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思想之自由

王震

091130121

读完这本书,首先最直接的是全书给予我一个对于晚清帝国的基本概况,丰富了我对于晚清时期的基本史实,并且能够将历史认识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该书从清帝国中晚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疆域结构上都提供了深入的介绍,从多个方面叙述并分析了历史的进展,以及对当代 的影响。书中作者一些独到的见解对我启发很大,不会对这些问题再以简单化的眼光来看待,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观察这一时期,而且有一些新的认识,对于今后我在其他类似此种问题的研究中,也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晚清至中国现代的历史,无论从历史轮廓还是具体的历史事件,在我们的成长历史中,其实已经受教太多,有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甚至是耳熟能详, 因而,读这一时段的历史,不是要了解这一百年里,这个国度曾经发生了什么。恰恰相反,我们都很清楚发生了什么。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百日维新??这些事件以及参与这些事件中的人物,我们的历史教材已经讲述了太多,重新介入这段历史的学习,需要的是进入历史的角度,结合作者的观点加以自己的理解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至少是自己的对这段历史的一个全新的认识,而非还是停留在中学教科书上的水平。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通史 读后感 梁鑫睿

《中国通史》读后感

四5班 梁鑫睿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中国通史》的课外书,书里面讲的都是关于历史方面的知识。我被书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人类历史上,已经经历了史前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民国时期。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的是司马迁忍辱写《史记》这个内容。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了司马谈的官职,并且牢记父亲嘱托,一定要完成史书。一次,因为司马迁为一位将军辩护,所以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他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史记还没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就这样,他忍辱负重,发愤写作,整整用了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前无古人的著作《史记》。

读到这里,我被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又想到了国家体操队的队员们,她们一个个在赛场做出优美、轻快、高难度的动作,可又有谁知道在这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跌倒了多少次,摔倒了多少次。用一句谚语来说最合适不过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 …… 余下全文

篇三 :毛概 马克思 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读后感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读后感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读后感

在繁忙的大学生活中,我很少静下来读一本书,尤其是一本政治经济或者思想哲学的书目。然而这次咋图书馆里,借阅了这本《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突然发现,静下来读一些自己本来不感兴趣,毫无涉猎的文字,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提升,尽管并没有读完就写下这篇读后感,但所能感受到的是一个历史人物对学术认真的研究与总结的态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先生所写,这部著作主要对明末清初的学术界代表人物以及清代的学术先救成绩做了系统性的介绍和总结,这部著作是梁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影响深远,是研究晚清学术史的重要著作。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 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年轻时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更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

…… …… 余下全文

篇四 :民国风度读后感

民国风度读后感

民国过去很久了,民国中的那些响当当的人物,也都基本上离开了我们。但是民国的历史却让我们无法忘记,那是一个经济和政治上一塌糊涂的年代,却又在文化教育思想学术上取得了炫目的辉煌。即便是现在,几乎在每个领域中,都可以在民国中找到让我们敬仰的名字,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不要说大师即便是贩夫走卒,也有数不清的故事。随着时间的远去,民国中的人物不但没有让我们忘记,反而让我们感觉越来越高大。

中国历史上,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可以和先秦“百家争鸣”相媲美的时代的话,那么答案一定是民国。原因无它,只因为这两个时代都是思想大解放、人性大解放的时代,正因为这种“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时代特质,在这两个历史阶段,中华民族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创造力均出现了让世界惊羡的“井喷”现象,也由此奠定了中国的品格。遗憾的是,虽然民国那些人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曾经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

什么是民国风度,其实那个年月的人,有各种各样的风度,书里面提到的每个人,都是很有个性很有性格的又风度的人。这些人随便拿出来一个,就会让你侧目,你会找出很多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想这是因为那个年代,因为乱,所以具有了一个好处,就是自由,无论你是留辫子穿长袍,还是穿西服打领带,都会有人反对,同时也都会有人支持和赞美。于是各种文化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使劲发展,让你看得目不暇接,这就是民国的魅力所在吧。

…… …… 余下全文

篇五 :民国的底气 读后感

《民国的底气》读后感

民国的个个学术大家,性格或低调,或张扬,但无一不是没有本事之人,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们前进的呢?我认为是坚持与不羁。

就拿《民国的底气》这本书书中第一个写的人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辜鸿铭先生来说吧!辜鸿铭先生出生于南太平洋马来西亚半岛西北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园主把他收为义子,后把他带到先进的欧洲学习,成为了一个精通西方文化的学者,那么是什么驱使他从先进的欧洲回到中国并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的呢?我从书中读出,一共有四个人以及一种性格。辜鸿铭先生的父亲辜紫云先生在辜鸿铭临去英国时,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哪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义父英国人布朗先生并没有以为他是中国人而欺负他,反而淳淳教诲教诲他要学通中西,担负起富国强国的责任,并且对他的教育倾尽心血。著名作家卡莱尔对他说:“世界已经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人的行径,社会组织,典章文物,是根本错误的〃〃〃〃〃〃”在新加坡与忠与他会晤的时候对他说了中华文明的神妙之处,这一席话对辜鸿铭来说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从此辜鸿铭开始埋头研究中国文化。

生父在祖先牌位前的告诫,义父的淳淳教诲与倾尽心血地教导,卡莱尔对历史的敏锐眼光及强烈的批判精神,忠和他的一见如故以及倾心忠言,这些对辜鸿铭后来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 余下全文

篇六 :民国语文》——读后感

《民国语文》——读后感

舒志强

翻看着这本书,不禁感慨:“如今工科大学的学生少了语文课,内心该是多么孤寂啊” 由序到末,享受大师国文课,如痴如醉。

书中谈的多的是正信立德,或信手拈来,或结构严谨,我相信不管过多少年,其中的文学精神和思想精髓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开篇是胡适先生的《自由主义》,其内容意义深远,在上个世纪,中国人民饱受战争的磨难,倍尝战争带来的悲痛,正是因为痛苦,正是因为悲伤,我们更要追求自由。胡适先生提出,追求自由,首要任务是由于自己,其次是容忍反对,最后是渐进的改革。为了追求思想自由,中国人民靠着顽强的意志,摆脱了西方列强的入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如今我们有如此良好的条件,却有些忘记了当初我们追求自由的本意,一些大学生在虚度的年华,将时间浪费在电脑游戏和虚拟的世界,实在让人心痛,胡适先生提倡的自由主义精神是十分宝贵的,如果我们不树立自己的自由主义思想,就会陷入教条主义,难以进步。

第三篇《“知不可为而为”与“为而不有”》是由梁启超先生写的,读完之后不得不为梁公治学严谨之精神绝倒,“知不可为而为”在于告诉我们人生的奋斗方法,其实我们也是不可能面面俱到,像电脑一样思考一件事成功的可能性,不过只要不断的奋斗打拼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化“不可为”为“可为”,子曰:只不可为而为之。孔子就是以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让后人叹服,如果我们万事都推诿于“不可为”那么我们能完成什么呢?大概都是些偷懒的说辞罢了。

…… …… 余下全文

篇七 :近代史读书笔记

计算113 刘欢 学号:1104030315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读书笔记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作者:(美)费正清 编,杨品泉 等译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4-1-1

《剑桥中国史》是一部完全由西方学者撰写的中国历史,沿袭西方汉学研究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广泛引用文献材料,注重文献的辨伪和考订。由于东西历史文化的差异,该书在许多历史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质疑,而很多问题,是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而从没有考虑过的。《剑桥中国史》共16 卷,各卷由知名学者主编,卷内各章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

最近从这部书的第12卷《剑桥中华民国史(上)》读起,更觉得这部著作对中国历史的观点不偏不倚,不带情绪,它力图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解读中国历史,试图从无数看似偶然的历史事件的串联中发现历史发展和变革的原因,规律,给希望了解真相的人一道饕餮大餐。

“《剑桥中国史》的第12和13卷论述中华民国的历史。本书是第12卷的中译本,主要论述国民党定都南京以前的史实。第13卷的中译本同时出版。《剑桥中国史》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在历史研究的角度、领域等方面可供我国学术界借鉴。我们对其中不少观点并不赞同,在某些问题上有着根本分歧。为保持原貌,我们未作删改,请读者自行鉴别。原书地图所用地名有与当时地名不同者,内容也有与当时实际情况不符者,我们也未予改动。有些历史词语和我们习用的有出入,由于是观点的一种反映,我们也照原文译出。凡此也请读者注意。书中引用的中文资料,我们尽力查对了原文。少数引文没有查到,则从英文回译,删去了引号。请读者见谅。”这是译者的话。由此可见,该书确是最最真实的作为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史和中国现代文学的著作,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这本书记录了从盘古开天地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详细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书中有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有爱国诗人屈原.推行新政的范仲淹.抗元的文天祥.抗击倭寇的戚继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最让我深刻的是“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当时的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吸食鸦片已成为危机中华人民存亡的祸患。面对这种局面,道光帝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身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到了广州就下令收缴鸦片,用了35天,共收集烟土近2万箱,总重量约237万余斤。用了23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绝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同时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我最恨的是火烧圆明园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国还想扩大对中国的利益,开找机会,公元一千八百五十六年,英国制造了“亚罗号事件”,借这次机会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也参加了,两国联合对抗经济简陋的中国。公元一千八百五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英法炮轰广州攻陷了广州城,随后进犯天津大沽口,各炮台全部失守,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天津条约》后,英法联军才退出天津。第二年,英国找借口再发动战争,公元一千八百六十年八月,英法占领了大沽口炮台和天津,进一步逼近北京,咸丰帝吓得带着皇亲国戚和亲信大臣,逃到热河,命令恭亲王奕 留守北京,一月后联军杀到北京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他们进了圆明园,而且被眼前在、巨大的宝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