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最后一个月做好数学题目的总结

现在要做的不是做多少多少的模拟卷,而是认真地总结做题的方法。

①把选择题、填空题这种类似的基础题,保证零失误。

你们能做的到么?

填空题的17、18题会不会自己归纳题型呢?

今年二模考试的黄浦、静安的18题都是非常好的题,对于相似三角形的模型以及翻折是否有深透地了解呢! 你的计算过关了么?你能保证零粗心么?

②解答题分为两大类:19~23,24~25

19:混合计算

20: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

21:垂径定理等

22:统计

23:四边形证明

在这类题中,我们要做到19题的"零失误",20题的"经检验",21题的"证明格式",22题的"阅读能力",23题的"严密证明"

你们能做到么?

③压轴题的复习

有人问我,压轴题怎么复习,怎么能做到全对。

我说就是做少量的题+总结。总结是个最关键的一环,因为到现在这个阶段,很多学生该懂的都已经懂了,而缺少的就是一个总结与考试经验。

把每次学校做的卷子的压轴题自己做下总结比做100题、200题都有用。

总结什么呢?对于这道题的理解,碰到等腰三角形的存在与动点的结合题,我应该怎么办。是添垂线么?添了垂线之后呢?

这种“设问”形式的总结是非常好的模式。我做题的时候也是这么问自己的。

以前老师常说写作文之前,要列一个大纲。

估计没多少人会列,但是我们总结数学问题的时候倒是可以这么尝试下。

大家好好努力吧!!

P.S.中考毕竟是个综合的考试,考的是全面,而不是单科。

我希望大家在这段时间把自己的精力去铺在薄弱的科目上,比如语文,比如英语,比如理化。

中考最后一个月化学考点梳理

上海中考网5月x日:距离上海中考还剩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化学复习中遇到了问题了吗?以下为e度论坛小林老师给考生指导,中考中,我们该注意什么? >>>话题讨论:小林老师有话说

中考最后一个月物理解题需注重细节

以下为e度论坛徐洲星老师给考生的指导,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找到明确方向。 >>>话题讨论:徐洲星老师有话说

 

第二篇:中考最后一个月学习经验总结

中考最后一个月学习经验总结

中考来临,没有大考经验的同学是否有些慌乱?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跟着老师走。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不然课下3、4个小时都把握不住。所以一定要把老师教的东西掌握好。从现在开始,只要你把老师让你做的题做了就行了,把老师让你做的卷子做了就行了。没有必要再去买很多的资料。

基础为主,做题为辅

很多同学在最后冲刺时都存在误区,他们或者认为这段时间只应该看书,或者认为只应该做题。其实,科学的方法是把两者结合起来,以课本知识为主,以练习为辅。同样的内容可以变换出很多的题型和角度,不变的是基础知识,所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才是根本。本阶段基础知识的复习要侧重宏观方面的,注重知识体系的特点,而不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但这并不是说不再去做题,因为应试技巧是有惯性的,所以不要把考试的习惯中断,应适当地做一些模拟题练手。

不过本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一个考前归纳总结的过程,建议不要做大量的题目,因为有时题目会使思维变得狭窄,尤其是不要去做那些偏题、怪题。可以看一些典型题目,把它们的特点了然于胸。同时训练答题的策略,考试分为基础题、中等题、难度题三部分。基础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中等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难度题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答这三种题型,要知道“慢做会,求全对;稳做中等题,一分也不浪费;后做难度题,值得去回味”的道理。 不放弃任何一科

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把自己的强项强化一下,把弱项补一下,争取弱项分也上去,这对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要力求各门课的分数不要差别太大,要相对平稳发展。每一科目,试卷的难易程度早有规定,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的比例一般是50%—30%—20%,所以要力求平稳发展,把简单的题抓好。这是策略问题,不要在难题上花太多的工夫。

最后阶段的复习“几手”都要硬,不能专攻一门。很多同学在最后阶段专攻自己平常比较差的一两门,其他的科目他们觉得是自己的强项,根本不去看了。还有很少一部分同学,专攻自己的“强项”,把“弱项”舍弃了,觉得反正怎么复习都那样,这么短的时间不会再有提高了。成绩出来以后,他们的总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所以,这个阶段要全面复习,有所侧重。不管哪个学科,如果不去复习,成绩都有可能下降。要注意各科同时复习,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各科都要有安排,但是要有重点,让好的更好,弱科有起色。只抓好的和只抓差的都是不科学的。

讲究策略,打效率战

现在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效率,一小时有一小时的效率。中考试卷卷面是多少分,考试时间是多少,要把握好时间,提高阅读、书写速度。先从课本的目录复习开始。

同学们要有数学、语文、英语的错误改正本,还要有文综和理综的改错本,把每次考试当中,不会的题抄在本上。中考前的所有考试差错,都写在笔记本上。现在也不用从头到尾把所有的书再看一遍,重点放在错误改正本上。

中考前的大考、小考,同学们不仅要重视它,还要体验它。有一些同学对老师频繁的考试,挺烦躁的,不理解,其实很多同学都说,中考后才知道那些考试很重要,不经过那些考试的锻炼,突然进入中考,肯定要失败。所以这些同学要力求一种体验,日常考试是一种锻炼,一个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