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唯物论总结

唯物论总结:(第四----第五课)

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指导实践,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树立正确意识

2.意识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创造、自觉选择)

3.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4.意识的能动性原理(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

5.意识的有关知识(2+3+4)

6.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7.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8.规律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不可违抗性)

9.规律的有关知识(含义+6+7)

10.唯物论的有关知识(1+2+4+6+7)

11.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社会的客观性---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世界的物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属性、存在方式

13.运动的特点(无条件、显著的、绝对的)、静止的特点(有条件的、

不显著的、相对的)

14.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1

15.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6.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7.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1.20xx年7月9日,中央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说,①面对当前形势,要坚持依靠科学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依靠改革开放解决发展中的难题,通过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把握好、运用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政策和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使市场主体有稳定的预期。同时,②要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做到稳中有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请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对当前形势,必须把握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坚持依靠科学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依靠改革开放解决发展中的难题,通过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

②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做到稳中有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发展经济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受世界一些国家政治动荡及欧债危机等影响,20xx年我国① 2

面临外需不足、内需不振,结构调整等经济环境,20xx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GDP)②预期增长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12分)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降速,是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的决策,符合客观实际。 动降速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结果。 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是尊重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每点4分)

3.材料一:当前,我国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

材料二:当前我国节能工作面临较大压力。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汽车和家用电器大量进入家庭,能源需求将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势头。另一方面,在当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耗更加困难。同时,在拉动内需过程中,对钢铁、 3

水泥等基础原材料需求度。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我国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哲学依据。 减轻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能减排正是从我国人均资源较少,单位GDP能耗较高这一现实出发作出的要求; 条件为基础,节能减排符合我国的能源和生态要求,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

4.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和发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度三大农业科技项目,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

结合上面的事例,说明该地发展现代农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

答案:①从实际出发,就是使主观愿望和认识符合客观的实际情况,(物 4

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本地区具体的实际情况和特定出发,考虑和制定发展规划。

③当地政府在调查该地资源优势和特点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就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5

 

第二篇: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原理:(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和自然

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原理:(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且能够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并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补充: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原理:(1)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的首要条件;

(2)它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

(3)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发展变化;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部分组成。

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性。

二、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

1、意识:(1)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

(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2、表现:(1)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也能够反应。

事物的本质。

(2)意识的反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

挥着人们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

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3、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

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

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2)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3)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原理:(1)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科学的制定和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对于青年学来说,就是要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就要了解我们的现实,就要把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1、观点:(1)唯物: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

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2)唯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的派别:客观唯物主义;主观唯物主义。

5、方法论: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

发反对主观主义。

(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3)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要有客观精神;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的看问题

一、坚持联系的观点

1、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4、联系的多样性:

(1)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1)二者不可分割;

2)二者相互影响;

3)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

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2)因果联系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我们正确

认识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坚持发展的观点

1、原理:(1)自然界是发展变化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2、方法论:(1)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

事物的成长。

3、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指符

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 运动: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

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2、 静止:(1)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2)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3)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四、按客观规律办事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

(1)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3、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1、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2、 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的始终;

方法论:(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敢于承认

矛盾,揭露矛盾;

(2)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

(1)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双方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理:(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

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找出正确解决矛

盾的方法。)。

3、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1)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接;

(2)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方法论:(1)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2)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4、矛盾的不平衡性:

(1)主次矛盾: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2)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全面的看问题。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四课、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1、 事物发展的原因

原理:(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2)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2、事物发展的状态

原理:(1)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

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和必要准备。

(2)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1)要坚持适度原则;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3)要重视量的积累(优化结构)。

3、事物发展的趋势

(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因而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

大的生命力;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

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

1)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

是会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

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

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3)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

善的过程。

方法论:(1)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2)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

困难;

4、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分歧:1)联系和孤立的观点;

2)发展和静止的观点;

3)全面和片面的观点。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源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