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凡四训》心得

学习《了凡四训》心得

每当我和镜子里面的自己对视的时候,心里都会产生那几个问题:除去名字之后,我到底是谁?我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也许很多人,在很多时候也都曾经被这几个问题所困扰过,而在学习完《了凡四训》后,我得到了一些答案和一些感悟。

一、 命运

命,乃屈从者的借口;运,乃抗争者的杰作。

人在出生时,其姓氏、相貌等特征都已经注定,这是人们常说的“命”。亦或是找个老道、大师算上一卦,了解自己注定的“命”。但“命”被人运用最多的,是在消极、懒惰、懈怠、悲观、失落,甚至是放弃的时候,以“认命”和“从命”这些词语出现并作为失败和放弃的最佳理由。渐渐,唯诺、软弱的人便用他的“命”给自己制个壳,绻进其中,殊不知这样的屈从俯首,迷茫逃避却变成他“命”的阻力。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越发感觉到,除了父母之外,其他很多人、很多事、很多路都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力量,其实源于自心。我承认“命”里面确实自有安排,但生命的目的不是屈膝从命,人更不是“命”的奴隶,我相信心态和行为能调换或改变这种”安排”。佛家说的“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及道家说的“转改运数”,所谓“境”

和“运”其实是瞬息万变的,变化的依据就是人的起心、动念。 “命”就像上天赐给每个人的一块土地,有的肥沃、有的贫瘠、有的在高山、有的在峡谷、有的是梯田、有的是平原、有的是旱地、有的是水田,“运”则是我们自己选择播什么种、施什么肥、如何去耕耘。所以,上天给了一半的权利于我们的“命”,而给了另一半权利于我们自己。

屈从?抗争?

先忘掉正在埋怨的痛苦,细数之前的所作所为,今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从当下去努力创造!

二、人生

发生在人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只是看人们有无勇气去体会其中的含义并接受其中的教训。

人生的路应该怎么样去走?人要怎么样才能成长?我的答案是:知过并改过。其实人们不必要去苦苦追寻人生的方向,真诚的改正自己的过错必将为你指明方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间有两种人是最令人惋惜的:一是一击即碎,从此永远失去生命力量的人;一是从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永不承认自己错误的人。

改过的基础是明辨善恶是非,而世人和圣贤在评判善恶是非的标准常是相悖的,《了凡四训》中中峰和尚给出了明确的评判标准:不管你用任何方法,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视为恶,对众生有利的事情视为善。按此看来我一生中造恶实在不少,倘若不加以改正的话别说来世,就算是今生的路也会越走越窄,越走越苦。可如何改过呢?袁了凡先

生给出了方法:第一,要发羞耻心;第二,要发畏惧心;第三,要发勇猛心。我觉得在发这“三心”之前,首先是必须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其次是敢于承认和面对自己的错误,再者是发自真诚的意愿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有了这三个前提,便具备“三心”的基础,之后再使用袁了凡先生的方法,必能改过自新,断恶修善。

人的成长正是从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改过中得来,真正的失败,不是失败本身,而是失去了再站起来的勇气;真正的强者,不仅仅是成功的人,更是敢于直面失败和挫折、敢于承认自己过错和真诚改过的人。

三、 心态

一心只一拳,能量巨无边,一切唯心造,万法由心生。

《易经》六十四卦里面只有一卦从卦象到六爻上分析都为吉,这一卦就是“谦”卦,中国多少古大德先贤所提倡的诸多美德里面袁了凡先生只将谦逊列入了家训,我想这并不只是一个巧合,而是他从谦逊之中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极高的受益。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如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哪里处于低凹的地方就往哪里去,水途经的地方如果出现障碍时,水流会在绕过障碍后继续前行,这些都是水的谦逊。古大德认为人应该像水一样去生活,但现在有很多人却喜欢另一种观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今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人正绞尽脑汁、耗尽生命、付出一切的往高处走,却不知也不惧高处不胜寒,而能有几人能够参透

水往低处流之后得到的一切呢?反了,反了,也许人只有先具备了水往低处留的心态之后,才能真正拥有让人生境界往高处走的能量吧! 许多的成败与得失,并不是我们所能预料的,也并不是我们能承担得起的。但只要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得到的绝对会是一种快乐!没有蓝天的蔚蓝,我们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我们可以有小溪的悠然。生活里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说到了水的谦虚,再多说一句海的包容吧,无论江水、湖水、河水、井水,还是污水、脏水、浑水、臭水,大海从不分别,不加阻碍,全部接纳,这才是真的包容,许多人的包容大多数只针对自己能够接受的人和事,而人们却从根本上忽略了“包容“这两个字本身就是针对你接受不了的那部分人和事而诞生的,如果最好的态度是谦逊,最善的意念是慈悲,最高的境界是无我,那最强的力量也许就是包容吧!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走不出心灵的迷茫;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了凡四训》为我指明方向,不再迷茫,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了命运的真谛,让我明辨善恶是非,学习去断恶修善、忏悔改过。抛开佛家所说的因果轮回、万法皆空,抛开道家所说的看相占卜、数理吉凶,抛开儒家所说的忠孝礼仪、仁爱智信,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用善的心和智慧的方式去给予,给予关怀、给予热忱、给予尊重、给予宽容、给予慈悲、给予珍惜。生命是一个提纯的过程,索取或占有是能暂时满足几许私欲,但此种开心瞬间即逝,唯有给予方能让迷失的心找到归途,将开心转为幸福!

 

第二篇:了凡四训心得

了凡四训心得

该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积德,谦恭卑下,感悟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

一、立命之学

是袁了凡先生晚年总结人生经验,训诫儿子的“立命篇”“改法之法”和“积善之分”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经验,现身说法,以论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因遇贵人的预言和指点,所测算的命运毫厘不差,由此他更加坚信命由天定,终日消极懈怠,继续拜方贵人领悟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学,打掉了宿命论的错误思想,从此开始积功累德,自求福报,而且得到了灵验。

二、改过之法

主要论述在行善积德之前,须先端正自己的信念,改掉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了凡先生把他改造命的经过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运的种种效验,告诫他儿子让他明白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己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并要建立改造命运的信心,这里提出一个原则:一个人若能为“厚”即心地淳良,待人厚道,能处处为他人着想此人必有后福,一个人若为“薄”即对人刻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则此人定为薄福之人。不久灾祸会降到他的头上,即眼前有福也是所显现罢了。如果能符合“至诚合天”的原则也就能预知福祸“天乃是自然之法则”。若我们起心的动念都能合乎自然的法则,不加丝毫的妄想。和分别凡事心必诚,言必善,则吉凶祸福都是可以推论和想见。所以我们要了解将来的吉凶祸福乃至自己的一生顺逆都应当从我们真心动念言语造作处去思虑和反省。

书中还注重一个“诚”字,“诚”和“信”可以互训,“诚”者信也,从言诚声。“信者诚也”做人必须诚信厚道,所以在没有谈行善积德之前,先须改过,将自己的心地真正做一番洗涮,因此,改过是积善的先决条件。改过之法,第一是要有羞耻心、羞耻心是改造命运的开端和关键,也是改造命运的动力。知耻是人对这种行为的羞耻心、羞耻感,是人们基于一定社会认可的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而产生的自学的求荣免辱之心,是人们一种为维护自己尊严强烈的道德道上的反省和自律。人们以这种羞耻感来鞭策自己,克服缺点,修正错误,羞耻心是人类情绪之精华,正是因为有了羞耻心的存在,才阻止了人类免于堕落,进而促进人类积极向上。我们应当把无羞耻心看作是人生最大的耻辱。那样就能落实于行动,知过必

改,受辱必雪,也就不会有自取其辱的事了。第二是发畏心“畏”是害怕之意,是含有恭敬的意味。知道畏惧就是能感应良知,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才能产生诚敬之心,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对于父母、老师或尊长,皆应有敬畏之心既然敬爱又害怕,还因为有“畏”才会言行举止,三思而后行,使之符合于“应当”所以做人一定要站得正,行的通,即使在独处的情况下,也不能放松自己,而要如同在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中时时该该提醒自己,谨慎谦虚。第三是要发勇心,人们不能改掉自身的过错,多数是由于拖沓和畏难退缩的缘故。因此必须发奋振作当机立断,不可优柔寡断,不可消极等得罪过这东西小得像钻进肉中的草刺,应该尽快挑除、应该赶紧斩断手指不能有丝毫迟疑。知耻心、敬畏心、勇猛心是了凡先生所提出的改过的三个步骤。知耻是“渐心所”是从内心里觉悟,是开悟自觉,畏惧是“愧心所”是外力的加持,使人不改胡作非为, 人若能有渐愧心必家有所成就。就能智慧增长,业障消除,善于改正过失的人,在没有从行为上改正以前就先弄清楚其中的道理了。从事相上改只就事论事只是对自己所做的事进行悔悟,而从明理上改则能在未动之前就主动地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从而遏制自己的行为。

人要学会理解别人原谅别人。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行事不顺利,说明自己的德行不够圆满。功夫没下到。应当彻底自我反省,这样一来,当别人要诋毁自己时就好比是对自己的最好的磨炼和考验。正好愉快的接受。又何必动怒呢?当看到别人的过失或错误时,我们有时不能接受,但是用态度是于事无补的。应该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无量寿经》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这是因为他的长辈父母不懂仁义道经没有很好的教育他,所以他才会犯错误,自省。在工作生活不顺利时,正确的态度是进行自我反省对自己的内心进行省察和考量,所谓“未能自度,而能度人,有是处“只能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己的德性,才能够感化别人。所以自省是一个人的品德形成和修养的依据与基础。是培养个人道德认识、个人道德感情和个人道德意志的综合道德修养方法,只有擅于自省,自讼的人,才是一个能正视自己的人,能自己把握自己的人,才能是自己的生活有明确方向并为之付出努力。也才能够感染身边的人共同进步。假如我们听到之诽谤的话,要能做到言耳不闻,任由进谗的人如何巧言会色,也不起心动念。必中不起一丝涟漪。发怒不但百无益处,而且十分有害,其他种种过失道理也是一样都应当根据情况平心静气地思考,道理一旦明白开悟,身上的过错自然就能随之改掉。

改正错误的最佳方法是调治内心,可以立即收益。刚一萌生的邪念就是所察觉。假如做到这一点就应该退而求其次。在想清楚道理之后,对错误加以改正,而如果只知道通过诋毁的办法来改过,对根本性的办法一无所知,那就是愚顽不化了,要一心忏悔,经过一段时间必定会有效果的,取得一点成就不能沾沾自喜,改过需要坚持不懈,需要毅力和勇气,对于我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不断地反观自身反省自己的言语行为,使之符合于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

反思是开始于对个体自我的认识,一个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人是无法有效地进行自我的反省的,所以我们道德应该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人只有具备自我意识的才能,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并自觉主动地去践行,而自我反省的对象,概括而言,我们的行为情感、意志、动机等等,通过自我知觉,评价、体验、审查纠正等手段的依次作用而完成自我反省。

三、积善之方

积累善行的家庭必定有很多吉庆之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世祸福与善恶习行为,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若先人行善积德则后人就会报应受福,做官的心要装着民众,得民心者得天下,凡是从自身找原因,并不对别人求全责备,注重个人的内心 修养,如果只是做善事,而不推究,做善事的道理,就自认为自己在行善事哪知反而却是造孽,白白浪费一片苦心。并没有任何好处。对于人们前行善事,应认真分析,全面的所作所为。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是善,做有益自己的事是恶。所以,人们做善事能利益别人的就是出于公心,出于公心就是真善,而只想自己得到利益的就是私,出于私心就是伪善,而且发自内心,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美,劝人之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别人做出榜样,要求别人遵守的自己首先要遵守,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是有修养的体现看到别人的过失就要多包函。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他的长处。君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只要见别人做一件善事或是这个人的志向有可取的地方,很有前途,都要引导和扶助,而极力的成就他,在善人少而不善人多的世俗观环境生,善人很难自己立得住脚。可以做善事,常常容易失败。善人也常被毁谤。凡是与人相处应当设法指点和提醒对方,劝人为善与人为善,相比较虽然形迹显露在外,但是要对症下药,会收到好的效验,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失言失人的问题那是因为自己的智慧不够应该反省自己,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是人们时常会遇到的恩惠不在

大,只要能够求大于危急,就可以了,同时对大家有力的事,最应该去做齐心协力,兴建公益,不必避免嫌疑,不要害怕辛苦,要经常舍财作福,多行善事,把福利施于他人,累积功德,救人平安,遵纪守法,主持正义,对家庭中的父兄、单位职务比自己高的有文化、有修养、德高望重的都应该给予尊重。

四、谦德之效

人做任何事情应该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有谦虚的人才福气,在社会与人交往中和正直诚实以及见识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逢迎诌媚,花言巧语以及当面奉承背后毁谤的人交朋友则是有害的,在工作和学习中,应该多听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指点,然后加以修正,直到别人能接受你的一切,有才智之人,一定会谦虚治稳,这也有一定道理的,恃才放旷,锋芒毕露的人常会惹来灾祸。不管是做文章心情欠祥和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做文如做人,观人言谈举止,品质性格,也能判断一个人的学问做的如何?对功名身外之物不能强求,采取豁达的态度,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行可以扭转乾坤,万事都基础做起,只要心存善念,努力多做善事,予积阴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在积功累德,只要常存善心,就会功德无量。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必须自己管束好身心,多做善事,不得罪天下和天地,这样天地都时时眷顾我们,我们才有受福的根基。那些气势逼人的人,必没有远大的器度,纵然是发达了也不会享受,谦虚的人有接受到好的教诲的机会,从而受益无穷,人的一生必须为自己设立志向和目标,但在努力奋斗的道路上必须念念不忘谦虚,处处与人方便,自然会感动天地,可以说造福全在我们自己,当领导干部心要想着民众,想为民着想,急为民所急,做到与民同乐,那么就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只要坚定,设定目标,努力进取,树立人生的目标的坚定中心,不辞劳苦,毅力顽强,一定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综合办:于崇春

20xx年x月x日

 

第三篇:学习“了凡四训”心得

学习“了凡四训”心得

了凡四训是了凡先生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通过学习使我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创造自己的命运,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光明的前途。

了凡四训包括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所谓“立命”,就是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人。要想改造命运,不被命运束缚住,就应当遵循“断恶修善”、“灾消福来”的原理,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时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既然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哪能没有过失呢?孔子说:“过则勿惮改”,如果有了过失,就不要害怕改过。从小的过失起改过,那自然便不会犯下大的过错。一个人必须要每天知道自己有过失,才能天天改过,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一天安安逸逸的算自己没过失。如果每天都无过可改,就是每天都没有进步。天底下聪明俊秀的人实在不少,然而他们道德上不肯用功去修,事业不能用功去做,就只为了因循两个字,得过且过,不想前进,所以才耽搁了他们的一生。

改过能够把今生的过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会变成坏命了,但这却不能把坏命变成好命。那么怎么样做才能使坏命转成好命呢?这就要不但改过,还要积善、积德,多做善事帮助别人,善

事积多了,命运自然也有所改变。

积善的方法,能够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来往,做人的方法必须加以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与人相处,待人谦虚了,从中学习,自然便有了进步。

一般人,对命运多是感到很迷茫,论语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所以要知命,也不简单。如果对命运真正的了解,自然就理得心安,不可能怨天尤人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了凡四训在教我们做好人、说好话、做好事和存好心。现如今社会上乱象丛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对于人心来讲,了凡四训有相当大的稳定作用和净化效果。同时,对国家社会的安定,也会会产生很大的力量。

信贷管理部---文海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