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段考分析总结

11月x日—11月x日学校举行了为期两天的段考。从本次段考的结果来看,完成学校下达目标。比月考有一定的进步,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进行简要的总结分析。

一、总体情况

这次段考本班57名同学全部参加了考试, 其中根据学校安排,考评档次分为前182名、前300名、前400名。

1、前182名的学生

本班处于该名次段的是6人,普通班处于该名次段的学生数是24人,本班的六名同学分别如下(括号内为年级名次):

周建正(88名) 李铭(124名) 胡慧星(132名)

曹洁(137名) 蔡伟明(161名) 刘靖松(169名) 2、182-300名

该名次段本班有14人。

权振国(189名)程玉芳(215名) 李欢(222名) 尚龙翔(226名) 万佳欣(236名) 宋婷(239名) 刘锐( 244名) 武珍珍(245名 ) 宋年华(264名) 刘欢( 269名 ) 李艳娇(270名) 叶楠(272) 夏蓉慧(297)崔艺欣(300)

3、301—400名

本班处于该名次段的为21人。

总体来看,本班的考评排名第一,从各个分数段分布来看,本班在前300-400名档次人数最多。

4、学科分析

从学科成绩来看,本班相对暂时弱势的是语文、化学、英语、历史,年级分析会上也指出了本班需要在数学和英语两大基础学科方面进行加强。

二、班级尖子生情况

本班内部属于尖子生的是进入年级前182名的同学,共六名。分别为: 姓名 语文年次 数学年次 英语年次 总分

周建正 106 163 104 58 93 145 303

李铭 96 380 88 127 71 304 255

胡慧星 91 448 90 122 81 233 262

曹洁 114 53 88 127 110 31 312

蔡伟明 85 487 110 33 89 172 284

刘靖松 104 208 80 171 56 412 240

其中颜色显示的是该生的弱势学科。从这6名同学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英语和语文的弱势,所以导致这些学生无法进入年级前名行列。这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重点关注的方面。

此外,单科成绩在这次月考中较为突出的同学如下:

姓名 分数 学科 姓名 分数

王新丽 120 周建正 68

59语文 王莉莉 113 物理 李铭 61

曹洁 114 蔡伟明 60

蔡伟明 110 胡慧星 65

数学 周建正 104 化学 周建正 55

胡慧星 90 李铭 54

曹洁 110 李铭 90

英语 李欢 101 生物 周建正 78

刘锐 100 胡慧星 77

学科 学科 历史 姓名 李铭 胡慧星 权振国 武珍珍 曹洁 权振国 李铭 胡慧星 权振国 分数 60 57 64 60 59 82 78 75 政治 地理

三、临界生的情况

所谓临界生就是通常所说的边缘生,分为几个档次,本班划分为182名的临界生,为权振国和程玉芳,这两名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弱,但是两语也相对较弱,潜力大,有冲进前六百名的潜力。300名的临界生为崔妍和王鑫,王鑫的数学较弱,崔妍的英语较弱,但是其他学科还可以,有希望进入前300名。400名的临界生是闫朋朋,王红平这两位同学皆为女生,学习踏实,努力一下有希望进入前400名。张志伟,胡敏,很有希望在以后的考试中进入到考评行列。

四、总结

虽然这次考试本班积分情况不错,处于先进行列。但也不能骄傲,其它班同学,对学习提升的愿望也十分强烈。此外,在这次段考中本班的部分学科如和重点班比较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包括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和生物,这些学科如果能够保持,将会继续给本班的成绩进行加分。此外,英语、历史虽然相对较弱,但是差距并不明显,稍微努力,应该能够缩小这点差距,甚至超过平均水平。本班这次段考,处于暂时明显落后的只是历史学科,而且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也不用过分担忧。理由是:学生在听课时大多数同学反映都能听懂,这说明我们老师在讲课方面是到位的,充分的。而根据学生反映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练习的不足。一方面是练习量的不足,另一方面是订正的不足。不少学生反映,上课时听懂的东西,课后并没有进行及时的巩固练习,而往往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就掌握了,这就导致很多同学在考试过程中再次遇到例题类型,不是忘记了如何解答,就是漏洞百出,粗心不断。这充分表明,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练的不足和练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当然,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

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措施

1、建立永争第一的班集体,培养集体精神

2、和科任任老师通力合作,共创和谐班级。

3、我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感和感恩的素质。习惯很重要。其实我觉得学习成绩的竞争实际上是学习习惯的竞争。而且学生养成好习惯后,我觉得老师会省心许多。

4、民主管理,自我管理。

一开学,制定班规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定下我们班的学习口号:我学习,我进步,我拼搏,我快乐,民主管理,自我约束。

5、我真诚地喜欢、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

6、对学生犯的错,我学会了包容和给予机会。

7、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厚此薄彼。

8、我会想尽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我是关心他的,而不是隐藏在心里不说。 我常常通过写信、写纸条给学生,和他们进行对话,把我对他的想法告诉他。

9、我会适时鼓励我的每一位学生 ,有时会把我对他们的赞扬贴在课室里。

10、我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反思,以上是我的一些做法,如有不当的地方,请各位指正。现在班上还是有一些缺点和不足:尖子生总分不算高,班第一名只有679分。还有一部分落后生,总分400分以下的有14人。而且一部分同学学科发展不均衡,有偏科现象等。总之,经过此次段考,让本班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暴露了很多问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通过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学生的重视和反思,结合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不断的改善和提升。那么日后期末考试中,本班就能够考出更好成绩。

高一(

10)班

 

第二篇:高一物理中考分析与总结

高一物理中考分析与总结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期中测试题共有选择12道(分单项10道和多项选择题2道)、填空题(3道)、计算题(4道)三大题型。这次试题的主要特点是:

1、试题中知识覆盖了本学期所授的曲线运动7节内容,重点知识都有考点。重点突出,试题相对稳定。

2、考虑到时间进度和学生等多方面因素,试题难度要求低,注重“双基”的考查,应当说落点较低。

3、试题以基本题型考查为宗旨,特别是重点题型和主干知识的训练。

4、试题难易程度编排顺序有待改进。一开始的选择题问题突出。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基本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具体表现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点根据感觉,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够,更谈不上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因而看似简单的问题不能给出满意的解答。

2.计算简答题需要认真进行引导

考试中这个题型失分率极高,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过程分析不清,思路不畅。

2、解题方法及规律不知如何选择。

3、表达混乱,条理不清。

4、模型建立错误。 三、存在的问题:

1.对教材的地位、作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教材只是一本材料或一种资源,甚至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使用新教材以后,教师不必完全忠实于现有课本,新课程标准鼓励老师大胆地质疑。 在教材的使用上也有问题,学生边听讲边看书已然成为教学的常态,结果听得三心二意,书看得也三心二意,尤其是这样的学习方式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时间一长,形成依赖,教师一提出问题,不是先在头脑中思考,而是马上到书本上去寻找答案。特别是在带有探究性的教学中,探究的结果在书本上都一目了然,

还要进行什么探究。边听讲边看书代替了边听讲边思考,对学习质量必然产生严重影响。

2.对问题教学与问题情景的创设存在偏差

首先是简单无意义的问题太多,问题过于简单或直接,缺乏思考性,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够脱口而出,这样的提问流于形式毫无意义。其次,教师尽管重视问题的设置,但考虑的只是教师如何向学生提问,学生的任务只是回答问题,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多,学生提出问题少。再者,是对问题的处理上不到位,真正有思考性的问题,不舍得放时间给学生充分思考,急于给出答案,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一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又急于纠正,使提问的效果大打折扣。

3.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讲授,学习被动

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但由于学生很难改变长期形成的依赖于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习惯于被动接受,似乎没有老师的讲就无法学习,缺乏自主合作的学习精神,更谈不上探究性学习。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归纳结论,但学生往往不会找,归纳不出来,就等着老师说出结果,造成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现象,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4.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与课堂常规之间存在矛盾

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精神的前提,如何既能使学生活跃起来,又能保持有序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师们遇到的一个难题。如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绞尽脑汁想出调动学生活动的“高招”,学生一兴奋就争着发言,吵作一团,教师又得板起面孔维持秩序,活跃起来的气氛又“凉”了下去,节节课就这样“潮起潮落”,教师声嘶力竭。

5.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持续

教学中有的教师将新课程必修的基础要求与传统课程相提并论,不仅加大教学容量,教学方法上也沿袭过去“重复演练”的做法。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尽管课时有严格的限定,但现实教学中仍然不切实际地成倍扩展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要求,增加作业量,导致比例不小的学生提前“分化”:必要的基础得不到落实,学习大量“额外的”知识又出现“夹生”,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减退,对进一步学习选修课程产生畏难情绪。

四、改进措施

1.课上引导训练学生分析的时间还需要舍得增加;要把重点放在模型建立、物理情景的创设、物理过程分析这三个方面。在训练中注意归纳解题规律及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

2.课后的教学辅导还应当适当加强,指导时候要多注意分析题目的立意、题目要考查的知识点、能力。

3.个别差生的谈话交流也应当抓紧落实

4.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总之,后半学期的教学工作应做细、做实、做好,细节决定成败,不放弃细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训练、考试、评价学情分析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