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德国体会

本学期,我有幸成为浙江树人大学第一位赴德国埃姆登(Emden-Leer)应用科技大学做专题实验,并完成毕业论文的交换生,第一次有机会出访别国,深感荣幸。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半月,但感触多多,在此写下此篇学习感想,希望能为那些将要出国学习的同学们提供借鉴,并祝愿已在国外学习的同学们早日学有所成!

20xx年x月x日午夜,我乘坐班机开始了德国之行,于次日凌晨到达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到达的时间为当地3月x日6:00。原本以为将一个人从机场到火车站,独自走上漫长的五小时转途。可是,同班机的两位中国学生竟和我的旅途有重复的一段路,而且,由于德国的轨道交通发达,全国各大机场的轨道交通都有德国城际特快(Intercity Express)的站台(相当于中国高铁),所以,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火车票。7:40踏上德国北上的列车。

上了ICE可以真正领略到欧洲第一强国在轨道交通上所做的努力。车厢不但宽敞、舒适,更重要的是由于德国国民的高素质,车厢内无人大声说话,而且列车行驶过程中几乎没有噪音。座位为一排四座,前后距离较宽敞,比大陆许多国际航班的座椅要舒适的多。并且,由于德国人口密度不高,车厢里并无太多的乘客,火车票上也无规定座位号,所有的乘客都能有自己的座位。车内暖气开放,车内温度20°,车厢内环境感觉十分舒适。

行驶一小时,到达德国鲁尔区重镇--科隆,在此与中国朋友道别,转车换乘IC(Intercity)直达目的地——埃姆登(Emden)。

一路穿越德国的老工业区,乡村地头和风力发电站。我于当天上午11:25,列车准时到达目的地--Emden。教授与陪同的中国学生在门口等侯。经他们的介绍,此地的人口只有5.6万,由于地处河流的入海口,曾经是纳粹德国的第二大潜艇基地,二战期间被盟军炸平80%的建筑。由于当天的天气不佳,无法很好的观赏当地的城市街道和历史建筑。只有先于学校的教授们见个面,安排好今后的学习日程。

随后,教授把我带到事先安排好的住处。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房东的第一声问候竟是——“你好(中文)!”,亲切感十足。与房东老太太一番交流后才知道,原来,她是一位19xx年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名叫Karin Janssen(卡琳.杨森),会一点中文。她似乎对中国的文化十分感兴趣,家中有许多德文版的中国著作。能有中国学生住进她家,也使她高兴很多。由于是家庭旅店,一天的住宿费高达20欧元,但配有洗手间和厨房,无早餐。这也与国内的很多家庭旅店有很大的不同。看来,今后的日子里,早饭和晚饭都要自己动手,锻炼厨艺了。

Emden地处德国的西北部,位于德国与荷兰的边境。风能资源丰富,当地92%电力依靠风力,另8%依靠法国的核电进口。随处可见大型的风车矗立在远方,由于大学曾经也参与过风力的开发,学校中也有一座大型风车矗立在入口处,并也成为学校的标志之一。

通过接触和观察,也对德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有了一些了解。埃姆登这地方相对于德国城市的人口来说并不算多。人们相对于大城市来说比较热情,对于他们来说,由于有良好的教育和文化底蕴,大街小巷都能找到能说英语的民众,哪怕是超市的售货员也能用英语与外国顾客交谈,我刚到此,就能和当地的陌生人打上招呼,并没有感觉陌生和被排挤的感觉。

埃姆登(Emden-Leer)应用科技大学规模并不大,学生人数3500名左右,占地面积也很小,大约是树人大学的四分之三。但是不大的学校并不代表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如其他知名学府。学校各类学科实验室的设备都非常齐全。在机械实验室中,为了研究空气动力学,该大学不惜重金,建立风动实验室。过去几十年的教学和研究中,该学校也诞生过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教授。可见,大学的优劣并不在于有多大的规模,而在于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科,突出自己的强项。正是因为德国的高等教育在自己强势学科上的突出和日耳曼人严谨的作风,德国也成就了世界上最艰苦的学习生活。越是知名的学府,平均毕业年限越长,以洪堡大学和慕尼黑理工大学为例,本科生从入大学到最终获取学士学位的平均年限为八年。虽然大学生想获得学位道路非常艰难和痛苦,但是很多学科的本科毕业生都能拿到相应的工程师的头衔,越是知名大学毕业,获得工程师头衔的毕业生的身价越高。这意味着很多德国本科生的地位远比中国大陆的研究生毕业后更加具备真才实学的能力。

在德国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周一到周五的学习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晚上10:30睡觉,早上7:00起床,如此规律的生活我在国内期间还未曾有过,而这也是普通德国人正常的作息时间。平时的工作安排并不多,但耗时很长。前两周为了寻找文献,花了不少时间,天天对着电脑,翻阅各大学术网站。每隔两周的周四上午10点,向学院的相关教授汇报两周以来的学习情况,压力还是比较大,随时都要面对来自教授和同学的询问。我不否认这样学习所具备的优势,因为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真正学会了该学的知识。但是无形之中感觉自己的肩膀无力承担如此的重负,也希望能早日习惯国外大学的学术环境。

每天下午回到住处的时间不定,但不会太晚。晚上能算是一天中最愉快的时间了。由于房东老太太的丈夫去年去世,自己的三个女儿也不在身边,独自一人守着一栋住房。所以,我常常能在晚上和她聊上一两个小时。房子里还住着一位正在自学汉语的德国商人,来自汉诺威,还能说英语和西班牙语,他对中国也怀有比较大的热情,也想在今后能走访中国。晚上与房东太太和德国商人的聊天也是缓解白天工作的方法。

3月x日完成实验前的报告,向相关教授汇报完将要做的实验内容和日程安排。结果还算能让教授们满意,看来前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也希望未来几周的实验也能顺利进行。 4月x日,应学校的安排,搬进另一家德国老太太的出租房里。房间里有电冰箱,微波炉,电视机,遗憾的是没有厨房,每天的晚餐只能吃pizza之类能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了。好处就是租金?210/月,比原来的?20/天要便宜很多,但也缺少了与当地德国人交流的机会。

这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本科阶段的最后内容—毕业论文。论文的题目由该大学的教授们确定。最后的定题为《利用单糖、氨基酸、长链脂肪酸制沼气》。此次的实验内容是当地的教授和同学从未做过的实验,他们却能让一位初次见面的外国交换生尝试他们从未做过的实验,不得不佩服他们看待所有学生一律平等的品德。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模拟当地沼气生产厂和污水处理厂的沼气制造工艺,探索一些特定的有机物在厌氧38℃的环境下产生沼气量的多少的情况,从而为当地的沼气生产商们提供科学的依据,也更好地解决当地的能源问题。

四月初开始我的实验,在当地教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初期的工作都进行得比较顺利。实验的装置都比较好地开始了各自的发酵。由于单次实验计划时间为两周,而且实验过程中的不理想结果样品都必须重新进行实验。所以,此次的实验总时间花了近两个月。虽

然实验的周期很长,但是在异国他乡付出的努力还是值得的。毕竟此次访问让我领略到了国外的实验室条件和德国教授们踏踏实实完成工作的作风。在每两周召开的沼气会议(Biogas meeting)上,每位参加实验的学生都必须向教授们汇报两周以来的工作,教授们也会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验中更好地完成实验内容,也为教授们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将近两个月的实验工作结束后,汇报会上我向学院的相关教授汇报所有实验中使用的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产沼气量的结果,教授们对我们实验结果比较满意,很多结果与计划中的理想值相差不大,实验条件的选择还需要做更多的实验进行探究。会议上,教授们也感谢我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所做的工作,同时也对我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希望我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与他们有再次合作。

在几个月的实验时间中,我也忙里偷闲去游览了德国两大城市—柏林和汉堡。

汉堡位于德国的中北部,是德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德国第一大港口城市。由于当地的古迹保存完好,现在的汉堡市政厅所在地为老市政厅广场,此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地处港口,汉堡也是北部德国的经济中心,市中心的商业街非常集中,也是游客购物的最佳去处。德国知名的服装商场—ANSON’s 和 Peek&Cloppenburg就位于其中。这些知名的商场中的服务员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服务态度也很好。所以,任何一个外国人在此购物都不会有任何沟通上的不便。

柏林是东西德合并后第二次成为了德意志共和国的首都。虽然是德国第一大城市,城市人口超过170万,但由于城市内的轨道交通十分发达,有通往城市各个景点的轻轨和地铁。尤其对于游客来说,一天之内只要化?6.3,就能乘市内所有的轻轨、地铁和公交。既然是德意志共和国的首都,那就一定有能反映该国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和文化广场。位于柏林博物馆岛的柏林大教堂、帕加马博物馆、柏林旧博物馆、博德博物馆都藏有德意志历史的珍品。柏林大教堂曾是普鲁士王室的宫廷教堂;帕加马博物馆藏有古巴比伦时期的汉莫拉比法典和保存完好无损的古巴比伦城墙,出土于土耳其的古宙斯祭坛;博德博物馆藏有古代德国的绘画和雕塑; 柏林老博物馆中藏有古代德国的青铜器和铁器,古希腊式的大门设计让人感觉身处的地点是古希腊,而不是欧洲第一强国。

经过在汉堡的购物经历,突然发现在德国的许多商品相对实惠。比如:一台惠普笔记本G7型号,4G内存,720G硬盘,1G独立显存,i3CPU, 17.3寸的屏幕,而价格为?600;HUGO BOSS的高档衬衫最贵不过?80;香奈儿的COCO香水,30ml装的价格为?24。全德国的商品价格统一,对于非欧盟的游客来说,还可以买完商品后办理退税单,在法兰克福机场入海关后的退税窗口可以拿到每件商品13%的税款。所以,对于非欧盟成员国的游客来说,在德国购物是十分实惠的。

在国外的大学学习,学生聚会(party)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之一。校方为了让国际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德国学生的生活圈中,学校的International Office(国际交流办公室)每两周一次拨款为国际学生举办聚会,聚会的名称为International evening(国际之夜)。聚会前由国际学生自行去超市选购食物和饮料。自行制作当地的食物,供所有参加聚会的师生品尝。每次的主题各不相同,我在德国的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校方举办过美国之夜、中东之夜、法国之夜、东欧之夜和印度之夜(遗憾的是,我由于来此时间不长,还无法举办中国

之夜)。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都有机会为其他国家的同学们展示自己国家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和文化特色,这也是所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一起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思想的火花能激烈地碰撞。

此次出国交流是本人第一次有机会能在异国他乡学习。作为一个中国学生,能在本科期间有如此机会访问西方发达国家,并与当地的教授和同学一起工作,是一段非常难得的经历。在此期间,我不仅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同学,并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英语听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而且也领略到了每个民族的特色和他们各自的民族习俗。希望还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在世界各地有相同的学习机会,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

在此,我十分真切地感谢王院长和活泼老师,没有两位的极力推荐,如此机遇不可能会落入本人手中。这对我今后的学习人生和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是一次很好的铺垫。

 

第二篇:国学经典体会

国学中的经典

品悟国学经典,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塑造了美好的人生,提升了生命价值。

国学经典引领追求真善美,适应大自然的生活环境,顺乎天时,合乎人情,与时俱应。国学经典教会我们做人、孝顺父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完这首诗,我有很多感触。或许,大家认为母亲为儿女操劳是应该的,确实,世界上最无私最温暖的莫过于母爱!但是,大家发现了吗?母亲为我们操劳时,皱纹已悄悄爬上了她的脸颊,那乌丝般的黑发已快被那白发慢慢取代,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无限的,我们永远无法报答母亲对我们的恩情。

母亲,一个神圣的名字;母亲,一个光荣的称呼;母亲,一个无私的个体。当母亲为你精心准备饭菜,为一家人默默奉献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对母亲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当你生病了,是不是母亲第一个把你送到医院?可母亲生病了呢?她是一推再推,一个劲儿的说:“没事没事,一会儿就好了。”难道真的没有事吗?不!她只是不想让你担心罢了,她害怕你担心她,会影响学习。当母亲责备你时,你会心中不满吗?会认为她管的太多吗?不!她是在爱你!没有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即使在责备你,她的心里会比你难受十倍,甚至百倍,千倍......多关心一下自己的母亲吧,不要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哪怕是帮她洗洗碗也好。

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不要忘记付诸行动,让我们一起大声呼

喊:母亲,我爱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