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冯志远》观后感

电影《冯志远》观后感

--梁淑琴

“我要上学呢”,每当我想起影片中那个八岁小男孩张建华的这句话,电影《冯志远》中的画面便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难忘沙海中年轻英俊满腔热诚的冯志远邂逅小男孩的情景,难忘冯志远晓之以理走访学生家长的情景,更难忘冯老师离开鸣沙中学时学生手捧蜡烛与他依依惜别的情景。

我在上中学时也曾听老师分析讲解并熟背过《岳阳楼记》这篇散文,但给我震撼最大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影片中双目失明的冯老师饱含激情的那场朗诵,那是怎样的意境又是怎样的情怀,那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好的诠释,我会以别样的情怀再读《岳阳楼记》,感受“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怀---

当张建华在病床前双手紧握冯老师的手说出“老师,学生不孝”时,我的眼睛潮湿了,这句话饱含着学生对老师怎样的热爱和不忍啊!如果没有冯老师,也许张建华的命运将会改写,许多人的命运将会改写。冯老师虽然离开了三尺讲台,但他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将永远鼓舞激励我们所有的从教者!

电影观后所感,以期与诸位同仁共勉之!

 

第二篇:《冯志远》观后感

电影《冯志远》观后感

081111019潘宝峰

今天的教法课,老师组织了同学观看了电影《冯志远》——一个从上海到西部沙漠支教三十多年的老师冯志远。 冯志远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早年在上海市男子中学,担任语文老师,19xx年响应国家支援边疆教育事业的号召到宁夏,先后在鸣沙、关帝中学任教。

宁夏腾格里沙漠上,冯志远伴随着一路驼铃来到了中宁县鸣沙中学,一所坐落于沙丘边缘,因为自然灾害,刚刚从一类降为二类的新创乡村中学。透风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炕,冒烟的土炉子,药瓶改制的煤油灯,每月十四斤的粮食供应……许多支教的年轻老师悄悄地离开了学校。冯志远没有走,并承担了教授语文、历史、地理、俄语四门课的教学任务。

由于家庭贫困,学校仅有的三百多名学生,有三分之二辍了学。冯志远不厌其烦地朝学生家里跑,苦口婆心地与家长谈心,结果,许多孩子又重新回到了课堂。语文《海燕》一课,他让学生分别扮演海燕与海鸥,邀请新来的文老师用脚风琴做着伴奏,铁皮鼓动声充当雷电。新奇的情景式教学使同学们兴趣盎然,边远地区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在他的化育下萌生了绿芽。

超强度的工作,恶劣的自然和生活环境使冯志远的视力急剧恶化。

19xx年的一天,冯志远正在上语文课时,突然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了。从此,他进入了一个黑暗的世界。失明后,但他

的心,依旧被学生牵着。他向校长提出了一个要求:请给他安排课程,他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继续点亮学生们心中的灯。学校在他再三的要求下,为他安排了历史课。

失明之后的日子,冯志远并不寂寞。他的身旁总是挤满了前来求教的学生。每到上课的时候,他的学生就会飞奔到老师的宿舍,搀扶着老师到课堂。校长还亲手为冯老师制作了盲文黑板,冯志远怀揣着无限的感激之情,重新站在了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上,凭借着记忆坚持为学生授课。

42年弹指一挥间,年届70的冯志远身体越来越差。他,不得不离开讲台。

会堂里,千名学生含泪听完了冯志远在宁夏讲的最后一堂课,他舍不得这方水土,更舍不得千千万万个这里的孩子。

冯志远要走了。街道两边站满了送行的人群。一双双送别的眼睛里饱含着泪水。

冯志远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作为一名支边教师,他诠释了一名教师的爱、责任、义务,他把他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沙漠中的孩子们,也许孩子们都能够有出息,就是对他最大的回报吧。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我深知教师身上的沉重的使命和肩上沉重的负担,中国的教育制度需要改革,中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广大基层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之计,教师的水平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什么样的老师是一名好老师呢?在中国,好多老师的思想好像都禁锢在一个圈圈之内,很难去突破那个小圈儿,自古以来就给人一种正襟危坐的形象,讲究师道尊严,讲究不能再太岁头上动土。我觉得吧,一个优秀的老师就像一名优秀的家长一样,能够和同学们做朋友,能够让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电影中的冯志远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我以后要学习的。

真正打动我的是冯志远的奉献精神,能够真真切切的把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孩子们,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也碰到过很多的老师,像冯志远这样敬业的老师很少很少,甚至碰到一些老师完全把教师作为一种平常的职业混碗饭吃,完全不能理解教书育人四个字,尤其是在基层的小学和初中里。所有我觉得有时候农村很少能够出来很优秀的人,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老师的水平不中,好多老师批评学生简直就是泼妇骂街,更别提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了。我觉得他的奉献精神源于他对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神圣使命的领会,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与领会的。有一点我有点不是太理解,他是如何做得到能不顾自己妻子儿女,四十多年坚持到底,是靠信念吗?当他儿子患急病的时候他因为教学任务没有回家,到底他是都为了学生而放弃一切吗?我觉得一个优秀的男人,工作是一方面,另外也要对家庭负责,不管工作上如何的投入,对学生负责,同时也要对家庭负责才行,如果一味只有学生而没有家庭,我觉得也不是太好,或者说不太现实。

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尤

其是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是基层教师却还是基本上没有变化。我觉得基层教师的水平高低有时要比大学教师要重要的多。大学需要的是大师,小学初中需要 老师要能够帮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教书育人,育人要比教书重要的多得多,甚至说育人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育人成功了,教学自然就轻易的上去了。

总之,冯志远,是一个好老师,是值得广大基层老师和大学生去学习的。空喊口号没啥用,要理解教师的使命,也许自己的一句话就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