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建设计划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计划

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必须不断提高学校的学科教学与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实力,与时俱进,培养出与时代及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我国的会计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结合市场调研的结果和我校目前实际情况,就今后几年加强会计专业建设,特提出以下具体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以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建立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双线培养的院内外实践教学机制,构建符合会计职业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会计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支具有优秀专业带头人、品质优良、“双师”素质教师的教学团队;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把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工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精品专业。

(二)具体目标

1.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多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实践(训)教学的比重,使其在毕业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鼓励部分学生报考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并取得相关证书。

2.建设领先的实训基地

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在现有的院内实训室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在强化专业职业技能构架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的会计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和校外教学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将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校内外实训内容、体系和考核有机结合的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及网络教学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系统,满足学生中期、毕业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培训、横向课题及专业技能研发、教学案例收集的需要,成为全省高职院校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和平台。

3.培养德优技精的师资队伍

 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通过有计划的派出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目标地聘请企业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等措施,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支柱,以行业专家、能手兼职任教为辅助,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兼结合的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发展需要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广泛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扩展教学空间,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全面带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在三年内重点建设2-3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核心课程教材,完善各实训课程实训要求与考核标准,形成理论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多元化教材体系。

二、具体建设内容和措施

(一)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在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一个较新的校内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但根据目前条件看,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仍面临很大的难题,所以希望学校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包括资金方面和人力资源方面。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是:

1.完善院内实验实训基地

为更好地适应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下阶段拟扩大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规模,增加新的功能。

第一,完善校内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各项硬件设施。手工实训室配备会计手工桌椅、计算机、投影仪、银幕、点钞机、算盘、工业企业会计科目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科目账、会计手工模拟账册、凭证多套以及计算器、装订用具若干,另配套材料核算、生产工艺、销售、成本核算、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流程图,提供学生一个全仿真的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场所。学生通过在手工实训室的实验操作,可掌握一般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等账户的设置,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等的登记,错账的更正,对账与结账,试算平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和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等的核算,同时还可进行珠算、点钞、基础书写等会计基本功的训练。

第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配备先进的计算机、服务器、投影仪、交换机,每台计算机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软件及财务软件。学生通过实训,可掌握账套的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用户及权限的管理,系统运行安全,总账基础设置、初始化,总账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出纳管理,UFO报表系统的应用,以及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等的应用。学生掌握一定的财务软件应用操作技能后,可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与财务软件公司共建ERP模拟沙盘实验室。以企业为模型,设立企业内部的总经理室、办公室、规划部、财务部、采购部、销售部等各职能部门以及企业外部所涉及的银行、工商、税务等机构,采用ERP软件作为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运营的整体流程,理解企业由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所构建的决策系统,全面了解企业机构设置、职责及权限的划分,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企业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客户关系、办公自动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仿真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这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可以真正从实际操作中认识企业,了解企业各业务部门的岗位职责、职责权限以及如何相互衔接、联系;熟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之间的关系,掌握生产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学会组织协调,提高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

2.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为推进工学结合,会计专业院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是:按照学生顶岗实训、零距离就业及教师顶岗实践、横向课题及专业技能开发、教学案例收集的要求,通过校企联手,双向互动,建设与院内实训内容体系相配套的实践系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分析各个企业特点,找准合适的合作对象,最终实现校企双赢。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伙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进行探索,一是与生产企业建立联系,二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三是与会计公司建立联系。对于生产企业而言,由于会计资料属于保密资料,一般不愿意提供给外人,因此,每次只接纳1-2个学生进行实习。为此,我们可以考虑与多家生产企业建立联系。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其主要业务是审计企业的会计报表,审计工作主要依靠会计专业人员来完成,即会计师事务所最主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本,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较多,又因为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工作量大,人员跳槽比较频繁,在年报审计月份(每年年底前后几个月),需要较多的临时会计人员,鉴于此,会计师事务所应成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会计公司,其主要业务是为中小企业建账、记账、纳税申报、工商年检、验资等,这些工作也需要有较多的会计人才。因此,会计公司也是应该建立稳定联系的主要目标。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公司的客户来自各个行业,学生通过实习后能熟悉多个行业的业务性质及会计处理特点,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2)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实训形式。

前面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可以与生产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公司进行合作,这三类单位合作的方式应有不同的特点,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用途和作用也应各有侧重,应根据具体情况创新不同的实训形式。

松散式实训形式。这种实训形式最大的特点是不固定,即实训企业不固定、实训时间不固定,企业、学校不受固定的约束。这样的合作单位最好选择生产企业。对于一般生产企业,其主要业务是生产产品,企业的主要人员是生产工人,一般有专门的生产车间和大型的生产线,会计部门人员不多,会计办公场所不大,这类企业作为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提供认知实习,此时,学生的主要实习场所不是安排在会计部门,而是在生产车间,让学生认识企业整个生产流程,增加学生对企业的实际印象。在实习中也可以邀请会计部门专业人员给学生讲解会计流程,并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会计凭证,增加学生对会计工作的了解。这种认知实习安排一般半天即可,不会对企业正常工作造成大的影响。这种类型的企业,只要有可能,都可以进行合作。

培训式合作形式。这种形式是对学生在完成校内计划课程之后、毕业之前所进行的培训。培训内容是对真实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这种培训式合作形式有固定的实训单位和场所、有固定的实训时间。培训单位与学校的合作是长期、稳定的关系,双方要遵守合作协议,认真履行职责。这样的合作单位非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公司莫属。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公司,其主要人力资源是会计人员,主要工作是与会计有关的工作。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公司工作量大,人员流动非常频繁,所以需要有稳定的人才储备;又因为业务的不断增长,对专业会计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虽然每年能从社会上招聘不少会计人员,但真正能让其满意的人才却不多。由此,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公司就有了自己培训人才、灌输自己企业文化的需要。而即将毕业的高职会计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没有沾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公司可以按照自己的人才标准来培训学生,以满足自己选拔人才的需要。这样的培训式合作既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公司提供人才,又可以在短时期内增加学生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这样的合作单位数量不宜过多,2-3家即可。

引进式合作形式。这种方式是将企业引入校园内,学校免费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企业只需要投入设备和人员即可,但前提条件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训的机会。采用这种形式后,对于企业而言,可以不支付办工场所租金,从而减少经营成本;对高职院校而言,如果将企业引进,可以将校内外实训室合并,减少实训设备的投入。同时,企业进入学校后,学生和老师可以就近在企业参加实训,减少了校外实训中组织和管理上的麻烦。这样的合作单位也只能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公司。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公司开展工作不需要大型设备和机器,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因此,对办公场所面积要求不会太大,1-2间实训室就足够。这样的单位引进1家就可以了。
  (3)制定实训流程,加强管理与考核,使实训基地能真正起到实训的作用。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建设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提高基地的综合效益,增强实训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应列入学校、教学系的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定期专题研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动态考核。同时,建立健全与实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实践训练大纲、实践训练指导、实践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严格操作规程,争取做到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保证校外实训基地运行规范有序和建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

(二)师资队伍建设

在现有的会计师资队伍中,会计电算化背景的老师比较缺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1.“双师型”教师培养

专业教师为主要培养对象,按先急后缓、按需培养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规划,对专业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落到实处 。具体建设计划如下:

(1)积极鼓励教师在职进修,优化师资队伍学历机构和职称结构。

每年选派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交流和学习或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来做讲座,或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专业培训;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为本专业未来的发展储备学术力量。

采取“内引外聘”的方式,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聘任有丰富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将有识之士请进来。

制定相关专业教师学历培训奖励制度,通过在岗培训、派出进修和在职学习三者结合的方式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更高层次学位,鼓励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及其他职业资格考试,对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奖励和重用。

(2)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每年分批次选派3-5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为期不少于3个月的实践,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积极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

2.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

建立、健全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制度与激励机制,科学制定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考核标准,强化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品质。

(1)培养1名基础理论扎实、人文素养厚实、实践教学能力突出,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每年应培养青年教师1名;每年发表省级论文1篇;两年完成1项科研研课题项目;年均在实践单位实际工作5周以上。将加大投入,对专业带头人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补贴,通过到考察交流、企业实践、加强科研能力培养等措施,使专业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培训、科研及实训基地建设的能力,成为引领专业发展方向的领军人物。

(2)培养3名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材修订、教学示范、听课指导等工作。骨干教师每年发表省级论文1篇;每学年对该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并就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革新等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形成课程报告1份;年均在实践单位实际工作5周。通过建设,使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具有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能力,形成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力量,带动专业整体发展。

(3)培养2名爱岗敬业,谦虚好学,为人师表,教学工作成绩突出青年教学能手。要求其主讲1门以上专业课程,工作量达到本系平均工作量以上,教学测评满意率在90%以上。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独立制作教学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积极指导所担任课程的实践实训实习,并取得显著成绩。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篇,或参编教材1部。积极深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应形成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等,涵盖了会计软件操作技术与操作安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从而使学生在操作技术、基本原理、开发方法及管理控制等几个层面上对会计信息系统有全面的了解。通过本系统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会操作、懂原理、会分析、会管理,既有较强的操作动手能力,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

(2)课程设置模式要敢于创新

目前支撑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在各类课程比例中,专业技术课的比例适当提高。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应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实施“多证书”教学,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会计技术资格考试内容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主要内容全面融合于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之中,通过适当取舍和模块组合改革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使其基本涵盖三种证书考试的范围。

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公共基础课过多,一般占到35%左右的课时,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业选修课。因此,公共基础课应根据实际需要,以“够用”为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

岗位、能力及能力支撑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辅助课程设置

(3)切实加强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信用短缺”已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会计造假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了祸根。尽管在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几乎都安排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或纯粹为了学生考证而进行该课程的教育,没能很好的重视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要教育学生今后在会计领域应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作为“立身之本”和“处世之宝”。树立“信”则“立”的观念,在会计工作中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不贪不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2.实践教学的组织与考核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技术应用性强的管理科学,我们必须通过教学使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此,在实训教学中:

第一,开设的实训课涉及面要宽。不仅要有专业技能方面的实训,如会计模拟实操等,还要涉猎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如社交礼仪等;不仅要有会计方面的实训,让学生熟练掌握工业企业财务常规管理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编制各类会计报表,熟练地处理企事业单位日常生产经营账务,利用有关资料参与企业财务成本分析,编制企业财务成本计划,还要有电算化方面的实训,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及财务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电算化财务软件的维护、修改工作的能力。

第二,实训的教学要贯穿整个职业技术教育的始终。如,开设基础会计学实训、财务会计学实训、成本会计学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中级考证等。

第三,开展会计案例教学。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解决会计与理财实际问题,改变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是条块式的分割状态,使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大限度地缩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从事社会实际工作的“适应期”。

第四,实践课程考核采用标准评分与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作业总评与现场测试,以考核学生的实际业务技能。要求学生按照会计职业要求及在实训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业务进行设计,为模拟企业设计合理的现金流和物资流。

3.精品课程建设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依托学校的网络平台,强化题库、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建设,按照网络课程的制作要求,把教学大纲,电子课件,重点难点、题库、模拟试题等内容制作成网络共享教学资源库,使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在线练习与测试,使教师通过网络布置作业、答疑、与学生互动,力求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主干课程。

同时不断完善各课程的实训要求及标准,建设以实践操作为重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优质核心课程。制定科学的优质课程建设规划,采取有力的优质课程建设措施和政策保障,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4.教材建设

按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强化教材建设。根据核心课程建设内容,以实训要求及考核标准建设为特色,形成理论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充实、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具体规划如下:

第一,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由教研室组织教师选用,注意采用体现会计新知识、新业务、新方法的新教材,建议采用近3年来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第二,积极鼓励、支持和组织教师编写每门教材的讲义,及时补充不断发展变化的会计改革内容,经过2-3轮的试用后,可以编写出版。

第三,鼓励支持教师编写符合高职教育的适合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实训指导书、综合实训指导书等,力争在三年内完成会计专业系列辅助教材的编写,以补充实训教学教材的不足。

第四,构建以“实训要求与考核标准”为特点的实训教程体系。组织教师对每一门实训教程内容进行细分,编制会计专业各课程“实训要求与考核标准”,规范实训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

三、建设经费预算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建设期间,学院共投入专项建设经费10万元,主要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团队建设、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及数字化精品课程平台建设和维护等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经费预算如下: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经费预算               (元)

四、本专业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系主任牵头任组长,会计组各成员担任组员,加强专业建设指导;

2.落实工作措施。通过宣传发动,组织本专业全体教师参与,全力推进本专业建设工作;

3.健全工作机制。通过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建立严格的工作程序和项目建设监督机制,落实奖惩制度等,确保本专业建设工作严谨有序;

4.合理使用经费。学校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项目建设经费实现专户、专帐、专项使用,使专业建设专项经费使用有严格的计划性、监控性、产生良好的效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