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前:向前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

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三、古今异义

1.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3.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情事理

四、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其

…… …… 余下全文

篇二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全文翻译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

岂非:难道不是…吗? 原:推究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

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所以:…的原因

…… …… 余下全文

篇三 :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二十四 伶官传序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 余下全文

篇四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字词总结

伶官传序的翻译

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梁朝是我的仇家。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父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仓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 …… 余下全文

篇五 :《伶官传序》知识点教师版

《伶官传序》知识点

一、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名词动用 推其根本

2.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3.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二)名词作状语

6.负而前驱 前:在前边

7.仓皇东出 东:向东

8.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9.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三)使动

10.忧劳可以兴国, 兴:使??兴盛

11.逸豫可以亡身 亡:使??灭亡

(四)形容词作动词

1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六)形容词作名词

1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 …… 余下全文

篇六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

通假字:

及仇雠已灭 雠通仇,仇敌。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无通毋,不要。

一词多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

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

自告奋勇(表明,要求)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它) 其后用兵(代词,那)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与尔三矢(给)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求!无乃尔是过与(语气助词,通“欤”)

尝与人佣耕(介词,为,替)

…… …… 余下全文

篇七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 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1

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

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

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

古义:推究

今义:原来

1

7

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今义:结合,构成

二、一词多义

1、归

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顺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返回

2、告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祭告

具告以事 告诉

告之于帝 禀告

3、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

4、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困厄)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困难)

…… …… 余下全文

篇八 :伶官传序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无”通“毋”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二)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前:向前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三)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四)使动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 使动

(五)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六)形容词作名词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三、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其:(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