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礼记名句

《礼记》《孟子》中常见名言名句

1、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3、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4、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5、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1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7、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 …… 余下全文

篇二 :《礼记》中的佳句

《礼记》中的佳句: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临财毋苟得,临难无苟免。——《礼记·曲礼上》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上》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礼记·乐记》

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礼记·乐记》 恶言不处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坊记》

善则称人,过则称已,则怨益亡。——《礼记·坊记》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礼记·中庸》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礼记·中庸》

…… …… 余下全文

篇三 :《礼记》名句选录

《礼记》名句选录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源远流长。秦始皇焚书坑儒,礼不得传。西汉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广泛搜集那些记录和阐述先秦礼仪制度的文章,分别著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其中《小戴礼记》经东汉郑玄注释后盛行不衰,成为通行本《礼记》,被列为儒家必读的五经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礼记》中有许多精辟名句,集录于此,与朋友们共赏。

二戴“世居魏郡斥丘”(《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为今成安县北乡义村人。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 …… 余下全文

篇四 :礼记名句

礼记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儗人必于其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 余下全文

篇五 :《礼记》名句赏读

礼记名句赏读

(一)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注释】选自《礼记·曲礼上》。狎:亲密的意思。憎:嫌恶的意思。

【译文】

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赏析】

这里向世人讲明了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反对那种只看到别人缺点,而不看重别人优点的小人,这种人其实自己本身就有许多缺点,为了掩饰自己,才大大贬低别人。强调对每一个人的态度要客观公正,全面认识,善于发现自己所亲近的人的缺点,积极寻找所谓恶人的优点,这样就不至影响自己对别人的判断,才能使自己正确把握与人交往的尺度。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注释】选自《礼记·曲礼上》。让:谦让。怠:懈怠。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赏析】做一个高尚的人,不仅要学问高深,而且要品德高尚,这样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在强调君子必须具备德才学识修养的同时,我们不妨从反面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缺乏学问道德修养的人,妄尊自大,没有礼貌,不懂礼仪,言行随心所欲,没有约束,他还能被社会接纳吗?不能,肯定无法在社会上立身处世。所以君子只有博学识广,以礼制欲,循礼而行,才能称之为君子。

…… …… 余下全文

篇六 :晨读1《礼记》名句赏读

洞桥中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晨读材料—《礼记》名句赏读 九月

《礼记》名句赏读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源远流长。秦始皇焚书坑儒,礼不得传。西汉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广泛搜集那些记录和阐述先秦礼仪制度的文章,分别著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其中《小戴礼记》经东汉郑玄注释后盛行不衰,成为通行本《礼记》,被列为儒家必读的五经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礼记》中有许多精辟名句,集录于此。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3、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译文】凡是求学的过程,尊敬老师是很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然后他所传授的道理才可能受到尊重;道理受到尊重,然后百姓才知道敬重学业。

…… …… 余下全文

篇七 :论语孟子礼记常考名句

《论语》名句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 …… 余下全文

篇八 :礼记、国语、左传名句

背诵下列名句:

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1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1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1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