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差”工作经验总结

转变学困生工作经验总结

霍邱县陈埠职业高级中学 裴泽

在一个班级里,总有在各方面表现较为好的学生,也有表现较差的学生,后进生问题存在更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当班主任的期间,我便强烈地感到学生整体水平太差。这个差,不仅仅是表现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上,测试成绩上,更多地还体现在不良习惯上,言行上,且有半数学生纪律观念淡薄,上课精力不集中。

面对这种局面,我没有退缩,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转差工作中,经过不懈地努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终于消除了这种差的现象,“后进生”变成了“好生”,学生学习成绩、品德表现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就个人在“转差”中的做法及感受总结如下:

一、理解、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有自卑感的学生,初中阶段成绩不理想,或其他种种原因使他们在教师眼里已成为“后进生”,甚至于是“弃儿”。所以,学生进校后,无论是班主任或是一般授课教师,都应主动接近你的学生,对他们做一番深入细致的了解,拉近师生之间心理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理解,尊重他们,不能因为“差”而盲目责备、批评,去伤害他们的自尊,使本来就很脆弱的神经越发敏感。要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放下包袱,树立信心,要和他们多谈心,多交心!不轻视他们,即使是在批评的时候,也应向对待亲人那样,和风细雨,决不能在言语上进行讽刺、挖苦,甚至辱骂、体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

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本质就是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在被人尊重的环境里,学生的心灵可以得到安慰,这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反之,孩子的心理会受到压抑,这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尤其对问题学生,更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否则极易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必然和教育者的初衷相悖。

二、多一些期望

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无论抱有何种性质的期望,都会有意无意地以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并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这就是教育过程的“期望效应”。

身为教师,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教师若对某一学习努力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形成积极肯定的态度,他就会把对学生的信任、喜爱和关心流露于言谈举止中;而学生也会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中理解教师的期望意图,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从而对自己的发展充满信心,并作出积极努力以作为对老师的回报。目前,高中生中,较缺乏的正是这种教师的“期望”,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期望。如果我们能以对待优异生的态度来对待大部分高中生,尤其是其中的后进生,对他们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抱有积极的希望,就会把这种信心传递给他们,进而转化为他们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

但这里应注意的是,对后进生的期望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有耐心。教师要善于把期望转化成一个个可以实现的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使学生既能了解教师的期望,又知道自己如何去实现这期望,并使他们看到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如我在教学中,对成绩较差的学生,

先帮助他们仔细分析自身成绩差的原因所在,再帮助他们制订一个近期目标,对各科成绩每次只要求进步5—10分。如此,目标不高,但能逐步提高已是不易。在班级内,为了鼓励后进生(包括其他学生)进步,我特地制定了一套奖励学习成绩进步者(而非学习成绩优异者)的细则,每学期评比两次,给优胜者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让后进生感到自己也有机会获得常规下只有优生才能获得的殊荣,从而能正视自己,树立自信心,并不断朝更高目标迈进。

三、多一点鼓励,有进步及时表扬

在平时,优等生的优点易被教师发现,而对大多数后进生来说,优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教师看到的往往只是这些学生身上不断增加的缺点和不足,有时甚至夸大对学生缺点和不足的估计。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就不可能对他们产生积极情感。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此作为必要的情感基础,教师才能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表扬、鼓励。这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着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冷静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长处,作出客观评价,进而将其转化为不断进取的内部动力。

有位心理学家研究指出,95%以上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学生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自我贬低的倾向更为严重。我们时常发现有些学生明明是经过自己努力取得了进步,而他们却不能体验成功,否认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失去自信心。如果教师能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多加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就会改变自我贬低的倾向,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并以不懈的努力来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通过教师的鼓励和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使其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而且会使后进生将他人鼓励转化为自我激励,最终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激励机制。

四、不怕反复,常抓不懈,适度宽容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足为奇。这是因为后进生的“差”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反复无常,不能持之以恒也是“差”的表现之一,对高中生中的后进生更是如此。所以,在转变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反复,不能急躁,应耐心细致,帮助他们分析反复与进步的原因,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爱转化人,对短时间的确难以改变的缺点,应允许反复,适度宽容,这也可缓解后进生的内在压力。

 

第二篇:转差工作经验总结

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 “后进学生”的表现多种多样。但他们有一个共性和两个心理特点。一个共性,即幼稚无知、调皮贪玩。两个心理特点:一是自卑感比较严重,这是自尊心被扭曲了的一种变态心理;二是惰性抑制着上进心,长期的自由放任、自由散漫,使他们逐渐变成了意志薄弱者,自控能力差,很难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后进学生”常常受到老师的冷遇、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虐待,他们所得到的待遇是很不公平的。久而久之,这些“后进学生”就会对老师、同学、家长产生对立情绪,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玩世不恭,经常做出破坏性的举动。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

消除戒备心理的唯一途径,是教师对后进生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唤起自尊心、摆脱自卑感

试想,如果一位学生总是被老师的提问问倒,总是考试不及格或不理想,总是上课听不懂,那么,他就总是体验到一种失败的情绪。失败情绪的积累就会产生一种压抑感。这种压抑感表现出一些心理的甚至生理的反映。例如,总是失败会形成一种自我暗示:很可能是自己的天分不足,智力有限,再努力也没有指望。因而就削弱了继续努力的热情。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去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就能够改变他们原来失败体验的心态,由被动消极变为主动积极。成功本身会使学习者的心理上感受到一种如疾如狂的喜悦,一种欢乐之极的轻松。对于一个经常失败的学生来说,这种体验是陌生的,美妙的,也许是从未体验过的。这种健康心理状态的产生,也对他产生了自我暗示:他开始相信自己做为一个正常人的价值,相信自己和别的同学一样具有潜在的能力。他丢掉了孤独感,把自己置身于同学之间,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正视别人的目光。他感到已同班级、学校、社会乃至家庭紧紧联系融为一体。于是他坚定了继续进步的信念,他变得努力,他相信他的努力会取得成绩,相信有成功的希望。成功使一个经常的失败者产生再成功的希望。他愿意为取得成功而不懈努力。

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他们会认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要求过低,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的学习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2)让后进生获得成功。只有当他们真正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成功的欢悦时,才能树立起进步的信心和愿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完成之后给以适当的鼓励。(3)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在挑选班干部时应加以考虑,让他们也能担任一定职务,在集体中发挥作用。

三、晓之以理,增强后进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师应晓之以理,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对他们说理要透彻,一定要结合榜样教育和具体事例,利用集体舆论,辅之以分明的奖罚。

四、创设情境,锻炼后进生的意志

针对学生不良行为,光靠说理还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应凭借一定的手段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与之相宜的情境,如为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应该适当创设一些带有一定困难的情境,锻炼他们与各种诱因勇敢斗争的意志力,培养他们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顽强毅力。

五、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后进学生”的转化很少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出现反复。这是不足为怪的,这往往是他们取得更大进步的起点。我们不但允许学生反复,而且对他们的反复还要作具体了解、分析,进一步予以关心、体贴,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鼓励他们继续前进,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