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研总结报告

英汉语言文学系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从目前状况来看,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在自闲、忧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及至以后的工作带来的麻烦。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调研对象:英汉语言文学系10级全体学生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

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和心理素质,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我院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的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我院团委决定对我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专题调研。此问卷针对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统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前出现的校园大学生心理健康...  

三、调查结果分析

这次调查,我们系由各班心理委员、班长、团支书分别在各班进行心理调查,情况可观,本系有三个专科班和四个本科班共七个班组成。各班调查的问题各不相同,针对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如商务英语一班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恋爱现象和对天翼手机使用的看法,商务英语二班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的调查应用英语班对大学生心理情绪的分析本科班则分析到了学生在情绪稳定度、情绪控制度、学习动力、性格测试、时间管理、人际关系和恋爱观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如下是具体情况:

1、处理情感问题并不理性

在被调查学生中有41。2%的学生因为是对恋爱的好奇和一时的冲动才与另一半恋爱。当他们处于热恋时更是丝毫没想过爱情赋予一个人的责任。而在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有近30%的学生感到束手无策,还有。8。1%的学生会感到悲伤至极,从而走向极端。

2、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述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心理疾病。

据我们调查,占到38。1%的学生承认自己不懂与别人沟通和交往。甚至有个别有自闲倾向。只有20。2%的学生认为自己善于交际,并相信自己的交际能力会给自己带来很大帮助。而在本次调查中,交际问题成为了诱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首要问题。

3、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我们调查发现,有78%的学生认为上网就是玩游戏、聊天、看电影,18%左右的学生是游戏加学习,而只有4%的同学是用来查资料,学习。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

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在我们班就有很多人不学习,天天上网,期末考试挂课好几门,有的甚至是全挂。网络对有些人是有帮助的,但也会给不自觉的人带来灾难。

4、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60%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压力,约3%的人认为自己只有在生活上有压力, 而只有11%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没有压力,能正常生活。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他们中有些人虚荣心太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

在另一份调查表中,我们针对学生在情绪稳定度、情绪控制度、学习动力、性格测试、时间管理、人际关系和恋爱观进行调查。发现了很多问题,每项同学们总有25%左右的人出现情绪稳定性不强、控制度弱、无时间观念的一面。

5、就业压力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有59%的学生已经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只有19%的学生没有就业的压力,22%的学生没想过。由于近几年来,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两年前的刘海洋残害黑熊事件人们尚记忆犹新,前不久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再次敲响警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面临新问题。  如今,在快节奏、高竞争和高压力的环境下,心理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正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父母关系不睦、单亲家庭、家庭成员有不良嗜好是常见的不良影响因素,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情感表达上,一是过度溺爱,事事替孩子想好,这时父母们以为是爱孩子,却没考虑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成长中适当遭受挫折和困难、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二是漠视,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对他们成长中的问题置之不理,使孩子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解决问题或得到情感满足,又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受外界不良影响出现问题。   
  其次是不良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如“万人竞过独木桥”的升学现状,造成不少家长和教师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降低其他方面的要求,使孩子学习压力极大。独生子女的增多,也使孩子们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素质。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青少年不知不觉增强了对金钱和情爱的关注等等。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这是大四女生小t在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小t当年以省前几名的身份进入如今的这所高校,在学校也担任过学生会、各种社团的干部,颇具领袖气质。她认为自己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但是在很多次的面试当中,她的超常的自信却并没有带给她好运。许多单位都在她的比较高的姿态面前撤退了。

6、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据我们调查,大学生刚进大学时只有16%的学生在生活上、生活上能自主,管理好自己;竟有71%的学生跟不上大学的节奏,13%说不清楚。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 
  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所以,应该特别注重对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失衡期,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

7、情感困惑和危机 
  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的性困惑问题,男生因对遗精产生误解而紧张,对手淫认识有偏差而产生犯罪感;女生在月经前后精神紧张,在性意识与自我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产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起来,特别是大1新生来说,他们刚刚进入校园不久,对大学生活是充满瞳景的,我们必须让他们尽量减少心理健康问题,做一个思想纯正,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六、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工作无时不刻地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所以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摸索探讨,逐步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提高和完善解决学生心理的手段和方法。辅导员、班主任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机,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道德动机,把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辅导员、班主任还要积极主动地协调和理顺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宽容有度、严于律己。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使学生明确生活目的,端正生活态度,排除情绪困扰,克服意志缺陷,培养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纠正认知偏差,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心理成长环境

  首先要净化校园社区环境,倡导校园文明风气,提倡健康娱乐生活。中专院校应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娱乐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加强校报、校刊、校广播电视、板报等建设,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高职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其次要改变办学理念,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心理完善和健康成长。要树立育人的观念,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走出过去重智轻德,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的误区。最后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发挥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家长在培养孩子心理素质方面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观念,规范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围,在强化挫折教育的同时,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三)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

  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一旦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或者心理危机事件,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渠道,而不是采取一些有害的消极处理方式。为此笔者提出应该在高职院校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及时甄别、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采取主动跟踪服务的方式,把学生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高职院校要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制度,开设心理热线和心理咨询信箱等,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一个倾吐的场所和机会,使他们的心理困惑和压力通过适当的途径与手段宣泄出来,避免他们因心理失衡作出于己无利、于社会有害的行为。

           

 

第二篇:调查患者心理感想总结

调查患者心理感想总结

这一次的心理实习课采访实践活动,我们小组是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诊断课见习结束之后在住院部肾内科进行的。在向病房的患者及家属表明来意之后,4名患者及家属都同意接受本次问卷调查。

采访的4名患者(或家属),表示看病价格太贵(4人),未与医护人员发生过冲突(3人),感觉部分医护人员态度较冷漠(4人),对医生日常工作有一定了解(2人),住院期间,有无医务人员暗示或索要钱财、红包(4人都表示从未有过),在媒体上看到批评医院、医生或护士的时候的看法(4人都表示很复杂,不好说),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或亲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2人表示非常希望,1人表示希望,1人表示不希望)。

通过这一次心理实验课的调查活动,从患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使我对患者的想法有了更深一步了解。

患者来医院看病的唯一诉求就是能把病治好,但是排了很久的队,看了几分钟的病,昂贵的医药费,加上个别医生三言两语的解释和医护人员的冷漠态度,这些就促使了医患关系越来越不和谐。

患多医少,患者总是希望医生能耐心的解答他们的问题,医者父母心患者从内心是这样认识的,望闻问切嘘寒问暖妙手回春这是作为医生最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但对于当下的医疗体系和环境,情况的改善还需时日。

医生与患者应是一对亲密的合作伙伴,他们共同面对的是疾病这一敌人。医患之间不能良好沟通,就无法发现善于伪装的疾病真相。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同理,患者也不能凌驾于医生之上,不能提出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更不能依权仗势,去歧视、打击、侮辱医务人员。

医患之间的真诚沟通最重要。一些医院的医患关系之所以越来越紧张,大多是因为双方习惯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双方的体谅和沟通不足。都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不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体验就医,去排队候诊、领单化验、交钱领药等,往往能看到更多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让病人坐在医生旁边,看看医生怎样的高度紧张,体验一下有时连听电话、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的感受,就会消除许多不必要的误解。

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就要健全医疗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建立第三方鉴定与协调机制,逐步建立医疗纠纷责任险,实现医患关系良性互动。无论是医疗卫生部门,还是病人或社会各界,都应当相互协作、相互理解,使之形成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