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校训有感。

校训指引我前进

姓名:郑秀超

系别:化学与化学工程

班级:14冶金

校训,是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凝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宣扬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办学传统,体现学校的整体个性和追求方向。校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造就和培养学者有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等不可估量的作用。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能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大学不是单纯适应社会的产物,而是开启智慧、追求真理、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重要场所,担当起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神圣使命。校训则是引领大学前进的方向标,良好的校训的确立,成为办好一所大学的先决条件。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通过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广泛征求全校副科级以上干部、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的意见,从征集的36件作品中遴选,反复酝酿、斟酌。20xx年9月10日,学校党委研究决定,以“厚德博学,范行求真”作为我校校训。

厚德:即重视道德修养。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崇尚个人修身、注重品行操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人们

…… …… 余下全文

篇二 :品读校训感悟青春--正文

品读校训,感悟青春

今天,我站在大学的屋檐下,正值青春,朝气蓬勃。

明天,我深信,当我踏出大学的校门,走出象牙塔,这段五彩缤纷的青春年华必将化作一串深刻而辉煌的脚印烙在我人生的舞台上。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隶属愤青的一名,我也有属于自己的伟大理想,梦想着当自己走出校门时,能以自己的朝气为美丽的天空增添些许光彩。母校辽师,一所即将迎来六十华诞的古老校园,是我梦想起航的港湾。厚德博学,为人师表。这是我们每一个辽师学子都应印烙在心间的校训。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地广,你我需博学为荣;

走出母校为人师,当以表字永当先!

青春年华的我们,当有自己前进的指向标。而校训正是我们前进的正航器,指引我们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是它在岔路口给我们指航,是它鼓舞我们劈荆斩棘勇创辉煌,是它在不断激励我们的成长。 母校辽宁师范大学,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是辽宁省最大的教育师资培养平台。母校始建于19xx年,是新中国诞生后首批建立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19xx年,正式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到如今,它已经历了五十多个春秋。历代师大人秉承“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校训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砥砺耕耘,自强不息。五十多年来,无数年轻的学子们,将自己的青春留在了这片热土,一代代师大人走出校园,秉着“厚德博学,为人师表”

…… …… 余下全文

篇三 :校训的感悟

校训,学校之志也

读了《刷新学校文化(校训篇)》一文,我深有感触,获益匪浅。 校训,学校之志也。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彰显什么,宣扬什么,代表了这所学校的追求、理念和目标。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国家会计学院的“不做假账”,通俗、实在,既符合学院教育教学内容的特点,更体现了“会计”这一职业的道德准则。这四个字因此成了国家会计学院的灵魂。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且问而近思”,语出《论语》,广泛的学习而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询问而尽力考虑好眼前的事。正是勤奋学习,立志高远,谦虚踏实的做学问的精神的体现。孔子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校训内化为魂,凝结为志,是一所学校师生所共有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精神支柱,是一所学校不可折弯的脊梁,是一所学校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

校训,学校之色也。校训应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出发,从办学特色中提炼升华出来。“千人一面”“人云亦云”正好比一个没有主见、没有个性、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最终只能在忙乱、空虚、平庸中度过一生。学校亦是如此,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婆说好跟婆,公说好随公,朝三暮四,只能是师生疲惫而无所得。所以说好的教育,首先就是个性的解放,个性的张扬。而校训就是学校个性的一张脸。“练好每一招”是抚松兴隆学校办学特色——武术的张扬。“用心去做”是抚顺十中面对困境、革新除弊的起点。抚松外国语学校的校训“把握今天,

…… …… 余下全文

篇四 :品读校训 感悟青春

品读校训 感悟青春

时间就像流水,好快好快的从我身边溜走,不知不觉,我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不禁感慨:原来,大学五年过的真的很快!大一的生活,让我学会了很多,至少教会了我思考。思考自己,思考自己的未来。虽然用一年的时间来换取,似乎代价很太大了。这时,让我想起了军训时学习的有关校训的知识。

十八岁时的我天真,有一点理想主义,又有一点清高和独行,报考了XX医科大学。虽然曾被“警告”学医是一条艰苦的道路,可我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永无止境的征途。

在进学校的大门,看到广场的四块石头上,鲜红的刻着“甚解”、“敏行”、“明仁”、“济世”,通过了解才知道那是我们大医的校训,后来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到了校训的意义。这是第一次学习校训,得到的感想几乎很快就灰飞烟灭。这次,是我第二次再来理解校训,是带着用一年来的大学学习、生活来看校训的,用我这一年的思考来换取对校训的重新理解!

大二开始接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我初步感受到了医学学的是什么。生理课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上让我体会到医学的严谨

和学医道路的艰辛。然而,即便知道自己正在学习的是神圣、严谨并且要学习一生的医学,自己还是静不下心来认真学;即便知道医学知识的渊博、日新月异,自己还是不能尽可能的多接触、掌握前沿知识。只图考试过关,从应试角度出发,去判断哪些知识该学那些不值得学,临考前死记硬背那些据说是有用的知识,开始视大学五年为职业生涯前的漫漫长夜、痛苦煎熬,仿佛熬过这一段,自己就能彻底脱离苦海。也曾考虑过自己是否合适学医,得出的答案只是学过才会知道。想了很久,发现其实自己是害怕那一本本四五百页的医学书,害怕那些绕口的医学名词和英文,记忆的懒惰让我产生了对医学的畏惧,当然也就给了自己那样消极的暗示。对此,我又喜又忧,喜得是自己终于迈入了医学的圣殿,对医学有了了解。所谓无知所以无畏,揭开了医学这座宏伟冰山一角的我已经被她深深的威慑到了,忧的是自己该如何从这种心态中走出,又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这个我将从事终生的职业。

…… …… 余下全文

篇五 :校训给我的感悟

校训给我的一点感悟

厚德,阐述了为人处世之道。厚德一词,取自《周易》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一词正是定义了辽师大的校风,气势厚实和顺,能承载万物。又提醒学子们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美好传统,以德为先,拥有美好道德品质,追求更高道德目标。

博学,阐明为学的层次。博学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一词正是定义了辽师大的学风,广泛猎取,思而不倦。旨在告诫辽师学子学习首先要拥有强烈的好奇心,然后要开阔眼界,不但要专攻专业知识而且要多了解课外的知识。最后既要博学,又要笃行。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拥有坚强的意志才能真正博学。

博学中的“博”和厚德的“厚”又有联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习上的博学能成就品格上的厚德。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修为,可谓是达到厚德的捷径。品格上的厚德又是博学的根本,唯有博大宽容才能兼容并包,才能开阔眼界真正达到博学的境界。

“为人师表”四字,简单的四个字中包含了千千万的师者一辈子的信仰。也是即将成为师者的我们心中奋斗的目标。曾记得一位名叫张丽莉的老师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行为,感动了中国。

5月8日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国人,她目前的病情更牵动着人心。教师张丽莉勇救学生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

…… …… 余下全文

篇六 :品读校训感悟青春

品读校训 感悟青春

高等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品读我校校训,我看到了我校未来的希望,看到了中国未来的辉煌。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和坚定信念;作为大连交通大学的学生,作为一名班级干部,更应该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锻炼身体,具有健康的体魄。

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活动。

作为大学生的我,作为班级干部的我,要政治坚定,关注国家大事,理性爱国,能够自觉维护校园稳定和社会稳定,不盲目行动,语言、行动时刻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在涉及校园和学校荣誉的活动中积极参与,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做先进思想的积

…… …… 余下全文

篇七 :品读校训感悟青春

品崇德尚文 悟兼收并蓄

作 者 姓 名 :

单 位:

院(系)专业:

寝(宅)电话:手 机:E - mail : 锦泽凡人 大连外国语学院 日本语学院

品崇德尚文 悟兼收并蓄

“崇德尚文,兼收并蓄”这嘹亮清脆的声音,充满着激情,带着豪迈,充满着对大学,对大外的期待。是的,这是新生军训的口号。军训是拉开大学生活的序幕,而“崇德尚文,兼收并蓄”的校训从此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这是我们从心底的呐喊,和对大外无比的敬仰!这就是我们与大外的“只如初见”。

于是,我们在这催人奋进的校训中开始了大学之旅。我们经历了寒窗苦读,十年磨一剑,来到了万人敬仰的象牙塔中。人们羡慕我们的年轻,说我们是青春之阳。的确,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挥斥方遒,拥有百舸争流之勇。但青春,并非人生的一段时光,而是一种精神状态;青春,意味着一种非凡的气质。无论是人还是物,总之万事万物都有青春的骨质,只要创新发展,只要勇于进取,只要兼容并蓄,就拥有青春的之质!诗人郭小川说“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青春的所有者,也不能总是在高山麓、溪水旁谈情话、看流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大胆的想望,不倦的思索,一往直前的行进,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我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拥有青春!大外拥有青春!我们与大外共成长!

…… …… 余下全文

篇八 :品读校训 感悟青春 征文 沙思威

让“团结、自强、求是、进步”伴我们成长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的大二生活已经过了多半,成为大连民族学院的学生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欢乐过,我们伤感过,但唯一让我们铭记在心的却是那短小而精炼的八个字:“团结、自强、求是、进步”。

闭上眼,脑中那一幅幅刚刚进校的画面让我怀念。还记得去年的9月,骄阳似火,我们远离了养育了我们的家,来到我们的新家——大连民族学院。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甚至于对于学校也是新的。在新校区生活的一年里,我们从不成熟转向成熟,对社会有了懵懂的意识。我们与新校区共同成长,是金石滩给了我们大学的初定义,是新校区让不成熟的我们懂得了成长的意义。然而,一年过去,我们面临的是离开金石滩校区,离开那个让我们懂得大学的地方,离开那个与我们共同成长的乐土,有许多不舍,有许多难分,有许多留恋,但是,校训的“自强”告诫我们要面对这一切,毕竟我们是回到本部去过活我们新的大学。 带着留恋,带着不舍,我们回到了本部,正门那56根柱子象征着我们56个民族一般站立在那里,顿时,我心中那份民族的热情悠然而发。大连民族学院是1984 年4 月,学校以东北民族学院名义立项筹建,1993 年7 月,经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学校以中央民族学院(东北)的名义招生办学;1997 年7 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正式建校,定名为大连民族学院。2002 年9月,学校通过教育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