、一次真实的感动、一次会心的微笑。五个“一”和四个“度”可以简称“五四”,历史上的五四运动,其影响是划时代的,但愿“五有四度”的提法能成为高效课堂的评价标杆。

自主的程度。学到终极看自主,自主学习可谓学习的最高境界。马斯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越是在自主状态下,独立地发挥出潜能,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越有成就感,越能成为自由、健康、无畏的人。自我实现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帮助人满足这种追求,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体验最大的快乐。

合作的效度。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特征就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合作学习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真正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

往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靠。然而,过于追求合作的形式而轻视学习的效果,分组随意没有团队氛围,评价失衡不能促进竞争等现象,影响着合作的效度。合作效度是合作学习的生命。不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展合作学习的。精心选择内容、准确把握时机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保证。

探究的深度。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享受到求知的愉悦。探究,亦称“发现学习”,“发现”的多少与难易,取决于“问题的探究价值”与“探究的条件、方式和流程”。提出一个能激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给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启发引导是探究学习的辅助,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再按照一定的流程与同学合作则是探究学习的法宝。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而探究的深度则可看成衡量探究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尺。

生成的高度。在精彩的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教师必要处理好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的关系。要关注课堂生成,针对鲜活的学情施教,通过显性化的差异统计数据

进行反馈调控,捕捉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因学制宜,达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教学中,事先考虑到学生思维习惯的差异,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再在课堂上机动灵活地引导“生成”,学生才容易进入积极、能动的学习状态。过分地确定预设和封闭,缺乏必要的生成和开放,课堂教学则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使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一次精彩的展示。“展”指发展、伸展、展开,“示”指呈现、表达、交流。参与展示的学生,或个人,或小组,各自发挥特长或融合集体智慧,通过讲解、相声、小品、演唱、绘画、情景剧、采访、播报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他们在展示准备和实际展示过程中得以学习、锻炼和成长。观展的同学则在评价、欣赏、反思过程中吸收和借鉴。展示在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点燃学生的“交流情”,增强学生的“驱动力”,让孩子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所以,一节好课,离不开展示。

一次巧妙的生成。高效课堂的典型特点是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就不要有太多的清规戒律,那种统一规范、整齐划一束缚下的孩子,整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是很难有生成的,没有生成就没有欣喜。课堂要活起来,也需要多元互助,以思想启迪思想,以智慧生成智慧,没有生成就没有创新。效果要好起来,就要以总结学习方法为主,摒弃死记知识的做法,引导学生每学一课,都以顺口溜、知识树、思维导图等学生喜欢的方式去生成,去形成自己的成果。

一次得意的发现。新课标特别强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发现学习亦称探究,让结论在过程中自然生成,让抽象理解变为活动体验。教学就是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储备上有新的发现、新的生成、新的感悟。发现学习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探究发现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学生的。教师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老师教给的东西再好,是别人的,学生不爱惜,而一次得意的发现,会让学生敝帚自珍。

一次真实的感动。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理想课堂应该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理想课堂应该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理想课堂应该是点

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当我们把所有的问号放飞到人文的天空,会由衷地感叹——生命是一个灿烂的历程,教育要让每一颗心灵都得以智慧的滋润,要让每一程人生都充满燃烧的激情。课堂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展示欲,创设条件,营造氛围,让孩子学会,会学,乐学,创学。课堂就是立足学会,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形成智慧。简而言之,课堂必须充盈着情感,来浸润生命!整节课,不能让学生产生一次真实的感动,不是一节好课。

一次会心的微笑。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学过程流畅,知识过渡自然,课堂气氛活跃,“形”散而“神”聚。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要环环相扣,要能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地“思”起来、“活”起来。但课堂气氛的活跃并不是简单的欢声笑语,更不是肤浅的师生对话,而是教师与学生间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是师生互信、互动的一种美好境界,是师生在共同探究、共同学习中分享快乐的一种情感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