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三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基础

第三部分 有机化学基础

(一)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1、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和同一种物质的比较

(二)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类型:⑴碳链异构是指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次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 ⑵位置异构是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碳链或碳环上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

⑶官能团异构是指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但所含官能团不同的异构现象。包括以下几种:①环烷烃和烯烃;②二烯烃和炔烃;③醇和醚;④醛和酮;⑤羧酸和酯;⑥氨基酸与硝基化合物等。

判定:①分子式相同;②主碳链结构或官能团位置不同;③可以同类,也可以不同类;④联想空间结构

(三)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1、有机反应的重要条件

有机反应的条件往往是有机推断的突破口。

⑴能与NaOH反应的有:①卤代烃水解;②酯水解;③卤代烃醇溶液消去;④酸;⑤酚;⑥乙酸钠与NaOH制甲烷

⑵浓H2SO4条件:①醇消去;②醇成醚;③苯硝化;④酯化反应 ⑶稀H2SO4条件:①酯水解;②糖类水解;③蛋白质水解 ⑷Ni,加热:适用于所有加氢的加成反应 ⑸Fe:苯环的卤代 ⑹光照:烷烃光卤代

⑺醇、卤代烃消去的结构条件:β-C上有氢 ⑻醇氧化的结构条件:α-C上有氢 2、醇、酚、羧酸中羟基的活性比较

3、有机物结构的推断

有机物结构的推断主要依赖于:①实验现象;②有机物的性质;③计算等事实,更多的是由性质去推断。现列出一些性质与有机物结构的关系如下表:

(四)烃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

1、烃CxHy完全燃烧的通式:CxHy+(x+y/4) O2→xCO2+y/2H2O 2、有机物每增加1个CH2多耗O2 1.5mol

3、若烃分子组成为CnH2n(或衍生物CnH2nO、CnH2nO2),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4、若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里完全燃烧、其燃烧所耗氧气物质的量(或体积)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或体积)相等,则有机物分子组成中H、O原子个数比为2:1

5、烃燃烧时,决定消耗O2量的因素有:在等物质的量时,分子中碳原子数越多,O2消耗

越多(芳烃有例外)。在等质量时,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分配的氢原子越多,O2消耗越多。 6、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质量一定,它们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总量为常数。

7、不同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相同,则它们的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相同。

8、气态烃CxHy与O2混合后燃烧或爆炸,恢复原状态(100℃以上),1mol气态烃反应前后总体积变化情况是:

y=4 总体积不变,△V=0 y<4 总体积减小,△V=1-y/4 y>4 总体积增加,△V=y/4-1 (五)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

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多少种,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值相同。可用于质量比、质量分数的求算。提示:①含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与含有2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②含有n个碳原子的炔烃与含有3n个碳原子苯及其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为:①含有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或醚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②含有 n 个碳原子的烷烃与(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

以上规律可用于有机物的推断。 3、由相对分子质量求有机物的分子式 设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M

得整数商和余数,商为可能的最大碳数,余数为最小的氢原子数。 12

42

例如某烃相对分子质量为42,则其分子式为:=3……6,即:C3H6 。

12

M⑵的余数为0或碳原子数≥6时,将碳原子数依次减少一个,每减少一个碳原子,就增12

加12个氢原子,直到饱和为止。

例:求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烃的分子式(六)葡萄糖(C6H12O6)

⑴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特点:多羟基醛。

128

=10……8分子式为C10H8或C9H20 。 12

⑵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⑶化学性质:

①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新制的Cu(OH)2反应

CH2OH(CHOH)4CHO+2[Ag(NH3)2]+2OH→CH2OH(CHOH)4COOH+2Ag↓+H2O+4NH3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②加成反应:与H2加成生成已六醇 ③酯化反应: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④发酵反应:(制酒精)

??2C2H5OH+2CO2↑ C6H12O6 ??

⑤生理氧化:(供给热量) C6H12O6 ?2C2H5OH+2CO2 ⑷制法:淀粉水解

催化剂

??n C6H12O6 (C6H10O6)n+nH2O??

(淀粉) (葡萄糖) ⑸用途

作营养物质和还原剂。 (七)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⑴蛋白质是由不同氨基酸按不同排列顺序相互结合而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⑵蛋白质的成分里含有碳、氢、氧、氮、硫等元素。⑶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未缩合的羧基和氨基。⑷蛋白质溶液是一种胶体。⑸酶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2、蛋白质的性质

⑴水解: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 ⑵两性:具有氨基酸的性质,能与酸和碱反应。

⑶盐析:(钾、钠、铵)盐的浓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产生盐析。盐析是可逆过程,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⑷变性:在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及一些有机化合物等条件都能使蛋白质产生凝聚的现象。变性是不可逆的,利用此性质可进行消毒,但也能引起中毒。 ⑸颜色反应:具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遇浓HNO3变性,产生黄色不溶物。可用于鉴别蛋白质。

催化剂

⑹灼烧气味: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用于鉴别毛料、棉料与化纤。

 

第二篇:20xx届高三化学复习总结

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

20xx届高三化学复习总结

高三化学备课组 梁国顺 第一部分本届经验介绍

一 突破原有思维,制订复习指导原则

要想实现学校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我们在用好我们的经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必须充分发挥创造性.我们不仅会从应试的角度研究怎样解题,更重要的是能从命题的角度研究怎样命制高水平的习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习考试理论,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功能,从考试功能的角度提高对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的再认识,把握化学原理的本质规律;从考试功能的角度认识化学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功能,理解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理解高考命题时学科主干知识可能承担的作用,从而确定高考可能考查的方向,以便在复习时遴选出符合高考要求的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为怎样把抽象的化学问题具体化,把复杂的化学问题简单化,把典型的化学问题规律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二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如何科学备考和科学应试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选拔性考试,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政治行为,所以高考的试题一定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着力点,以考查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归宿、以反对猜题押题等投机行为、反对不加思考的题海战术的考试。

哪些知识是主干知识?哪些知识可能通过什么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哪些知识和能力在试题中承担着区分学生的功能,可以区分出哪一类的学生?这些问题是高三复习中教师必须清楚的问题。否则,就会陷入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事倍功半。

因此,我们备课组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发挥团队的力量,做到资源共享。

三、科学分析 制定计划

高三复习课既不是上新课,又是上新课。不是上新课就是说知识都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方法都是已经学过的方法;又是上新课指的是高一高二时没有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在复习时必须像讲新课一样,想方设法通过新的视角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它掌握它。高三复习课既不是压缩课,又是压缩课。不是压缩课就是说 教材和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主干知识必须不惜课时的突破,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突出学科思想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命制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使学生不仅明白怎样思考是正确的还要使学生知道怎样解是错误的,以拔高学生的思维高度。这样既夯实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尖子生的水平。又是压缩课也就说,对于零碎的孤立的不是特别重要的小知识点的复习要压缩其课时,通过从不同的视角总结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把凌乱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所以又是压缩课。

(一)复习思路

1、 采用二轮四段复习法。

第一阶段先复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比较抽象,学生第一次学习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高一和高二时,一部分同学感觉比较难学。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有指导作用,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在高考试题中的分值比较高,又以选择题为主,区分度

较大。在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肯定要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载体设计成习题的形式,注意相似概念的辨析。如:电解、电离、电泳、水解之间的关系。

对基本概念中的表示物质结构的如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化学式、结构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等统统设计成化学推断题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物质理解了,学生易遗忘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基本概念的强化不间断的复习也得到了巩固。

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我们的复习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方式以基本概念为主线,把物质分类,列举常见的重要的物质,总结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物质的共性和特性,共性在命题时作干扰信息使用,特性在在命题时作解决问题使用。如:SO2和CO2的共性都是酸性氧化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量时又变澄清。特性一是SO2有还原性,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具备上述性质。

第二种方式是从常见物质的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制法为出发点,在学生牢记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任写一个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通过方程式中的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把所有的化学方程式联系起来并写出来。

第三种方式是任写一种常见的反应物,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该物质作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该物质作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如Na2CO3作反应物的工业制法的方程式等。

第二阶段,有机专题复习和实验专题复习及五年高考真题训练。有机专题是独立的专题,只复习一遍,把它放在第二阶段复习,这样不但复习效果不减,还可以节约两周的时间。实验专题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专题,是高考中的难题。对实验常识进行回忆性复习。对能力习题重在归类强化,关键在于经常性。

第三阶段,模拟定时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试题的数量、质量,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训练遵循的原则是重点热点必考点要周期性训练以防学生遗忘,先难后易让学生感觉自己在不断的进步,易错题原创题作为检查学生能力的题应适时训练。重点是近五年高考真题的训练和评讲。通过让让学生体验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命题规律,能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升其理性认识,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五年高考真题主要训练以下模块: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主要训练卤族元素、氮族元素、氧族元素、铝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有机专题、实验专题,物质的制备、提纯和分离以组题和自己命制习题为主,实验仪器以常用仪器为主。大的实验题以验证型的设计题为主。因为通过对近五年高考实验题的命制特点的研究,我们预计20xx年高考实验题基本仍是验证型的设计题,电化学20xx年不考大题,化学平衡不考小题,如考大题一定是识图与化学平衡和化学速率图像的解读试题。重点考察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根据图给信息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信息的能力。事实证明,我们的预测是正确的,我们的复习方向是正确的,策略是得当的,学生的反映是不错的。

第四阶段 回归课本。考前两星期一般不发练习和讲义,但我们认为最后一段时间学生不能只做题或者只看书,化学知识的特点是经常琢磨、经常看会记忆很深刻,经常做题手会快。建议学生每天要做半小时的试题,找相应的薄弱环节

试题加强训练,找重点模块加强训练。教师发现复习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应在考前辅导中讲解。

(二)复习计划

1、20xx年x月至 “一质检”为第一阶段。要求所复习内容的知识点零遗漏全覆盖。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易错知识进行跟踪拾遗,输入电脑以备第三阶段复习之用。对易忘的零碎知识每两周复习一次。对难点、重点知识要求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

2、从“一质检”到“二质检”是第二阶段。教师要精讲精练,所谓精讲我认为即对难题教师要细讲,要会从不同的角度讲;对典型习题要讲出题型具备的条件、题型考查学生能力方面的特点、习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习题可能向哪个方向发展、怎样解会出错、今后遇到此类习题应该从哪些角度想、用哪些方法可能会解决等。所谓精练即要知道哪些题可以练哪些题不用练不能练,这道题从知识的角度有无训练的必要,如超纲的知识(书本上没有的、通过所学原理无法知晓的)不练、教师都不明白的习题不练、学生绝大部分都会的习题不练。从能力的角度分析,习题是否能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习题既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基础性、启发性,符合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帮助学生跳出题海。精练不代表少练。

这一段是学生知识和能力飞跃的关键时期,甚至是决定期。

3、从“二质检”到5月初是第三阶段。定时训练阶段,通过训练掌握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训练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抗打击能力,训练学生的规范性、专业化、答题技巧和卷面的整洁度等应试能力。每周练四套,精讲一次,学生总结一次。教师根据上一周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组题或命制题再进行训练,接连训练三周之后,基本达到目标。

4、考前20天后至6月初为第四阶段。学生以读课本为主,辅以每周一套试卷的自行训练。6月x日,教师讲解考场应试技巧。

四、加强常规教学,把好七关

通过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我们一致认为认真落实常规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从知识的角度做到节节清、章章清的双清;从梯队管理的角度做到踩线生的基础知识过关、基本方法过关的双过关。

把好备课关。备课要做到知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明确考试大纲的要求,熟悉与知识相关的近五年高考试题,从知识要求和能力考查的角度能说出命题特点和规律。

把好讲课关。学生一看就会的知识教师不讲。学生看了就会不看就忘的知识教师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学生看了也不懂的知识要求教师把知识的本质、外延、发展讲清楚。

把好作业关。作业要精选精编有针对性以提高课堂效率,要有层次性体现分层教学有利梯队管理,要有典型性以突出重点和难点以体现主干知识,要体现学科思想和解题方法以固化解题能力,作业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查,当天布置当天反馈以体现时效性。

把好辅导关。辅导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很好机会,是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辅导要走下讲台,辅导要耐心细致,辅导时要留心记录,为梯队管理准备材料。

把好试题关。周周练和单元检测所用的试题,一般选自近五年高考题及其

改造后的试题、教务处提供的兄弟学校的优秀试题、教师自编试题和学生在作业中的易错题。这些题要能体现课程改革的方向、能体现学科思想、能检验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题能力即符合高考命题特点和规律。

搞好分工合作,体现团队力量。化学知识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有机基础、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每人一块儿,负责精选精编印刷习题和答案。

搞好梯队管理和培优补弱。第一阶段结束后,我们根据定内容、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的四定标准及时进行了培优补弱工作。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我们要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推着他们走,对于基础适中的学生,要放手让他们走,使他们感觉既有盼头,又有一定压力。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谈心,多指导,拉着他们走。

第二部分 工作中的遗憾之处

(一)第一阶段课时不足。高中化学三本教材,近五年来高考化学的难度比较稳定,难度较生物、物理稍大。每周每班4个课时在第一轮复习中明显不足。由于第一轮复习中赶进度,而使最后一些板块的复习欠扎实,并造成恶性循环,二质检时第一轮复习刚结束,三质检时专题复习还未结束,直接导致了郑州市一质检、二质检中我校化学学科成绩不够理想的结果。

(二)信息反馈虽然比较及时,但是具体性不够.周周练和每次考试因为选择题答对率只有全年级的,没有各班的,而每个班的情况又不太一样,又加上每一次考试监考、改卷、讲评时间很紧张,教师对试卷的研究可能不太透彻,有时讲评课针对性不是太强。

(三)学生训练的习题量在增加些可能会更好。

第三部分 对20xx届的复习建议

(一) 淘汰三轮复习法,改为两轮复习。

建议第一轮采用专题复习。我校学生基础较好,不宜采用章节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自查自纠,教师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精讲。先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模块,再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对元素及化合物进行复习时,采用分类和比较的思想与分族思想,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归类法。

建议第二轮模拟训练。通过训练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对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和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在训练中求准确度,在训练中求速度,在训练中求规范,在训练中求发展。

(二)关于第二轮复习 重点一是培优补差。二是教师对侧重对高考题的改造和训练题的选编。三是对试卷的批改,批改试卷侧重对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对学生准确度的要求。四是对一本踩线生的鼓励、帮助。

(三)高考前一个月

定时训练。侧重练速度。侧重纠错。

(四)高三课任教师最好是从高一一直跟到高三的教师。如果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生适应教师的性格、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明确这个班的学生他要教到高三,他的责任心就会很强。因为如果学生在高一时基础不好,到高三时即使老师付出再多,也不一定会有效果。20xx届理科完成较好的班级的教师队伍就一直比较稳定。

(五)希望高一、高二时,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宜训练难度较大的题目。也就是该记忆的能记得准、记得住、记得牢。

高一高二打基础的黄金时间切忌擅自挪用。因为学生的基础越扎实,学生的潜力就越大。搞题海战术,妄想押到原题、类似的题目,在模拟考试时可能

有效,不过在高考时,确实收效不大,因为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