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小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总结与反思

西郊小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总结与反思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为了能把这个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好,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的准备工作:

1、制定了《西郊小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并组织教师学习,方案中详细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及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通过学习,全体老师都对研究性学习有了科学的认识,正确的理解,为下一步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打下了基础。

2、成立了西郊小学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组员为各班主任。由领导小组协调,各班相互配合,以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二、认真组织活动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就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各种方式如:查阅资料、动手实验、走访、问卷调查、网上查询等方式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题的选择

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选择活动内容,为了便于管理,活动小组在本班同学间组合。

2、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及周末、假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学校每学期安排两次活动。

3、组织中期评价。指导教师汇报前一阶段的活动进展情况,并研讨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4、各小组将搜集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参加展示。

三、取得的成绩与体会

虽然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个过程也并不完美,但是我们还是欣喜的看到了这门课程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的变化,也让全体师生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一位教师在总结中说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面对不同班级、不同个性的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热情、智慧,这是教师付出的过程,也是教师接受挑战的过程,也是课改的新环境下成长的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教师受专业、兴趣、年龄、精力等的局限,有时的辅导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给老师们带来的压力和改变,老师的角色已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成为指导者、合作者和辅助者。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其中5年级的同学在《变废为宝》的活动中写到:“当我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中,才发现我们的准备并不足以面对这个社会。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无数次的受到别人的驱赶与嘲笑,冷嘲与热讽。但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保证了我们能坚强的走下去。在做数据统计时,我们在没有任何高科技的帮助下,认真细致工作,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我们在合作之中筑就的团结之火仍在燃烧着,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从同学们的这些话语中,我们能体会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将意义深远。

四、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应该说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经顺利开展并且已经完成了几次活动做的非常出色。但是,由于经验不足,从开始到活动都出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1、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不够。虽然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培训,但力度远远不够,有的教师自己对研究性学习都不很了解,并且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指导起学生来就很盲目,没有清晰的思路,造成学生更是无所适从,研究工作进展不顺利。同时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也不到位,有的学生甚至把研究性学习活动当成了一种外出游玩的机会,使活动陷入了误区。

2、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能及时记录自己的研究内容,造成第一手资料的丢失;有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不够,积极性不是很高。

3、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研究性学习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学生得到的支持不够。

总之,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我校已经顺利起步了,虽然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我们也收获了许多。我想,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收获更多!

 

第二篇:钢苑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总结

钢苑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总结

我校在20xx年上半学期,在高一年级全面开设研究性学习课,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全力配合下,这一学期来,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研究性学习成果显著。

一. 课程设置

1.课时安排。高一年级每班每周一课时,每学期总共二十课时。

2.教学安排。高一年级的教学任务为学生要基本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理论,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研究方法,明白研究性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学生能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至少一篇研究报告。

3.学分。研究性学习总共占6个学分,每完成一个课题就能得到一定学分。

二.课题完成情况

研究性学习以合作探究为方式,以完成课题研究为核心,学生研究课题的完成情况是衡量本门课教学目的达成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本课程开设以来,专职负责老师和指导教师积极督促指导学生完成各自的课题,无论是理论研究报告还是设计制作都出现了不是质量很高的作品,课题研究成果丰硕。20xx学年度,高一学生共建立研究小组一百三十个,完成的课题研究报告共六十五个,其中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共二十个,内容涉及国家社会热点问题、自然环境问题、校园生活和各科目中的探究性问题,这些课题的完成都体现了学生对

书本课堂外知识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学生对书本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这些课题报告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从形式上看,所有报告都分为选题背景、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研究的实施与管理、问题的分析论证、观点与结论五部分,全文至少1000字。从内容上看,报告必须材料充实,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方法得当等。同时,为了科学评价每个组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还需制作完成课题申请表、课题自我评价表等表格附件,最后打出分数和等级。

三.研究型学习的过程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和评价阶段。

准备阶段。学生在准备阶段需要完成两件事情,第一是建立研究小组,第二是选择和确定课题。

建立小组。课题的完成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而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建立小组时需要遵循互补原则:首先是男女互补。一个小组内男女生都要有,男女生搭配很多活动开展起来更容易;然后是能力互补。一个小组之内各种各样的人才都要有,能写的,会画的,善于交际沟通的,甚至家里有电脑上网比较方便的同学。按照这样的原则,我们每个班都建立了至少七个小组,大多数小组都极具战斗力。

选择和确定课题。我们特别为学生讲解了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做。每个组首先准备一至三个备选课题,然后指导老师帮助他们从备选课题里选

择一个最具有可行性的课题来做。

实施阶段。学生在实施阶段需要撰写研究计划、制作摘录本、填写课题申请表、进行开题报告、实施研究调查。这个过程是课题研究的主体部分。

总结和评价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撰写研究报告、填写各种评价表格、互相做出评价,以及做结题报告。这个阶段完成后,这个课题的研究活动便结束了。

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以来,一直秉承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做出了表率,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各科目的课堂改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