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16、《黄山奇松》教后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它使传统教学变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意识,并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一)、以画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利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 激情体验 激励想象

针对课文的重点,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教学“陪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三)、以实引虚 放飞想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脑中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再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第二篇:教学反思

读图中逐渐远离文本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反思

网络是一座信息资源的宝库,短短几分钟内,多媒体课件像一位神秘的魔术师,将“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都浓缩成一幅幅曼妙的图画,一个个精彩的动画。语文学习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是学生以原有的认知经验和人生体验为基础,对文本主动加工并重新建构的工程,古人有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正所谓“一轮皓月当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当学生的独特的心灵与情感世界被现代科学技术下的生成品所压倒的时候,得到的东西——学生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惊叹的目光,欣赏图片的直观形象能力的提高,我们看到了;失去的东西——学生阅读抽象文字的能力的退化,我们并未觉察,语文是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泓清泉,得到的只是清泉中的一滴水珠,失去的却是清泉的源头活水。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一文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猴子观海、飞来三石??各种画景依次展现,饱含着浓郁的诗意,是无声的画,是优美的歌,是韵味无穷的诗,纵使网络宝库有多少幅美伦美奂的图画,焉能代替孩子们充满童真童趣的无尽遐想。因此,我们不能以“囫囵吞枣”式的多媒体“剥夺”学生“细嚼慢咽”的权利,“剥夺”学生丰富想象,熏染情感,提升智慧,雕琢心灵的机会。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在读中感,我们要引导学生凭借文本与作者、作品主人公进行深层的对话,在阅读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和体验,从而使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以完善,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为此,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教学的各种要素进行周密分析,本着“能简则简”的原则,尽量不过多地使用令学生眼花缭乱的图片。只是在学生头脑中缺乏相关的生活画面时,给以恰当的补充,而更多的东西,则让学生通过潜心于文字,去领略文本中所蕴含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情境意境之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