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涵首件工程总结

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第七-2分部

(K125+600-K145+207.205)

盖板通道

首件施工总结

施工单位:湖南省通和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广西桂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总包单位: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

盖板通道首件工程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根据规范的要求,涵洞在大面积施工以前,应先施工首件工程。只有在首件制满足规范及相关要求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大规模的涵洞施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K134+065盖板通道作为首件工程,涵洞轴线与路中线夹角为90度,涵长31米,进出水口结构形式为八字墙。基础为C25钢筋混凝土,墙身为C20混凝土,台帽为C30混凝土,盖板为C30钢筋混凝土,基底换填2.3m片石、0.3m碎石。

二、机构组织及人员

1、     设备及人员投入情况

主要机械设备及人员配置表

三、施工工艺

1、涵洞首件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

 

钢筋混凝土盖板通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2、现场施工

2.1 涵洞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两边坡按1:0.5取值,基础开挖底宽为涵洞混凝土基础宽度两边各加0.5m施工作业空间。 基础开挖到离基底约有5~10cm时,则采用人工修整。确保不扰动基底地质层。挖至设计标高,人工修整完后,对基底轴线、高程、平面尺寸进行自检,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做好施工记录,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

2.2 涵洞基础换填施工

基础换填采用片石及级配碎石换填,片石换填厚度为2.3m,碎石换填厚度为0.3m。换填前对地基做承载力试验,地基承载力低于0.2MPa进行换填。换填施工时,应对换填片石码彻平整密实,级配碎石做分层压实,保证压实度。

2.3钢筋制作安装

2.3.1基础及盖板施工所用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钢筋品质试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钢筋按不同品种、不同规格分批存放,钢筋存放时须设标识牌,标明材料来源,是否自检(包括见证),自检时间,申报情况,拟使用部位以及材料产地、规格、数量。

2.3.2钢筋进场时,本部试验人员和现场监理共同对钢筋按规范要求和频率抽取钢筋样品,进行力学试验,并同时应进行见证试验。钢筋试样的力学性能达到规范要求时,方可使用,否则应清除出场,严禁使用。

2.3.3钢筋加工在钢筋棚进行加工成型后运输至现场安装,加工成型的材料按有关规定要求摆放、保护。钢筋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2.3.4钢筋绑扎时,现场需有控制设备,保证钢筋绑扎间距符合规范要求。

2.4模板制作安装工艺

2.4.1盖板通道模板采用标准钢模板,为了防止模板受到混凝土内应力的影响而变形,保证涵洞基础的线形与美观,在模板纵向每50cm加竖向架管一根,在上中下各加一条横向架管。两侧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对拉,并用顶托支撑。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外面支撑可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支撑。模板内涂刷脱模剂并安装严密,严禁使用废机油。 

2.4.2模板接缝采用双面胶塞填密实,并用腻子刮平,在模板安装前要把模板表面的附着物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

2.4.3调整好模板后,重新进行中线和尺寸复核。自检和报验通过后方可浇筑砼。

2.5涵洞基础混凝土浇筑:

2.5.0基础砼浇筑前进行钢筋安装绑扎,钢筋安装好自检后报验监理工程师验收。

2.5.1 混凝土施工前认真检查拌合设备并将模板内积水及杂物清理干净。

2.5.2基础采用C25砼现浇而成。砼采用集中拌和,搅拌车运输到浇筑现场时,检查其坍落度、流动性、和易性达到指标后,方可入模浇筑。               

    2.5.3混凝土振捣时快插慢拔,振捣棒插入深度距底模5cm,插入间隔距离小于振捣棒作用半径,不得漏振和重捣。振捣时间不能过长,当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时,即可缓慢抽出振捣棒,抽出速度不能过快,否则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空洞。

2.5.4涵洞混凝土浇筑工程中,按照试验检测频率,制作砼试压件。

2.6八字墙、八字墙基础、涵口铺砌

2.6.1、片石的材质、规格必须经检验合格后使用。

2.6.2、拌制砂浆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拌制砂浆时严格按照下发的配合比进行计量和拌制且必须使用砂浆搅拌机进行拌制。

2.6.3、片石砌筑用座浆法施工,砂浆要饱满,石块间缝隙用小石块填充,砂浆要捣固密实,砌体无空洞,各石块间犬牙交错,互相压缝衔接成一个整体,无通缝,无瞎缝。座浆法一般分层砌筑,每分层的高度宜在0.3-0.5m之间。

2.6.4、砌体勾缝采用凹缝,勾缝砂浆强度采用M10水泥砂浆

2.6.5、砌体勾缝嵌入砌缝内20mm深。缝槽深度不足时,凿够深度后再勾缝,光用砂浆将灰缝补满刮平,再用小灰抿压实即可。为了避免灰缝产生飞边而出现开裂现象,灰缝面不得超过砌石面。勾缝砂浆采用经筛分的细砂拌制,表面采用小型灰刀压光。

2.6.6、浆砌砌体在砂浆初凝后洒水覆盖养生7~14天。养生期间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

2.6.7、八字墙施工放线时,应注意各施工放样的水平角度、墙体倾斜度、标高等。

四、质量控制

1、培训交底及验收控制

(1)项目部应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意识、质量目标、控制标准等进行培训交底。

(2)材料、设备质量的预控

a、凡涉及安全功能方面的有关产品,应有项目经理部质量工程师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复验,并按照相关程序报监理批准认可。

b、对本工程使用的各类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产品和设备器具,要按照规定标准进行采购,现场验收和检验,并按照相关程序报监理批准认可。

c、未经检验或经检验后确定为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工程设备等,不得投入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并对去向留下相应的记录。

2、过程质量控制

(1)、项目部负责工序质量控制。各工序必须按照《专用技术条款》规定质量标准、技术规范、操作工艺标准、质量目标进行控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按照规定制定工序检验制度,组织现场交验。

(2)、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或者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的工程必须先做试验段工程,试验段工程经总承包项目部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管理部、监理、业主、设计等单位参加检验,签字后方可全面实施,全面实施的标准不得低于样板质量标准。

(3)未按规定进行质量检查验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3、过程质量检查

(1)、项目部应及时对施工作业面和已完成工序进行实地检查,确保每道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及时收集已完工工序的有关工程资料(包含各种检查验证记录、施工图片、影像资料等),审查后进行阶段性归档。

(2)、项目部应对首个检验批进行旁站,确定、调整检验批施工方案(法)和质量标准。并对所有检验批进行全面检查。

五、施工记录情况

做到施工记录及时、准确、齐全。施工中详细做了沉降观测记录,包括沟位放样等数据,基地承载力数据,为首件工程总结提供原始数据。

六、进度计划

K134+065涵洞实际施工日期从20##年4月16日开工基坑开挖,20##年8月27日完成整体施工。

为确保按期保质完成,项目部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科学组织。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充分合理,保证有节有度。

七、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

1.设立专职安全员并建立24小时旁站制度,及时纠正和消除施工中出现的不安全苗头。
  2.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考核。
  3.工地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项宣传栏。
  4.各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或非本机操作人员不得上机操作。
  5.场内的电路布置要规范化,不得私搭乱接,电器开关设在防雨防晒的电器箱柜内,距离地面不小于1.5m。电工要每天例行检查。

 6.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道路通畅,场地平整,材料堆放整齐。

  7.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8.在机械化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噪音、废气、废水及尘埃等的污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运转中尘埃过大时要及时洒水。
  9.清理施工机械、设备及机械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与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倾泻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

                                                                   

八、首件工程施工技术总结

首件涵洞施工前,我项目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取土场进行地质、水文、地形、取土场至施工现场的便道等进行了察勘。

对涵洞施工前的原材料(碎石、砂、水泥、钢筋、砂砾石等)进行送检,并达到设计要求。

测量队依据设计图和现场标高计算出涵洞中、边桩坐标,使用全站仪逐点放样,边桩撒灰线,对该段进行了平面位置和标高的测量,并按检验标准进行了检验。

对参加涵洞施工作业的人员,从设计图、施工技术要求进行了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掌握施工要点,关键工序及衔接,检测项目及技术指标,做到人人心中有数,杜绝违反施工规范的现象发生。

九、首件工程结论

1、通过K134+065首件盖板通道的施工,总结了机械设备与施工人员的合理配置;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设计配合比的调整,得出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配合比;钢筋制安、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各工序之间的合理衔接。

2、总结出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控制措施。

3、首件涵洞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总体质量控制优良。

4、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施工安全,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到每一个工人,现场施工中各项安全标示标牌立于施工区域醒目位置,整个施工工程中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5、K134+065首件盖板通道施工是卓有成效的,对我工区其它涵洞的施工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6、K134+065首件盖板通道符合质量评定标准、满足特殊要求、是一个合格的工程。

十、首件工程的推广和运用

经过对涵洞首件工程K134+065盖板通道的施工从中发现很多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并加以注意,避免以后施工中出现同样错误。同时我部对施工人员组织了多次培训,进行技术交底,保证以后的涵洞施工能快速无事故出现。

在首件工程涵洞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首件工程施工方案的要求。吸取施工中的经验、教训及时调整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人、机、料和施工工艺等,通过上述措施避免了质量通病的出现。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稳定、成熟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本成果可以指导大面涵洞的施工,我们将把此首件工程成果推广和应用在以后的施工中。

 

第二篇:盖板涵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优质,避免盲目施工,确定标准的施工工艺和合理的施工组织,确保土建工程的盖板涵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选定K25+755.703/Z4K25+759盖板涵作为首件开工工程。

一、首件工程概况

K25+755.703/Z4K25+759涵长66.78m,盖板涵为1-4*4,斜角度135°,进口采用联井、出口采用八字墙,进口涵顶填土高度0.5m、出口为1.92m,地基承载力210MPa,涵底纵坡以左高右低为正。

二、人工、材料、机械设备到位情况

为确保该分项工程一次创优,完成了导线网、水准点的施工复测、加密,施工用砂砾、片石、钢筋、模板、等材料分期运至施工现场,分别堆放并码放整齐;机具进入现场,施工机具安装就位并进行调试,以确保在施工时机具能够正常运转,施工管理人员已全部到位,主要设备、人员情况如下:

根据工程量及工期要求,各工种及人数安排见下表

现场主要管理人员名单

项目经理:吴剑飞   

总    工:王金泽            分管副经理:钟  强

质 检 员:俞裕琪            质检工程师:陈宜富

测    量:周建国   廖仕才

试    验:任  平    

安    全:寇先文  

四、盖板涵施工

1、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基础开挖——基础施工——台身施工——盖板现浇——八字墙、联井浇注——涵背回填——附属工程

2、施工准备

⑴ 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提供的要求,搭设临时设施,组织机具设备人员进场。

⑵ 采购材料并组织进场,并送试验室试验。

⑶ 认真熟悉图纸、施工规范,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及交底,并进行质量安全教育。

⑷ 测量放线:测量人员及监理工程师对涵洞进行定位放线,并将控制桩引至路边加以保护。在通道附近补充两个水准点,以备施工时使用。所测控制桩均应稳固可靠,一直保留到工程结束。

3、基坑开挖及基地处理

根据测量班放样出的涵洞中线桩、涵洞基础大小、现场地质情况和放坡要求及基坑底的工作宽度(每边至少放宽50cm),确定基础开挖位置,用石灰撒出开挖边线,现场测量原地面标高,计算出基坑下挖深度,并在开挖边线旁打好标高控制桩。涵洞基础采用机械开挖,如有石方,则采用松动爆破开挖,开挖时严格按设计的尺寸进行,严禁超深开挖再用虚土回填。在基坑开挖的同时,应将涵端口进出口基坑一起挖好。

开挖设计标高上预留10~20cm,应停止机械开挖,改由人工清底、平整,使其达到设计高程。遇有地下水,应在四周加设排水沟及集水井,及时进行抽水,防止基底被水浸泡。

基坑开挖到达设计标高后,原状情况下,先检测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对基底进行夯实。

当地基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加固或换填等措施。

4、基础施工

基坑检查合格后,先在基底用砂浆进行封底找平(若基底为岩石可不封底),再在砂浆底面上用全站仪放样出涵洞轴线,用墨线弹出立模边线和每个沉降缝位置。模板除锈后进行刷油处理,以利于脱模。模板后加设钢管支撑,支撑应结实牢固,保证浇筑砼时模板不变形不跑模。测量模板顶标高,确定混凝土顶面位置并在模板做好明显的标记。混凝土由拌合站搅拌,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到施工现场,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

片石混凝土浇筑应注意片石的掺入量不得大于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25%,并保证片石分开摆放,严禁将片石堆放在一处,导致片石间间距大小,片石与模板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5cm。为保证片石混凝土的强度,掺入的片石厚度不应小于15cm,片石强度不低于30MPa,片石表面干净,无泥土,最好选用棱角较多的片石,严禁采用强风化石或表面光滑、无棱角的卵石。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施工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混凝土是否由板缝及钢模底流出,并及时调整模板封堵缝隙。

片石砼基础浇筑,宜在基础顶面与台身交界处呈狗牙状设置一排片石,片石埋入基础三分之二左右。外露三分之一左右,以加大台身与基础之间的摩擦力,其增强其整体性。

5、台身施工

基础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台身立模。台身模板采用钢模板,钢模单块面积应不小于1m2,立模前应对钢模进行除锈,用打磨机打磨,再在钢模上满涂脱模剂,立模时用吊车起吊,人工配合移动调整钢模位置,使接头拼合平整严密,无漏浆缝隙,并严禁出现错台,以保证拆模后台身混凝土表面平整美观。模板接头用螺栓连接固定,四周采用钢管及方木组合支撑,顶部用对拉筋加固,内部加部分PVC管穿对拉筋固定模板,防止浇注混凝土时胀模。模内应干净无杂物,立模后必须对板缝、对拉筋、支撑进行检查,确认模板安装准确牢固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涵洞台身采用为C20片石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搅拌,从拌合站用混凝土专用泵车运至工地,混凝土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时间和入模后的振动时间,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注意振动器不能碰撞模板,振动时间和次数依照混凝土密实来调整,密实的混凝土标准为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气泡上升,表面泛浆。混凝土浇注时,须注意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米,以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高度超过2米时,应用串筒或溜槽等设施下落,根据现场地形情况,运用溜槽。

片石混凝土浇筑应注意片石的掺入量不得大于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25%,并保证片石分开摆放,严禁将片石堆放在一处,导致片石间间距大小,片石与模板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5cm。为保证片石混凝土的强度,掺入的片石厚度不应小于15cm,片石强度不低于30MPa,片石表面干净,无泥土,最好选用棱角较多的片石,严禁采用强风化石或表面光滑、无棱角的卵石。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施工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混凝土是否由板缝及钢模底流出,并及时调整模板封堵缝隙。

浇筑过程中,由专职试验员在工地当场制作足够数量的混凝土试件,并及时拆模送标养室养生。混凝土灌筑完成初凝后用草袋覆盖并洒水养生,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模。

6、台帽模板安装  拼装模板,涂刷脱模剂,清除模板内的杂物,钢筋的制作与安装必须按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钢筋焊接和绑扎质量。台帽采用C25砼浇筑,浇筑时应严格控制模板变形,准确控制外形尺寸,并派专人在四周观察,防止跑浆,暴模,以保持线形顺适。

7、盖板施工

(1)立模

支架钢管组成,沿涵洞轴线布置横向钢管架,纵向可根据涵洞沉降缝的长度调整间距。钢管顶部铺设方木,方木上摆放钢模作为盖板底模。模板加固后进行模板刷油处理,以保证脱模方便。模板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盖板钢筋绑扎。

(2)钢筋加工及绑扎

1)钢筋加工应在钢筋加工棚中统一进行。加工完的成品由运输车运到工地。

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必要厚度,钢筋与钢模间采用M40的砂浆垫块,垫块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应互相错开,分散布置。

3)钢筋应绑扎结实,在钢筋交叉点处,应用直径0.7—2mm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分布)交错扎结,并使钢筋相互靠紧。

4)钢筋绑扎就位后,仔细检查,并作记录,如有差错,立即纠正。

5)钢筋加工、安装绑扎控制在容许偏差之内,见下表。

钢筋加工及安装允许偏差

(3)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罐车运输。振动棒在每一个位置上的作用时间以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出现气泡为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加强混凝土养生,保持新浇混凝土表面湿润,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薄膜内保持有凝结水,并经常检查。

7、洞口施工

洞身完成后,进行涵洞洞口施工,洞口及护底均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浆砌片石的施工方法为挤浆法施工。

8、沉降缝

基础部分的沉降缝可以在施工时嵌入沥青木板。涵身部分沉降缝在施工时用硬塑料板预留缝隙,混凝土浇筑后拆出,均采用沥青麻絮处理,必须塞满填实。

9、防水层

与填土接触的部分涂刷沥青,每层厚1~1.5mm,两层间采用油毛毡一层。

10、涵洞回填

涵洞施工完成后,当涵洞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对称分层回填。填土范围为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

回填前应先用红油漆画出分层填筑线,而后按填筑线分层碾压,以确保墙体稳定。每层松铺厚度必须≤15cm,最大粒径必须≤5cm,压实度必须≥95%。回填的渗水料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也可从候选种类中选取回填材料,回填石料强度必须大于30Mpa,使用机械压实并保证涵洞及通道完好无损。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使用机械夯实;拐角局部无法机夯时,采用人工夯实。

当涵洞回填至涵洞顶部50cm以上才允许使用压路机压实。涵洞顶部50cm以上的土方依照路基土方施工的方法及程序进行。

台背填土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密实度,应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在完成规定的碾压遍数后,进行随意抽点检查,检查频率为每50m2检验1点,不足50m2时至少检验1点,每点都应合格。填土压实度标准为: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5%,压实度检测可采用灌砂法,若检查不合格,应再碾压数遍,直到合格为止。检查合格后,才能回填下一层。

5.2.5、相关技术指标

涵洞总体实测项目

 涵台实测项目

盖板制作实测项目

六、首件工程中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七、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

1.设立专职安全员并建立24小时旁站制度,及时纠正和消除施工中出现的不安全苗头。
  2.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考核。
  3.工地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项宣传栏。
  4.各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或非本机操作人员不得上机操作。
  5.场内的电路布置要规范化,不得私搭乱接,电器开关设在防雨防晒的电器箱柜内,距离地面不小于1.5m。电工要每天例行检查。

 6.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道路通畅,场地平整,材料堆放整齐。

  7.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8.在机械化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噪音、废气、废水及尘埃等的污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运转中尘埃过大时要及时洒水。
   9.清理施工机械、设备及机械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与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倾泻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

八、施工中技术的运用

1、钢筋制作安装工艺

(1)、加工成型的钢筋分类堆放整齐,搬运时轻拿轻放,避免扭曲变形。

(2)、焊接和绑扎时应先按纵向钢筋,然后绑扎水平筋,最后绑扎箍筋,内外钢筋网体之间的拉筋。钢筋安装时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交叉点绑扎时绑扎方向成梅花型布置,箍筋与主筋相垂直,主筋间距偏差不大于5mm,箍筋间距偏差不大于10mm。

(3)、钢筋绑扎完成后,经质检员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模板制作安装工艺

(1)、为了防止模板受到混凝土内应力的影响而变形,保证涵洞基础的线形与美观,在模板纵向每50cm加竖向肋骨一根,在上中下各加一条横向肋骨。两侧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对拉,并用顶托支撑。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外面支撑可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支撑。模板内涂刷脱模剂并安装严密,严禁使用废机油。 

(2)、模板接缝采用玻璃胶条塞填密实,并用腻子刮平,在模板安装前要把模板表面的附着物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

(3)、安装好模板后,重新进行中线和尺寸复核。自检和报验通过后浇筑砼。

3、混凝土浇筑工艺

(1)、混凝土施工前认真检查拌合设备并将模板内积水及杂物清理干净。

(2)、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砼振捣应充分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现象为止。

(3)、每次砼浇注完毕后,用抹子将顶面抹平拍平压光,防止顶面松散。

(4)、砼初凝后,用土工布覆盖,并将其洒水湿润,保持养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九、首件工程技术总结

1、首件涵洞施工前,我项目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取土场进行地质、水文、地形、取土场至施工现场的便道等进行了踏勘。

2、对涵洞施工前的原材料(碎石、砂、水泥、钢筋、砂砾石等)进行送检,并达到要求。

3、对现场搅拌站各项功能进行调试,使其达到施工使用的要求。

4、测量队依据设计图和现场标高计算出涵洞中、边桩坐标,使用全站仪逐点放样,边桩撒灰线,对该段进行了平面位置和标高的测量,并按检验标准进行了检验。

5、对参加涵洞施工作业的人员,从设计图、施工技术要求进行了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掌握施工要点,关键工序及衔接,检测项目及技术指标,做到人人心中有数,杜绝违反施工规范的现象发生。

十、首件工程结论

1、通过K3+380首件涵洞的施工,总结了机械设备与施工人员的合理配置;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设计配合比的调整,得出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配合比;钢筋制安、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各工序之间的合理衔接。

2、总结出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控制措施。

3、首件涵洞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总体质量控制优良。

4、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施工安全,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到每一个工人,现场施工中各项安全标示标牌立于施工区域醒目位置,整个施工工程中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5、K3+380首件涵洞的施工,对我施工处其它涵洞的施工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6、K3+380涵洞通过对钢筋加工、混凝土指标的检测,其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的各项规定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要求。符合质量评定标准、满足要求、是一个合格的工程。

十一、首件工程的推广和运用

通过对涵洞首件工程K3+380的施工,从中发现很多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并加以注意,避免以后施工中出现同样错误。同时我施工处对施工人员组织培训,进行技术交底,保证以后的涵洞施工能快速无事故出现。

在首件工程涵洞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首件工程施工方案的要求。吸取施工中的经验、教训及时调整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人、机、料和施工工艺等,通过上述措施避免了质量通病的出现。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稳定、成熟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本成果可以指导全线涵洞的施工,我们将把此首件工程成果推广和应用在以后的施工中。在后续施工中我们将发扬首件工程中的优点,继续改进或优化工艺方案,杜绝首件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发生,优质、安全的完成我标段所有的盖板涵施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