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报告2

加强教师培训管理 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XX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州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红教发“2015”16号)文件精神,现就XX县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工作推进情况通过调研逐项分析后汇报如下:

一、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

(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学历达标情况

截至20xx年12月,县编制办核定教职工人数为1351人,实有教职工数1319名,其中专任教师1190名,职工129名。

高中教师63名,平均每班教师数3.15,师生比为1:12.89,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其中硕士2名、占3.17%。 职业高级中学教师21名,平均每班教师数5.2,师生比为1:5.71,本科学历18名人,达到85.71%,其专科3名、,占14.29%。

初中教师439名,平均每班教师数4.34名,师生比为1:8.9,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8.6%。 小学教师593名,平均每班教师数3.07,师生比为 1

1:10.05,学历合格率达到99.25%,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4.7%。

幼儿园教师101名,其中机关幼儿园42名,其余为乡镇中心校附属幼儿园,教师在中心校小学教师中调配,共调配教师数56名,师生比为1:10.89,学历合格率达到99.0%,其中大专及以上占79.1%。

校外机构(电教室、教研室、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学生资助中心)教师33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5.56%。

(二)全县教职工队伍的主要特点

全县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的数量除部分紧缺学科外基本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主要有如下特点:

1、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

全县35周岁及以下教职工501名,占教职工总数的37.98%;36~45岁教师338名,占教职工总数的25.63%;46~50岁教职工270名,占教总数的20.47%;51~55岁教职工121名,占总数的9.2%;55岁以上教职工89名,占总数的6.7%。教师队伍中45周岁及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63.61.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呈年轻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2、学历层次在逐步提高

在职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43.53%,其中硕士2名、 2

在读2名,占0.34%。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学历合格率、高层次学历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骨干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

州级学科带头人6名,学科带头人17名。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职务有174名,中级教师职务有582名,初级教师职务有345名。在职教师具有中高级职务人员占教师总数的50%,其中高级职务占14.6%。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职务结构比例较合理。

(三)校长、园长基本情况

1、校(园)长人数、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 我县教育局直管各级各类学校23所,其中公办16所,民办7所。公办学校教育局直接考核任命的校(园)长16人,具有本科学历的12人,占总校(园)长数的75%;专科学历的6人,占总校(园)长数的25%。16人校(园)长中36--45岁的7人,占总数的43.75%;46---55岁的9人,占总数的56.25%。在学历结构上,中高职各占8人。

2、校长的选任、考核、奖惩等情况。 为全面掌握校(园)长履职及办学绩效情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园)长队伍,进一步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局坚持以科学发展教育观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的,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 3

合,以过程考核为主。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进行考评。 对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工作完成情况的综合考核、常规教学和常规管理考核原则上每学年进行两次,行政、民主评议每年一次,实行百分制加分与扣分方式。考评领导小组将按分数对校(园)长排序。对优秀校(园)长按有关规定进行奖励,对不达标的校(园)长采取诫勉谈话,对考评位次后10%或工作失职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将视其情况进行调整工作或解聘。同时,将考评结果作为校(园)长交流、轮岗的依据。

(四)教师、校长均衡配置情况

1、教师补充情况。

在教师岗位补充方面,严格按照《云南省人事厅和云南省教育厅印发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岗位设臵结构比例指导标准试行的通知》(云人[2008]36号)和《XX瑶族自治县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意见》(河人劳[2009]12号)等文件要求中小学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比例大于90%、初中教师按照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比例大于88%的要求配备,目前,全县中小学教职工配备和岗位设臵要求均达到上述文件要求标准,同时符合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督导评估指标要求。

根据我县教师年龄结构,今后5年内将是教师退休的一个高峰时期,故及时补充新教师是缓解今后5年内制约我县 4

教育发展瓶颈的一大关键因素。经报上级政府部门批准,近2年共招聘?特岗?教师XX名,通过人事招考和特殊人才引进xxx名。

2、教师和校长的校际、城乡交流及帮扶情况。

优化教师队伍配臵,试行区域内教师交流制度,进一步推进城乡?结对帮扶?,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根据《XX县教育局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相关规定,凡是城区及其城郊学校教师,必须到相应乡村学校进行2年的教学交流,近2年来共有21人进行了教学轮岗交流。

在校长任职交流方面,我县采用区域内双向对口的做法,即‘城下乡,乡进城’,让城区和乡镇的中小学校长分别到对方学校任职交流,不少校长反映,这种尝试让他们受用终身。交流任职期间,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治薄?和培养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薄弱学校校长到较强学校?学强?,再次安排交流后又会到所到学校带领和培养一批思想优秀的新干部。近年来,我县交流校长、副校长共计9人。

(五)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育教学辅助人员的配置及需求情况

全县现有中小学有专任教师1190人中,有专业艺术类教师共计60人(音乐 美术),体育教师57人。其中,艺术类教师占教师比例为5%,20xx年全国平均水平为6.07%,对 5

比之下,距离全国平均水平和教育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县现有13所村完小和1所中学没有配备专业音乐教师,4所村完小没有配备专业美术教师,全县各学校体育教师已经配备齐全。

在信息技术教师配备方面,除村级校点没有配备专业教师外,村完小以上的学校均配备了专业信息技术教师,目前能够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所需。

在教育教学辅助人员配备方面,目前我县没人任何学校配备专业的理化生实验员和图书管理人员和电教化技术人员,这部分人员都从现有理化生和计算机专业教师中调配兼职管理,这无疑加重了教学负担;各中学、县机关幼儿园和各中心完小都配备一名校医务人员,村完小下一级学校均没有配备。

(六)借调、抽调到教育系统以外的教师情况

目前我县教师中抽调到教育系统以外的教师只有1人,该教师于20xx年10月被抽调到XX县政府办工作。

(七)特岗教师成长成才情况

特岗教师是国家为支援西部贫困山区和农村的教育事业的一大举措,深受贫困山区人民群众的欢迎。近四年我县招聘的所有特岗教师被安排在我县的初中、小学任教,大多数特岗教师能吃苦耐劳,工作认真,受到学生的爱戴,也得到学校的赏识。绝大部分人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和业务骨 6

干,一部分还成了学校的管理者。在留下来的xxx名特岗教师中,有2人被提报为中学副校长,11人成长为中学科室主任,4人成长为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4人成长为小学处室主任,2人被提报为村完小校长。

二、取得的成效

(一)教师队伍稳定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学科结构合理、数量足够、思想过硬、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确保XX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直来我县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以师为先,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打造一支安教、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

1、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通过筹资新建或利用闲臵资源改扩建教师周转房,2008—20xx年在全县各学校共建教师周转房240套,共12000平方米。2013—20xx年开始实施的教师周转宿舍建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18个419套,建筑总面积13965㎡。有效地解决了部分需求极为迫切、条件特别艰苦的农村教师住宿问题,使他们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

2、设立奖励机制。一是从设立了教师?园丁奖?,奖励高考、中考成绩优秀的教师。同时还设立?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表彰奖项,二是根据XX县教育局、人事 7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联合下发的《XX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及分配实施办法》(河教联发“2010”5号),全县中小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政策的实施;三是乡镇工作岗位补贴的实施,根据《XX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财政局关于实行乡镇工作岗位补贴实施意见请示的批复》(河政复“2014”178号),自20xx年1月1日起,全县在职在岗的乡镇中小学教师均得享受每月500元的乡镇岗位补贴。鼓励教职员工爱岗敬业,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细致入微的关怀。一是为教师创造晋升和评定职称的机会,20xx年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评审通过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有64人;二是解决夫妻教师分居问题,夫妻教师长期两地分居,是师资队伍建设中一大不稳定因素。20xx年为5对夫妻教师解决了两地分居问题。

4、创新培训机制。试行区域内教师交流制度,推进城乡?结对帮扶?、?国培训计划下乡?等培训方式,根据《蒙自教育局对XX县教育局帮扶协议》,20xx年3月9日至5月16日共派出9批老师211人到蒙自中小学校进行跟班学习,进行双向互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二)工资发放及相关福利和社保政策落实扎实。

8

我县近几年来加强是教师工作福利和社保政策的宣传

力度,把教师工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农村教师补助等待遇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全县教职工的工资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每月按时足额直达教师个人账户,不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教师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保险、养老保险缴纳部分、住房公积金财政补贴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如教师绩效工资、乡镇工作岗位津贴等其它政策性待遇全部按国家和省相关文件标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予以落实。

(三)中小学校(园)长队伍得到优化配置、激励机制体系健全

一是在校长选拔任用方面。在考察校长人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坚持大众测评和局党委会综合考核研究决定的方式选拔任用校长。一年来,从原副校长位臵上选拔新任校长11人,从后备干部队伍校长助理和其他处室主任位臵上选拔新任副校长8人,免除不合格校长2人。

二是建立完善中小学骨干校长激励机制。严格明确校长职责,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探索校长任期制,在所在学校任期满2届后流动到其他学校任职,不断传递新的管理思想,在所在学校不作为的校长定期调离更换,并逐步推开。

三是我县各学校校坚持与蒙自优质学校人才交流方面 9

采取?捆绑式?发展,要求全县各学校校长和教师实地到蒙自各优质对口学校考察和跟班学习,要求校长跟班时间为一个月,教师为2个周。到目前为止,共有15名中小学校长参与了对口跟班学习。

(四)构建了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

我县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是规划先行、措施到位;突出重点、注重条线、面向全体;各项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落实。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培养更有特色,一是形成了骨干教师队伍制度化的培养格局;二是形成了骨干教师有效性的培养模式。从而确保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性和发展性。

(五) 完善了教师队伍的导向机制。

全县师德建设从整体上基本实现了两个?转化?:师德知识转化为师德意识、抽象的师德观和师德规范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规范;形成了两大态势:一是师德建设普遍重视的态势;二是师德建设制度管理的态势。

三、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新的历史条件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还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1、教师流失严重。由于我县是一个集边境、民族、山区于一体的自治县,长期受战争、战备影响,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差,缺乏吸引力,目前仍存在教师流失现象,近三 10

年全县教师共流失50余人,究其原因有三:一是随着公务员考试的持续?增温?,许多教师对教师这个行业不满,导致我县有部份教师转行涌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从教育系统流向其他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自20xx年以来从教育系统流向其他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有28人。占近三年教师流失总数的56%;二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不同地区的教师之间、城市和农村教师之间的工资福利等各方面待遇产生较大差别,加上本县属于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国家对边境地区教师又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很难吸引和留住外来教师,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想尽办法调离边境,三年来,从本系统流向内地教育系统的有15人,占近三年来教师流失总数的30%。三是边境地区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低等情况,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辞职的主要原因。三年来,辞职的教师有7人,占近三年教师流失总数的14%。如果待遇又不如内地,很难确保边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2、艺术类教师数量和结构上存在短缺。艺术类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不高,是影响我县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设、制约艺术和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艺术教师总体数量短缺。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臵实验方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9%-11%,我县课程计划中艺术课程的比例与这个比例相比显然差距甚大。二是艺术教师结构性短 11

缺。除了数量不足,艺术教师分布极不平衡,基本上集中在县城和各乡镇中心小学,而在村级完小三门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兼职,兼职艺术教师的素质亟待提升。

3、特岗教师急切需要培训。特岗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山区基础教育的成败。由于这些教师都是八〇末九〇初出生的,缺失艰苦生活经验,再加上他们大多从内地考入我县,对边境山区学校简单、重复、孤独的教师生活很不适应,他们对山区教育的艰苦环境认识不足,思想准备不充分,许多特岗教师本身就不是师范院校毕业,对教师行业尚在摸着石头过河,特别是当做老师的新鲜感一过就容易想到当教师无前途而纷纷跳槽等。他们还有部分仅把学校看成是临时试验田,根本无法安心工作。故此州上对特岗教师的整体安排培训急切需要(20xx年我县部分已经安排到红河学院学习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帮助特岗教师深刻领会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提高特岗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让特岗教师真正融入我县教师的大家庭。

4、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从各教育段情况看,学前教育师资仍存在较大的缺口。从学科而言,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仍有较大需求。总体上,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存 12

在着?缺人?现象,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制约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5、学历层次、骨干教师数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县各教育段教师学历层次虽然达到了一定水平,但在距离州内其他县市差距还很大,尤其教育硕士人数还不多;在职教师中名教师、名校长数量还严重滞后,真正在州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教师也是屈指可数。

6、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程度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要重视和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要重视和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校长的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要重视和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新课程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要重视和加强教师的均衡化发展,致力于农村教师基本素质的有效提高。

13

 

第二篇:XX县经济社会发展暨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XX县经济社会发展暨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南离省会西安120公里,北距甘肃平凉160公里,为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全县辖13镇3社区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8万。

彬县历史悠久。彬县是后稷生地,公刘故里。早在3500年前,周祖公刘避桀居豳,定居农耕,教民稼穑。秦朝设为漆县,东汉设置新平郡,北魏改为白土县,西魏始设豳州,民国初年裁州设县。

彬县古迹荟萃。境内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建于唐代的大佛寺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主佛像阿弥陀佛高20米,是西北第一大佛,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紫薇山下的开元寺塔高达47.6米,钟灵毓秀,显示了宋代精湛高超的建筑艺术。五代后周卫王冯晖陵墓中出土的墓志铭、壁画、彩绘浮雕砖等文物,填补了我国五代史的考古空白。

彬县资源丰富。境内富藏煤炭、陶土、油母页岩、石英砂等10多种矿藏。其中煤炭储量32.4亿吨,具有原煤埋藏浅,煤层厚,煤质好,易开采,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等特点,是优质的动力用煤、气化用煤和环保型煤。目前,全县拥有煤炭企业8户,生产矿井11对,在建矿井3对,总设计生产能力3000万吨,是国家煤炭生产重点县。

彬县果业发达。彬县位于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带,盛产各种

1

名优水果,是“中国果品之乡”、“全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生产的红富士、秦冠苹果荣获“全国优质苹果金奖”和“中华名果”称号;核桃、柿子、大觐枣等干杂果久负盛名,畅销不衰。

彬县设施完善。彬县是关中“一轴一环三走廊”城市群上的重要节点,福银高速、312国道、306省道和建设中的西平铁路穿境而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全县城乡金融、保险、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程控电话全面普及,移动通信无缝隙覆盖,互联网连接全县城乡,发展环境十分优越。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强县富民”这一主题,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强农惠农、招商引资、城镇带动”四大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十一五”以来,地方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五年保持在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超过了30%。20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0.17亿元(人均GDP3722美元);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6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21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跃升,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20xx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综合监测评比中位居第九位,较20xx年晋升

2

了46个位次,在咸阳市率先跻身“陕西十强县”行列。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5亿元,同比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4亿元,同比增长3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17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23元,同比分别增长40%和35.8%。1-8月份,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3.6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7.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5%和115%。我县相继荣获2008-20xx年度全国县域经济最具成长性百县(市)、首届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县(市)、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县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省级卫生县城、信访工作三无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首家“双高双普”达标县等20多项省级荣誉称号。

(一)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围绕煤炭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煤化工业,先后建成了官牌工业广场、蒋家河煤矿、2×2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煤矿机械厂、大佛寺瓦斯发电厂、1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了180万吨煤制甲醇、30万吨GM甲醇改性汽柴油、小庄煤矿、雅店煤矿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形成了“原煤-洗煤-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矿机械”一体化的产业链条,走出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同时,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要求,建成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启动实施了煤炭、煤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以煤炭、电力、建材、煤化工、食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20xx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8户,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8户,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

3

(二)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狠抓果业生产、“一村一品”、劳务输出、村庄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农村群众增收致富。果业生产不断壮大。全县果园面积发展到50万亩,其中苹果32万亩,梨3万亩,柿子13万亩,核桃、觐枣各1万亩,年产各类果品50万吨左右,产值达9亿多元。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发展养殖专业村6个,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50个,礼品西瓜、畜禽养殖、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农副产品加工等初具规模。劳务经济迅速崛起。全县在外务工人员稳定在10万人(次)以上,年实现劳务收入达12亿元。新村庄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实施了143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工程,累计建成农民新居2.14万户,全县有三分之一的农民住上了新房子。

(三)旅游开发迅速崛起。坚持以旅游活三产,大力实施景区开发建设工程,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组建了豳风旅行社,开辟了五条旅游线路,实施了侍郎湖、公刘教稼苑两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程家川古民居恢复重建、大佛寺石窟外围环境保护、龟蛇山大峡谷漂流、林家堡民俗村建设等旅游开发工程,全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xx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00万元。同时,以旅游业为引领,大力发展商贸、餐饮、运输、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四)社会事业协调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实施

4

校舍改造、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城乡教育条件得到彻底改观。全县有6个镇(社区)达到省级教育强镇,10个镇(社区)达到市级教育强镇。彬县中学、范公中学建成省级标准化高中。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启动实施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工建设了中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完成了19所镇(社区)卫生院改建和247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程,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不断跟进。建成了县中心敬老院及救助管理站,率先在全省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覆盖城乡的保障体系日臻完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三、城镇建设工作情况

(一)加速推进城镇开发建设。先后聘请7名省内外知名专家担任我县城建顾问,相继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第二次修编、泾河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为我县城镇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20xx年以来,我县累计投资39亿元,实施了214项城市建设项目,县体育场、锦辉国际、公租房、限价商品房、集中供气二期、集中供热三期等项目启动实施,泾河南岸景观绿化带、紫薇山生态公园和泾河川道城区段南北“两山”直面绿化工程、职教中心新校区、中医医院新院区、新区中学、新区小学、人力资源与社保大厦等项目加速推进,开元广场、豳风苑、彬州大厦、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一期等一大批城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全县建成、在建和规划的高层建筑达到102幢,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

5

发展到8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了40.5%,一座极具发展魅力、极具发展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在“渭北高原”上迅速崛起。同时,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支持小城镇开发建设,先后启动实施了龙高、北极等11个镇(社区)农民进城住宅小区建设工程,相继建成了龙高仿古建筑镇和香庙徽派建筑镇,完成了15个镇(社区)街道排水和8个镇(社区)专业市场建设工程,小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二)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一是狠抓新村庄建设工程。累计投入21.61亿元,实施了143个重点村建设,建成农民新居13.62万间272.46万平方米。二是狠抓农村改厕工作。累计完成农村改厕35122座,其中:双瓮漏斗式厕所12750座,沼气式厕所10967座,水冲式厕所11405座。建成改厕示范村172个,改厕示范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城关镇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8.7%。三是狠抓农村环境整治。先后组织开展大型集中整治活动36次,累计动用大型机械1800余台(次),出动人力14万余人(次),清理“三堆”30175处,拆除果树房3595个、篱笆墙100307米、渗灌池4371个、违章建筑2869处,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三)全面推进农村城市化管理。一是定员定岗,成立工作机构。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县新农办、人社局、财政局、城管大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镇(社区)镇长(管委会主任)为成员,全面负责全县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各镇(社区)也分别成立了村镇管理工作机构,隶属各镇(社区)管理,

6

并配备了工作人员。同时,根据城镇建设发展现状,为全县12个镇、3个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及143个已建成的新村配备了320名环卫工人,环卫人员工资每人每月680元,并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二是配备环卫设施,提高农村保洁水平。为镇(社区)城管中队和城管办各配备了1辆工作用车、1辆洒水车和1辆垃圾转运车,为清扫保洁人员每人配备了1辆垃圾收集清运车。同时,按照镇(社区)街道每50米配备一个简易垃圾桶,新村街道每15户配备一个,其余各村每户配备一个的标准,统一配置了双轮活动式加盖垃圾收集桶。三是狠抓供水工程,提高城镇供水能力。组织实施了“甘露工程”、“以工代赈”等项目工程,建成水管站15个、水厂85个,改造农村供水管网730公里,年供水量达到120万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全县有235个行政村31万人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同时,建立健全了饮用水抽样监测制度,每万人拥有饮水卫生技术人员3人,农村饮用水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四是狠抓公路建设,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累计投资3.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14.4公里,并开通了通村班车,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交通体系。同时,全省农村环境保护现场会和全市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我们的经验得到了全面推广。

(四)狠抓新民重点示范镇建设。紧紧围绕打造“省级重点示范镇、渭北工业商贸重镇、彬县县域副中心”的发展定位,按照“优化提升建设理念、拓展完善服务功能、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思路,编制完成了《新民重点示范镇总体规划(2011—2020)》,

7

规划镇域总面积155平方公里,其中镇区总面积17平方公里。力争到20xx年底,镇区面积扩展到3.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

3.5万人;“十二五”末镇区面积扩展到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5万人,建成全省城乡统筹的示范镇、样板镇和标兵镇。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4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任务1.98亿元的71.7%。其中,商贸饮食综合市场建成投入使用,馨苑小区、钰龙苑商住楼、旧街区街景立面改造、农资建材市场等项目快速推进,镇敬老院、幼儿园、行政办公中心、教师公寓楼等项目开工建设。

尽管我县在城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市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相比,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强县富民”这一核心,坚持把城镇建设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抓手,按照建设“关中西北部明珠城市”和“咸阳北部中心城市”的定位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开发建设,全面加强城镇综合管理,不断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努力提升我县城市化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