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总结

参与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整整一年了,在这漫长的一年中,我和我的学生们作为新课程实施的第一批直接体验者,一起深切体验和感受着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扑面而来的全新的气息,但除了欣喜之外,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有很多的困惑和不解,下面结合我班的教学实际谈谈实施新课程一年以来的感受。

一、 语文方面

相对于第一册而言,语文第二册的变化更大更明显,从课文安排、识字写字、课后习题等都和旧的省编义务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新课程在识字写字教学这一块实行了读写分离、多认少写。第二册教材要求会认55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教学任务非常得重。而且在教学拼音的同时已经开始了认读生字的教学,像这一部分的生字的教学部分还没有拼音的帮助,只能是靠学生完全靠记忆去认读,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掌握起来相当吃力,回生率非常高,因此,刚开学这段时间教学进度非常慢。而且在400个认读生字和10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联系,常常是要求会写的这个字在本篇课文中根本没有出现,有时前面出现了,他不要求会写,但过两课又要求会写了,常常显得比较奇怪,有时有些字都还没有认读却先要求会写,显得比较杂乱,给学生的掌握又增添了一定难度。同时我发现向这种认字方法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适用的,他们接受比较快,而且自身也比较聪明,比较会学,一段时间下来能认不少的字,基本能够自己读题计算了,可是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学习缺少自觉主动性同时又没有家长很好地加以辅导的话,他们学会的也许只是100个会写的字,有的甚至连100个都还不到。很明显,新课程不仅是对老师、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家庭教育这一块也提出了不小的要求。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上的反复,教师操之过急也是不行的,必须得要允许学生有一个从陌生到会认再陌生再会认的过程,因此仅仅依靠在学校的一点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在他回生的时候及时加以指导,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部分学生的表现看,缺少了家庭辅导的支撑,对于他来说,几乎等于折断了一个翅膀,将大大影响学习的结果。因此,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总是会和家长聊聊在家里对学生要进行辅导的话题,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出一些点子,争取家庭和学校之间更好的联系和配合。同时为了让枯燥的识记不至于太乏味,我尽量想点小游戏、搞些小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要求掌握的知识并不难,但是对于学生数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题型更为灵活多变,和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几乎80%的题目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呈现的,答案也往往有很多种。教学数学知识不难,可是要让学生学了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就很难了。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我更多地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按照小学生喜欢动的特点,安排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但是由于自己也是第一次教数学,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了解得还不多,因此,方法比较少,尤其是对于怎样辅导学生这块,总觉得有时好象他们不大能听懂我说的话似的,而他们究竟是怎样想的,我有时也猜不到,有种不知道如何说的尴尬。从学生的学习反馈来看,他们对于数学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及语文的。

三、 我的困惑

对于新课程,总体而言对学生是更为有利的,但是我觉得新课程的实施,还应该有一套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外部条件,比如:相适应的评价制度,相适应的师资力量,相适应的班级人数,相适应的家庭文化环境等。如果离开了这些,我觉得新课程就有会像一个群落中的异类,有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我们地处农村,没有城镇学校学生有接触电脑等新事物的机会,家长的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也无法相比,一些家长只顾自己多赚点钱,对于孩子学习极少过问,最多就是“你考了100分,就有什么东西作为奖励”此类的话,一些把孩子全托给了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顾,而他们哪里能给孩子多好的家庭辅导呢。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可是一个班级40多个学生,分组就有10几组,顾了这里顾不了那里,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同时,学习后的反馈也很成问题。新课程最好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是我们语数包班一天要上5节课,剩下的两节课还要批一大堆的作业本,对于做课件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新课程的一名实施者,一个学期让我深感过程的艰辛,接下来随着课程的升高,难度又将加大,但我仍愿

意尽心尽力地去做,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 课 程 的 困 惑

体验了一个月的新课程,感受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给我们老师带来的便利,心中曾有过一阵的激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心中的那份喜悦于激动逐渐的被教学上的一些困惑所替代。

我上的是二年级的数学,教材上的一些内容是我有些手足无措,比如:在认识M、CM的单元后面有个个内容是让学生估计实际物体的长度,7岁的孩子哪有什么空间概念啊!他们告诉我“老师门高3CM”,“老师桌子长400M”……我问孩子,一CM有多长?孩子高高的举起自己的中指说大约有我的手指这么宽,我又问,那门只有你3个手指的宽吗?学生笑了回答说:不是的。那应该是多少长呢?那我也不知道是几厘米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我不知道教材的编写者把这个内容放进去有什么用意,我想如果把这些放到4年级的教材上,估计老师不用讲学生都能告诉你门高2M桌子长1M20……但是对于7岁的孩子来说这些空间概念是没有的。还有与教材配套的作业和练习,大部分题目图文并貌,但是题目于题目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有的时候真不知哪个图片配哪道题目了,更让我头疼的是教材上有一个题目居然出现了12.30元,我晕,简直是哭笑不得啊。

总之一句话,脑袋是越来越大了,头疼。当然,这些困惑也可能是我刚转课教数学的缘故,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数学的内涵还不够了解,所以我会努力的向数学教学靠拢,向新课程靠拢。后面的路还很长。毕竟我只接触了一个月的新课程想要融入到课改的大潮中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相信我会走好每一步。

 

第二篇:新课程实施总结

参与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整整一年了,在这漫长的一年中,我和我的学生们作为新课程实施的第一批直接体验者,一起深切体验和感受着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扑面而来的全新的气息,但除了欣喜之外,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有很多的困惑和不解,下面结合我班的教学实际谈谈实施新课程一年以来的感受。

一、 语文方面

相对于第一册而言,语文第二册的变化更大更明显,从课文安排、识字写字、课后习题等都和旧的省编义务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新课程在识字写字教学这一块实行了读写分离、多认少写。第二册教材要求会认55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教学任务非常得重。而且在教学拼音的同时已经开始了认读生字的教学,像这一部分的生字的教学部分还没有拼音的帮助,只能是靠学生完全靠记忆去认读,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掌握起来相当吃力,回生率非常高,因此,刚开学这段时间教学进度非常慢。而且在400个认读生字和10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联系,常常是要求会写的这个字在本篇课文中根本没有出现,有时前面出现了,他不要求会写,但过两课又要求会写了,常常显得比较奇怪,有时有些字都还没有认读却先要求会写,显得比较杂乱,给学生的掌握又增添了一定难度。同时我发现向这种认字方法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适用的,他们接受比较快,而且自身也比较聪明,比较会学,一段时间下来能认不少的字,基本能够自己读题计算了,可是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学习缺少自

觉主动性同时又没有家长很好地加以辅导的话,他们学会的也许只是100个会写的字,有的甚至连100个都还不到。很明显,新课程不仅是对老师、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家庭教育这一块也提出了不小的要求。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上的反复,教师操之过急也是不行的,必须得要允许学生有一个从陌生到会认再陌生再会认的过程,因此仅仅依靠在学校的一点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在他回生的时候及时加以指导,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部分学生的表现看,缺少了家庭辅导的支撑,对于他来说,几乎等于折断了一个翅膀,将大大影响学习的结果。因此,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总是会和家长聊聊在家里对学生要进行辅导的话题,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出一些点子,争取家庭和学校之间更好的联系和配合。同时为了让枯燥的识记不至于太乏味,我尽量想点小游戏、搞些小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要求掌握的知识并不难,但是对于学生数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题型更为灵活多变,和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几乎80%的题目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呈现的,答案也往往有很多种。教学数学知识不难,可是要让学生学了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就很难了。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我更多地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按照小学生喜欢动的特点,安排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但是由于自己也是第一次教数学,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了解得还不多,因此,方法比较少,尤其是对于怎样辅导学生这块,

总觉得有时好象他们不大能听懂我说的话似的,而他们究竟是怎样想的,我有时也猜不到,有种不知道如何说的尴尬。从学生的学习反馈来看,他们对于数学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及语文的。

三、 我的困惑

对于新课程,总体而言对学生是更为有利的,但是我觉得新课程的实施,还应该有一套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外部条件,比如:相适应的评价制度,相适应的师资力量,相适应的班级人数,相适应的家庭文化环境等。如果离开了这些,我觉得新课程就有会像一个群落中的异类,有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我们地处农村,没有城镇学校学生有接触电脑等新事物的机会,家长的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也无法相比,一些家长只顾自己多赚点钱,对于孩子学习极少过问,最多就是“你考了100分,就有什么东西作为奖励”此类的话,一些把孩子全托给了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顾,而他们哪里能给孩子多好的家庭辅导呢。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可是一个班级40多个学生,分组就有10几组,顾了这里顾不了那里,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同时,学习后的反馈也很成问题。新课程最好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是我们语数包班一天要上5节课,剩下的两节课还要批一大堆的作业本,对于做课件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新课程的一名实施者,一个学期让我深感过程的艰辛,接下来随着课程的升高,难度又将加大,但我仍愿意尽心尽力地去做,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新课程实施总结

参与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整整一年了,在这漫长的一年中,我和我的学生们作为新课程实施的第一批直接体验者,一起深切体验和感受着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扑面而来的全新的气息,但除了欣喜之外,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有很多的困惑和不解,下面结合我班的教学实际谈谈实施新课程一年以来的感受。

一、 语文方面

相对于第一册而言,语文第二册的变化更大更明显,从课文安排、识字写字、课后习题等都和旧的省编义务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新课程在识字写字教学这一块实行了读写分离、多认少写。第二册教材要求会认55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教学任务非常得重。而且在教学拼音的同时已经开始了认读生字的教学,像这一部分的生字的教学部分还没有拼音的帮助,只能是靠学生完全靠记忆去认读,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掌握起来相当吃力,回生率非常高,因此,刚开学这段时间教学进度非常慢。而且在400个认读生字和10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联系,常常是要求会写的这个字在本篇课文中根本没有出现,有时前面出现了,他不要求会写,但过两课又要求会写了,常常显得比较奇怪,有时有些字都还没有认读却先要求会写,显得比较杂乱,给学生的掌握又增添了一定难度。同时我发现向这种认字方法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适用的,他们接受比较快,而且自身也比较聪明,比较会学,一段时间下来能认不少的字,基本能够自己读题计算了,可是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学习缺少自觉主动性同时又没有家长很好地加以辅导的话,他们学会的也许只是100个会写的字,有的甚至连100个都还不到。很明显,新课程不仅是对老师、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家庭教育这一块也提出了不小的要求。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上的反复,教师操之过急也是不行的,必须得要允许学生有一个从陌生到会认再陌生再会认的过程,因此仅仅依靠在学校的一点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在他回生的时候及时加以指导,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部分学生的表现看,缺少了家庭辅导的支撑,对于他来说,几乎等于折断了一个翅膀,将大大影响学习的结果。因此,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总是会和家长聊聊在家里对学生要进行辅导的话题,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出一些点子,争取家庭和学校之间更好的联系和配合。同时为了让枯燥的识记不至于太乏味,我尽量想点小游戏、搞些小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要求掌握的知识并不难,但是对于学生数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题型更为灵活多变,和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几乎80%的题目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呈现的,答案也往往有很多种。教学数学知识不难,可是要让学生学了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就很难了。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我更多地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按照小学生喜欢动的特点,安排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但是由于自己也是第一次教数学,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了解得还不多,因此,方法比较少,尤其是对于怎样辅导学生这块,总觉得有时好象他们不大能听懂我说的话似的,而他们究竟是怎样想的,我有时也猜不到,有种不知道如何说的尴尬。从学生的学习反馈来看,他们对于数学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及语文的。

三、 我的困惑

对于新课程,总体而言对学生是更为有利的,但是我觉得新课程的实施,还应该有一套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外部条件,比如:相适应的评价制度,相适应的师资力量,相适应的班级人数,相适应的家庭文化环境等。如果离开了这些,我觉得新课程就有会像一个群落中的异类,有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我们地处农村,没有城镇学校学生有接触电脑等新事物的机会,家长的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也无法相比,一些家长只顾自己多赚点钱,对于孩子学习极少过问,最多就是“你考了100分,就有什么东西作为奖励”此类的话,一些把孩子全托给了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顾,而他们哪里能给孩子多好的家庭辅导呢。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可是一个班级40多个学生,分组就有10几组,顾了这里顾不了那里,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同时,学习后的反馈也很成问题。新课程最好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是我们语数包班一天要上5节课,剩下的两节课还要批一大堆的作业本,对于做课件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新课程的一名实施者,一个学期让我深感过程的艰辛,接下来随着课程的升高,难度又将加大,但我仍愿

意尽心尽力地去做,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 课 程 的 困 惑

体验了一个月的新课程,感受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给我们老师带来的便利,心中曾有过一阵的激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心中的那份喜悦于激动逐渐的被教学上的一些困惑所替代。

我上的是二年级的数学,教材上的一些内容是我有些手足无措,比如:在认识M、CM的单元后面有个个内容是让学生估计实际物体的长度,7岁的孩子哪有什么空间概念啊!他们告诉我“老师门高3CM”,“老师桌子长400M”……我问孩子,一CM有多长?孩子高高的举起自己的中指说大约有我的手指这么宽,我又问,那门只有你3个手指的宽吗?学生笑了回答说:不是的。那应该是多少长呢?那我也不知道是几厘米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我不知道教材的编写者把这个内容放进去有什么用意,我想如果把这些放到4年级的教材上,估计老师不用讲学生都能告诉你门高2M桌子长1M20……但是对于7岁的孩子来说这些空间概念是没有的。还有与教材配套的作业和练习,大部分题目图文并貌,但是题目于题目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有的时候真不知哪个图片配哪道题目了,更让我头疼的是教材上有一个题目居然出现了12.30元,我晕,简直是哭笑不得啊。

总之一句话,脑袋是越来越大了,头疼。当然,这些困惑也可能是我刚转课教数学的缘故,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数学的内涵还不够了解,所以我会努力的向数学教学靠拢,向新课程靠拢。后面的路还很长。毕竟我只接触了一个月的新课程想要融入到课改的大潮中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相信我会走好每一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