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读书:《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20xx.5月读书笔记

读《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有感

大一班 潘欣

偶然的一次机会得到了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一书,该书虽由两位中学校长所著,但其中许多教育教学案例隐含的意义使我们幼儿园教师也深受启发。书中的言语亲切自然,发人深省,故此书令人爱不释手,其中有些句子引起了我的共鸣。

为了建立积极的纪律,孩子们首先应具备的思想是分清好坏;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孩子不要混淆好和不动,也不要混淆坏与活动,然而旧的纪律常常把它们混淆??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良好的纪律.而不是建立静止不动的纪律、被动的纪律、屈从的纪律。

反思目前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大多希望孩子安静地坐着、听着,认为那样才是好孩子,才叫守纪律。我曾观摩过一次音乐活动,教师通过巧妙的图谱设计,专业的音乐技能引领,使幼儿完全浸润在唯美的“山谷回声”中,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能力完全被调动起来,大家手舞足蹈。可当个别幼儿忍不住站起来配合教师进行和声部分练习时,教师立刻加以制止。这种现象在幼儿园里并不少见。表面看来,教师似乎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但实质上混淆了“好和不动”,从而扼杀了幼儿灵动的表现力。我想,让幼儿静而灵动、动而有序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为此,我们要摒弃“好是不动,动是不好”的思想,用好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吸引孩子,让爱“动”与爱“静”的孩子均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静止不动或游离在外。

真正有个性的思考常常跳出习惯思维,在美好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应该认可与欣赏学生思考中那些建设性的、创造性的甚至与标准答案激烈冲突的想法——教师应该相信,所有思维火花都是值得谈论的,而值得谈论的问题当然是有益的,只有思与思的碰撞加之心与心的接纳与宽容,才会有教育的超越。在教育教学中,奇思异想是创造的火苗,万不可轻易掐灭!

这段话给我们的感触特别深,很多教师能够欣赏学生建设性的、创造性的想法,但很难接受学生与标准答案存在激烈冲突的、有悖常理或道德的想法。笔者曾观摩过一个活动“忙忙碌碌的夜晚”,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夜晚有许多人在辛勤工作,以引发幼儿的感激与敬佩之情。活动中,教师问:什么人在晚上工作?大多数幼儿说保安、医生等,其中一个幼儿的回答出乎意料:小偷。这当即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哄笑,而教师也马上给予否定。如果当时教师能认识到“另类”答案很可能说明该孩子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引导幼儿谈论“小偷这样做对吗?‘偷’是工作吗”,那么就有可能了解他已有的经验,保护他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促使他进一步思考。

学生不是橡皮泥,而是刚刚挖掘出来的树根。在雕塑家的眼中,橡皮泥是可以按着自己

的意志任意揉捏成想要的形象的。但“根雕”的原则正好相反,你必须尊重那树根的原始形状,尊重它的本质特征,然后因势象形,装饰它的优点,夸张它的造型,才能将它塑造成完美的工艺品。

纵观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有不少教师把学生当作橡皮泥。教师将一切预设得相当周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一旦节外生枝,教师便会及时制止。或采用“巧妙的方法”把他们硬拉到预设的框架中。如,在一次大班科学活动中,在讲菱角的外形特征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请你们看看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摸摸有什么感觉,闻闻有什么味道。于是,幼儿开始观察、触摸菱角。有一幼儿叫道:“老师,某某小朋友在掐菱!”教师马上制止幼儿的“掐菱”动作,强调是看看摸摸闻闻。在这里,教师把幼儿当成了橡皮泥,不顾幼儿的实际表现,按自己的意志揉捏。其实,教师让幼儿摸菱的目的是感知菱的软硬,难道“掐一下”就远离教育目标了吗?我们认为教师应把幼儿看成有待雕塑的“树根”,尊重他原有的探索方法,因势利导,如:“你掐了一下发现了什么?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以引导幼儿围绕教育目标积极思维,促进幼儿获得新的发展。

书中像这样值得我们回味和深思的句段随处可拾。轻轻地掩上书本,等待下一次的

重读??

 

第二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红色书刊阅读笔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2生物医学工程

钢铁在熊熊烈火中煅然而成,璀璨跳动的斑斓中,是一颗强劲如铁跳动的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也有这样的一颗心。

小说以保尔·柯察金在革命道路上的成长为线索,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过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复苏时期的前苏联社会的广阔的历史画面,通过保尔这一光辉的艺术形象,展现并讴歌了前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的崇高精神品质和英雄业绩。保尔·柯察金出生在一个乌克兰的工人家庭。在几十年的学习和斗争中成为了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他从小诚实、质朴,浑身是胆,渴望反抗,要求自我上进,喜欢阅读各种革命书籍,特别是在一个老布尔什维克的帮助下,思想觉悟提高很快。 十月革命爆发了。

一位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在保尔家住了几天,不久就被抓去了。保尔在路口看到一个匪兵押着朱赫来走来,他猛扑上去,抱住押送兵,夺了他的枪,救出了朱赫来。保尔被抓进监狱,受尽严刑拷打,却没有泄露任何革命秘密。读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保尔那所具有的革命精神。

远在天亮以前,保尔就悄悄地不惊动任何人地起了床,勉强地移动着他那简直僵硬了的脚,独自走到厨房里去。他把开水和茶都预备好了以后,才回去叫醒同队的伙伴。虽然一连五天发着高烧,瘦骨嶙峋的保尔两眼熬得通红,他猛烈地挥动大木铲铲雪。这是修筑铁路的一段情节和场面,在这里,保尔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是保尔所说的,说了自己的一生应怎样度过以及生命的意义。钢铁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保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炼成了真正的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生动地描写了一代工人阶级青年在苦难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的过程;在风雨如磐的沙皇暴政下,在地主资本家、反动哥萨克、外国侵略者的重重压迫下,他们懂得了爱和恨,增长了知识,炼就了坚韧顽强的性格,在十月革命的风暴中,经过共 产 党的教育,百炼成刚,从自发的反抗者逐渐锻炼成了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保尔的英雄主义是早期布尔什维克的理性真诚,个人价值和集体事业在观念上处于和谐状态。小说不仅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困境来塑造这位主人公,还通过激动人心的独白、发人深省的警句格言直抒这种赤诚情怀。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多大影响的。就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保尔吧,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凭什么使自己继续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上天也使他有了三

次生命。像他这样,能在十几岁就立足杀场,英勇杀敌的动力是什么?是毅力!年轻的保尔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疗伤的机会他也不愿意放弃工作,这就是毅力的力量!毅力乃成功之本,是一种韧劲,一种积累。毅力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地惊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更会坚强地去面对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而本文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此书时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强忍着病痛,历时三年才完成此书,铁一般的意志使每一个读者为此折服---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书中所云:“钢铁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中考验中锻炼出来的。”生命之美来自于自身的自强不息,钢铁,是经过无数大起大落的考验后炼成的。生命只是一个形式,而寻梦的过程才是生命中沉淀的感动,灵魂中由表及里的真情,才是永恒的生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