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段考试卷分析与总结

高二政治上学期段考试卷分析

新密一高政治教研组

在上周三、四,我市进行了高二政治上学期段考,以督促学生学习,同时为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提高教学针对性,现对该试卷作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整体情况

整套试卷比较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特征显著。具体表现在:

1、时政考查再现当前热点。四道时政题选题方向很好,突出当前这段时期的重大事件,而且角度巧妙,很能达到引导学生关注热点的目的。

2、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偏不难,重点突出。本套试卷中对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关系,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等都有重点考察。

3、以社会热点为载体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套试题在选材方面,热点突出,有相当一部分题目选择了很新的时政背景,如5,6,11,12,13,14,15,16,17,18,32等。

4、关注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热点,使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5、选材新颖,试题设置角度多。在本套选择题中,古语、明言、寓言分析题,漫画分析题等题型均有。

二、得分情况

最高得分97分,一卷最高得分60分,二卷最高得分37分。

1、学生审题能力缺乏,审题时抓不住知识范围和角度,运用知识出现错误。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解题的成败。在评卷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一些考生往往缺乏审题的能力,找不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或者没有仔细看清题目回答的角度,结果答案“文不对题”,要求用唯物论,他用辩证法,如31题,有一部分学生作答联系、发展的观点等。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出现答非所问,文不对题现象。这套试卷最大的特点在于对“三基”的考查,而学生也暴露出这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范围不清,题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而用唯物论作答。

(2)原理与方法论脱节,如“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只答出方法论,未作答原理。(4)少部分学生甚至只联系材料,未作答任何哲学原理。

3、答题时表述不规范,表述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层次不清楚。在评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考生的回答很不规范,试卷书写很随意,回答没有条理和逻辑性,在阅卷的过程中给老师的感觉很混乱。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学生知识理解不透彻,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在语言组织方面比较薄弱。

4、材料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思维不宽阔,理解缺乏系统性,表述答案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表述时运用理论是采取“普遍撒网”的方式,简单罗列知识点,相关的不相关的只管答。还有同学作答知识点比较狭窄,不准确,不全面等。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

1、重视教材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明确知识结构,能够把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起来,不出现知识范围“串味”现象,切实做到“抓住课本”,明确重点,把握易混点,做好知识的梳理工作并要落实到课堂中,以使学生能快速而准确地提取知识,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重视解题方法的教学

平时训练应本着巩固基础,提高能力的思想去命题、组织,用教材和其他社会生活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发现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审问题指导语;审设问中的求答词、条件限制词、方法提示词、分值要求;解答时要分问作答、点段分明。

3、重视语言组织的教学

要重视对学生答题规范的要求,提高表达能力,在答案要点的文字组织和书面表达方面,要恰当使用政治术语,避免口头语言。表述要注意层次性和逻辑性,将要表述的内容分门别类,层次清晰、逻辑顺畅地表达出来。尽量列出答案要点的提纲,答题时做到序号化、段落化,避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导致的层次不清、逻辑混乱。组织答案是题目最终的完成,也是考生知识和能力的展示,因此显得尤其重要。一般说来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结合材料

组织答案时,首先要写出观点,而且表述要到位,关键词不能漏,当然仅仅写出观点还不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也很重要。有些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结合,最简单的方法是摘录材料中的句子,依据题意作答。

(2)注意角度

答题角度一定要根据提问作出应对的。如上题问的是“该县政府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答案就要从方法论意义上阐述,并且紧紧围绕“如何”这一问题。这样才做到紧扣题眼,不至于“答非所问”。

(3)语言规范

关于语言,首先要简洁,句子要通顺、达意,答题时一定要运用一些学科术语,体现“哲学性”和“政治性”。如果没什么把握,尽量用课本上的原句。

(4)注意卷面

卷面是学生得分的第一印象分,因此良好的卷面对总体得分也有重要影响。关于卷面,应从平时抓起,注意字体、分点、分段、涂改、布局等方面入手。

4、重视时政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倾心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习惯,这些热点问题可以用哪些知识去分析?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就可以将书本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融会贯通,学生见到这类题才不会手忙脚乱,同时也开阔学生视野,实际上也就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二篇:高二政治考试卷分析与总结

20xx至20xx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文科班考试卷分析

静宁二中政治教研组

在上学期期末进行了高二政治哲学常识考试,以督促学生学习,同时为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提高教学针对性,现对该试卷作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整体情况

整套试卷比较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特征显著。具体表现在: 1、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偏不难,重点突出。本套试卷中对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关系,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等都有重点考察。

2、关注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热点,使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选材新颖,试题设置角度多。在本套选择题中,古语、明言、寓言分析题,漫画分析题等题型均有。 二、得分情况

最高得分82分,一卷最高得分48分,二卷最高得分30分。

1、学生审题能力缺乏,审题时抓不住知识范围和角度,运用知识出现错误。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解题的成败。在评卷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一些考生往往缺乏审题的能力,找不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或者没有仔细看清题目回答的角度,结果答案“文不对题”,要求用唯物论,他用辩证法,如29题第二问

的是给我们创新的启示,有一部分学生作答时压根不用创新的知识,而是自己在那里胡编。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出现答非所问,文不对题现象。这套试卷最大的特点在于对“三基”的考查,而学生也暴露出这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范围不清,题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而用唯物论作答。

(2)原理与方法论脱节,如“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只答出方法论,未作答原理。

(4)少部分学生甚至只联系材料,未作答任何哲学原理。

3、答题时表述不规范,表述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层次不清楚。在评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考生的回答很不规范,试卷书写很随意,回答没有条理和逻辑性,在阅卷的过程中给老师的感觉很混乱。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学生知识理解不透彻,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在语言组织方面比较薄弱。 4、材料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思维不宽阔,理解缺乏系统性,表述答案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表述时运用理论是采取“普遍撒网”的方式,简单罗列知识点,相关的不相关的只管答。还有同学作答知识点比较狭窄,不准确,不全面等。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

1、重视教材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明确知识结构,能够把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起来,不出现知识范围“串味”现象,切实做到“抓住课本”,明确重点,把握易混点,做好知识的梳理工作并要落实到课堂中,以使学生能快速而准确地提取知识,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重视解题方法的教学

平时训练应本着巩固基础,提高能力的思想去命题、组织,用教材和其他社会生活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发现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审问题指导语;审设问中的求答词、条件限制词、方法提示词、分值要求;解答时要分问作答、点段分明。 3、重视语言组织的教学

要重视对学生答题规范的要求,提高表达能力,在答案要点的文字组织和书面表达方面,要恰当使用政治术语,避免口头语言。表述要注意层次性和逻辑性,将要表述的内容分门别类,层次清晰、逻辑顺畅地表达出来。尽量列出答案要点的提纲,答题时做到序号化、段落化,避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导致的层次不清、逻辑混乱。组织答案是题目最终的完成,也是考生知识和能力的展示,因此显得尤其重要。一般说来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 结合材料

(2) 组织答案时,首先要写出观点,而且表述要到位,关键词不能漏,当然仅仅写出观点还不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也很重要。有些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结合,最简单的方法是摘录材料中的句子,依据题意作答。

(2)注意角度

答题角度一定要根据提问作出应对的。如上题问的是“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答案就要从方法论意义上阐述,并且紧紧围绕“如何”这一问题。这样才做到紧扣题眼,不至于“答非所问”。

(3)语言规范

关于语言,首先要简洁,句子要通顺、达意,答题时一定要运用一些学科术语,体现“哲学性”和“政治性”。如果没什么把握,尽量用课本上的原句。

(4)注意卷面 卷面是学生得分的第一印象分,因此良好的卷面对总体得分也有重要影响。关于卷面,应从平时抓起,注意字体、分点、分段、涂改、布局等方面入手。 4、重视时政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倾心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习惯,这些热点问题可以用哪些知识去分析?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就可以将书本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融会贯通,学生见到这类题才不会手忙脚乱,同时也开阔学生视野,实际上也就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