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小高考知识点总结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xx年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考前指导八

考点二十:化学与生活

专题一 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

一、大气质量的改善

1、空气质量报告中包含的污染物有: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CO不需要检测) 2........2、空气主要污染现象及对应污染物

酸雨:SO2、NO2;

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NO、NO2 、NOX);

臭氧层空洞:NOx 、氟氯烃(氟利昂) 雾霾 :可吸入颗粒物(PM2.5)

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

(1)2SO2 + O2 2SO3 ,SO3 + H2O = H2SO4

(2)SO2 + H2O H2SO3(不稳定的弱酸),2H2SO3 + O2 = 2H2SO4

高温石灰石脱硫:CaCO32↑;CaO + SO2 = CaSO3 ;2CaSO3 + O2 = 2CaSO4

总反应: 2CaCO3 + 2SO2 + O2 = 2CaSO4 + 2CO2↑

4、 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 2NO + O2 = 2NO2 ; 3NO2 + H2O = 2HNO3 + NO;

汽车尾气净化:2NO + 2CO N2 + 2CO2

5、 居室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挥发性物质,过敏性皮炎)甲醛(HCHO);放射性元素氡;(前

面两个污染物常考)CO;苯、甲苯、二甲苯;

6、 防止居室空气污染的措施:常通风透气;装修材料无污染;通风;室内绿化等。

7、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温室效应(温室气体:CO2、CH4、水蒸气)

造成温室气体(CO2):全球化石燃料用量的猛增;同时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的减少。 遏制全球变暖:控制大气中CO2含量增长,保护地球上的森林资源,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 硬水的软化方法及原理:硬水与软水的区别:Ca2+、 Mg2+含量的多少;

水垢的主要成分:CaCO3 、Mg (OH)2;软化方法:煮沸法,离子交换法

4、 常见污水处理方法:通常有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等。其中化学方法主要有:

2+ 2-⑴中和法—— 处理酸、碱性污水。⑵沉淀法——除去重金属离子 。如Hg+ S=== HgS↓

⑶氧化还原法——除去油类、氰化物、硫化物等。常用的氧化剂:空气、臭氧、氯气等。

三、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1

23、废电池的处理方法:集中回收,送专门部门进行统一处理(含重金属)。

4、废塑料(白色污染)、废玻璃的处理:回收再利用(资源化处理)。

专题二 营养均衡和人体健康

1、 人体必需元素(又称生命元素)共有27种,其中常量元素(又称宏量元素)11种(C、H、

O、N、P、S、Cl、K、Ca、Na、Mg),微量元素16种。(人体摄入需在合理范围)

2、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缺钙容易患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等。 ②碘是公认的“智慧元素”,儿童缺碘会导致发育迟缓,成人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而 碘摄入过多则易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我国通过食盐加碘的方式补碘。食盐中的碘以碘酸根离子(KIO3)的形式存在。

③铁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人体内缺铁容易患缺铁性贫血。而铁摄入过多也可能引起铁中毒,造成胃肠道出血性坏死。我国通过推广使用铁强化酱油来预防缺铁性贫血。 ④适当使用含氟牙膏能防止龋齿,牙膏中的F-能和Ca2+及PO43-生成更难溶的Ca5(PO4)3F,使牙齿更坚固。氟摄入过多,会导致氟斑牙(注意:不是所有人或所有地区都适宜用含氟牙膏 (知道常见的微量元素如 铁、碘、锌、氟而钙是常量元素)

3、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分子式都为C6H12O6,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二糖:能水解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化学式都是C12H22O11,

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多糖:水解生成多分子单糖的糖。如:淀粉、纤维素化学式都是(C6H10O5)n,它们不互

为同分异构体,因为它们的分子式不同。纤维素和淀粉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糖类的生理功能:食用含糖食物后,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升高,一部分血糖进入细胞内被氧化,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另一部分血糖用于合成糖元和脂肪,储存于人体中。因此糖类摄入不足,人容易患低血糖。

④二糖、多糖的水解

4、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油脂在酶或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不能人体自身合成的脂肪酸为人体必须氨基酸,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5、蛋白质组成元素:C、H、O、N、S、P等,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⑴蛋白质的性质:

①水解:最终产物为氨基酸(不能自身合成的氨基酸为人体必须氨基酸)

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α—氨基酸结构通式:

官能团:—COOH(羧基);—NH2(氨基)

②盐析(物理变化;可逆)应用:蛋白质的分离提纯

条件:加入某些浓的无机轻金属盐或铵盐(NaCl溶液、Na2SO4溶液、(NH4)2SO4溶液) ③变性(化学变化;不可逆)应用:杀菌消毒

条件: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铅、铜、汞等重金属盐,甲醛、酒精等有机物。 ④ 颜色反应(化学变化):遇浓硝酸并加热,会变黄。

⑤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

6、维生素

(1)维生素的分类(习惯上按溶解性的不同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2)重要维生素的生理功能、来源及缺乏症

维生素A: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又称视黄醇,与视觉系统关系密切,存在于胡萝卜等蔬菜和

鱼肝油中,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干眼疾等眼疾。

维生素C: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俗名:抗坏血酸 存在于新鲜水果及蔬菜中,缺维生素C易

患坏血病。

(3)维生素C的性质: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I2、Fe3+氧化。

维生素C酸性检验:取少量维生素C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维生素C还原性检验:①取少量的淀粉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2滴碘水振荡。再在该试管中滴入

维生素C溶液;(现象:试管中蓝色退去);

②取少量的FeCl3溶液于小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维生素C滴人

该小试管中并振荡;(现象:溶液黄色退去)

8、食品添加剂

(1)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性能。

着色剂、发色剂:赋予食品诱人的颜色 调味剂:改善食品的味道

疏松剂:使食品松软或酥脆 防腐剂:防止食品变质,延长保存时间

(2)着色剂、发色剂

给食品着色的方法:

一是食品中加入着色剂: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

二是食品中加入发色剂:加入的物质与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食品呈现良好的色泽。 (如NaNO2)

(3)调味剂

咸味剂—食盐;酸味剂醋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苹果酸等;

鲜味剂

(4)疏松剂

①常见的疏松剂:NaHCO3、NH4HCO3、复合疏松剂(如发酵法)

△ 2↑+NH3↑+H2O ②NaHCO3、NH4HCO3的作用原理:2NaHCO3===CO△ 2↑+H2O+Na2CO3 NH4HCO3===CO

(5)防腐剂(常用的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食盐、食醋等)

7、 生活中常用的药物

(1)抗酸药(常见抗酸药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三硅酸镁等)

胃酸主要的成分是盐酸,它们的作用原理:(前面三种离子反应方程式也很重要)

+- HCl + NaHCO3 == NaCl + CO2 + H20 ;(H+HCO3 =H20 +CO2 ↑)2HCl + MgCO3 == MgCl2 + CO2 +

H2O

+2++2+(2H+MgCO3 =Mg+H20 +CO2 ↑)Al(OH)3 + 3HCl ==AlCl3 + 3H20;(3H+Al(OH)3 =Al+3H20 ) HCl +2MgO·3SiO2·nH2O ==2MgCl2 + 2H2O + 3SiO2·nH2O

(2)解热镇痛药

主要用途:解热镇痛,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的治疗,防心血管老化等。

(3)抗生素青霉素(它的发现堪称20世纪医学的伟大奇迹)

注意:使用前必须先作皮肤试验(皮试)才可按所需剂量注射。 ............(4)合成抗菌药

9、请合理用药:(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处方药,用符号R表示,非处方药符号OTC;

(2)毒品和兴奋剂:能够产生依赖性(成瘾性)的药物如麻黄碱、吗啡、冰毒等

1、生活中的硅酸盐材料:陶瓷、玻璃、水泥

2、玻璃:原料——石英砂、纯碱(碳酸钠)、石灰石(碳酸钙)

反应原理: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

主要成分:CaSiO3、Na2SiO3、SiO2;

3、陶瓷:原料——黏土;水泥:原料——石灰石、黏土;

五、常见的几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

光导纤维:主要成分SiO2;半导体材料:晶体硅;

六、高分子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醛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天然橡胶通过硫化措施可增大强度和弹性;

 

第二篇:高考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 商周主要政治制度

1.分封制(概念解释:又称分封建国、封邦建国、封建)

(1)目的:巩固周王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阶级利益)

(2)内容:①分封: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其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分封对象和内容)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室的政令、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交纳各种贡赋。 ③权利:受封诸侯在封疆内继续分封、世袭统治权。

(3)作用: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贵族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

(4)瓦解:①随时间推移,周王直辖地越来越小,一些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

②维护分封的宗法血缘纽带松弛,导致分封制在西周末年动摇,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注:井田制是分封制产生和维系的根源、基础

2.宗法制(含义:见课本)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①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嫡长制)②按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的制度。

(3)作用:①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

②以血缘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宗法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部族色彩;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不存在有中央集权的说法)。

4、宗法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的更深远的影响

(1)宗法制构建了中国的社会,是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呈现出“家国同构”的特点。

(2)宗法制用感情消解社会法规,不利于法制的发展。

(3)宗法制抑制了民主制的产生。

(4)宗法制强化了中国社会的松散性,“单位”的“家族化”部分地代替社会行驶功能。

知识点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重要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

(1)经济上: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2)政治上: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

(3)社会上:吸取周天子无力约束诸侯割据的教训,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4)思想上:法家思想在秦朝的统治地位为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

(5)地理位置上: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1)专制主义(君主专制)的演变

秦朝:皇帝制度: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各级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特

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三公:丞相(协助皇帝理政)、御史大夫(掌奏章、监察)

太尉(负责军务)(特点:相互配合、相互牵制、受皇帝制约)

汉朝:中外朝制度(西汉):中朝(内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原三公九卿)

三公、尚书台(东汉):三公:司徒、司马、司空;尚书台(中枢机构):执掌朝政,

剥夺九卿职权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直辖六部(吏、户、刑、礼、兵、工)分别执行各项任务 三省的特点(作用):相互配合、制约集权与皇帝,提高了行政效率 注:三省六部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确立于隋唐

三省六部制与三公九卿制的比较?

宋代(二府三司制):二府:中书门下省——行政(宰相);枢密院——军政(分割军权) 设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

三司:财政(分割财权)

元代:一省二院:一省:中书省——行政机构

二院:枢密院(军事)、宣政院(宗教和西藏)

明朝:撤中书、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内阁的发展过程:明太祖:殿阁大学士;明成祖:内阁正式形成;明宣宗:内阁取

得票拟权

内阁性质:提供顾问的内伺机构,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宰相制与内阁制

的比较?)

清朝:皇太极:内阁(日常事务)、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

康熙: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

雍正: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特点、作用?)

(2)中央集权的演变

秦朝:郡县制:地方设郡、县、乡、里、亭等各级组织,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中央

垂直管理,权力不世袭

易错知识点: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已有,秦朝是把该制度在全国推广确立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对比:

一,内容不同:

其一,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

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

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二、作用不同:

分封制为西周的统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容易导致王侯割据势力的形成, 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统治管理,不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三、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都在当时起了重要的作用。

汉朝:1、汉初: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

2、汉景帝——“削藩”(晁错)

3、汉武帝——“推恩令”

将全国划分13个州,每州设一个刺史负责监察

4、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

隋朝:废郡级区划,形成州、县两级

唐朝:唐太宗:将全国划分成10个道(相当于汉代的州)形成道、州、县三级

唐中期:设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造成“安史之乱”,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宋朝:行政上——派文臣作知州,设通判负责监察

财政上——设转运使,制钱谷(制钱谷:财赋大部分收中央 ,削除割据的物质基础) 军事上——削兵权,收回节度使兵权(杯酒释兵权)

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影响:

积极影响:

1、铲除了五代以来重臣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2、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形成了重文的社会风气

消极影响:(三冗:冗官、冗费、冗兵)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沉;财政开支庞大,

地方上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元朝:行省制度:行政格局是“省——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影响:(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2)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比较郡县制和行省制度

1、同:(1)性质: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2)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3)作用:都在一定时期内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2、异:(1)盛行的时代不同: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行省制度确立并盛

行于元朝,对后世各朝产生重大影响

(2)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同:郡县是中央政府的下属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由

皇帝直接任免,对皇帝负责;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

负责

明朝:地方废行省,设承宣布政使司(或三司:布政使司—地方民政;都指挥使司—军事;

按察使司—财政)、府、县

清朝:省、道、府、县四级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含的两组矛盾及发展趋势

矛盾一:皇权和相权的斗争

矛盾二:地方与中央的斗争

趋势一: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趋势二:中央不断集权,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5、特点:皇帝至高无上,皇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6、发展状况:形成于春秋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强

化于明清

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作用

① 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

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有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作用

①政治上,制约了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阻碍历史发展。

②思想上,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阻碍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

③经济上,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知识点三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汉代以前选官用人制度

原始社会——禅让制

夏商周——世袭制(世卿世禄制)

战国(商鞅变法时期)——军功授爵制

秦朝——皇帝直接任命等

2、汉代选官用人制度

(1)征辟制——由皇帝或地方长官直接进行征聘,皇帝特征、聘召人才为“征”,公卿郡守聘任幕僚属官为“辟”

(2)察举制(汉武帝)——又叫“荐举”,即由公卿、列侯和郡国守相通过考察,把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经适当考核,授予官职。

相对于世卿世禄制是一大进步;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国君完全控制用人权

3、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4、隋唐及以后:科举制度——才能

(1)积极作用: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专制政府

的人才来源,扩大和巩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吸引有相当文化素质的人士从政,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形成重学风气

(2)消极作用:?

知识点四 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一、 古希腊民主政治(小国寡民的产物)

1、产生的历史条件:

地理条件:环海、多山、多岛

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商业活动发达

思想观念:平等互利的观念、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政治条件:城邦体制(城邦含义、特点、实质?)

文化条件:汲取亚非文明

2、过程和内容

(1)奠基: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

按财产划四等;公民大会(最高权力);四百人议事会;建立陪审法庭; 废除债务奴隶制

(2)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

建10个地区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扩大公民大会权;陶片放逐法。

(3) 顶峰: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

扩大公民权利;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议事会;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

发放参政工资和观剧津贴

3、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实质

特点:人民主权、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轮番而治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

4、雅典民主政治影响

(1)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

(2)使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3)开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二、古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含义:广义:BC6—AD7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

划分标准

形式上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

结构上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

2、起源:(1)习惯法:即不成文法 (通行于原始部落时代,由氏族贵族垄断)

(2)成文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规范化的成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文件 ——标志:《十二铜表法》(罗马共和国早期)

主要问题:习惯法为何发展为成文法?

3、发展:(1)公民法:是指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法律(罗马共和国)

(2)万民法: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 (罗马帝国)

主要问题:公民法为何发展为万民法?

4、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1)古希腊文明的影响。(2)不断发展的罗马经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的经济基础。

(3)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和奴隶的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对外扩张活动是罗马法不断发展的动力。

5、

6、主要内容:(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也是核心理念;(2)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渗透自然法的思想(理性、自由、平等、正义)

7、评价:(1)实质:奴隶主阶级的法律

(2)积极:维系罗马统治;是近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后世继承了罗马法的法律精神和原则(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消极:课文2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