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对应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是(   )

A.(2,-11)          B.(-2,7)        C.(2,11)        D. (2,-3)

2. 把抛物线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   )

A.     B.    C.    D.

3.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

4.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a,b同号;②当时,函数值相等;③④当时, 的值只能取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 3个           D. 4个

5.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1,-3.2)及部分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是(   )

A.-1.3          B.-2.3         C.-0.3         D.-3.3 

6.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方程的正根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3 个

8.已知抛物线过点A(2,0),B(-1,0),与轴交于点C,且OC=2.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9.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则_______。

10.已知抛物线y=-2(x+3)²+5,如果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1.一个函数具有下列性质:①图象过点(-1,2),②当<0时,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满足上述两条性质的函数的解析式是               (只写一个即可)。

12.抛物线的顶点为C,已知直线过点C,则这条直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13.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由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则b=           ,c=        

14.如图,一桥拱呈抛物线状,桥的最大高度是16米,跨度是40米,在线段AB上离中心M处5米的地方,桥的高度是      (π取3.14).    

三、解答题:

15.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图象经过(1,-6),且与轴的交点为(0,).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x为何值时,这个函数的函数值为0?

(3)当x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这个函数的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16.某种爆竹点燃后,其上升高度h(米)和时间t(秒)符合关系式 (0<t≤2),其中重力加速度g以10米/秒2计算.这种爆竹点燃后以v0=20米/秒的初速度上升,

(1)这种爆竹在地面上点燃后,经过多少时间离地15米?

(2)在爆竹点燃后的1.5秒至1.8秒这段时间内,判断爆竹是上升,或是下降,并说明理由.

17.如图,抛物线经过直线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A、B,此抛物线与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抛物线顶点为D.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求使5 :4的点P的坐标。

18. 红星建材店为某工厂代销一种建筑材料(这里的代销是指厂家先免费提供货源,待货物售出后再进行结算,未售出的由厂家负责处理).当每吨售价为260元时,月销售量为45吨.该建材店为提高经营利润,准备采取降价的方式进行促销.经市场调查发现:当每吨售价每下降10元时,月销售量就会增加7. 5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每售出一吨建筑材料共需支付厂家及其它费用100元.设每吨材料售价为x(元),该经销店的月利润为y(元).

(1)当每吨售价是240元时,计算此时的月销售量;

(2)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x的取值范围);

(3)该建材店要获得最大月利润,售价应定为每吨多少元?

(4)小静说:“当月利润最大时,月销售额也最大.”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

练习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B   5.D   6.B   7.C   8.C  

二、填空题、

 9.  10.<-3  11.如等(答案不唯一)                         12.1    13.-8  7   14.15

三、解答题

15.(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由题意可得

解得   所以

(2)或-5   (2)

16.(1)由已知得,,解得时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当爆竹点燃后1秒离地15米.(2)由题意得,,可知顶点的横坐标,又抛物线开口向下,所以在爆竹点燃后的1.5秒至108秒这段时间内,爆竹在上升.

17.(1)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A(3,0),B(0,-3).则解得

所以此抛物线解析式为.(2)抛物线的顶点D(1,-4),与轴的另一个交点C(-1,0).设P,则.化简得

>0时,  ∴P(4,5)或P(-2,5)

<0时,,此方程无解.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为(4,5)或(-2,5).

18.(1)=60(吨).(2),化简得: .(3)

红星经销店要获得最大月利润,材料的售价应定为每吨210元.

(4)我认为,小静说的不对.  理由:方法一:当月利润最大时,x为210元,而对于月销售额来说,

 当x为160元时,月销售额W最大.∴当x为210元时,月销售额W不是最大.∴小静说的不对.

方法二:当月利润最大时,x为210元,此时,月销售额为17325元; 而当x为200元时,月销售额为18000元.∵17325<18000, ∴当月利润最大时,月销售额W不是最大.∴小静说的不对.

 

第二篇:函数心得总结

=COUNTIF(N3:P3,"=A")&"A"&COUNTIF(N3:P3,"=B")&"B"&COUNTIF(N3:P3,"=C")&"C"&COUNTIF(N3:P3,"=D")&"D"

判断等级里面各级的人数有多少,并且合并在一起。

=CONCATENATE(M57,"班",N57,"号")这个也是个合并的函数,结果6班52号

=COUNTIF(N3:P3,"=A")在N3到P3的这些单元格中,=A的单元格有多少,属于条件求和函数。期中的“=A”的“=”号,可以不用输入,也可输入对结果没有影响。

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COUNTIF(C2:C351,"男") ——求C2到C351区域(共350人)男性人数; 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11、标准差: =STDEV(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人)的成绩波动情况(数值越小,说明该班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反之,说明该班存在两极分化);

12、条件求和: =SUMIF(B2:B56,"男",K2:K56) ——假设B列存放学生的性别,K列存放学生的分数,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该班男生的成绩之和;

13、多条件求和: {=SUM(IF(C3:C322="男",IF(G3:G322=1,1,0)))} ——假设C列(C3:C322区域)存放学生的性别,G列(G3:G322区域)存放学生所在班级代码(1、2、3、4、

5),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一班的男生人数;这是一个数组函数,输完后要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不能手工输入,只能用组合键产生。 五、巧用函数组合进行多条件的计数统计

例:第一行为表头,A列是“姓名”,B列是“班级”,C列是“语文成绩”,D列是“录取结果”,现在要统计“班级”为“二”,“语文成绩”大于等于104,“录取结果”为“重本”的人数。统计结果存放在本工作表的其他列。

公式如下:

=SUM(IF((B2:B9999="二")*(C2:C9999>=104)*(D2:D9999="重本"),1,0))

输入完公式后按Ctrl+Shift+Enter键,让它自动加上数组公式符号"{}"。

14、根据出生日期自动计算周岁:=TRUNC((DAYS360(D3,NOW( )))/360,0)

———假设D列存放学生的出生日期,E列输入该函数后则产生该生的周岁。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 =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SUM(IF(D$4:D$68>=90,1,0))}这个是个组合函数,如果在这个单元格区间大于90的则计为1,小于的计为0,在对这些1和0进行求和,这样呀可以算出分数段的人数多少。中间有个$个符号,意思是绝对引用的意思。区间不变。最后就是组合了,三个键同时按ctrl+shift+enter 一般组合函数都要最后进行组合的。

=COUNTIF(C3:C77,">=85")-COUNTIF(C3:C77,">=90")这个是对分数段的计算

=L3&N3&R3

合并函数,不管这个单元格里面的内容是数据还是字母或者是文本,都可以通过合并的这 个符号进行合并。

=COUNTIF(N3:P3,"=A")&"A"&COUNTIF(N3:P3,"=B")&"B"&COUNTIF(N3:P3,"=C")&"C"&COUNTIF(N3:P3,"=D")&"D" 最后输出的结果是3A4B1C

=IF(H3="","",IF(H3>60,IF(AND(H3>75),IF(AND(H3>85), "A","B"),"C"),"D"))

判断单元格中的数据的等级。并且加入了if函数,来判断如果该单元格是空的,没有数据的话,就不用输出结果。该函数还可以变换成其他的等级判断函数,需要灵活变换和应用。

=IF((H5-D5)>=10,"进步明显","进步") 是说该单元格和其他的单元格比较后才判断是否显示什么结果

=RANK(G4,G$3:G$10,0) 排序函数,一般都是绝对引用,也可相对引用, 后面的“,”和0都可以省掉。

=RANK(L3,(L$3:L$77,L$80:L$154,L$157:L$231,L$234:L$308,L$311:L$385,L$388:L$462,L$465:L$539,L$542:L$616,L$619:L$693,L$696:L$770),0)这个是区间的排序,经常在排序的过程中会遇到中间有几个单元格挡住了,所以我们可以区间来排序,可以把他们区间排

列在一起。

要想简单也是可以的,让后面的一列=E2这样的话就把原来间断的区间连起来了,直接用第一个公式就可以搞定。

=SUM((C3:C60>=90)*(D3:D60>=90)*(E3:E60>=90)*(F3:F60>=60)*(G3:G60>=60)*(H3:H60>=48)*(I3:I60>=60)*(J3:J60>=60)) 这是计算全科及格人数, 然后在除以后面的这一段公式 /COUNT(A3:A60)% 就是全科的及格率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也是一个组合公式,也需要用到组合键。或者说全科及格人数,除以全班人数即可!

=VLOOKUP($A$6,资料!$A$2:$AA$292,2,0)

=VLOOKUP(K2,IF({1,0},$B$2:$B$27,$A$2:$A$27),2,)查找前面的一个单元格的内容,这个风公式还需要多用

=IF($A$6="",VLOOKUP($B$6,资料!$B$2:$AB$292,16,0),VLOOKUP($A$6,资料!$A$2:$AA$292,17,0))

=IF($Y14=0,"",INDEX($A$6:$U$1955,$Y14,COLUMN(E9)))要去查一下

1、:=IF(COUNTIF(A:A,A2)>1,"重复","")。

如果a2在这个区间出现的数量大于1次,则显示为重复,只有一次则不显示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期中E2是可以任意改变的,但是要注意是大写字母,对15位的身份证号码不能用。

4、,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MODE函数比较简单,就是统计在一个数组或者区域里面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是多少? =mode(A2:C1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