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难得周末,外面淅淅淋淋的下着雨,阻挡了一切外出的脚步,临窗听雨?终究是达不到那个境界吧!打开电脑,又一次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记不清多少次看它了,第四or第五次,但每次确实都有新的体验新的感触,犹记得>第一次观看时,学生们一个个“凶神恶煞”,让我这个局外人都为马修捏一把汗,情绪随着剧情进展忽上忽下。最难忘的是剧中的音乐,皮埃尔·莫昂克独唱的声音,干净纯粹,舒缓情绪,沁人心扉??

克莱蒙·马修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xx年经二战摧残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被迫来到了“池塘畔底辅育院”成为了这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在这所寄宿学校里,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劣的孩子,有问题少年有孤儿。马修在他的人生低谷来到“池塘之底”,踏入校园时,发誓说永远不再作曲。但,人生就是永远不能说永远。

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但新老师总是对学生期望值过高,这一点我这个新老师也是颇有体会。想当初刚接10班,当陈老师郑重向学生介绍我、当我满心欢喜的等着认识我的新学生时,我就听见学生在下面以我能听到的声音说:怎么又换老师了?一副不耐烦的面孔??说心里话,很受伤,但看到第一堂课的马修遭到了学生们的戏弄,才发现我们学生的问题真是小小太多啦。但马修对学生们的宽容与理解,确实让我钦佩,值得我去学习。每个学生在老师心中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老师就犹如你们的父母,会吵会骂,但出发点终究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除了一些个别的猥琐大叔们,我还是坚信大部分老师的素质与修养的。但就如老话说的“不养儿不知报娘恩”,学生跟老师也是如此吧,就如皮埃尔开始不明白马修的苦心一样吧。

…… …… 余下全文

篇二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优美的音乐声再次响起时,意味着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接近了尾声。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看到名字还在诧异它怎么会归类为心理类的电影。影片中的孩子们在学校遭受几乎变态式的教育方法,大部分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尤其是他们的自尊心。好在,马修老师组建了合唱团,为他们开辟了另一条道路。虽然马修老师最终不幸离职,但是校长也遭到了举报被免职,孩子们的春天到了。看着他们脱离苦海,在倍感欣慰之余,也是受益颇多。

不禁想起自己在暑假去三下乡的日子。虽然我们是去陪伴外来务工子女,不少人的生活条件不算差,但是也不免有一些来自遥远的山区。他们接受的教育可能远远不及城里的孩子,而且父母常年在外,少有陪伴,即使不愿意但是也要承认这个事实,孩子生来人人都是一样的,在成长过程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至关重要。很难想象在影片中那个对孩子们而言接近是地狱一样的地方,如果让他们一直呆在那里,长大后会是怎么样一幅不堪想象的情形。俗语有云,棒棍底下出孝子。这样的体罚虽然会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显然对孩子的自尊心是极大的伤害,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爱的教育,沟通与包容,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不过凡事有度,过度的爱又会变成负担,成了溺爱,又会害了孩子。影片中的马修老师虽然没有在明面上提及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但他却是十分敏感,知道孩子们在意的是自己那正在逐步养成的自尊心,它神圣而不可侵犯,所以他处理犯错误的孩子的方式都尽量避免关禁闭这类惩罚,发现他们的长处,开启新人生。

…… …… 余下全文

篇三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记一个“平凡”的老师

——观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作者:戴逸群

曾经有成为音乐家的梦想,曾经有组建一个优秀的儿童合唱团的愿望,但最终还是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一个平凡的老师。但我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对孩子而言,他定是一个极不寻常的老师。

在“塘底”这个专收问题学生的学校,所有老师都害怕在这授课的地方,认为在这教书是一种折磨的地方,基望马图老师在这里找到了快乐,找回了自己的梦想,也同时给孩子们带去了希望,带去了快乐。这个平凡的老师身上定有他不平凡之处,下面我一一数来,用以鼓励我们这些同样平凡的老师。

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对比其他老师简单粗暴的“行动回应”(关禁闭)的教育方式,马图老师总是给予孩子理解,问清缘由后,给出正确合理的惩罚方式,这正是出于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心理。如面对对莫桑叔叔恶作剧,导致其眼角大量流血后伤口感染,甚至威胁生命的力基,马图老师选择单独与力基交谈,严厉地问了力基情况,他站在力基的角度,保证不告诉他人,也分析这件事的利害关系。马图老师先稳住孩子的心,剖析情况,让孩子明确这样做的后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诚实地说出了实情。而后马图老师提出让孩子无偿照顾莫桑叔叔一个月的建议,孩子欣然答应。

…… …… 余下全文

篇四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初次听到这个电影的名字,我展开了想象:“放牛班”,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呢?是一个孩子们自由散漫,无心学习、调皮捣蛋、让许多老师头疼的班级?“春天”总是给人带来新的希望,有生气、有活力,有新的面貌。是怎样一位老师给“放牛班”带来了“春天”了呢?带着想象与疑问,我观看了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影片中的马修老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在19xx年,最终成为了法国乡村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名为“池塘畔底辅育院”。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甚至是问题少年。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秉承“犯错-受罚”的原则,恶作剧-受罚在这里司空见惯,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抚平了他们受伤的心。神圣而纯净的音乐不但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更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仁爱、友善、宽容的情绪让我们感受颇深。

作为一名老师,我关注着马修老师对待孩子们的细节:

…… …… 余下全文

篇五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无疑是一部经典的电影。这是一部很奇怪的电影,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法国人那种絮絮叨叨的幽默,但却能让人看得流眼泪。点点滴滴的感动和体悟,会有一种灵魂被渗透的感觉,就好像是隐藏在阴云中的春雷,雷声缓慢地浸透整个云层,然后才发出连绵不断的回响,震撼整个世界。

很早以前就听过有这么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但是却一直以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而且还是一部讲放牛娃的故事。当我真正地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才发现我之前的以为是多么可笑。可是我又很疑惑为什么这么一部电影叫这样的名字,看完之后我就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翻译了。“放牛班”指的是纪律、成绩差的学生,毫无疑问,电影里的学生就是这样的一帮问题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被原来的学校给劝退,才被迫来到这所学校进行改造,用三个字总结就是脏乱差,这正正符合“放牛班”。而马修老师的到来,无疑就是这群学生的春天。所以我觉得《放牛班的春天》这样的电影名字翻译要比《唱诗班》更贴切。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法国,一所拥有着各种的问题学生的学校,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学监——马修。马修老师用他的爱,他的无私,他的包容和耐心,他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帮助这些别人眼里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最后也是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

…… …… 余下全文

篇六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这是一部关于师生关系的电影,也是关于心灵与爱的电影。电影的情节或平淡或曲折,但在我看来,世界上的故事却只有两种,有爱的和无爱的,这便是一则有爱的故事! 故事是说一个名叫“石池”的学校有着一群特别的学生,他们就像校名一样:掉落在池底的顽石。所有的老师都管不住他们,唯一行得通的便是校长的暴力管理,孩子们就这样活着。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生”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

的确,“池塘底学校”虽然名为学校,实际却是“教养院”,这里聚集了众多的问题少年,偷盗、说谎、抽烟、搞恶作剧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浅薄、势利而冷酷的“铁血”校长,一个把“犯规——处罚”奉为宗旨的教师。在这里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会客安排、关禁闭罚劳役的处罚等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里更像是一座监狱而不是学校。

但这一切从马修来了之后开始发生变化。马修,一位失意的音乐家,成了孩子们的新班主任,他满腔热情,却被这个烂摊子重重打击。他如同其他老师一样服从制度,但他是一个仁爱、友善、亲切、正直的人,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他寻找到了一座新的“桥梁”,一座真正能和孩子们沟通的桥梁——音乐。那虽然不是什么名曲,只是为孩子们普写的乐章,但它同样可以震撼人心。通过音乐他渐渐走近这些几乎被人遗忘的少年。他可以在开始时恐吓他们,要把他们“送到校长室”,但当老麦病重转院,孩子真的害怕了,似乎死亡一下子来到了身边,他们怯怯地问“他会死吗?”,马修做的是,揽过孩子的头靠在自己的胸膛上,告诉他说“不会,医生会救活他。”他相信学生的纯真,他以温和的作风感化他们,用音乐的魅力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在能力。而马修老师的忍受和温和努力没有白费,最后成功了,即使他因此招来的结局被校长赶走,但他已经真正的改变了他的学生,尤其是莫杭治,这个有着天使的面孔和天籁般嗓音的男孩。

…… …… 余下全文

篇七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20xx年春季学期教育管理学专题课程作业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影片了,感觉自己对这部影片的感受又深了一层,随着我们对教育思想和知识的学习,我们对于教育现象的认识也必将更多,更深刻。

《放牛班的春天》,讲了一群野性未改的法国问题少儿在一个叫“池塘之底”的男生寄宿学校里发生的故事。在荒郊野外的破旧校舍,自由受到限制,捣蛋和被罚,学习和改造,压抑和等待,生活日复一日,了无新意。他们的天赋被束缚,他们的梦想不能实现。

19xx年冬季里的一天,新到任的放牛班学监马修,他的任务是接替一位被顽童们折磨得遍身伤痕的学监头顶略秃的男性老师,他身段普通,其貌不扬,心事重重,他唯一的爱好大概就是喜欢音乐了。马修是一个边缘的音乐爱好者。他手边有个皮包,里面装的都是自己的乐谱。从此开始了一场可以预期的热闹。

影片里不乏孩子们捉弄老师的场面,比如他们送给马修的见面礼是绊了他一大马趴。但在一场场笑料过后,这位付出了代价的新学监开始了他与孩子们的崭新关系,孩子们觉得他“人还不错”,马修偶然发现班上顽劣的孩子编着小曲骂人时,马修歇顶的脑瓜灵光一现,组织了放牛班合唱团,目的是重塑这一群放浪孩子们的心灵。马修老师从零开始,对放牛班孩子们进行试音。因才适教把他们编成了男女声部,把实在五音不全的孩了当成有用了的乐谱架,把那个年龄最小也最孤僻的孩子佩皮诺则抱到教师讲台上,让他担任了乐队的总监。马修老师的这一抱,欣慰之余又是令人心酸的。马修先生憨厚质朴的言行当中,或多或少蕴含着一种逆反的师道尊严。而他的乐曲创作也产生了从未有过的丰沛灵感,他们逐渐变得水乳交融,一起从音乐里感受灵魂的自由、高尚与纯净,从共同的参与过程感受团结和相互依存的美好。合唱团受到了外界的关注,他们的演出得到了公爵夫人的赞美。独唱男孩与老师的和解令人安慰,二人的对视传递着心灵沟通的信息:爱与尊重,正是人格得以完整健全特别需要的元素。

…… …… 余下全文

篇八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条影评摘要 一群本性善良却又调皮的孩子,一位温和而爱护孩子的教师,构成了整个故事框架。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寄宿学校的故事。影片的开头,孩子们的调皮捣蛋让我们感到恐怖,而所谓的“行动——反应”规则也让我们感到寒心。在那种的环境下,在校长的虐待与严酷的管制下,孩子们失去了原有的善良天真,冷酷的对抗着严酷的体罚和制裁。而在此时,马修老师出现了,他真诚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他用他的善良和真诚融化了每一个孩子的心。

还记得在片头,当马修得知是乐格克设计伤害了马桑大叔的时候,他没有用所谓的“行动——反应” 规则惩罚他,也没有关他禁闭,而是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让他通过照顾马桑大叔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些孩子都是可怜的,他们有的是孤儿,像佩皮诺,失去了父母,然而每周六都还在盼望着爸爸能来接他。他年纪小,孤苦无依,还要受像蒙丹那样的大孩子的欺负。还有的是单亲家庭,像莫杭治,单亲生活让他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他们都是些问题学生,而他们这些问题却又都是社会,家庭给他们造成的。他们被送到这样一个叫“池塘之底”的学校,他们受到严格的管理以及校长的虐待和处罚。他们的不幸遭遇造成了他们孤僻的性格,他们受的不公平待遇让他们去设计伤害别人。而马修的出现让他们的生活出现了改变。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