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教研总结)

浅谈中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

中三班 陈美羽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探索的天堂,是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样的相互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然而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师幼互动流于形式、停留于表面,不够深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2、孩子多时,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这几个难题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这一学期我们针对中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进行了研究,努力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以环境材料为媒体,将教师的指导转化为幼儿的积极行为。

首先,观察幼儿对区域投放材料的操作情况。因为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科学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所以要时时关注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使得材料最大程度的引发幼儿操作的机会和愿望。

1、层次性策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

我们在不同的区域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水平投放了具有层次性的材料。

比如操作区——“使用筷子”的创设,从情感体验入手,根据幼儿原有水平的差异,在材料中予以区分:对使用筷子不熟练的幼儿,我们创设了给小动物喂食的材料,让幼儿尝试夹方形或有棱角比较好操作的“食物”,帮助幼儿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帮助小动物喂食的乐趣;对已有使用过筷子经验的幼儿,我们创设了喂小兔吃火锅,我们提供的材料是:圆形的球比较难操作的材料。以这种方式使材料和形式具有挑战性,幼儿在玩中,既体验成功的喜悦,又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2、多样性策略,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操作区——给小兔喂火锅的材料中,幼儿不仅活动了肌肉,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进行点数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再比如说建筑区的活动:我们引导让幼儿将积木分类摆放,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收放玩具的习惯。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不断地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1)整齐但不便于取放(2)异形的积木不好整理(3)怎样让大家都遵守一种摆放的方法。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学习了与同伴合作、感知了图形间量的不同及组合变化、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促进了幼儿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我们感受到,将目标、材料、形式进行的有效结合能充分地挖掘材料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面向全体幼儿,针对不同问题适时介入指导

1、观察先行,教师的介入要适时

适时指导何时介入。从实录和平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1)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要介入,例:美工区幼儿的作品展示;(2)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时要介入;(3)当幼儿发生困难时要介入,例:益智区中小朋友的提议被其他小朋友否定时;(4)发生纠纷、活动有停顿时,例如:建筑区游戏时面对同样的需求都拿一块积木,发生争抢,不能解决时教师都应该找准时机予以介入。

2、提出有启发式的问题,运用富有情景式的语言有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例如建筑区的幼儿进行搭建,只是简单的运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游戏,教师可在与幼儿进行沟通后给予富有情景式的启发性的提问,汽车开出停车场要到马路或高速公路上去,而高速公路和马路的旁边都有什么建筑呀?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就能有更高的发展。

3、教师以角色身份介入,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引导幼儿交流沟通的同时丰富生活经验

例如:娃娃家的幼儿玩着玩着就没有话题了,这时教师可以以客人或朋友的身份介入到游戏中,用语言引导幼儿交流沟通,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并且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进行适度的调整

在区域活动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看一看这一项活动有没有提升幼儿的相关经验,根据孩子的水平和兴趣度,创设多方位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时刻观察区域活动中幼儿和操作材料之间的互动情况,适度的根据幼儿需要、主题变化、活动延伸和深入等等将区域进行调整。

总之,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活动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及均等的活动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环境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和获得经验。活动过程中,需要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和较高的教育智慧,以观察、指导、记录、交流与聆听作为主要方式,促进孩子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以多种方式表达表现,主动而快乐的发展!

 

第二篇:浅谈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

20xx年第22期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 基础教育 .

浅谈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

陈丽勤

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中心幼儿园 福建 南安 362342

在《幼儿园课程》里,区域活动的指导是从过渡阶段和自主阶段两方面来进行阐述的。所谓过渡阶段就是指幼儿还没有刚建立的活动区活动经验的时期,这一时期教师要向幼儿介绍该活动区的内容、材料和使用方法,建立规则,引导幼儿自觉遵守,从而使幼儿认识并适应该活动区的教育环境,顺利过渡到能在该区自主活动的阶段。而本文主要阐述自主活动阶段的指导。 一 潜在指导和隐性指导

这两种指导都是从活动区投放的材料上来进行的,不是教师用语言和动作示范来进行的直接指导。如果有了这两种指导,幼儿在进入活动区后就不会漫无目的、不知所从。比如说大班第二学期第一周围绕单元主题而开展的区域活动—红红的年,教师在设计这一周的区域活动计划时,预设美工区进行制作中国结、唐装和剪团花的活动,所以就提前投放如下材料:成品中国结和五彩线绳;废旧材料制作的唐装样品和报纸、薄雨披、彩色纸、纸绳;成品团花和各色彩纸。当幼儿进入美工区一看到这些样品和与样品放在一起的材料,他们就会去尝试操作,而不需要教师再去指导本次区域活动的美工区要做什么。提前投放的材料告诉幼儿可以做什么,这就是潜在指导。而将样品和对应的材料放在一起是暗示幼儿此材料适宜做和它放在一起的样品相似的美工作品,这就是隐性指导。这两种指导方法特别适用于美工区和建构区,教师把指导放在了活动开始之前,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多一些时间去关注和指导别的区域。二 适时指导和适当指导

虽然区域活动是幼儿的自选和自主活动,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和适当指导。适时指导是指在幼儿需要的时候进行指导,适当指导是指给幼儿一种点拨性的帮助。两种指导的目的都是培养幼儿的各种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比如说在大班第一学期结合单元主题所开展的区域活动—动物王国中,在美工区有一个幼儿用橡皮泥捏恐龙,它把恐龙身体各部分都捏好然后拼接起来,可是恐龙却往头部那边栽倒着,站不起来,这个幼儿拿着这条残废的恐龙来找教师,希望能得到帮助。当这个教师一看恐龙身体,就明白是恐龙的脖子太长导致恐龙的身体成了头重脚轻,当然就不能站立了。教师没有直接地告诉他怎么做,而是叫他再把恐龙放在桌子上站一站,看看恐龙总是往哪边栽倒的。当幼儿一连试了三次以后,突然高兴地叫起来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这位教师笑了笑,走到别的活动区去了。当教师再次回到美工区时,这个幼儿的恐龙已经站起来了,在教师的预料之中,这个幼儿把恐龙的身体加长了,前腿往头部挪了一截,脖子变短了一截,修改后的恐龙身体比例匀称了所以

就站起来了。在这个区域活动的案例里,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怎样做,而是让幼儿自己实践观察并思考,然后再次探索操作,终于做出了成功的作品。在这里适时指导和适当指导都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三 有针对性的重点指导

在每一次的区域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将要开展的区域活动在总体上做一个预测,哪一个活动区的幼儿可能在活动时有困难,那么这一个活动区就做为重点指导的活动区。当然重点指导的方式方法是与集体教学活动不一样的,最好是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和幼儿同玩同操作。比如大班第一学期围绕主题所开展的一次名为的区域活动中,在科学区的数学角教师提前做了一个关于年月日的玩具盒放在那里,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打开一层层的大小盒子来感知年月日的关系,但考虑到如果没有教师的语言提示,幼儿有可能不明白这个盒子的意义,因此在活动时教师走到了这里和孩子们一起打开一层层的大小盒子。随着手上的动作,教师用了一些巧妙的提示性语言:大盒是一年,一年里装了十二个叫月的小盒,哦,一年里有十二个月,那每个月分别有多少天呢?孩子们又开始数每个小盒里写着日期的小纸条。通过教师参与的这次活动,幼儿们形象感知了年月日的关系。这就是区域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的重点指导。四 鼓励性的指导

教师对幼儿的鼓励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而鼓励和赞扬也不再是表现好的孩子的专利,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差异,只要幼儿是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那么无论活动的结果如何,他们都应该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不仅能调动幼儿积极性,并且还能让能力弱的孩子增强信心让他们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让幼儿以更积极态度投入以后的活动。

游戏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幼儿自评和幼儿互评。评价时,教师要围绕教育目标,孩子的发展情况及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教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时以肯定为主,教师是要尽量引导幼儿发现别人的优点及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发现的问题,帮助孩子总结通过游戏明白哪些道理等。让幼儿在评价中逐渐得到发展。

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开展区域活动,有利于培养全面幼儿,又有利于与课程主题相呼应,提供整合性的学习经验,实现幼儿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组织区角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多观察,少干涉;多尊重幼儿的活动,少包办代替;多鼓励,少指责;多包容,少急躁;把活动目的转化为幼儿能理解,能接受的语言和行为,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成长的主人,使新理念得以落实,教学体现出最优化。

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