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

二、 生成期

三、 转折期

四、 全盛期

五、

六、

七、 终结期

八、 基础知识

绪论:

园林的定义

园林的四要素

园林的造景风格

园林的功能

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中国园林特点 答案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 成熟期二 终结期 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造园著作:无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

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

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

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 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思想:

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

洛阳:芳林园

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

私家园林:

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 成熟期二 终结期 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

造园著作: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

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

洛阳:西苑、上阳宫

私家园林:

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

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 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 成熟期二 终结期 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一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

背景:重文轻武,小农经济空前繁荣、儒>力理学、佛>完全汉化的禅宗、绘画顶峰期 造园著作: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与行宫御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公共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东京:

大内御苑:艮岳、后苑、延福宫

行宫御苑:东京四苑“琼林园、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

临安:

大内御苑:后苑

行宫御苑:德寿宫

私园:

洛阳私家园林较多

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

独建游憩园:独乐园、董氏东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文穆园、张氏园、吕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 成熟期二 终结期 基础知识

以养花为主:归仁园、李氏任丰园

江南私家园林以临安为代表,各种文献记载临安私园名字总计约近百处,大部分集中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钱塘江畔。

江南:私园一般于西湖一带,南段园林、中段园林、北段园林

北宋建沧浪亭

文人园林:(萌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

寺观园林:多于宋建成 灵隐寺、净慈寺

公共园林:浙江楠溪江苍塘

金:中都(北京)

大宁宫(寿宁宫)

西苑(最大、内有琼华岛)

卢沟桥

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二期:元、明、清初(公元1271—1736年) 背景:商品经济长足发展,文化艺术纷呈。

造园著作:明 王象晋《群芳谱》、清初 陈淏子《花镜》、明 计成《园冶》、《一家言》李渔、《长物志》 文震亨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元明】)、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与市民园林分庭抗礼。 特征小结:出现地方风格,标志成熟时期百花争艳格局的带来

重点园林介绍:

元代皇家园林:大宁宫基址上增建

明代的皇家园林:西苑、御花园(又名“后苑”)、慈宁宫花园

清初:

大内御苑:兔园、景山、御花园、慈宁宫花园

离宫御苑: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

江南私家园林:

扬州 八大园:影园、休园、嘉树园、五亩之园、王洗马园、卞园、贺园、冶春园、南园、郑御史园、筱园

苏州: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上海:豫园

北京私园:万柳堂(廉园)、清华园、勺园

寺观园林:香山寺、圆静寺、碧云寺、大承天护圣寺(后为功德寺)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 成熟期二 终结期 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终结期:清末(公元1736-19xx年)

背景:

造园著作: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岭南园林、江南园林、北方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

紫禁城四大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御花园

行宫御苑:静宜园、静明园、南苑

离宫御苑: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避暑山庄、清漪园

江南私家园林:(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江南一带河湖密布,又有太湖石等造园材料);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但主要集中在扬州和苏州两地。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 成熟期二 终结期 基础知识 扬州:(乾隆时期,是扬州园林的黄金时代) ; 片石山房、个园、寄啸山庄、小盘谷、余园、瘦西湖 苏州:(同治以后,江南地区的私家造园活动中心逐渐转移到太湖附近的苏州) ; 留园、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

海宁:安澜园

上海:豫园(保存着江南园林中最大的一座黄石假山)

北京私园: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北京私家造园活动兴盛的原因:一是在明代和清初汲取江南造园技艺的基础上,结合北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问条件,所形成的地方风格已臻于成熟和定型的境地。二是继康、乾盛世之后,大量官僚、王公贵戚集聚北京,也大兴宅园。

私家园林的类型:王府花园、会馆园林 如 半亩园,萃锦园

岭南园林:岭南泛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地区,古称南岳。汉代,岭南地区已出现民间的私家园林;清初,岭南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盛,又逐渐影响及于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清中叶以后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 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

基础知识:

1、 琐碎知识

2、 各时期总结

3、 重点园林介绍

小知识点:

城市:人类文明的产物,依据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物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人工环境>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相

对隔离。

园林:在一定地段,利用改造天然地貌或人为开辟,结合植物栽植与建筑布置,构成一个供人观赏,游

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代替大自然满足人们的生理与心

理方面的需求。

园林四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风格:规整式、自然式 园林的功能:

生产、狩猎、游玩(游山玩水)、观赏、休憩、祭祀

世界园林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顺从自然>亲和关系,特点:生产作用,共同管理、共同享受,主观实用、客观观赏功能 第二阶段:理性适应,园林产生,风格: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特点:1、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2、封闭、内向型3、视觉景观美、精神陶冶为目的,非社会4、由工匠、文人、艺术家制造

第三阶段:资源掠夺,特点:1、出现向外开放的公共公园2、转换为开放的外向型3、具有了环境效率与社会效益4、 由现代的职业造园师设计完成。 第四阶段:共生关系,确立生态园林目标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中国园林:关于园林相关文字的出现及“瑶池”与“悬圃”的神话 欧洲园林:《圣经》中的“伊甸园”

伊斯兰园林: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醇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按基址分: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限制因素少,艺术含量高。0.5-3公顷。人工山水园乃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自然山水园(山水园、山地园、水景园):局部或整体用园使用。

按隶属关系:皇家园林(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私家园林(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寺观园林(附属园林及寺观内绿化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生成期 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皇家园林为主流]、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开始兴起]{初步确立园林美学思想} 、全盛期 隋唐(公元589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 成熟期二 终结期 基础知识

魏晋南北朝之后皇家园林分:大内御苑(相当于皇家的私家园林) 离宫御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

行宫御苑(偶游憩或断驻足等)

——960年)[所有的风格特征已形成]、成熟一期 宋代(公元960—1271年)、成熟二期 元、明、清初(公元1271—1736年)、终结期 清末(公元1736-19xx年)

中国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3、诗画情趣4、意境蕴含

奥姆斯特德作品: 纽约中央公园/ 费城斐蒙公园/ 布鲁克林前景公园/ 波士顿公园林荫路系统/ 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园林绿化/ 芝加哥世博会

复道:上面封闭,下面开启,共两层

甬道:穿宫苑区,两侧加筑墙垣。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北魏:杨衒《洛阳伽蓝记》

佛学于宋代完全汉化

四大发明于宋朝完成

北京西湖十景:泉液流珠、湖水铺玉、平沙落雁、浅涧立鹤、葭白摇风、莲红坠雨、秋波登碧、月浪流光、洞积春云、壁翻晓照

明代皇帝多信奉道教。

魏晋南北朝后的皇家造园在一定程度上面受风水学说的影响。

乾隆后期造园风格:总体布局比较灵活,虽非均匀对称,但亦主次分明,中轴线突出>突出宫廷的严谨性。

即后称的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 成熟期二 终结期 基础知识

特征总结:

生成期总结:

1、 生成期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

2、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在模仿皇园);

3、 功能由早期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后期游憩、观赏为主;

4、 建筑物稀疏,未与三要素有密切关系;规划粗放;

5、 虽本于自然,但未高于自然;

6、 园林内审美经营出于低级水平,造园活动并未完全到达艺术创作水平。

转折期:

1、 与生成期相比:规模由大变小 ; 造景由神秘色彩转为自然气氛; 创作手法由写实转为写意与写实

相结合

2、 再现自然 → 表现自然

3、 设计由粗放变为细致

4、 游赏成为主导或唯一功能

5、 建筑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联系密切

6、 宫 纳入都城规划中

7、 造园活动完全升华至创作

全盛期总结:

1、 皇家园林“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三类型的形成;园林规模宏大;艺术审美方面提升

2、 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上代有升华,刻画典型性格及细致处理。

3、 普及寺观园林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反过来促进寺观的世俗化。

4、 公共园林开始普及 ← 公园滥觞于东晋。

5、 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与手法更加灵活运用。

6、 山水诗,画,园林三艺术相互渗透

中国古典园林第三特征:诗画情趣已经形成;意象蕴涵出于朦胧阶段。

此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皇家园林的建设已趋于规范化、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的类别。

(1)大内御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

(2)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重视建筑基址的选择,于“相地”独具慧眼,不仅保证了帝王避暑、消闲的生活享受,同时也反映了唐人在宫苑建设与风景建设相结合方面的高素质和高水准。

成熟期一期总结:

1、 三大类型中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园林全面“文人化”

2、 皇家园林较多的受私家文人园林影响

3、 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技术,理水已几乎能模拟全部水体

4、 写意写实已完全转化为写意

5、 三类型蓬勃发展,到达顶尖境界

成熟期二期总结:

1、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致私园达艺术顶峰。

2、 造园家的涌现,江南造园达艺术高峰又一标志

3、 名人山水画写意创作为主体,同时也促进了造园艺术

4、 皇家规模又开始宏大,气派又见浓郁,更显皇家气氛。

5、 公共园林普遍出现,虽不是主流,但见其开放性。

终结期总结:

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末世的盛衰消长。乾、嘉两朝,达到后期大型园林历史上的高峰境界。大型园林的总体规划、设计有许多创新,全面地引进江南民间的枣造园技艺,形成南北园林艺术的融揉。

2、民间私家园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种风格。私家园林的乡土化意味着造园活动的普及化。私家园林的造园精化荟萃于宅园;市民文化的勃兴影响士人,更多地在城市中造园,反应私家造园由“自然化”为主演变为“人工化”为主的倾向。文人园林随人广泛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但特点逐渐消融于流俗之中。

3、造园倾向于“娱于园”。园林转变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过分追求形式美和技巧性的艺术思想的影响;园林里面的建筑密度较大,山石用量较多>大量用建筑来围合、分割空间,增加了人工的意味,助长了园林创作的形式主义倾向,有悖于风景式园林的主旨。

4、公共园林在上代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没有得到社会上的关注,始终处在较低级的层面,尚未成熟。

5、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

6、西方园林文化进入中国,只是局部与细部上面,并未引起总体上面的变化。因此中国古典园林保持完整的体系。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 成熟期二 终结期 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重点园林: 皇家园林: 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 一、【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以万寿山(翁山)、昆明湖(西湖)为主体的天然山水园}。规模大小:约295公顷。 二、建清漪园的原因: 1、 北京西北郊诸园中,圆明园、畅春园为平地而起的人工山水园(缺乏天然山水的基础),静宜园纯为山地园林,静明园以山景而兼有小型水景之胜,(缺少开阔的大水面)。西湖(昆明湖)为北京西北郊最大的天然湖。且清漪园造园基址在圆明园与静明园之间。若建起则能构成平地园、山地园、山水园的园林集群。 2、 西湖周边的景色优美。 3、 翁山西湖是空白地,能给乾隆设计。 建园的借口:1、为母后祝寿,圆静寺废址>大报恩延寿寺,改为万寿山2、西北郊水系治理>“一池三山”【治镜阁、南湖岛、藻鉴堂】。 三、总体布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及周围的环境(“略师其意,不舍己之所长”)。 以万寿山为界:前山前湖(88%,万寿山南坡、昆明湖)、后山后湖(12%) 四、园内重点建筑 前山前湖: 大报恩延寿寺:由南向北中轴线建筑群(中心建筑筑于前山前景,弥补了前山缺少起伏,呆板的不足,同时作为前山总体建筑布局的构图主体与重心的作用)。 平面效果:共有五条轴线(一、中轴线两侧,由近及远减少建筑布置,

同时运用“正变虚实”的手法逐渐减弱左右均齐的效果二、以自中心而左右的:退晕式“的渐变过程来烘托中轴线的突出地位,强调建筑群体的严谨中寓变化的意趣)>前山建筑布局从 严整到自由、从浓密到疏朗的过度、衔接和展开,散布于前山的所有建筑物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方形对位的效果。

立面效果:控制在等腰三角形中,利用前山比较陡峭的特点,五条中轴线的由近及远、由强而弱、由严整而自由的退晕式渐变关系。

延寿塔(仿杭州六和塔与南京大报恩延寿寺的外观)【拆除】>建佛香阁

南湖岛 连接 十七孔桥至东岸,藻鉴堂是昆明湖上最大的岛屿,另有治镜阁。 西堤模仿“苏堤六桥”,五座仿自扬州亭桥,一座为玉带桥。

后山后湖:

须弥灵境仿于桑耶寺。

惠山园(寄畅园为蓝本)>谐趣园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

成熟期二

终结期

基础知识 霁清轩 后溪河买卖街(270米) 四、造园意义 造园与水利结合比较成功的案例。 未建:西面以香山静宜园为中心,形成小西山东麓的风景小区;东面为万泉庄水系流域内的圆明、畅春园以及诸园;翁山、西湖、玉泉山。 建后:构成了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珠峰、清漪园的宫廷区三者构成东西向的中轴线,在王东延伸交汇与圆明园与畅春园之间的南北轴线的中心点。 西湖(昆明湖)“环路十里为一郡之胜观” 避暑山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承德修建避暑山庄, 一、建于承德【康熙时期基本建成,乾隆扩建>“宫””苑“分开】{占地564公顷} 二、原因:当地的地质条件比较好,也与清廷的重要政治活动“北巡”有直接的关系(不足,缺少大面积水面) 三、总体布局:前宫后苑 1、宫廷区:正宫(澹泊敬诚殿>楠木殿)、松鹤斋、东宫 2、苑林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苑林区的总体布局:湖泊景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的名山)。 四、园内景点介绍: 1、湖泊景区:人工开凿,面积约43公顷;湖上8个岛屿,最大如意州4公顷;湖泊景区的面积不到全园的六分之一,建筑却占了全园的一半以上。金山>模仿镇江金山;文园狮子林 2、平原景区:建筑密度低,意在突出其开阔的特点;植物配置丰富。 3、山岳景区占全园面积三分之二。 碧静堂:平面上曲折有致的布局,立面上高低错落、不对称但却均衡的构图效果。 秀起堂:充分利用山势之起伏,和删减交汇处的地貌特点,扬长避短地做建筑之布局。 五、特点:1,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2,分为三大区:湖泊,山岳,平原景区。3,狮子沟奇峰异石比较多,适用于借景。4,因水成景成为精彩部分。5,形成小气候。 六、造园意义:不仅是一座避暑的园林,也是塞外的一个政治中心。一定程度上渲染政治活动的气氛;作

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象征意图。

圆明园:

1, 离宫御苑,人工山水园, 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中轴线布局。 2, 历史进程:

/原先是明代的一座私家园林(规模相当小,于前后湖之间).

/最初为雍正做皇子时的赐园,雍正三年开始扩建,雍正于此,畅春园于皇太后。位于畅春园的北面,扩建后为200余公顷。

/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乾隆时期,在圆明园的东面建成长春园,东南面建成漪春园。圆明园、长春园、漪春园通称圆明园。景点四十.

雍正扩建:

1,新建一个宫廷区(第三进正大光明殿[宴请],正殿东侧为勤政亲贤殿[召见大臣)

2,北,东,西三面往外拓展,利用沼泽地改造为水网地带。

3,东面的东湖扩为福海,沿福海周围开凿河道。

4,沿北宫墙的狭长地带,进行扩建(仿寿西湖[后期建成])

布局:基址顺应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面反映了风水学说(天下山脉发于昆仑,河川流向趋势自西北流向东南)的影响。

3, 布局:

(1)圆明园西部的中路,是三园的重点,包括宫廷区及其中轴线往北延伸的前湖后湖景区。

后湖沿岸周围九岛环列,最大的一处是“九洲清晏”。这九处景点呈九岛环列的布局是“禹贡九州”的象征,居于圆明园中轴线的尽端并以九洲清晏为中心,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

后湖的景观特点,幽静。布局于变化中略具均齐严谨。

(2)圆明园的东部,以福海为中心形成一个大景区。中央三个小岛上设置景点“蓬岛瑶台”,福海四周及外围,分布着近20处景点。其中南屏晚钟、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是模拟杭州西湖十景之三。

(3)圆明园的北面,呈狭长形地带,形成一个单独的景区,是一条从西到东蜿蜒流过的河道。共建置有十余组建筑群,显示水村野居风光,立意取法于扬州的瘦西湖。

圆明园规划设计特点:有许多新意和开创性成就,但建筑密度较高,同时某些地段景点过于密集,甚至有些景点的模拟过于矫揉造作之感。

园明三园的景观布局:

①模拟江南风景的意趣,有的甚至直接仿写某些著名的山水名胜;

②借用前人的诗、画意境;

③移植江南的园林景观而加以变异,有些小园林甚至直接以江南某园为创作蓝本;

④再现道家传说中仙园琼阁、佛经所描绘的梵天乐土形象。

⑤运用象征和寓意的方式来宣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

⑥以植物造景为主要内容,或者突出某种观赏植物的形象、寓意。

广大地区,三分区:西区以香山为主题,包括附近的山系及东麓的平地;中区以玉泉山、翁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东区即海淀镇以北、明代私家园林荟萃的沼泽地。

4, 造园特点:

园明三园景观特点:

(1)以水景为主,因水而成趣。水面大、中、小有机结合。三园都由人工创设的山水地貌作为园林骨架。

(2)建筑,总计一百二十余处,其中一部分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建筑设计形式多样。

(3)叠山理水,与建筑形成有机穿插嵌合。以求多样变化的形式。

(4)植物,以植物为主题而命名的景点不少于150处,约占全部景点的六分之一。

(5)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例,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

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分别为,安澜园 (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 )、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 、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 、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 。

长春园

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

景点布局,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南景区占全园的绝大部分,大水面以岛堤划分为若干水域。主体建筑群是淳化轩。

长春园的南景区,建筑比较疏朗,山水布局、水域划分均很得体,在造园艺术上,比圆明园要高出一筹。

北景区,即“西洋楼”,包括六栋西洋建筑物、三组大型喷泉、若干庭园和点景小品,沿长春园的北宫墙成带状分布。

北景区植物配置,采用欧洲规整式园林的传统手法;园林小品点景采用中西结合的手法。

绮春园

早先原是恰亲王允祥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

园内共有景点29处,其中佛寺正觉寺是园明三园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一处景点。

5, 意义:

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西苑(明): 三岛:万岁山,圆坻,犀山

大内御苑,元代太液池旧址金,<于今北京建>大宁宫【寿宁宫】{寿安宫、万宁宫},人工开湖筑岛 琼华岛,岛上建广寒殿。

1、大内御苑,天顺年间第一次扩建;最大一次的改建是在乾隆时期完成;

天顺年间进行第一次扩建:1、圆坻连接东岸,砌“团城”,玉河桥连接西岸。2、往南开凿南海,形成三海格局,玉河桥以北为北海。3.增加建筑物。

顺治(1651年),琼华岛南边建“永安寺”。广寒殿旧址建“小白塔”>白塔山。康熙时张然主持叠山工程。改南台为“瀛台”。北堤上建勤政殿(四进院落,自北而南呈中轴线的对称布局)

最大一次的改建是在乾隆时期完成的:改建的重点在北海>北海建筑密度增加。

堆云积翠桥改为折线形,只为加强桥,岛,城之间的轴线关系。

2,南坡:永安寺,一组布局对称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

西坡:地势陡峭,建筑物布置依山就势,配以局部的叠石而显示其高下错落的变化趣味。

北坡:下缓上陡,,建筑物按地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则为人工叠石构成的地貌起伏。下坡以建筑为主。 东坡:以植物为主,建筑比重最小。

3,北海东岸:水系南端的第一部分筑土为山,山上建云岫,崇椒二室以爬山廊串联。第二部分:以水池为主的小园林 濠濮涧,水池用青石驳岸,纵跨九曲石平桥。第三部分,石坊以北,第四部分,画舫斋。 北海北岸:静清斋(园中园〉光绪改为静心斋)[明代北台乾佑阁旧址],西天梵境(大西天,五龙亭,九龙壁),澄观堂,阐福寺,五龙亭,小西天(观音阁)。

畅春园:离宫御苑,人工山水园(由江南籍上水画家叶洮参与规划)[现无]

前身:清华园

规模:东西宽约600米,南北长约1000米,面积大约60公顷。

布局:中轴线对称布局

畅春园建筑疏朗,大部分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

原因:康熙首次南巡,对江南的美景及园林的喜爱,归来后,则于北京的西北郊的东区,明代皇帝的别墅“清华园”的废址上修建)

意义:畅春园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地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对江南秀美的风景和精致的园林印象很深。归来后在北京西北郊的东区、明代皇亲的别墅——“清华园”的废址上,修建大型的人工山水园。

园林性质:离宫御苑。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西北郊建造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命名为“畅春园”,寓意“四时皆春”,“八风来朝”、“六气通达”。

畅春园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

规划布局:畅春园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60公顷)。设院门五座: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

畅春园园林景观特点:

建筑及景点的安排按纵深三路布置。

1、理水 利用“清华园”原有资源丰富水面,创建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划分为前湖和后湖两个水域,外围环绕着萦回的河道。

2、建筑 建筑密度小,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

3、植物 大部分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

整个园林景观崇尚简约,与康熙所提倡的简约精神有关。

慈宁宫花园:大内御苑

1, 始建于明代,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建。东西55米,南北125米,面积

0.69公顷。

2, 布局:建筑,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园路,纵横均齐的几何式。建筑密度低,共11幢不到面

积的五分之一。

3, 咸若馆,中轴线北端,园内主建筑物,其后为慈荫楼。

在紫禁城的北部(皇太后,皇太妃的居所>过着孤寂的生活,因此有寺庙风格),花园在宫的南边,呈对称规整的布局。

建福宫花园:大内御苑

1,在建福宫之北,重华宫之西,清乾隆五年(1740年),面积大约0.4 公顷。 (19xx年)

2,东部为三进院落,位于建福宫的中轴线上,可视为宫廷的延伸。第一进位中央惠风亭,第二进为正厅静宜轩,第三进的北面为后照楼“慧曜楼”。

慧曜楼以西,三个游廊:吉云楼,敬胜楼,碧林馆。其南为园林的主要部分,中偏北为主体建筑。 园中没有水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建筑密度比较高。

宁寿宫花园:大内御苑

1,建于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1771-1776),东西37米,南北160米。面积大约0.6公顷,五进院落。

第一进:正厅古华轩,流杯渠;第二进:北京典型的三合式住宅院落,正厅遂初堂;第三进:以一座叠石大假山为主体;第四进:两层符望阁(全园体量最大);第五进:整座园林的后照房倦勤斋。[第四第五的布局完全仿照建福楼花园,符望阁相当于沿春阁,倦勤楼相当于敬胜楼]

宁寿宫花园总体规划:横向分割为院落的办法,弥补了地段过于狭长的缺陷。

布局: 有明显的中轴线但并非一气贯穿南北纵深,而是根据院落的具体情况而约略错开少许>“错中”做法。

御花园:“后苑”,坤宁宫之后,紫禁城中轴线尽头。

建筑密度高园路铺设呈纵横规整的几何式,端庄严整>岁左右堆成,但非完全对称。全员的建筑物按 中(钦安殿)、东(观花殿>堆秀山、万春亭)、西(延晖阁)三路布置。

(一)静宜园

性质:天然山水园,行宫御苑,面积达140公顷。

历史演变 :香山静宜园是清康乾盛世京郊著名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之一。始于金代,金代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佛寺建成,但以香山寺最为宏丽。清康熙年间,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乾隆十年加以扩建,第二年完工,改名“静宜园”。

1,景观布局:分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共有大小景点五十余处。

内垣:在园的东南部,是静宜园内主要景点和建筑荟萃之地,其中包括宫廷区和著名的古刹香山寺、宏光寺。建筑特点及类型:宫殿、梵刹、厅堂、轩榭、园林庭院等都依山就势,作为天然风景的点缀。 外垣:占地最广,是静宜园的高山区。建筑物很少,以山林景观为主调;外垣的“西山晴雪”,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最大的一组建筑群是玉华寺。

别垣:有两座较大的建筑群,昭庙、正凝堂(见心斋)

见心斋,是静宜园内最精致的小园林,也是典型的园中园。

(二)静明园行宫御苑

性质:是一座以(玉泉山) 山景为主、河湖环绕的天然山水园。

景区布局:园大致分为南山区、东山区及西山区

南山区:是精华所在,有宫廷区、玉泉湖及一系列小景点。主要景点,玉泉山主峰之顶的香岩寺、普门观一组佛寺建筑群。

东山区:包括玉泉山的东坡及山麓的许多小湖泊,以构筑的小型水景园见长。最北部以北峰的妙高塔为结束。以观赏山泉景观为主。

西山区:为一片开阔平坦的地段,在此布置了园内最大的一组建筑——东岳庙,此外尚有圣缘寺、清凉禅窟等,形成西区以宗教建筑为主的景观特色。

(三)南苑行宫御苑

性质:人工山水园,是一座作为皇家猎场的特殊行宫御苑。

南苑中的四座行宫:旧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团河行宫,其中团河行宫是最大的一座。

东苑:“南内”,皇城东南。(前宫后苑)

兔园:(元代 西御园)在西苑之西、皇城的西南隅。 用石堆叠的大假山“兔儿山”(即元代故物) 兔园的规划比较完整,有明确的中轴线,山、池、建筑均沿中轴线配置。

万岁山:(景山),位于紫禁城之北,皇城的中轴线上,园林为对称均齐布局。

采育上林苑(清初时已废弃)

南苑:明代皇家的猎场。

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玉泉山的南坡建“澄心园”,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改名“静明园”。

艮岳:

1, 大内御苑,人工山水园; 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 建于东京(开封)京城的东北部. 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

2, 造园的目的: 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心赏玩”,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

3,总体布局: 东半部以山为主体,西半部以水为主体,大体上形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围着水体。

3, 成就:

1筑山 园林掇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万岁山( 仿杭州凤凰山) 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西边的万松○

岭为侧岭,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水体与万岁山呼应。

筑山特点:主宾分明、远近呼应,体现了山水画论的“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

②置石 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③理水 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 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 植物品种丰富,包括乔、灌、藤本、水生、草本、药用、果树等等。

⑤建筑 园林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4, 造园意义:

① 艮岳是以山、池作为园林的骨干,但欣赏景点的位置设在建筑物内,因此这些建筑不仅是休息的地方,

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具有了使用与观赏双重作用。← 建筑物均为游赏性

②因地制宜的造园原则,使艮岳构园得体,精而合宜。如依山势建楼,有依翠楼,降雪楼等。沼池有洲,洲中植梅或植芦,亭、榭隐于花树之间,形成隐露的庭园景色。

③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仅有艮岳这座全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园林假山之最,更有众多反映我国山水特色的景点;它既有山水之妙,又有众多的亭、台、楼、阁的园林建筑,它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而元、明、清的宫苑也是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山水宫苑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后苑:

1,后周之旧苑,位于宫廷之西北。宫城的园林区

2,园林特点:风景优美的山地园林。气候温和,植物茂盛,苑内植有各种花木、果树及茂密的丛林。 ⑴亭结合植物环境命题而建:在海棠林中建有照妆亭,以赏海棠花;在紫笑丛中建有静侣亭;在幽雅的兰、竹林中建亭曰净香亭;

在梅花万树的梅岗建有冰花亭;在竹林曲径中建尝静亭;在松涛林中建松皮木亭曰天陵偃盖,有茅草亭曰昭俭亭;在溪流潆洄的水边建有清涟亭。亭大多以小巧玲珑的体态取胜,并结合环境特色题名,更显出文人的儒雅气质。

延福宫:

布局:前宫后苑的格局。

琼林苑:

行宫御苑,始建于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位于开封顺天门外。进入琼林苑大门,大道两旁是古松森列,怪柏成行,透了幽雅恬静的清香。园中朴亭曲树林立,更显出这座皇家御苑的风雅别致。

金明池:《金明池夺标图》

行宫御苑,位于宋都开封顺天门外北街,与琼林苑相对。

建池原意:开凿水池训练水军之地。政和年间,兴建殿宇、进行绿化种植即成为一座一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

琼林苑与金明池都允许百姓进入摆摊。

后苑:临安,大内御苑,凤凰山的西北部。仿效东京艮岳的做法。

德寿宫

1, 位于临安城东部望仙桥之东。(1162年)原秦桧的府邸改建。

2, 景区分布:“四分地”即按景色不同分为四个景区: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东区,以观赏各种名花

为主;南区为各种文娱活动场所;西区以山水风景为主调;北区建置各式亭榭。

大兴城: 隋 ( 宫城)> 唐(长安)

1, 东西宽9.72公里, 南北长8.65公里,面积约为84平方公里.

2, 规划: 宫城处在大城之北,其中轴线就是大兴城规划结构的主轴线,由北而南通过皇城和朱雀门大街直达大城之南北. 同时受”子城-罗城”制度的影响. 宫城和皇城相当于子城(内城), 大城相当于罗城(外城). 居住区采取市, 坊严格分开之制.

3, 城内饮水: 龙首渠, 永安渠, 曲江, 清明渠. > 解决城市用水与皇家园林的用水需求。

4,意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城市。

隋唐朝时 皇家园林的三大类型区分的比较细致

1、唐城三大内: 大内御苑

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史称“三大内”,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三大内”是唐代各个时期政治活动的中心,是建筑宏伟壮丽,山水花木配置恰当,又各具特点的三个园林胜区。

(1)东内大明宫

1,地理位置:在禁苑东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唐两京城坊考》记其南北五里,东西三里,为长安城在大内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宫殿群,据考古实测,面积为3.3平方千米。

修建原因:东内大明宫是唐太宗为其父高祖李渊专修的“清暑”行宫,因地势比太极宫更利于军事防卫,小气候凉爽也更适合于居住,故,唐高宗以后即代替太极宫作为朝宫。

大明宫南半部为宫廷区,北半部为苑林区即大内御苑,呈典型的宫苑分置的格局。

重要的景点:含元殿,苑林区“太液池”

(2)西内太极宫

太极宫即隋朝的大兴宫,唐初改名为太极宫并加以扩建。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南与皇城相接,北抵西内苑,东临东宫,西界掖庭宫,据考古实测,面积约1.9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北京明清故宫的2.7倍。

建筑布局:依据周代“前朝后寝”的原则,把宫内划分为前朝与内庭前后两部分。

太极宫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主要建筑有太极殿、两仪殿、万春殿、凌烟阁等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庞大建筑群,加以山池水榭构成宫内园林胜景。

(3)南内兴庆宫>兴庆公园

于长安外廓城东北,皇城东南面之兴庆坊。兴庆宫原名隆庆坊,唐玄宗李隆基为皇太子时的府邸。李隆基登基后,将于开元二年将兴庆坊扩建为兴庆宫,并移住兴庆宫听政。

建筑布局:是唐三大内中较为特殊的一处,不硬套传统的“前朝后寝”和以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而呈不规则状,颇类似于后世的自由式建筑布局。

建筑: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

2、大内三苑

唐朝皇帝“三大内”既有园林之胜,又专门辟地为苑,专供皇帝游观和狩猎; 都城之北建三苑,即西内苑、东内苑和禁苑,亦称大内三苑,成为著名于世的皇家园林风景区。与宫城太极宫和大明宫相邻,又在都城的北面,就位置而言,属大内御苑。 禁苑

禁苑的范围辽阔,是三苑中最大的一苑。据《唐两京城坊考》载:禁苑东界浐水、北枕渭河,西面包入汉长安故城,南接都城。东西27里,南北23里,方圆120里。南面的苑墙即长安城墙,因此可以说,禁苑实际包括西内苑和东内苑三部分。

禁苑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区和狩猎区。

地形地貌:高下参差,坡原起伏,林木葱郁。建有宫观、楼阁、殿院、台亭等20处。因此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区。

主要建筑有望春宫、鱼藻宫、梨园等。

性质:类似西汉的上林苑。

1、玉华宫

位于今西安北面的铜川市玉华乡,位于子午岭南端一条风景秀丽的山谷——凤凰谷中。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0.4%,这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动三大功能。

2、仙游宫(避暑行宫)

仙游宫在今周至县城南15公里,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环境:青山环抱,碧水萦流,气候凉爽宜人,隋文帝曾多次临幸、避暑。

3、翠微宫(避暑离宫)

翠微宫在长安南25公里之终南山太和宫,唐武德八年始建,贞观十年废。

4、华清宫(唐代离宫御苑)

华清宫在今西安城以东35公里的临潼县骊山北麓。以温泉汤池著称。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

5、九成宫

九成宫在今西安城西北163公里的麟游县新城区,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竣工于开皇十五年,原名仁寿宫,是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

西苑 (又称显仁宫、会通苑)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

1,人工山水园。于洛阳城之西侧,苑城东面十七里,南面三十九里,西面五十里,北面二十里。 西苑在洛阳城的西侧,隋大业元年与洛阳城同时兴建。

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沿袭了“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

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后时名神都苑。

据《隋书》记载:“西宛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塔山上。海北有渠,萦纡注海,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穷极华丽”。《大业杂记》载:“苑内造山为海,周十余里,水深数十丈,上有通真观、习灵台、总仙宫,分在诸山。风亭月观,皆以机成,或起或灭,若有神变,海北有龙鳞渠,屈曲周绕十六院入海”。

园内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工程极其浩大,都是按既定的规划进行。在规划设计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2、上阳宫

园林特点:建筑密度较大,以殿宇为主,园林为辅。

1、铜雀园

在邺都城内西北,长3里,宽2里。园内修筑铜雀、金虎、冰井三台。

铜雀园紧邻宫城,已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

2、华林园(华林苑)

位于城北面。

曹操时期的都城。代表园林有芳林园。

魏明帝时期在东汉旧苑基址上重新建芳林园。是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后因避齐王曹芳改名为华林园

建康即今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各朝代的建都之地。

建康的皇家诸园中,比较著名的是“华林园”和“游乐园”

1、华林园

地理位置:位于宫城北面,玄武湖南岸。

华林园的景象: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时描述曰:“会心处不必在远,怡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2、乐游园 在华林园的东面,又名北苑,始建于刘宋。园林基址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往东可远眺钟山借景,北临玄武湖。

私家园林:

小盘谷

位置:位于扬州新城东南的大树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面积:约0.3公顷,为小型宅院

景观布局:总体分三部分:西部为平方住宅区,中部为一大厅,大厅右为一火巷,巷东即花园。入口处花厅将小园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沿墙堆筑土石小型假山;花厅北半部为主要景观,假山水池互用,采用了收放对比的手法。(水池小,但亦用曲桥划分为两个水域以增加水面的层次)

个园

位置:位于扬州新城的东关街。园主人爱竹,由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之句得之。

面积:0.6公顷,紧邻邸宅后面。

景观特点: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其中最富盛名的是个园的假山堆叠精巧:运用不同的石头分别表现春夏秋冬景色,号称“四季假山”。

春山:个园石额门前,竹间树以白果峰石,以“寸石生情”点出“雨后春笋”之意。

夏山:全由太湖石堆叠而成,制作中空外奇。

秋山:由黄石堆砌,高约7米,山岭为全园的至高点。

冬山:由宣石叠成,石白如雪,似一层未消的残雪覆盖,以示冬景。冬景假山南墙多留圆洞,称之为“音洞”,阵风掠过,发出箫箫鸣声,真可谓“北风呼啸雪光寒”。

瘦西湖

原名保障河,是扬州旧城北门外的冶春园直到蜀岗平山堂的一段河道。

瘦西湖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

瘦西湖是园林集群,既是私家园林荟萃之地,也是一处具有公共园林性质的水上游览区。

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四座园林各具特色,在总体布局上则又互为对比: 卷石洞天 之怪事古木之胜<>西苑曲水较密集的建筑物恰成对比; 冶春诗社 ,柳湖春泛 建筑疏朗,富于山林野趣,湖岸曲折有致的自然岸,虹桥修契建筑分量较重,湖岸也为人工砌筑的条石驳岸,前者天然,后者人工经营形成对比.

瘦西湖与西苑白塔的对比。

网师园

位置:苏州城东南阔家头巷,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

面积:0.4公顷,是一座紧邻于邸宅西侧的中型宅院。

景观布局:住宅部分共四进院落

主景以水面为中心,各景点围绕水面展开布置。

建筑,为使主景区开阔,采取大体量建筑退后的手法。

植物配置:由于空间不大,主景区以孤植为主,沿池边点缀数株古柏苍松,造型各异,或高耸亭立,或此枝蟠扎,树脚则隐没于山石花台中,射鸭廊前斜升入水池上空的黑松,更是自成一景,与黄山的迎客松有异曲同工之妙 拙政园

位置:苏州娄门内之东北街。

面积:4.1公顷,是一座大型宅院。

布局:分三部分: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东园,其中以中园为主。

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

中部景观: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有山水为主的开场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场空间,也有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

中部主要景观:

①远香堂:明代结构的四面厅,每面装置玻璃长窗,坐在厅内可四面赏景。

②小飞虹:木质结构廊桥。

③香洲:临水而建的仿舟船形象的舫厅(旱船)是拙政园中部著名的船景。

④和风四面亭:坐落在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六角小亭。

西部景观: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截然不同。 主要景观:

与谁同坐轩,为临水构筑的扇面形的小亭

留园

面积:约2公顷

景观布局:园林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其间由曲桥相连。三区各有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东区和中区是全园的精华。(如图)

中部景观:东南大部分开凿水池,西北堆筑假山,形成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两面为山体,东南两面为建筑的布局,临池假山用太湖石兼以黄石堆筑为土石山。

东部景观:以建筑为主。东部又可分为西区和东区。西区紧邻中部景观,主要建筑物是五峰仙馆;东区建筑密度较高,其规划设计利用灵活多变的一系列院落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恬适,仿佛深邃无穷的园林建筑环境,满足了园主人以文会友和多样性园居生活的功能要求。

该区主要景点:冠云峰

高6.5米。是苏州最大的特置峰石,堪称江南园林中罕见的石景精品。

北方私园:

半亩园

位置:北京城内弓弦胡同,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相传为著名文人造园家李渔参与规划。

规划布局:园林紧邻于邸宅西侧。园的南半部以一个狭长形的水池为中心,水中岛上建“玲珑池馆”。 萃锦园

即恭王府后花园。面积约2.7公顷(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70米)。花园呈坐北朝南方位。

景观布局:萃锦园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呈对称严整的布局,其南北中轴线与府邸中轴线对位重合。东路和西路的布局较自由灵活,东路以建筑位主体,西路景观以水池为中心。

中路,包括园门及其后的三进院落。中路的西洋式石雕拱券门是花园的正门。

东路,建筑较密集,大体由三个不同形式的院落组成。

西路,主景为大水池及其西侧的土山。

水池近长方形,叠石驳岸,池中小岛建畅厅“观鱼台”(即诗画舫)

佛山梁园

面积:两万多平方米。

总体规划特色:住宅、祠堂、园林三者的巧妙合理的组合,岭南式的庭院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 园林设计特色:以置石石景和水景见长,收罗英德、太湖等奇石。

景区布局:主要包括“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四部分。

东莞可园

始建于雍正年间,园主人张敬修。

面积约三亩三(2204平方米)。

“可园”德命名有“可以”、“可人”、“无可无不可”三层意思。

景观特点:在有限德土地上,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等艺术的糅合在一起。

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园内最高建筑物为可楼,高15.6米。

富郑公园宋仁宗、神宗两朝宰相富弼的宅院。

园林的总体布局:全园大致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北区包括具有五个水洞的土山及其北的竹林,南区包括大水池、池东、西的平地和池南的土山。

⑵园林建筑:主体建筑物“四景堂”。

《洛阳名园记》中对洛阳19座私家园林景观特点的描述:①除依附于邸宅的宅院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②洛阳的私家园林都以莳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景的林景,如竹林、梅林、桃林、松柏林等,尤以竹林为多。③当时中原私家园林的筑山仍以土山为主。④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

临安私家园林分布特点:以西湖为中心,南北两山为环卫,随地形及景色的变化,借湖山为背景,采取分段聚集,或依山、或滨湖,起伏疏密,配合得宜,天然、人工混为一体,充分发挥了诸园的点景作用,扩展了观景的效果。各园的布局大体分三段:南段、中段和北段。

1、南段园林

大部分集中在湖南岸及南平山、方家峪一带。随山势的蜿蜒,呈高低错落的形式。

2、中段园林

主要是沿湖布景,有碧波环绕之势。

3、北段园林

多为山地小园。

三段园林布局,形成总体上结构上的起、承、转、合,疏密有致。

苍坡村——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地理位置:浙江省温州市。

总体景观构思:注重蕴含文化的内涵,南宋时,村上世族按“文房四宝”构思来重新进行布局:针对村右状似笔架的“笔架山”,以一条东西向铺砖石长街为“笔”,称为“笔街”,凿两条5米长的大青石为“墨”,辟东西两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的村墙,使村庄象征一张展开的“纸”。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构思奇特,独具风格。

这是“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设中的充分体现。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征。

具体景点:

望兄亭

位于苍坡村南寨墙附近,与南边方岙村的送弟阁遥遥相对,望兄亭与西侧的仁济庙、大宗祠、车门一起组成苍坡村重要的公共中心。

苍坡车门即苍坡村正门。是一座规整的礼制建筑,其结构为木造牌楼式,斗拱构件粗壮,两层屋顶各有两层下昂,木柱由下往上向内微倾,为“侧脚”作法。。“车门”属明清以前的建筑技法,风格可远溯宋代。

履道坊宅园

位于履道坊之西北隅,洛水流经此处,被认为是城内“风土水木”最胜之地。

A:位置、规模和布局

《池上篇》云,园和宅共占地十五亩,其中“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布局:分南园、北园、西苑。

B、植物配置

宅院的绿化配置非常好,树合荫交户,池分水夹阶。”其中尤以竹取胜。南园有竹园,府第有竹院,“新篁千万竿。”乔木十数株均为老树。

白居易诗文中记述的植物有如下二十余种:有国槐、梧桐、榆树、杨树、柳树、桃、梨、杏、桂花、樱桃、藤萝、木槿花、芍药、牡丹、白牡丹、菊花、兰花、莲花、夜合花、迎春花、枣树等。

平泉庄

园主人:李德裕

位 置:位于洛阳城南三十里。

园林特征:

园林用石的品类,怪石名品甚多。

树木花卉数量多,品种丰富、名贵。

“台榭百余所”,有书楼、瀑泉亭、流杯亭、西园、双碧潭、钓台等,

珍禽异兽 浣花溪草堂

园主人:杜 甫

位 置:成都

园林特征:

建筑布置随地势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水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