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论语感悟

读《论语》,悟人生

《论语》,有人将它读成?修身养性?的宝典;有人将它读成?治国平天下?之秘籍。2500多年前的《论语》,今天还能开启我们的心智,教会浮躁的现代人如何?修身养性?, 拥有一种温和的处世态度,触动我们的心灵。

细细品读《论语》,通过那些深奥的言语,学到简单的人生道理,让我们在?忠恕?的人生准则下,走上?君子坦荡荡?的人生道路。

一直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其中的治国、平天下真理不是我们这些平凡人所能理解的。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慢慢明白了《论语》告诉我们的真谛是最简单、朴素的。下面浅谈几点粗浅的感悟,与大家共勉。

一、读论语知人性。

孟子说,人性善。《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只不过,当我们放下书本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邪恶时,的确又会发出疑问:人性真如孟老夫子所描述的那般善良,那般纯洁得

一尘不染吗?我们现今社会,没有坏人吗?人不会做坏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怎来?性本善?之说哪?

…… …… 余下全文

篇二 :《论语》感悟

《论语》感悟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

《论语》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是人类语言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代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多少年来文化知识的沉淀,这些充满智慧、魅力的妙语将让我们现在都受益匪浅。

读完《论语》,它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智慧。其中讲了很多关于孝敬、仁义、礼记、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这里我着重拜读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这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方法的几则中,我们要时常复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学习与思考二者必须结合起来,不可顾此失彼。光思不学,会变成空想、妄想;光学不思,又会成为书呆子。在学习知识时,既要学又要思

考;与别人在一起时,要学习他的长处,他做的不好的地方,譬如短处,则要避免。思索贵于勤,凡事都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生活中也是这样的,面对一个问题我们都要想想,不能仅仅知道结果就行了。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论语》,感悟人生

读《论语》 感悟人生

民勤县大坝中学 薛 琴

无论做什么,态度至关重要。孔老夫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学习的人,并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学而不厌”。即学习要踏踏实实,勤奋好学而不感满足。再次,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另外还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从小学起,孔子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深入我脑海。现在慢慢领悟到孔子的虚心向学与博大心胸是我学习快乐的源泉。

学习,自然要讲求方法。虽然每个人有自己的习惯与方法,但一些好的经验和精髓却是恒古不变的。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方法是现今很多人学习中不可少的经验技巧。

在学习中,与态度同样重要的就是实践过程。如果一个人只知道背诵,不懂得运用知识去实践,那学习就变得无意义了。正如孔老夫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才能融会贯通,才能学得棒,运用得好。

如今,可读的书数不胜数,大到名家名著,小到期刊杂志。无论是怎样的书,其蕴含的道理,总有那么几点值得你去体会。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无论向谁,无论学什么,只要觉得对你有帮助你就可以去用心学习,体会。这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潜心求学的态度。或许,我现在的体会和实践还很

…… …… 余下全文

篇四 :论语感悟

读《论语》札记

——11级 生物师范 何菲菲

美国19xx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曾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被推举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英国剑桥大学汉学家李约瑟认为,孔子学说并不局限于人文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巨大成就,评价孔子是中国的“无冕皇帝”。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表示“对于这位东方圣人极为景仰”,并经常称引孔子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他虽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但刻苦好学,成为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虽然当时的统治者没有采纳孔子的学说,然而在他死后,儒家成为显学。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在19xx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可见,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对中世纪神学统治下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在18世纪的法国,中国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重视,人们争相了解和谈论中国、研究中国。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推测:“早在公元2世纪,关于儒家的一些传说似乎已传入欧洲。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作之一,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所得;涉及哲学、政治、

…… …… 余下全文

篇五 :论语感悟

孔子说,你看一个人,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人焉哉?”(《论语〃为政》)这话什么意思呢?

“视其所以”,从一开始你要看到他为什么这么做。看他做一件事不在于他在做什么,而在于他的动机是什么。

中间“观其所由”,你要看他做事的经过和他使用的方法又是什么。

第一是“毋意”,意是主观臆断,就是一件事情摆在那儿,没有什么真凭实据,拍脑袋一想就说它是怎么回事。这样的事孔子基本上不做。

第二是“毋必”,也就是说他没有抱一种必然的期待,说一件事情必须按照我的思路去走,必然有个什么结果。

第三是“毋固”,也就是说不固执己见,要真正尊重这个事情的规律,尊重它的变化,然后去找它的客观走向,而不是固执于心。

第四是最难的,就是“毋我”。最后能够让自己达到一个浑然忘我的境界,然后去真正完成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这容易吗?非常不容易。

其实,人要想真正达到大智慧,最后都是要叩问内心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智慧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

关于智慧,每个人如何去彻悟,还是有方法可寻的。所以,以知识作为积淀,以智慧作为我们努力提升的境界,每一个人循着自己的心往前走,都能够找到他的意义,都能够丰富他的人生。

…… …… 余下全文

篇六 :论语感悟

《论语》读后感

----初一七班 赵筱然

《论语》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而且,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而且深远的影响。其中有许多道理到现在都可以用来为人处世、与人交往,并且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正因如此《论语》这部书,才能经久不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孔子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教学方法不是和我们现在的老师的教学方法一样,现在的老师是给五六十个孩子教授同样的课。而孔子则是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去教给学生。在教授的同时,还借助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明白事物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住这个道理。 但是,孔子虽然采用 “因材施教”的方法,但孔子并没有扼杀其弟子的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因为,在论语中,我读出了孔子让他的弟子不臣服于权威,敢于“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论和孔子处处谦卑礼让,敢于不耻下问的优良作风和敢于不耻下问的勇气。

第二点就是我们要学习孔子不能因小而失大的品质。在论语这部书中,只要细细品读,就能读出孔子赞扬这种品质的语言和孔子敢于这么做的勇气和敢于这么做的决心。

第三点就是我们要学习论语中所讲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在论语这本书中,有很多句子谈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告诉我们既不能只学习而不思考,在同时也不能光思考而不学习。又比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告诉我们,我们温习旧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别人的老师了。再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我们学过去的知识一定要时常复习,也和学习新知识一样是很愉快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论语这部书中所讲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 …… 余下全文

篇七 :论语中的人生感悟

《论语中的人生感悟》

——读《论语》有感

暮春时节,青青校园中弥漫着学氛书香。一场别出心裁的小雨,静静的润湿了青青闽科的每一个角落。可能是这位东方圣人太美,想写篇书评,抒发自己在《论语》的所感所想。也许是我过于灵动的目光常常无法收集心情。竟一拖再拖,以往行事简捷的我,终于沉下心来,踱步来到图书馆四楼,坐下,拿起笔,却已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二千五百年前的中华大地上,一位身高九尺有余的智者,满面苍苍的屹立于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在素有礼仪之邦的国度。一个民风淳朴的乡村,一位书生,耳闻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眼见世风日下。苦苦思考,与国家,社会,人生,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并将其传之诸门人,这个思想的核心便是国家之善治,社会之序,为人之诚。 然而乱世不用典,他的治世思想,自然没有了市场。虽周游列国九年有余,百般游说,却不为所用。偶然一试,也归于失败。因此他虽有耶稣般的救世精神。他之死一定是郁郁寡欢的。所幸的是他的弟子记录并践行了他的言行和思想。从此便自成一家,流芳千世,造福万代。

千百年来,自汉朝一统后,统治者开始发现。这种以“仁”和“ 礼”为核心的治国方略,治国可使国泰民安,安民可使民从乐顺。这种以讲就尊上,尊崇社会秩序,鼓吹人人老实相待的思想,正为统治者所必需。于是儒学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大行其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其设为官学,到了宋代更是有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浩然。从此以后历朝历代皇帝变,而尊儒术不改,经二千年不衰。 回想孔丘他老人家一生,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悲欢离合。少时丧父,家境贫寒,中年周游列国而不得用。老了归家育弟子三千,贤达七十二人。虽死但思想永留万世,他老人家也该含笑九泉呀。 即为圣人也是如此,尔等凡夫俗子,贤达不及圣人,聪颖不逾智者,更应珍惜人生,努力学习啊。

…… …… 余下全文

篇八 :论语感悟

远古的梵音,现代人的启示

——品读《论语》

摘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留不住时光,《论语》却在时光的流逝中铸成了永恒。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到宋朝宰相赵普的感叹“半部论语治天下”,再到如今的孔子学院遍布五湖四海。论语从古至今滋养着,荡涤着人们的心灵。选修论语,让我有机会更加走进论语,去聆听,去感悟先贤的光辉。去反思,去改善自己的观念。

从孔子的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发,我主要从个人的修养和齐家,对政治方面的看法两个方面来叙述了我的理解。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和他弟子平时对话的一本集子,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语录体。全书共二十篇,每篇的开头大多以第一句话的前几个字位标题,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论语的文字朴素,并没有刻意的修饰,千百年来,展现给读者的却是那一幅幅孔子与弟子在一起谈论道理生动的场景。读论语朴素而从容地文字,心里自会有一种安定,一种淡然,就如同自己也穿越时空,置身于众弟子和孔子一起畅通的情景之中。而孔子和众多弟子的语录,此时都清晰浮现在眼前,留过脑海,如同一曲轻音乐,又宛如流水,温婉流过,留下一片馨香。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