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开放课程总结报告

XX学院精品开放课程总结报告

一、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概况

XX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随着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深入开展,经过近些年持续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20##年至今,我校已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4门。根据我校实际校情,建设的这些精品课程涉及面较广,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验(践)课等。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精品课程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持续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推动课程质量不断提高。

为规范精品课程建设,20##年我校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精品课程建设相关规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并下发了《XX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确定了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完善了精品课程的建设管理,促进了精品课程有序发展。

表1:XX精品课程建设

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主要举措

1.制度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严格贯彻教育部、教育厅通知要求基础上,制定有《XX课程建设管理办法》、《XX重点建设课程评估指标内涵及标准》、《XX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指标内涵及标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使用与报销说明》等文件,从制度上保障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2.经费投入到位

根据课程建设需求,凡经审定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分批划拨,实行专款专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现代化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所需的调研费、资料费、材料费、教材出版资助费、会议费、打印费、评估验收收费等。经费开支实行项目负责人、并经教务处审核、教学院长审批后报销。

3.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

课程建设工作在主管教学的院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进行。学校教学委员会负责课程建设的评审,教务处负责课程建设的立项申报、检查、验收及省级精品课程的推荐等组织工作。各院(部)负责对本单位的课程进行规划建设。

学院对课程建设的管理,按项目管理方式,实行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院(部)以过程管理为主,负责本单位课程建设规划的制订及组织实施,教务处以目标管理为主,负责课程建设的协调、检查和评估工作。

课程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应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具有奉献精神,作风严谨,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至少五年以上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好的合作精神。课程建设负责人主要职责是负责制订课程建设规划、落实建设任务、经费预算、经费支出审批及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等工作。项目组一般为4~6人,成员应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

三、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经验成效

1.不断提高课堂理论教学水平

1.1转变教学理念

既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更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规范、有效的学习训练,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双向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2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的过程也是信息的传递过程,主讲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发音清晰、节奏适度的教学语言形成教学内容对学生感官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学生的状态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上较多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活跃了气氛并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1.3教学内容的重组调整

根据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尊重学生在基础能力、兴趣特长、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和安排,经过教学实践,教师学生反应良好。

2.强化实践教学,并使理论与实践课互为补充

根据课程的特点与性质,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把实践应用能力与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如:《实验化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数字电子技术》、《仪器分析》等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理论课内容与动手实践密不可分,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因此我们在这类课程的整个教学环节中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根据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要求广大教师工作者应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建设成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师队伍,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积极改进了落后的教学手段。教师都掌握了多媒体制作电子教案的技术并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学校给教研室配置有电脑、幻灯,校园网络,可运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练习、案例分析、网络课件、讲课录像等均已上网,丰富了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校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水平高、充满活力的课程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课程负责人一般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本课程的教学和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5.课程网路建设情况

课程已初步实现网络化,网络平台有课程描述、课程负责人、教师队伍、课程学习资源、教学视频、教学动态与教学成果、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实验教学、测试练习、在线答疑等项目,比较系统地覆盖了教学理论及实习课程的各个方面,对各精品课程教师队伍情况、教学理论课程的性质、任务、目标、特色做了介绍。把理论课程和实习课程的主要课件已公开,以便学生自学和复习,以后还将继续完善。

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精品课程示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但是校级精品课程评审后所达到的效果和最初的设想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示范和辐射作用不足。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让精品课程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教师参与精品课程评选和持续建设的积极性亟待加强

教师申报精品课程不积极,已评上的教师也缺乏进一步投入的动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精品课程的激励方式比较单一;此外,申报条件职称要求较高,我校是独立学院,自有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较少,申报难度大,影响教师申报积极性。

五、进一步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计划措施

1.针对我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将采取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建设课程的积极性,采取适当把部分精品课程设置为限选课等方式扩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提高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针对不具备高级职称的优秀教师,在申报精品课程时考虑适当放宽申报条件。

2.我校“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中强化内涵建设,实施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其中包含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高标准完成10~15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如:《大学英语》、《仪器分析》、《C#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构力学》、《油藏工程》等。要达到的水平: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 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教材建设,教材尽量采用自编教材,更适合在校生的实际情况。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实现基础课程精品化、专业课程特色化的建设目标。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根据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科研和教学改革成果固化为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第二篇: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该课程20##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课程组立即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分析、课程的不足之处、建设小组、年度建设计划、年度建设经费预算等内容。三年来,在学校和医学院的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本课程组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在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课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标志性成果显著,超额完成协议书规定的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教学队伍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唐冬生,教授、博士,医学院院长。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0##年被评为学校“三育人”优秀奖。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 项。现为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遗传学会委员兼秘书。原湖南医科大学、现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理论教学讲解条理清晰,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技术技能指导实效实用,并且每一个重点内容都会给学生总结一些适用的记忆方法与学习技巧,这常常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深受学生好评。20##、20##年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或优秀奖。

张晓林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现担任医学院副院长,《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近三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深入浅出,精益求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2008获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20##年获学校“三育人”优秀奖。

龚道元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检验药学系副主任,《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是学院教学督导小组成员和系教学督导小组负责人,佛山市检验学会委员,临床检验学组组长,佛山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佛山市教育科研项目评审专家成员,在全国高校检验界和广东省、佛山市医院检验界有较大的影响力。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学术水平较高,主编、参编检验专业全国规划教材和专著10多部。20##年教学质评为优秀奖,教学效果好。20##年“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郭冬招副教授,医学学士,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临床重大疾病的发病病因及生物化学机制研究。近年发表科研教研论文3篇,主持佛山市卫生局科研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学研究课题项目1项,参编本专科规划教材2部,组织编写校内使用的实验教材2本。

卢孝旋副教授,医学学士,从事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检验、仪器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好。20##年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佛山市医学科研项目评审专家成员,长期致力把CAI应用于医学教育,探索开放性网络教学、网络医学考试、医学全自动分析仪课件的模拟教学和操作训练,主持和参与省、市相关教研课题多项,曾获佛山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曾玲莉副教授,医学学士,长期致力于医学教育,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分子医学实验学等课程的教学。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好。参编本专科规划教材4部,主持校级科研课题项目1项,参与了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2名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1)教师队伍结构:生物化学列入精品课程验收统计材料的6名主要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表1 生物化学主要教师基本情况

    课程组除上述6人外,还有蒋泓助教(硕士、28岁)、冯翠兰高级实验师、翁闪凡实验师,共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和5人,助教、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各1人,博士1人、硕士3人,平均年龄42.5岁 ,配备辅导教师2名,是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知识结构互为补充,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本课程组教师承担多门相关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承担了医学院本科生《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生物化学教研室20##年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教学先进集体。

2)师资培养:培养了广东省“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教师省级1人。制订了师资培养规划和措施,通过到重点大学进修、到重点大学的相关学科学习提高、与重点大学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或教育教学会议等措施进行中青年重点教师培养,近三年参加重点大学进修班2人次、教学与教材研讨会3人次、国际学术会议4人次、国内学术会议5人次。培养出了“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1人、校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7项,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12篇,是我校实力较强、结构合理的课程组之一。

课程教师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做教书育人的模范,现有中共党员1人、市人大代表1人、省政协委员1人次。获广东省表彰1人次,佛山市表彰1人次,校级表彰7人次。

2 获得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奖


1-3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前沿学科,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我们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对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注重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开拓性思维的培养,突出知识综合化。对于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教学科研并重”,在改革中要做到“密切联系实验,密切联系临床,密切联系新进展 ”。

 由于本教研室同时还开设《临床生物化学》课程 , 因此我们利用该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临床知识进行联系,将所学的知识密切与临床联系起来, 增加了同学学习生化的兴趣和生化知识在临床课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1获得的教学成果奖

    近三年共获教学成果奖4项9人次,其中学校一等奖1项5人次,二等奖1项1人次,三等奖2项3人次。

3 获得的教学成果奖

(2)发表的教研教改论文

    近三年在全国最有影响的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公开刊物发表教研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第二作者2篇。

4 发表的教研论文

(3)承担的教研课题

    近三年获得学校教研课题立项共4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3项。

5 获得的教研课题立项


2. 教学内容

2-1课程内容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是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本课程选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及卫生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最新版(第七版,20##年4月出版),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分为四大篇包括二十一章,共576页。生物化学的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生化内容即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第二篇物质代谢过程及其调节,体现先进性的第三篇遗传信息传递等分子生物学内容。

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取消了单纯开设一门生物化学实验课,而是将在学科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密切联系的三门课程即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实验课加以整合,形成涵盖三门课程内容的统一实验课程即《分子医学实验学》课程,还编写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分子医学实验学》教材。

由于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繁多、进展迅速,各学科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的要求不同,为此,组织教师重新编写了护理、口腔、检验及药学本科的教学大纲,并书写了相应的教案(讲义)。在课程内容设计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学科专业的特点,但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注重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讲解。②注重分类教学,即考虑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基础和学科专业需求,同时要注意与其后续相关课程的衔接。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的指导思想,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④始终贯穿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

2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传统而经典的生化本科教材,主要阐述的是对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以及在体内代谢变化的研究,其中大篇幅介绍的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调控。近年来,生化学科发展迅速,把生化学科的研究推向分子水平,生化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分子生物学研究。因此, 我们在课程安排、教学大纲制定及课时设置时,进行教学内容及学时的调整, 增加分子生物学内容的学时数,尤其是基因表达调控、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DNA 序列测定、PCR 技术等) 学时数,减少经典的生化学科内容,例如物质代谢及代谢调控的学时数,以便学生能在有限的学时里,了解和掌握生化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验衔接,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联系,通过病例讨论、临床见习等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密切与临床应用紧密相连,增加了同学学习生化的兴趣和生化知识在临床课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为了开拓学生视野,组织学生去大医院见习,参观学习与学科相关的先进仪器、设备及检测方法和检测手段。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次举行相关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新信息,对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提高。积极指导检验、口腔、护理等专业学生申报实验室开放基金和学术基金多项,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

本教研室老师即教书又育人,积极担任班主任工作,教书育人,效果显著,其中张晓林老师获得200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育人”优秀奖及2008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光荣称号。教师在认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医学院团委的带领下,开展富有医学特色的“健康直通车”活动,将社会实践与医学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成人成材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提高,为此,医学院健康直通车服务队获得20##年佛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我院护理专业学生参加佛山市卫生局20##年组织的佛山市五区护士护理技能竞赛六位学生荣获护理技术能手称号。05级护理学获得20##-20##年度佛科院十佳优良班风奖,医学院的口腔、护理、临床医学、检验、药学等多个班级、多位学生获得多项佛科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

23 实践教学

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创新及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改革探索。根据课程和学科专业特点,将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与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综合在一起,整合成一门全新的《分子医学实验学》课程,组织编写了相配套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教材,并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改革进行探索。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除开出规定的基础性实验项目外,还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占总实验学时的50%以上。

与临床实际紧密相连,进行临床见习,参观临床生化检验室和临床分子医学研究所,介绍如何在分子水平上认识、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学生应具备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充分利用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申报实验室开放基金和学术基金13项,不但顺利完成基金课题任务,还发表了多篇实验论文,获得教师的好评。并结合教师自身科研,将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新内容及时补充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的质量明显提高。

表6  实验室开放基金、学术基金项目

3. 教学条件

31 教材及相关资料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坚持教材择优选用的原则,教学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周爱儒主编的第六、七版《生物化学》,这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卫生部规划教材。该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与国际接轨,对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写得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发展,并加有启发性的历史内容。

本课程组教师教材编写成绩显著,近3年5人共主编、参编各类本科、专科全国规划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16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1部,把我们的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引入到教材中去,向全国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扩大了在全国的影响。

教师编写教材情况一览(含3年前出版但现还在使用的)

指定教材之外的多种重要学术期刊和参考书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资料,给学生提供了8个生物化学杂志和2个生物化学中文杂志网址浏览阅读,使学生了解医学生物化学的最新科研成果;给学生提供了5个医学生物化学研究机构的站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医学生物化学研究机构的最新科研进展;给学生提供了目前医学生物化学研究中的热点论文,便于学生及时阅读学习。

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根据理论课程讲述内容,经过大量的预备实验,对有关内容进行了改进,并参考一些最新的研究论文,课程组教师自编实验教材《分子医学实验学》,包括蛋白质浓度测定(双缩脲法)、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血浆清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层析技术)、胰岛素及肾上腺激素与血糖浓度的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提取及成分鉴定、质粒DNA提取与纯化、DNA重组质粒的设计与构建、凝集试验、肝功能组合实验(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血清的制备等医学生物化学基本实验内容和扩展实验操作内容,完成了实验讲义的编写,实践证明,经过系列的实验操作,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医学生物化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32 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目前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室总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实验室环境优美、环保,实验室运行规章制度健全。实验用仪器设备先进,拥有各种仪器160余台件,总值75万余元,能够保证学生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高质量开设。其中实验开出率100%;先后开设9个综合性实验(6-30学时),平均占实验总学时的66.67%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率为30%以上。另外,有附属口腔医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等作为见习、实习医院,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保证。

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且效果明显。指导学生申报校学术基金和实验室开放基金共13项,均顺利结题,提交论文和实验报告。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致力于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他感性材料,进行设计、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能力。

对实验教学要求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20##年至20##年,生物化学实验室共为6个本科班200余学生人开设了134课时的实验。同时,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梯度PCR仪、超纯水系统、垂直水平电泳系统、超低温冰箱、二氧化碳培养箱等大型仪器,使用率高,能够满足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条件。


3-3 网络教学环境

生物化学教研室建立的教学网站有6个:①生物化学精品课程教学网站,②生物化学BB教学网站2个,③分子生物学BB教学网站,④生物化学目标教学测试网站,⑤临床医学病例考试网站。

生物化学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和BB教学网站建立在学校的服务器上,依托宽带校园网络运行稳定,按教学要求经常更新教学辅导内容,完善网络测试系统,能够满足口腔医学、护理学本科的教学需要。学生可以从教学网站获取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课件、习题、参考文献目录;教师利用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开展以文献为导向(RISE)的专题综述,综述文章在网上交流讨论,使医学理论知识得到应用,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每门课程组织学生进行4次网络测试,学生比较满意这类型开放性的、个性化的测验。

目标教学测试网站和临床医学病例考试网站建立在医学院的服务器上,分别应用于医学课程的单元目标测试、教学达标反馈;全科医生毕业病例考试,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诊断等综合能力。目标教学测试网站和临床医学病例考试网站已经使用多年(均为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医学基础课程,为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使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我们不断探索应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如PBL(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法、病案教学法、临床检测模拟教学法和指导学生自学;通过口头提问、网络测试、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书面测试等多种形式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8  教学方法改革及使用情况一览表

9 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情况一览表

4-2 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全面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自制CAI教学课件,建设网络教学系统,设置BB教学平台,较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了使课程内容与临床教学接轨,自行研制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模拟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学生了解了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化学参数等内容,探索出了应用现代教育的新途径。

10  教学课件使用情况一览表

5. 教学效果

5-1 同行评价

通过院、系部、教研室教师之间及校教学督导组的听课及教学观摩,校内同行及教学督评组对本课程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生物化学课程组是一个认真、负责、敬业、团结协作的教学集体,教学经验丰富,基础扎实,教学水平优秀。在教学手段、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做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进取。教学课件制作精良,教学内容先进,逻辑性强。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督评组刘秀群教授对唐冬生教师评语:教材熟悉,讲解清楚,联系实际,概念准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注意学生反映,互动好,课件清晰简洁,图表配合恰当,课堂纪律好。

近三年来,院、系专家对课程组教师教学质量总评分为92.2(见表11),充分说明课程组人员的总体教学水平优秀。另外课程组唐冬生老师2005-20##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20##-20##学年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龚道元老师20##-20##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20##-20##学年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卢孝旋老师20##-20##学年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优秀、优秀奖。

表11  院、系专家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

注:此表所有评分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医学院教务办

2.学生评价

学生们一致认为:生物化学课程教师水平高,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书育人好,教学准备充分,课程内容丰富,讲课生动有趣,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临床病例,分析详细,对目前该领域的前沿知识能及时介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我们医学类的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及科研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小组学习和交流,网上练习与测试,促进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总体评价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学效果满意。近三年,学生对课程组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总评分为93.06分(见表12)。 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情况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很满意52.53%满意46.54%不满意1.93%,对教师的总体印象100%满意。

12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

注:此表所有评分的原始数据来源于校教务处

6. 课程特色

(1) 生物化学课是生命科学最沿前的学科,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特色鲜明。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医学类各专业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医学综合考试”所涉及的课程中,《生物化学》是重要课程之一,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的专业中生物化学也是招生数量最多和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它还是卫生部组织的临床医生资格考试及职称考试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是生命科学最沿前的学科,充分体现时代性、前沿性。目前我院临床医学本科、口腔医学本科、护理医学本科及各专业专科均开设《生物化学》课程。

2)课程组教学团队具有高尚的师德,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结构分布合理,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教师队伍,在全院起到示范作用。

该课程组共有教师7人,实验教师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1人、硕士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1人,平均年龄42.5岁,课程组课程组成员知识、学历、职称、年龄及性别结构分布合理。教学团师资力量强,综合素质高,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岗,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教师队伍。课程负责人唐冬生教授,医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课程教师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做教书育人的模范,现有中共党员1人、市人大代表1人、省政协委员1人次。获广东省表彰1人次,佛山市表彰1人次,校级表彰7人次,生物化学教研室20##年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教学先进集体。

3教学思想活跃,教学能力强,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本课程组教师热爱教学工作,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好,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活跃,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对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注重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开拓性思维的培养,突出知识综合化。对于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教学科研并重”,在改革中要做到“密切联系实验,密切联系临床,密切联系新进展”。近三年有3人3次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有3人3次被评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所有老师教学质评都在良好以上。近三年获学校教研课题立项共4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3项。在全国最有影响的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公开刊物发表教研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第二作者2篇。共获教学成果奖4项9人次,其中学校一等奖1项5人次,二等奖1项1人次,三等奖2项3人次。

(4)实验教学及实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明显。

本课程在实验教学及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具有特色。本课程特别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实验创新及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改革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课程和学科专业特点,将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与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综合在一起,整合成一门全新的《分子医学实验学》课程,20##年张晓林副院长申报的“以课程为核心的现代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学校立项为重大教研课题。组织编写了相配套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教材,并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改革进行探索。

为了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和临床岗位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规范操作能力,把实验操作技能规范化考核作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手段,对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和考核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由龚道元、张晓林主编的《医学检验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含生物化学操作技能考核部分)为全国医学院高校规划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编排新颖,将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引入到教材中去,在全国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具有很高实用价值,同行专家教授给予了很高评价。龚道元负责、全课程组老师参与的“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佛科院20##年第九届教学改革一等奖。

为了使教学与现代医学检验接轨,医学检验教学需要加强仪器分析课程。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价格昂贵,仪器的维护成本高,学校难以购置这类仪器进行教学,20##年卢孝旋老师申报的“全自动临床生化分析仪模拟训练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被学校立项为教研课题,课件以PC微机为硬件,建立了一个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视频教学、理论教学和模拟操作平台教学,使学生了解生化自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熟悉自动分析技术:终点法、固定时间法、连续监测法应用,检验项目化学参数编程;自动分析质量控制知识,得到高级分析仪器的学习与训练,为医学检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资源。

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除开出规定的基础性实验项目外,还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结合科研,将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新内容及时补充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质量明显提高。充分利用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教师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学院的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均处于先进水平,在省内更具有竞争优势和特色。

本课程组教师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在《生物化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分子生物学、特别是转基因技术领域,本课程组具有独特的多位点基因打靶技术,该技术国内外均处于先进水平,在省内更具有竞争优势和特色。近三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市级科研项目3项,获得科研经费共179万元(见表13);发表科研论文19篇,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1篇,在外文期刊发表论文1篇,核心期刊9篇。有1项科研2人次获得佛山市科学技术奖,有2篇科研论文获得佛山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13  3年教师主持科研项目及获得科研经费统计


    7. 标志性成果

师资培养:

(1)培养了广东省“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教师省级对象1人。

(2)生物化学教研室20##年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教学先进集体。

教改成果:

(3)获教学成果奖4项9人次,其中学校一等奖1项5人次,二等奖1项1人次,三等奖2项3人次。

(4)在全国最有影响的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公开刊物发表教研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第二作者2篇。

(5)获学校教研课题立项共4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3项。

教学内容:

(6)将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与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综合在一起,整合成一门全新的《分子医学实验学》课程,并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改革进行探索。

(7)对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和考核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在全国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同行专家教授给予了很高评价。

教学条件:

(8)近3年5人共主编、参编各类本科、专科全国规划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16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1部,在全国使用,扩大了影响。

(9)建立了包括“生物化学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教学网站有6个。

教学方法:

(10)引进并应用了国外先进的PBL(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法。

教学效果:

(11)有3人3次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有3人3次被评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

(12)学生对课程组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总评分为93.06分,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情况满意度达98%.

科研水平:

(13)近三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市级科研项目3项,获得科研经费共179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9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