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街学校学生综合素质

窑街学校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体系与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生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我校初中在校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一、目的和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进行质量监控;有助于高一级学校按照新的人才观、质量观选拔合格人才;有助于在教育中建立诚信文化。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和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对于强化素质教育导向、加强德育工作、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稳妥操作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坚持多元评价、逐步完善的原则;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促进全面发展和体现差异特长相结合的原则。

三、评价内容及依据

1.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2.信息来源:包括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记录等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

3.关键性材料:指能够表明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主要包括:①关键考试的成绩,一般指期末考试或统考成绩,主要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②关键的表现性作业,指学生在真实背景下所完成的真正的任务,如探究报告等,主要表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及初步的创新能力。其具体呈现形式有论文、演示文稿、网页、DV短片等;

③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主要体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合作与交往的能力以及为他人、为社区服务的精神品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描述、活动成果、学生的感悟和反思等;

④特长与获奖情况,包括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和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评比中获得的奖励、表彰或能够证明自己特长与潜能的资料;

⑤自我描述,即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包括个性描述、学习反思、感悟以及发展计划等;

⑥重要他人的评语,指对学生有重要影响,或对学生非常了解,或对学生某方面有深刻了解的人给学生的评价,重要他人包括但并不局限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

提供关键性材料应该把握的原则:一是这些资料是有价值的、能够反映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发展水平的;二是这些资料是经过选择、甄别的。

4.建立学生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与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5.综合素质评价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基础。要在充分参考学生成长记录和关键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四、评价标准

五、评价方法及程序

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采用行为观察、访谈、查阅成长记录等形式,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判断,加以整合,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并做出综合素质评定意见。

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生毕业总评等级以初中三年六个学期6次评价的结果为基础,按照10%、10%、15%、15%、25%、25%的权重计算,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1.自评:每位学生按本方案的“评价标准”,对自己进行等级评价,同时对自己的发展情况进行语言评价,描述性评语不超过200字。

2.小组互评:每位学生按本方案的“评价标准”,对本组每一位同学进行等级评价。

3.家长评价:学生家长按本方案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等级评价,同时对其发展情况进行语言评价,描述性评语不超过200字。

4.班级评定: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对本班学生的学业成绩、个人特长、获奖情况及成长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认真查阅学生的有关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学生的日常表现、成长记录、考试考查成绩、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和同学评价等相关信息,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依据本方案“评

价标准”,对全班每个学生作出等级评价。

5.班主任描述性评语:班主任综合各种信息,对学生的发展情况作出整体描述性评语,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其进步和发展状况。

6.学校评定委员会审批:学校评定工作委员会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对于被评定为D等的学生要进行认真复核。

7.反馈与复议:学校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个人及其家长。学校评定工作委员会应妥善处理复议事宜,在一周内反馈复议结果。评价结果不得随意更改,如发现有误,应由班级评价小组提出更改意见,报学校评价委员会审定,并对更改理由和经办人作书面记录,同时保存原评价记录备查。

六、评价结果及使用

1.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采用等级+评语的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 进行。一是综合评语,主要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等进行定性描述,尤其要突出学生特长、发展潜能以及各方面的成就。二是等级呈现,从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分别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同时给予总评等级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表示为优、良、合格、待提高。

2.评价结果的计算将等级进行赋分,然后再转化成等级。

(1)相同评价主体内部多位成员对同一学生评价结果的计算,采用求和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2)不同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计算,赋予各评价主体不同的权重,合成评价结果。

3.评价结果的使用

(1)通知学生个人及其家长。评价结果将在班级公布,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接受监督。

(2)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之一。C等及以上等级者方可毕业。

(3)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七、评价工作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

我校对初中各年级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并开始建立完整的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生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九年级为主。

1.准备阶段:1—3月,研制方案、健全制度。

2.宣传动员:4至5月。

3.实施阶段:各班主任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和表格的填写说明。 4全面实施:5月x日前,根据区上的安排上报及反馈评价结果,数据资料按照《兰州市学生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评价汇总表》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上报区教育局评价工作结束。

八、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纪律监督监控。

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委员会代表组成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班级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和复议申请。所有涉及综合素质评价的来信来访、投诉举报必须在一周以内予以答复。

2.做好公示、审核、备案、申诉、复议工作,确保政策和制度的公开透明。各县区和学校在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前两周,要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和有关规章制度,公布时间不少于一周。

3.对往届生的评价:由原毕业学校根据其当年在校期间的情况进行评价,或者由补习学校按照本实施方案,根据其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并填写相关评价表格和档案。

 

第二篇: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该纳入青少年素质教育范畴里。 什么是素质,我认为“素质”应该是决定一个人的行为的重要基因,这种素质包含很重的感情因素,尤其是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列宁曾这样说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还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里说的感情是指在学习理论和实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感情。因之,素质的形成是否可以理解是“感情与理智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或者说是实践基础上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这种统一,形成了人们的高层次的感情,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因素;它不是单纯的知识,不是单纯的理论,也不是一般的修养,而是融化在人们心灵中的深层次的感情。这种素质有先天的,但更多的是后天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影响而深化,甚至改变。

素质有哪些内容,对此争论很多,说法不一,我个人的体会应该有以下几方面: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思维素质、心理素质、生活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以及种种非智力因素的素质,如想象力、创造力、专注力、记忆力、毅力、耐力、感知力、意志力、合作意识,等等。这里只能说是个人的感受把它罗列在一起。这样罗列是否合理可以研究,也可以更科学地归类,但是,素质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不同年龄段可以有不同的侧

重点,但不能把青少年阶段素质的教育只是培养非智力因素,而把政治素质的培养看作是成年人阶段的事。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 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

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美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美育,培养学生树立审美观念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完美的人格并促使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文化、身心等全面素质的目的。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在提高人才素质中,音乐教育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早已认识到音乐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大学,把音乐与数学、几何与天文并列为四个主要学科;古希腊人认为体育和音乐是促进青年身心平衡,健康发展的两个手段;欧洲早期教育家柏拉图把音乐和德育看做是发展青年身心的两种教育科目,他提出了“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教育原则。在我国,古代的教育家认识到在琴乐书文等形象化的活动中可以传播道德观点和文化知识。孔子把音乐列为六种教育科目之一,把音乐作为美学教育,艺术科目的代表。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本质力量在于它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感染、影响和培育人。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更重要的通过美育的手段提高人的素质,从而实现人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最终达到马克思所指出的关于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崇高目标。

一、 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音乐作品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人的存在是社会性的,个人的思想、感情中总是体现着一定的政治倾向和道德观念。而音乐作品则是作曲者对客观事物、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的反映。其中的形象刻画,必然的以某种方式或隐或显地体现着作者的政治道德观念。因此,音乐作品总是具有一定的社会的政治道德内容。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音响”的手段来塑造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打动人心,作用于人的感情,沟通人们的思想。它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如王云阶的《抗日战争交响曲》和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等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豪迈气魄和坚毅的奋斗精神,展示了民族的深重苦难,激发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生存进行不屈的搏斗。作品教育了当代的中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自发地产生对祖国的责任感,懂得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发奋学习。这实际上就是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课。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音乐是最能深刻地表现人类崇高和美好情感的一种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比起绘画、雕刻、小说等其他艺术形式,音乐能更直接地深入人类的情感,影响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一个成功的音乐艺术形象,可以感染、启发、激励和鼓舞人,促使人们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操。比如,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使人能感受到作者的激动、怨愤的情绪。而当人们了解作者创作此曲的背景时,很容易

理解这种情绪是和爱祖国、反侵略的思想情感联系着的。听者可以从音乐音响的感受和音乐形象的想象中,得到一次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体验。

二、 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中学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获得需要21世纪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知识结构和多种能力的新型人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离不开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来提高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中学生的全面思维、开发智力。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如果只重视其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制约着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健全思维,提高智力,必须通过审美教育,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音乐活动可以滋润和启发右脑利用过去的经验与知识来促进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给负担抽象概念学习与研究的左脑以物质的调剂。所以,音乐是开发智力的一把钥匙。

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音乐审美教育的熏陶,往往能活跃科学家的思想,启迪他们创造的灵感,丰富他们的视野,是帮助他们发现、解决各种各样疑难问题的途径。音乐中的形象思维无疑给科学家的想象力、洞察力注入了新的生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

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作为一门多功能的艺术学科,在中学的音乐教育中,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当代中学生只有具有高度的审美素养和鉴赏力,才能使创造的灵感更活跃,使心理结构更健全,才能达到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

三、 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身心素质

音乐益于身心健康的这一功能,与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在人类的音乐发展史中,音乐始终与人体的运动分不开的,诗、乐、舞三位一体。我国早已运用了山歌、号子、小调等音乐形式来协调劳动节奏,减轻体力疲劳,提高劳动效率。现代体育运动已不再使用枯燥单调的哨音和口令,而是采用音乐对运动员进行节奏训练。这种训练对运动员动作准确度和灵敏度提高很大。如冰上芭蕾、体操等运动项目都配以优美的音乐。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甚至可以治疗人的疾病。

作为音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能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其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柔韧心理、宽容心理、进取心理、创造心理和同情心理。第三,音乐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能缓解其他课程造成的紧张,有助于理解和消化其他课程。第四,欣赏优秀的音乐或参加音乐活动,可以疏通血脉,调节神经,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忘记疲劳,增加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