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 丰台区课程改革平台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海陆的变迁》教学案例分析

一、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比如读图探究、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海陆变迁,让学生树立起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念。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产生的背景,知道海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的成因。

(4)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说明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说出主要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第一学期学习了"地球和地图"和"大洲和大洋"等知识,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根据其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四、教法选用、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读图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出示图瓦卢举国迁移的新闻资料。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导入新课。新闻的导入方式,海陆变迁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用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

2出示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

A、沧海桑田

【提出例证、质疑探究】

展示图片资料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2、交流汇报,体会海陆是不断变迁的。教师附以课件简图,师生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在教学中,选择反差大的材料,让学生产生疑问,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开口提问合作学习的习惯。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层层递进的分析解决重点。

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设疑过渡,观察猜想】

海陆是不断变迁的,那么我们脚下的大地,生活得大洲是自古如此吗。同学们不要急着下结论我们来观察一下世界地图。(课件出示世界地图)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

引出:大陆漂移。

环环相扣,层层设疑的学习过程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角色扮演、证实假说】

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证据说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同时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说明观点、看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体验、反思交流。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C、板块运动

【观察动画,图说地理】

1、动画演示:大陆漂移

2、学生观察,描述,教师课件引导。

3、畅所欲言: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多媒体演示大陆漂移,增强其直观性,畅所欲言的活动,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探索精神。

【设疑过渡】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人们经过不懈的探索,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创立了板块构造学说。质疑大陆漂移学说,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合作读图、理解学说】

1、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发现地理信息,合作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突出重点。

2、直观演示理解板块运动学说

(1)打鸡蛋,理解地球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板块构成的。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箭头,通过动动手活动,辅以动画演示,理解板块运动的模式,产生的现象。

通过联系实际的小实验,形象的计算机动画演示挤压运动、张裂运动过程,使学生更好理解板块运动的内容,突破难点。

3、学以致用

由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讨论解释地理现象,加深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

通过运用板块运动学生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读图思考、由表及里探究竟】

1、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了解两大火山地震带。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之间有何联系。 教师并联系生活实际,煮裂鸡蛋,蛋清冒出来的例子。通过读图归纳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表层信息获取地理知识内在联系的深层信息,并联系生活突破难点。

【走进生活中的地理】

浏览汶川地理图片,烘托情景,探究汶川地震成因。

通过汶川地震的图片资料,感染学生,激发探究的欲望,体验地理知识的价值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爱国情感。

(三)课堂总结

1、学生自主小结质疑。

2、教师总结,激励探索。

大灾无情,人间有爱。地震的发生,海陆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不断探索,有知识武装自己,用知识为人类造福。让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

激励学生不断求索达到课虽尽,而意不止的目的。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力求从学生感兴趣地理现象入手,注意生活中地理教学资料的积累和运用,采用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技能、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20xx年10月21日

 

第二篇:案例分析1: - 丰台区课程改革平台

题目:《从学生个体差异中进行针对性教学》

体育教学案例

作者姓名:朱强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中学

《从学生个体差异中进行针对性教学》

体育教学案例

案例分析: 教学对象:高三年级 教学内容:耐久跑、跳跃素质

前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以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实践的积极性不高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缺乏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不了解体育运动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对身体发育个别差异也不够了解;也有的学生缺乏自信,怕做不好动作,怕羞等等。这些因素往往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上课时采用逃避的态度,不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如何通过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我们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体育教学中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课上对一些同学进行了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 课的开始,我说:“同学们,我们现在离我们的高三体育会考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体育成绩的好坏对我们报考大学志愿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家应该刻苦练习考试项目,争取考出好的成绩,大家有没有信心?”同学们一听,同时高呼:“没问题”!与此同时,我看到了班上两位女生神情木然,一看就是缺乏信心。我非常明白她们的心理,一个是小个子,一个女同学偏胖一些。我没有说什么,只是组织同学们进行耐久跑和立定跳远的练习。学生练的很刻苦,也很认真,只有这两位同学,跑了200米就下来了。“王海坤同学,刘淼同学”我叫住了她们。“怎么没有信心了”我说。“老师我们跑不动,反正就这样了”刘淼说道。我说:老师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由于太胖最害怕长跑了,但是没有灰心,后来长跑成绩也不错呀,老师以前在中学时代也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胖子,通过刻苦的努力,还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我的条件也不比你们好多少呀,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坚持不懈,一定可以战胜困难的,而且考试成绩的标准是按照中学生的年龄和体质情况的水平来综合制定的,你们可以做到,一定可以。我们也许不如别的同学个子高,但是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只要我们练习刻苦一定能赶上的。好了,就让老师来教你们练习的方法??”

[分析]教师通过语言和表情, 通过给同学公布考试的信息,通过实例,为同学打气,克服她们的心理障碍,增加自信心。逐步把个别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且,老师用自己的亲生经历来说明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鼓起勇气,敢于面对。利用高中学生好动、爱模仿,以及思想上相对成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通过相互学习先尝试,在坚持,在挑战自我。而我此时提出了一个有一定难度的要求(估计她们难以达到的),为接下去进行的让这些学生体验“失败”教学打下了伏笔。

于是,我组织学生成一路纵队集体进行耐久跑的练习。同学们可以超越,但不能并行。这样就可以明显的看出优劣态势来.对这两位同学的要求是坚持跑完800米,但不能被别的同学超过200米),并再次讲解了耐久跑的技术要领,跑步节奏和呼吸方法。口令下达后,只见学生们一个个按照要求跑起来。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生龙活虎,一个比一个跑的快但这两位同学却越落越远??第一次课后她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坚持跑完了800米。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为她们的努力鼓掌喝彩。

[分析] 中学生都有勇于竞争,积极进取的特点,教师只要在耐久跑教学中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等手段,就能真正调动、培养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强调学生自己给自己鼓劲儿,学生受到积极意识的支配,从而产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途中跑时为自己下达积极的暗示词:“我行!我行!”“我能坚持到终点!”“我会成功的!汗水不会白流!”边暗示边向前跑进。课后小结中,我注重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建立了下一个目标,也让她们知道了在胜利中去体验失败,因为她们的达标成绩还远远不够及格,还落后了几百米,还需要继续努力。也让其他同学们感受到在实践中怎么样去面对困难和迎接挑战。下课以后,我单独留下了这两位同学谈心,还是为她们打气,制定了下一阶段的目标。鼓励她们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比如:在每天下午放学后坚持跑步600—800米,每天坚持做蛙跳练习,提高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每天回家把上楼梯改为快速跑上楼,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快速反应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水平。但是要贵在坚持??两个月的练习后,这两位同学的长跑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不但达标,而且在班上的长跑成绩也到了中等水平,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这位同学瘦了,但是更健康了?? 见时机到来,课上,我把这两位同学失败的原

因和成功的经验说了一遍,边说边观察,大约有80%的学生在认真听,其他还有

个别体质较弱的同学可能还未从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我刚想要再强调一遍,

突然,灵感告诉我,何不让他们也体验一下失败而加深印象呢!也许这两个同

学的例子就是榜样,可以对其他同学也有个促进作用呢? 在看全班学生,发现

没有一个同学在讲话和议论,他们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在等待我讲下去,他们

也迫切地希望能够获得成功。

[分析]通过两次对学生启发式的教育,教师成功地让学生体验到了失败时的心

情,让他(她)看到希望并感觉到对成功的向往,然后用潜意识和身边鲜明的

例子让他(她)们去寻找失败的原因,克服她们的心理压力和障碍,树立信心。

产生需要成功和听老师讲解的欲望。这时,老师的经验和提高成绩的练习方法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体验敢于迎接挑战和取得成功的教学也会一

蹴而就了。也很自然的让同学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

效果。

于是我不失时机强调:“要取得成绩的提高,除了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外,

最主要的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敢于实践,还需要全班同学团结合作,互帮互助,

起好传帮带作用。现在还有一些落后的同学,我们也试一试!我们也有充足的

时间,看谁能在体育会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到时候老师与你们一起祝贺,好不

好?” 学生听了后,又兴奋又激动,高兴的都准备跃跃欲试了。这时,我就在

四周巡视、指导或和他们一起练习。当发现哪位同学有了提高后,马上通知(叫

附近学生)其他学生来观看和学习,及时加以赞赏??..这时,我在艰苦的耐

力跑的练习中观察到学生的眼神是那么自信和坚定,下课铃响了,我看到孩子

们脸上还未完全退却的灿烂笑容,一种当教师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分析]在进行让学生体验成功这个阶段,我采用了循序渐进和激励的方法,让学

生之间相互激励。因为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营造一种相互鼓励、勇于拼搏、

积极进取的团队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有效地排除彼此间消极情绪的干扰,转

消极为积极,并付诸练习之中,课后让他们自发地向同学诉说自己成功的感受,

让学生从上课以来一直比较紧张的心情得到了松弛,做到不怕困难,敢于实践。

[我的感受]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中的耐久跑项目是一个非常艰苦的体育运动,需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自信来克服困难和迎接挑战,而且需要一个较长的锻炼过程来提高成绩。这就需要同学们做到持之以恒,具备较好的意志品质。我在第一堂耐久跑课的教学中,发现出同学们存在的个别差异,紧紧围绕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把传统教材和一些实践总结出的教学经验和训练方法作为我完成新课程标准水平目标的一个突破口,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时刻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适时调节好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紧紧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心理,随机应变,分层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提高学生体育成绩的目的。它的成功坚定了我对新课程标准的信心,在教学中区别对待每一位同学的个人特点,运用不同的,合理有效的练习方法来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同时这些同学还将成为班里的典范,为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和主动参与意识,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课后反思]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由教师的导教转为学生是课堂中的主动参与建构者。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对学生要有无限的爱护和高度的责任心。严要严得合理、严得恰如其分。只有这样才能以情感人,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恰如其分的评价与鼓励,其目的是让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教学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才能迈进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伟.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几个转变.[J]体育教学2004.(6)8—9 2::詹永安.贾万全.浅探分层教学[J].体育教学.2001.(3).17.

3: “耐力素质训练的心理特点” 《运动心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相关推荐