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

    野外实习是生物学科类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理论与实际连接到桥梁,同时也是巩固和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方式。通过书本与实物的相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也让我更加接近自热、了解自然。

野外实习对于动物学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滩涂和动物园、生物标本馆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另外,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主要是允许、可捕捉到的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类),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学会和熟悉运用诸如图片比照、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本次野外实习,由于考虑到捕捉时所存在的隐在危险,所以我们大多数是以参观了解为主,通过外形的直接观察了解各科的主要特征及科间所存在的差异。本次的实习也让对古生物从未涉猎的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实习的地方有:1、昆明动物博物馆2、昆明圆通山动物园3、澄江帽天山古化石群4、禄禄丰恐龙谷。

前两个地点主要是对现代的认知,虽说物种种类比较少,不过总是比光看课本来的实际。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自己动手记录了物种的特征,因此我组也非常成功的完成了动物学实习名录,作为一个组长我感到很欣慰。首先观察的是动物的实体标本,初步了解了几大主要科目动物的外形特征,当然,有认识的,也有没见过的,总之一句话,这次没白来。同时也简单的了解了动物地理的一些简单的知识,了解地域的不同,物种是根据地域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座山,可以分春夏秋冬,动物的分布也随之而变。然后,我们去了动物园,这次通过活体动物的观察,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基本生活习性及生活方式,通过阅读动物铭牌了解它们的地理分布、食物来源等等。



         

而后两个地方则是我们首次参观的有关化石的博物馆,帽天山是有关寒武纪的一些节肢动物化石群,在那里看见了生物大爆发是产生的特有远古物种,一如奇虾,又如可能是最早脊索动物的云南虫等等。参观的同时我们也体验了下野外工作者的感觉,亲自去了山上刨化石。体味了考古学者们细心枯燥的工作以及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在这里对那些为考古学做出贡献的学者们致敬!恐龙谷之行,就显得单调的多,单一的恐龙,不过那场面也足够震撼,整个博物馆建立在化石发掘现场上,园内充满了各种恐龙的复原模型,馆内则是各种骨骼的化石拼接起来的骨架。不得不承认,通过这次的化石大餐,我对古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还特意的查阅了有关资料,稍稍深入的了解了一下考古学,了解下古生物。                        

它们曾经是地球上的主宰者,是今天地球生物的祖先,由于地质运动和地球环境的变化,它们从此长眠地下。经过了成千上万年的掩埋,它们的躯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成为了化石。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让人着迷。通过查阅资料,明白了何为化石,化石的形成方式、过程,化石的分类以及研究化石的意义。

下面我对本次野外实习做一个简单的总结:首先,我在知识和技能上获得了丰收。在实习中,我们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动物学知识,不仅是我以前所学的课本知识设在自然界中得到了验证与加深,对各门各纲的动物的分类有了清楚的辨别,更通过与动物的近身接触了解了他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更对它们存在的价值有了新的反思和认识。

再者,我们认识到啦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期4天的动物学实习时间很短,但工作量不少。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各尽其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记录动物标本的时候,大家相互协作,培养了从小组到整个实习同学的集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最后,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习中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最基本的为我们应聘生物教师这一职业或是继续深造提高了竞争力。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生物的了解,发现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用处,只要我们对它们认真学习与钻研,就必能做到物尽其用,它们势必也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财富。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我们在校期间那必须认真学习好我们的知识,留意身边的每一种动物,恰到好处的将我们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壮大自身的能力素养。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我们今后从业或是继续深造的基本前提。

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实习过程中的参考书籍资料有些不足,有些问题不能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此外,实习最好做到人人动手,让同学们自己采集、鉴定、制作标本,这样才会起到相应的效果。最好能真正的做到野外实习。

                             

 

第二篇: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姓名:李晶 学号:101003049 年级:10级

从20xx年6月4日至20xx年6月10日,我们10级全体同学进行了动物学野外实习。经过野外参观学习,探讨总结,我们较圆满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达到了实习的目的。明白了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的力量在于运用,在于创新,在于把知识创新真正强大的力量。其中实习过程中不仅仅进一步掌握了学科专业的知识,也培养了我们热爱自然的热情,进一步增强我们队自然环境中动物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

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们进入崇武古城的西沙湾,爬到清源山,走进厦门海沧动物园,再到集美大学动物标本实验室,最后进入养殖场……让我们能与动物们亲密接触,去体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之旅!这次的实习,让我们都能够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巩固所学的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我们科学的态度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实习地点及内容:

这整个实习阶段主要是进行了采集海洋生物,制作各种动物标本,参观和记录各种动物的特征、动物标本及生活习性等。了解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种类特征和分类方法:通过实地采集及观察,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锻炼意志品质。同时可以了解环境对动物分布的重要影响,

对所见到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其主要分布地点的分析。

1、学校荷花池:6月4日,我们带着采集浮游生物的工具在学校美丽的荷花池中最上层水层采集各种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多种多样,特别是动物,几乎可以见到全部动物类群。体型微小的原生动物、藻类,也包括某些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某些动物的幼体。它们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可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利用实验室中的显微镜可观察到浮游生物的运动。

2、崇武古城西沙湾:6月5日,我们乘车来到崇武古城,踏着海浪,在浅海区的岩石上我们找到固着生活的动物:南瓜海绵、藤壶、盘管虫等,它们靠外壳或扁形身体紧紧固着在岩石上,以抵抗海水的冲击;在岩石上及岩石缝隙间有匐伏着的爬行生活的动物:石鳖、单齿螺、粒花冠小月螺、锈凹螺、紫贻贝、翡翠贻贝、蟹、条纹膈贻贝、海盘车、海胆、海燕等,而岩石的洞穴、空隙及缝隙都是良好的掩蔽所;第二日,我们到了西沙湾的细沙海滩,我们在泥沙中采集到隐居生活的种类:扁玉螺、沙海葵、泥蚶、青蛤、青蚶、褐蚶、透明樱蛤等;在沙面上找到爬行的生物:织纹螺、寄居蟹、日本蟳等;在我们淌着海水,我们抓到了在浅海中的种类:红线黎明蟹、虾、乌贼、章鱼等,这些种类包括了原生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等。对照我们的《海滨无脊椎动物实习手册》中的特征及图片,对所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和标注,通过观察了解不同海洋生物的特征、生活分布及习性。

清源山采集昆虫: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面积62平方公里,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山脉绵延20公里,主峰海拔498米。在清源山的主干道及龙眼园等地进行陆地动物实习。捕捉的动物以昆虫为主,我们准备的采集用具有:捕虫器、镊子、塑料袋、塑料手套、装有乙醚的瓶子以及捕虫袋等。还准备了各种应急药品以应急。在捕捉的过程中,我们捕到了: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等。

3、厦门海沧动物园:6月10日,我们早上早早来到海沧动物园,我们到动物园中参观并拍摄了各种很有代表性的各种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动物园饲养有猴、熊猫、狮子、丹顶鹤、孔雀等珍禽异兽。我们认真观察记录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对于有些本土不分部的动物,我们观察动物的特征与常见的种类对比,并且对比课本内容,加深对各种动物的深刻印象。

4、厦门集美大学动物标本室:6月1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厦门集美大学的动物标本室,在旧校区我们见到了抹香鲸,石珊瑚;到了新校区见到较齐全的动物标本,有用浸制法、干制法、剥制法、剔除法等各种动物制作的标本。

5、晋江养殖场:在6月17日,我们全班在老师带领下,到了晋江养殖场,我们看到了快要灭绝的珍惜晋江马,经养殖场的所有者介绍,我们粗略的了解了晋江马的来源及各种习性。还看到供食用类的波尔山羊等。让我们更近距离的接触到各种动物,去了解它们,保护它们。

实习心得体会:

完成整个实习后回首这一段经历,无论在知识能力方面还是精神意志方面均是收获颇丰。通过野外实习,亲手收集并鉴定了部分动物,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掌握了制作标本的方法及要求,激发了我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和对大自然强烈的求知欲,摆正了学习的态度,在此次实习中,我同时得到了一次自我锻炼的机会,逐渐地更加喜欢我们生物这个专业,并在此次野外实习过程中了解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同时在向老师询问问题的过程中,在同样一个问题,我们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看,一起讨论,也往往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之,此次实习学与乐同在,艰辛与笑声并存,是一段值得珍惜的经历,谢谢学院、老师能给我们这样一个野外实习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