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市场营销学》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20xx年度)

《市场营销学》是我院20xx年以来批准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已完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在网络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及完善课程建设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学生在理论学习、政策分析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较好的成绩。具体总结如下:

一、完成了预定目标,建成了较为齐全的教学体系。

虽然《市场营销学》在20xx年才批准为院级精品课程,但实质上早在19xx年就成为省级重点课程,经过10多年不间断的建设,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市场营销学》自身的发展,不断修改、完善其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课件,完成了试题库的建设,充实了教学参考书目。并进行了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工作。且将课程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研教改、教学内容、教学录像等11个子目录等实现了上网,且进行了网上答疑等互动性教学。

二、围绕实践性教学环节,规范化的开展了教研教改活动。

1.课程实践性教学。《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开设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尤有必要,为此,我们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方式、实施等教学过程作为专题进行讨论,力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所创新。我们设计了一个学分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我们通过对某一商场消费者购买行为调查研究将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贯穿其中,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20xx年我们在市场营销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好。

2.综合模拟实验。为了加大课程实践教学力度,我们引进了实验室综合模拟实验,购买了Simmarketing软件,于20xx年x月和20xx年x月由石青辉教授和程凯老师和率先在市场营销专业开出,学生通过综合模拟实验平台,熟练地掌握了市场营销动作的过程,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3.案例教学法与营销案例分析大赛。案例教学是本课程的主要形式,我们于20xx年由于石青辉教授完成了湖南省教研教改课题〈市场营销学案例法教学研究〉。将案例教学法与实践性教学结合起来,便形成了由系学生办牵头组织的营销案例分析大赛。这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多的营销学知识。

4.其它方面。本年度,除了以实践性教学为重点外,我们还尝试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即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情景模拟教学于一体。同时,还完成了4个系级教研教改课题。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1)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与体系。我们改变了单一的试卷闭卷考试形式,以试卷考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采用面试与笔试相结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不仅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考察。在考核成绩的评定上,建立两级评分体系,总评成绩由理论成绩和课程实践成绩两部分构成,而理论成绩又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成绩(70%)构成,平时成绩又由考勤(20%)、课堂提问(30%)、集体作业成绩(20%)、平时作业(30%)等四部分构成,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成绩。通过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来全面考虑学生。

(2)由单一的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论文与策划方案相结合的形式。对毕业论文加强对毕业班文献综述和毕业论文的考察,奠定科学研究基础和形成良好研究习惯的开端,为此学院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范例辅导,并要求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选题一致,强化了毕业论文的研究性。而策划方案则要求学生在格式上进行规范,项目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已有的企业项目,以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充实了师资队伍,保证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更为合理。 目前我们有18位课程教师,能满足专业及全院选修的课程教学任务。在18位教师中,在20xx年新晋升教授、副教授各一名,一名老师被派往荷兰萨克逊大学学术交流,新进一名从法国留学的年轻老师。至此,目前,我们已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博士3名(含在读),80%的年轻老师具有硕士学位,保证了市场营销学教学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

五、教学效果

经过一年的课程建设,教师们采取了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提高,教师自身也能更为全面地掌握本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20xx-20xx学年度两个学期我们共有13人次从事《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平均分在90分以上,学生反映良好。

六、经费使用上。

20xx年学院拨付给我们20xx元用于精品课程建设,除了将所拨经费全部用于精品课程建设外,还自筹经费进行了其它教学文件的建设。其中2100元支付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网页设计、制作,其它包括教案编写、课件制作都是来源于自筹,而包括试题库建设费用都未支付,网络维护也缺少经费。

七、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目标

主要由于经费存在较大缺口,目前《市场营销学》网络课程维护无法进行,网络互动也没有更好的发展。

今后发展的目标,力争在20xx年成功申报并获准为省级精品课程。

《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组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商学院《市场营销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市场营销学》精品课程中期建设总结

《市场营销学》精品课,在营销教研室的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学期的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阶段性成果:

1、完成教学、大纲、合同及实践教学方案的编写,并根据教学与社会实际的需要,不断完善各项内容,遵循以市场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原则,使各项内容切实得到落实。

2、新颖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已经全部制作完成,链接到学院的网站上成为共享资源。

3、实验指导书,实验大纲全部制作完成,并有可操作性与综合实践性。

4、根据学生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需要完成每一章习题的编写。

5、教材选用:①突出实用性。②注重配套性。针对我院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一些教材配有相应的案例分析、实例解析,以满足学生学习要求。③强调先进性。能较快地反映现代市场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目前主要使用高教出版社金润圭《市场营销》最新版,及参照吴健安《市场营销学》最权威的本科教材。

6、实践教学:按市场营销学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综合能力为目标而展开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特点包括市场分析、STP战略、4P策略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市场分析和研究,并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和提出合理化建议。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连续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系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7、实验室建设:目前正在积极的申请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室,初步定25116,审批下来后,继续实施实验室的扩建工作,让实验室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无论对教学还是学生的实践都将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8、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门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建立多渠道的教学方法体系。目前已使用以下教学方法:

1)互动式教学。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办法。

2)多媒体教学。本课程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的重点案例采取录像播放方式,以增强感染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3)案例式教学。本课程所选案例应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更多地体现在案例的结果结论上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包括经验、方法、技巧,更注重今后运用这些经验、方法和技巧的能力,及

学生应该如何做。

4)角色扮演。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5)顶岗实习。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轮流到实训企业的生产、经营现场观察、实践,在实践教师的指导下亲自体验并处理有关营销实践问题。

9、作业及考试。市场营销作业改变了传统的学生抄抄书,抄抄定义的做法,作业灵活多样,多为学生需要实地调查或借助图书馆才能完成的实践性较强的作业。考试试题实践性较强的习题占到总成绩的70%以上,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

考试方式。考核方法也加重了平时实践所占的分值。

10、初步完成教学反馈与评教系统,教师评教得到了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由于教师的流动性等原因,致使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同时由于教师刚刚走入学校,企业实训经验缺少,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2、实践教学目前存在困难:虽然有和南山及其它企业建立的实习基地,但很难解决平时学生的周实训问题,学生多,教师少,还没有自己的实训室。尚缺乏较适用的实验实训教材,这是需要我们今后努力改进的方面。

3、授课录相还没有上网,20xx年x月份全部上网。

4、考核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完全闭卷的方法并不能体现出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5、因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走出去的机会太少,与外界的交流较少,导致最新的前沿与动态不能及时的补充到自己的授课与教改中来。

三、整改措施:

1、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走进企业加强锻炼,使教师尽快成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加大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沟通,借鉴先进经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加快教师的引进工作,争取引进专业对口、又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高职称教师。

2、加快市场营销实验室建设,改进实践方法与方式,开发更多的实训基地,鼓励教师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编写自己的实训教材。

3、加快教学录像的录制和上网工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进行沟通,逐步且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录像的录制工作,并及时挂到网上。

4、改善学生考试与考核的方法,可以采取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方式。更多的体现学生的实践综合运用能力。

5、将加大教师外出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多向各兄弟院校取经,并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教学与实践。

总之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们会不断的学习、改进与完善《市场营销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并进一步向省级精品课的标准迈进。

总结人:商学院 于晓梅

20xx年x月x日

 

第三篇:国家质量工程之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国家级“质量工程”的“精品课程”

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课程建设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一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教师教学质量责任意识的不断提升和教学工作的长期积累,形成了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20xx年和20xx年,我校“船体识图与制图”、“船舶焊接”两门课程先后被评为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

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实施程序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实行精品课程建设责任制,形成学校主导、系部主抓、负责人主建、教研室主管的“四主”运行体制。学校通过专题会议,不断出台各项改革举措,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系部通过切实有效的落实和不断改进建设工作,确保精品课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2.统筹规划,确保建设预期。按照国家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先后制定《船体识图与制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和《船舶焊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主要包括师资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等内容。同时,明确了项目资金预算、建设进度和预期目标。

3.不断总结,加强过程控制。负责人根据建设规划,组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合理安排使用建设经费,每个季度定期开展建设工作总结,进行自我评价和学校考核,确保课程的总体建设水平和实施进度。同时,学校和系部积极协调解决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宣传、展示课程建设成果,推广课程建设成果的应用。

(二)建设情况

1.总体情况。根据《船体识图与制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和《船舶焊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按照建设进度高质量的完成了建设内容,履行了建设承诺。

2.教学队伍建设情况

(1)团队结构不断改善。两门课程建设组分别增加了1名和2名教师,其中新

增海外留学硕士1人。团队成员中已有4人职称得到晋升。

(2)教师“双师素质”不断提升。课程组11人次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和澳大利亚TIFE学院职业教育培训;8人次赴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和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习;23人次到、沪东中华、广船国际、江西江州、九江同方、芜湖恒泰、九江金旸等船舶制造企业和设计所顶岗锻炼;19人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各类培训;6人取得船舶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书;2人取得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质量监督考评员证书。

(3)教师教改水平不断提升。团队成员共发表论文9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与课程建设有关的论文3篇;团队成员主持、参与校级以上课题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人被评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江西省名师;2人被评为江西省技术能手,1人被评为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1人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2人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1)紧密依托江西江州、九江同方江新等区域骨干造船企业,与江西省造船工业行业协会紧密联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通过船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学校和企业课程带头人的带领下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2)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基于船舶建造过程”的新课程体系,创新了“四学段校企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全新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国家示范性建设成果的形式,由国家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

(3)由于船舶建造具有行业的特殊性,其工作必须符合并按照国家、行业标准与规范进行。课程建设组将《中国造船质量标准》、《企业造船质量标准》及船舶特有工种技能操作规范融入到教学当中,突出教学内容的岗位针对性。

(4)通过引进江西江州船厂、九江同方江新船厂的120xxDWT多用途船和800T油船的实际生产设计任务和建造任务作为教学载体,教学过程则按照船舶建造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使学生规范操作形成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其中,新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29个,90%以上的教学环节安排在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

(5)课程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团队形式共同实施完整的学习性项目,项目教学

以国家、船舶行业标准和规范为依据,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组织教学,项目实施则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针对不同的教学项目,有意识的将职业素质养成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如:参照企业环境布置校内实训场地、以企业标准要求和管理学生。

(6)专业课程的教学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课程综合评定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实操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考核方式分自评、互评及专兼职教师评定。

4.教学条件建设情况

(1)教材编写。新出版《船体识图与制图》、《船舶材料与焊接》两本国防“十一五”规划教材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劳动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配套编写了《船体识图与制图实训教程》和《船舶焊接实训教程》。

(2)实践条件建设。新增船体结构制作、船舶CAD/CAM两个实训室和1个船舶焊接实训车间,购置了价值200万元的世界主流造船设计软件1套,新增工业焊接设备35台,实训场地面积新增1200m2,实验实训条件在船舶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校外实习基地新增12个,与松下焊接公司、美国PTC公司达成了校企共建协议。

(3)网络资源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站,丰富课程资源,两门课程既能满足课程教学,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其中,新增和修订教学课件17个,新增和修订实习实训项目32个,新增教学录像4个,并对课程标准、情境讲义、情境任务书、教学动画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改版。

5.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

(1)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是工作环境布置,实训场地按照船体加工流程布置实训设备,配置投影和扩音设备。其次是岗位设置,也就是实训室按照企业岗位设置情况为学生定岗,学生必须佩戴岗位标识并按岗位要求进行学习,不允许“串岗”和“脱岗”。然后是运作管理,课程学习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把学生分配到各个“项目小组”完成实训项目,并指定一个“项目负责人”进行带班管理,既发挥了每个成员的优势,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普遍提升。

(2)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师生辩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

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6.教学效果

(1)经过多次对学生的调查,95%以上的学生增强了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两门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效果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2)校外专家对两门课程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成效给予了教高评价,造船企业从业人员对课程的教学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成效与基本经验

(一)建设成效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两年来专业共启动建设了8门课程,其中“船体装配”、“船体放样”、“船体构件加工”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新出版《船体识图与制图》、《船舶材料与焊接》两本国防“十一五”规划教材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劳动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配套编写了《船体识图与制图实训教程》和《船舶焊接实训教程》;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关课程建设的教研论文3篇;课程团队主持、参与校级以上教研课题4项,其中,“校企合作创新船舶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课题获20xx年江西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船舶军工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课题获20xx年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xx年,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20xx年,“船舶建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江西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中有2人被评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江西省技术能手,1人被评为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

(二)教师参与情况

两门精品课程在学校和企业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校企共同开展了课程建设工作和课程教学工作。

1.参与两门精品课程建设的学校专任教师共13人,企业兼职教师11人,其中新增教师3人,1人为海外留学硕士。

2.通过参加国内外教育培训,赴高校进行专业进修,到船厂顶岗锻炼,获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教师“双师素质”不断提升。通过深入造船企业参与工程项目,不

断加强教学研究,教师整体素质和执教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3.课程建设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任务分工明确,主讲和助教老师教学配合默契。双师授课,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三)学生受益情况

1.两门课程分别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船舶动力与装备技术、船舶检验三个专业开展了教学实施。其中,“船体识图与制图”课程教学班级22个,“船舶焊接”课程教学班级14个。

2.通过课程教学,课程考核通过率分别达到99.6%和99.5%;1179人参加了国家计算机绘图员职业资格鉴定,1167人合格,通过率达到99.2%;727人参加中国船舶工业集团船舶焊接职业资格鉴定,721人合格,通过率达到99.1%。

3.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造船0601班学生李志高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江西省专科院校第八届职业技能CAD/CAM软件应用技能竞赛一等奖;学生参加“正保杯”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25人获奖。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就国家精品课程而言,数量较少,而且过于集中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原因是院系发展不平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精品课程虽然都有自我评价的说明, 但缺少网络课程实时教学评估(评价)系统。课程应当加强完善在线评测, 一方面学习者可以就学习的效果进行点评, 另一方面,课程建设者也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回馈实时了解课程使用情况, 为精品课程的改进提高参考依据。

3.精品课程建设有时过于重视网络技术,陷入了“高科技”“网络化”教学误区。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建设主体应该是课程本身, 精品课程网站是课程教学体系在互联网上的延伸, 建设精品课程网站时应该以课程自身为核心, 以如何便于表达课程体系为主要立足点, 注重实效, 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 避免盲目追求技术, 要把有限的资源、有限的经费花费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4.精品课程教学的研究立项还不够, 部分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学习效果低于预期结果。学校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使国家的投入能得到最大的回报,防止课程建设形式化, 真正提高教学水平。

四、进一步推进在建项目的有关建议

1.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以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来促进教学建设, 不断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人才培养质量。

2.在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与同类高校和船舶制造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使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扩大学习者的受益面。

3.发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辐射和引领作用,积极推广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带动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质量的提升。

4.争取更多的课程教师培训计划和企业实践计划,全面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执教水平。力争教材申报列入国家“十二五”教材规划,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课程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