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毒理学报告

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其毒性

余永浩(贵州大学资环学院环科111班,学号:1108100069)

摘要: 汞(Hg)俗称水银。常温下唯一液体金属,常温下即可蒸发。金属汞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易溶于硝酸、王水,不易氧化,但易与硫作用生成硫化汞。由于汞的广泛使用及较强毒性,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因此必须加强汞使用过程中与使用后的控制,使所有汞污染源达标排放,从而减轻甚至消除汞的污染危害。[1]汞是人体非必需元素,它可以多种物理和化学形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的汞及其化合物能够引起以神经系统和肾脏为主的多系统损害。目前,随着汞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其引起的健康危害日益关注。[2]

关键字:汞,迁移转化,毒性

1.  引言

汞的熔点-38.8℃ 沸点356.7℃ 密度13.6g/cm^3 。汞在常温下就能挥发,且挥发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汞几乎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硝酸、硫酸和王水,一般不与碱性溶液发生反应。汞在常温下能与硫和氯结合生成硫化汞和氯化汞。汞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人体非必需元素。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而汞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汞在自然界有三种存在形式:即元素汞(Hg)、无机汞(Hg+、Hg2+)和有机汞。有机汞化合物均为脂溶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水溶性和挥发性。有机汞的毒性大于金属汞和无机汞。[3]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水体汞污染,其污染源主要来自氯碱、塑料、电池、电子等工业排放的废水。据估计,1970~1979年全世界排入土壤的汞约为10×104t[4], 而排向大气和土壤的汞都随着水循环回归入水体。

…… …… 余下全文

篇二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孙亮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10-1班      孙亮      100424102 

实验中,首先练习了小白鼠的抓取、性别鉴定、标记分组、灌胃、静脉注射、眼球取血、处死、解剖等毒理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其后对样本小白鼠及其心、肝、脾、肺、肾等脏器进行了称重,并将所取血样离心得血清,用快速血糖血脂检测仪测定其葡萄糖和三磷酸甘油含量,得到实验原始数据。

下面对实验所得原始数据利用Excel函数进行处理,并说明其统计学意义。

1、原始数据

表1   本实验小白鼠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

2、数据处理

  利用Excel函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求出各脏器的脏器指数,并采用ttest函数对

样本中雌、雄小白鼠脏器指数及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配对设计t检验(Tails=2,Type=1),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取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的界值。处理结果如下表:

  其中用“”表示该项目指标P< 0.05,样本的雌、雄小白鼠在该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 …… 余下全文

篇三 :毒理学实验报告参考格式

写题目:灭多威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一、 目的意义(抄实验课本)

二、 原理(抄实验课本)

三、 内容与操作步骤

(一)受试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g~24g,雌雄各半。

(二)称重、分组

原则:每性别各分、6个剂量组、每组5只、体重均衡法进行

方法:实验课本P15(体重均衡法分配方法)

(1)雄性小白鼠分组

第一步 将动物按体重分组

按照 18~g,19~g……24g分为7组,30只雄性小白鼠称重后放入相应的体重组中。 第二步 照抄就好

(2)雌性小白鼠分组

同(1)

(三)编号(参考课本P21)

各小组的按照小组的做法来写

(四)剂量设计

原则:设6个剂量组,组间剂量(mg/kg)以及灌胃液浓度(mg/ml)均是等比数列,比值均为

1.32

设计方案:

组别 1 2 3 4 5 6 剂量(mg/kg) 100 75.79 57.39 43.48 32.94 24.95 灌胃液浓度(mg/ml) 5 3.79 2.87 2.17 1.64 1.24 原液取量(ml) 5*2 3.79*2 2.87*2 2.17*2 1.64*2 1.24*2 (定容为10ml)

…… …… 余下全文

篇四 :毒理学学科发展报告20xx-20xx(简本)

毒理学学科发展报告2010-2011(简本)

一、引言

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环境生态系统的损害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以及预防、救治或改善措施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多元与集成、学术研究与管理服务、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学科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毒理学已成为维护环境友好与生态平衡、保障人们生命安全与健康生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科技力量。

二、本学科的发展概况

毒理学与中医药学一样,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发展历史。早在炎帝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我国现代毒理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至今是我国毒理学的快速发展期。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维护,对毒理学科学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也使毒理学学科发展面临更大的机遇。近年毒理学学科的发展,涌现出毒理基因组学、毒物代谢组学、毒代动力学、纳米毒理学等一批新的技术理论和分支学科,目前我国毒理学学科体系已基本形成。

毒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涵有三大领域,即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目前我国毒理学学科的分支体系日趋完善,并已发展和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大体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划分:其一是从学科分支分类,包括生化与分子毒理、免疫毒理、生殖毒理、遗传毒理、环境与生态毒理、分析毒理、临床毒理、管理毒理等;其二是从研究或应用对象分类,如工业毒理、放射毒理、军事毒理、法医毒理、药物毒理、食品毒理、兽医药毒理、药物依赖毒理、纳米与新型材料毒理、生物毒素毒理、中毒与救治等。

…… …… 余下全文

篇五 :《环境毒理学基础》报告

环境毒理学基础报告

专业基础课程论文

题 目 《环境毒理学基础》

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 环境毒理学基础 学 院 环境学院 专业班级 11化学与环境创新班 学 号 3111010705 姓 名 程锦华 联系方式 188xxxxxxxx

20xx年 6 月20

一.概述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医学及生物学的角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质对机体可能发生的生物效应,作用机理及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是环境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具有下列特点:接触剂量较小;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接触的人群既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又有老幼病弱,易感性差异极大。

…… …… 余下全文

篇六 :毒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习题答案汇总

毒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习题答案汇总

作者:南无宝宝

实验一

1、简述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

1.科研人员用的:小白鼠、狗、兔子
2.学校教学用的:青蛙(人工繁殖的)、鱼、蚯蚓

2、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

1.根据实验的要求而选择不同的实验动物  2.选用动物的数量必须符合统计学上预计数字的需要。3.根据实验的性质也可选不同品系的动物:其目的在于使动物试验结果有规律性、重复性和可比性。4.由于同一种实验动物存在着个体差异,还应注意个体的选择:

  (1)年龄:一般均选用成年动物来进行实验。动物年龄常按其体重来估计,选用的动物体重大体上小白鼠20~30g、豚鼠500g左右、家兔2kg左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性别:在实验研究中,动物如无特殊需要,一般宜选用雌雄各半。

  (3)生理状态:实验动物应证明确实健康外,雌性动物若处于怀孕、授乳期不宜采用。

3、把12只动物随机平分成三组。详细叙述分组过程

2.将实验单位随机分成三组 设有动物15只,随机等分成A、B、C三组。将动物编号后,按上述方法,从随机数字表抄录15个数字,将各数一律以3除之,并以余数1、2、3代表A、B、C,结果归入A组的动物6只,归入B组的动物4只,归入C组的动物5只,即:

…… …… 余下全文

篇七 :毒理学基础课程自评报告

毒理学基础课程自评报告

公卫学院 劳动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毒理学基础是一门从生物医学角度研究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并进行危害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基础和应用课程,是预防医学等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毒理学基础授课对象包括:预防医学、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可帮助预防医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专业科研和从业人员了解环境和化学污染物、药品、化妆品、食品与食品添加剂、农药、消毒剂和杀虫剂的毒性作用、中毒机理和防治对策,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卫生监督或检验检疫相关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具备毒理学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

1. 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保持毒理学基础课程相对独立性,毒理学基础是多学科融合的学科,是预防医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药学甚至整个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基础学科。我们在授课内容中严格保证该课程在预防医学和医学检验方面的特色;其次我们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作为技术型课程,实验课时的设置非常重要,无论是预防医学和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我们有的放矢,加强实验授课的授课课时。不求大而全,要求精而准,因此实验授课的内容更具实践性。在内容安排上强调以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代表性实验,因而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 …… 余下全文

篇八 :毒理学论文

摘要: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真菌毒素,黄曲霉菌是空气和土壤中存在的非常普遍的微生物,世界范围内的绝大多数食品原料和制成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给人类及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从黄曲霉毒素的分类、发现、污染、毒理学试验评价、毒理作用、预防和去除等方面来描述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发现和污染、毒理学试验评价、作用机理、防治和去除


1、概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式越来越严峻。4年前震惊国内外乳业界的“三聚氰胺”事件刚平,前不久蒙牛牛奶被检测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超标,又一次将乳品的污染话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同时,消费者对黄曲霉毒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二呋喃香豆素衍生化合物。从结构上看,各种黄曲霉毒素彼此十分相似,均为含C、H、O三种元素的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Coumarin,又叫香豆素)。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8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